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话说漕运/郑孝芬等

话说漕运/郑孝芬等

作者:郑孝芬等
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1.5(8.3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话说漕运/郑孝芬等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638641
  • 条形码:9787564638641 ; 978-7-5646-386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话说漕运/郑孝芬等 内容简介

  大运河与长城一道,被视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两大工程奇迹,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相当大的贡献。历史上,运河的主要功能是漕运,大运河的命运也始终与漕运联系在一起。漕运制度是贯穿我国整个古代社会并跨越部分近代丰十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不仅是历代封建王朝政权制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话说漕运》主要内容有:大运河与漕运,漕运与运河城镇的兴衰,漕运与运河沿岸制造业的发展,漕运与运河仓储和钞关,漕运与运河水利工程,漕运与运河区域的信仰,漕运与运河民俗的特色,漕运与运河区域文学发展和繁荣,漕运与运河民间音乐及戏曲,漕运与运河地区教育,漕运与运河城市的园林文化,漕运与运河饮食文化,漕运与运河民间帮派,漕运的利弊与历史功过。  《话说漕运》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借鉴、参考,也可供广大教师和学生学习使用。

话说漕运/郑孝芬等 目录

**章 大运河与漕运
**节 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历代王朝的漕运概况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漕运管理机构设置

第二章 漕运与运河城镇的兴衰
**节 漕运与运河城镇的兴盛
第二节 漕运与运河城镇的衰落
第三节 运河城镇崛起的展望

第三章 漕运与运河沿岸制造业的发展
**节 造船业——漕船
第二节 建材业——贡砖
第三节 纺织业和酿酒业
第四节 间接带动的瓷器业

第四章 漕运与运河仓储和钞关
**节 仓储制度及与漕运相关的仓储
第二节 与漕运有关的钞关设置

第五章 漕运与运河水利工程
**节 大运河上水利工程类型
第二节 大运河水利中的枢纽工程

第六章 漕运与运河宗教信仰
**节 漕运与运河区域的妈祖信仰
第二节 漕运与运河区域的金龙四大王信仰
第三节 漕运与运河区域的晏公及水利人格神信仰

第七章 漕运与运河民俗的特色
**节 漕运与运河沿岸崇商风气
第二节 漕运与运河沿岸好奢风气
第三节 漕运与运河沿岸重教风气
第四节 漕运与运河沿岸尚武风气
第五节 漕运与运河沿岸其他风俗

第八章 漕运与运河区域文学发展和繁荣
**节 漕运兴盛背景下的运河与诗歌
第二节 漕运兴盛背景下的运河与小说
第三节 漕运兴盛背景下的运河与戏曲

第九章 漕运与运河民间音乐及戏曲
**节 漕运与运河民间音乐
第二节 漕运兴盛与运河都市的戏曲繁荣

第十章 漕运与运河地区教育
**节 运河区域的书院与举业
第二节 徽商与地方基础教育

第十一章 漕运与运河城市的园林文化
**节 漕盐商贾与扬州园林
第二节 漕运与其他运河城市园林

第十二章 漕运与运河饮食文化
**节 多元、包容的运河饮食文化
第二节 水陆毕陈饮食材料与南北融汇饮食风味
第三节 兴盛的餐饮服务业与饮食风尚变迁

第十三章 漕运与运河民间帮派
**节 民间帮会的发展与运河漕帮的形成
第二节 漕帮的影响及青帮与漕帮的渊源

第十四章 漕运的利弊与历史功过
……
展开全部

话说漕运/郑孝芬等 节选

  《话说漕运》:  关于大运河水利中的枢纽工程,介绍两个代表性工程——清口枢纽和南旺分水枢纽。一、清口枢纽清口枢纽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境内,是一个水利工程遗产区。在其49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3处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清口枢纽,历史上是黄河、淮河、大运河三条河流的交汇之处,也是大运河上*具科技含量的枢纽工程之一。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对其进行不断的维护治理,在极其复杂的水系格局下兴筑不断,保证了大运河工程的运输功能和漕运的持续畅通。大运河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其遗产的分布具有点、线、面结合的特点。这个枢纽,作为大运河*重要的遗产点,横跨里运河、中运河、黄河故道、淮北盐河、洪泽湖区(含洪泽湖大堤、张福河等7条引河、窑河等),覆盖面积数百平方千米,其中又包含很多小的遗产“点”、遗产“线”。该枢纽从明万历六年(1578年)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前,一直是大运河沿线工程设施*多、遗产分布*广、国家投入*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具有蓄清、刷黄、济运、保航的作用。黄河北徙以后,至1935年淮阴船闸投入运行以前,其设施的主体功能仍在发挥作用,服役的时间累计超过350年,而其中有些遗产点,甚至有宋元时期的遗存。①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清口枢纽作为一处重要的遗产区,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口枢纽的历史,涉及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两位人物。  **个是潘季驯。明以前,清口一带已有一些水利工程,如高家堰、南运口等,但没有形成体系。清口水利枢纽的基本格局由明代著名治水专家潘季驯奠定。明万历年间,当时大运河与黄河、淮河在清口一带交汇,运河张秋至徐州段常受黄河北泛的影响;徐州至淮安原泗水河道,则需“借黄行运”。与此同时,明祖陵保护等问题掺杂其间,这使得明代的治黄、治运和治淮工作更为复杂和困难。此种情形下,潘季驯于万历六年(1578年)第三次出任河道总督。潘季驯的规划思想是强调将黄、淮、运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既要看到三者间的区别和矛盾,更要重视三者间的联系。这标志着16世纪中国在跨流域规划方面,已具有较高的水平。潘季驯规划思想的核心是“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根本目标则是确保漕运的畅通,即“保漕”。为此,他设计了一套由遥堤、缕堤、月堤和格堤组成,于遥堤上修建减水坝的堤防体系,并于1579年在黄河两岸完成徐州至淮安长达600里的遥堤。自此,黄河被固定于徐州至淮安一线。在黄河和淮河交汇的清口一带,潘季驯则创行“蓄清刷黄”的方略。为此,他加高加固高家堰,并使之增至60余里,此举堵住了淮河向东的出路;创筑王简、张福堤,此举切断了淮水北泄的通路。自此,淮水专出清口,“蓄清刷黄”。与此同时,潘季驯创筑归仁堤40余里,堵住黄河、睢河入洪泽湖的通路,以保护明祖陵和泗州城,又对里运河入淮口门进行了整治。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