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独(2025版)
-
>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珍藏版全四册)
-
>
心归何处
-
>
(精装)罗马三巨头
-
>
野菊花
-
>
梁启超家书
-
>
我的父亲母亲: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文明小史:佛教与素食
¥35.3¥49.0改革开放简史
¥10.6¥32.0自由与文化
¥16.0¥25.0我是个殡葬师,我心情不太好
¥16.4¥48.0藝術文獻集成:弇州山人題跋(全2册)
¥42.3¥118.0
宋代文体学思想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00071
- 条形码:9787010200071 ; 978-7-01-020007-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宋代文体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宋代文体学思想是宋代文体学、宋代文学思想及其宋代文学史和批评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宋代文体学思想研究就是揭示宋代文学史、宋代文学批评史上重要作家、思想家、批评家及文学流派、文学运动的文体观念,及其形成的文学文化、哲学思想、时代政治、社会环境等因素。 《宋代文体学思想研究》重点对宋代文学史、批评史、文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起过重大影响的作家诸如欧阳修、黄庭坚、吕本中、朱熹、周密等人的文体学思想进行具体分析和比较研究,发掘其文体学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社会政治、哲学思想、文学文化等背景因素,并从中寻找出宋代文体学思想发展的共同规律来。
宋代文体学思想研究 目录
**节 同异比较与方法借鉴:文体学思想与文学思想史
第二节 个案特征与方法概览: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研究举隅
第三节 文献整理和学科树立:文体学思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章 杜甫的文体学思想及其对宋代文体批评的影响
**节 “别裁伪体”和“以诗为文”
第二节 “尽得古今之体势”与“集文体之大成”
第三节 “破弃声律”与“变而不失其所”
第四节 杜甫《戏为六绝句》与曹丕《典论·论文》
第二章 宋人“文章以体制为先”的辨体论源流
**节 宋代“体制为先”辨体:成熟和定型
第二节 唐前“先其体制”辨体:发生和发展
第三节 元明清“文体为先”辨体:繁荣和总结
第三章 辨体对立角色与破体开拓意义——欧阳修的文体学思想探析
**节 辨体尊体:先体制而后工拙
第二节 变体破体:公于文章变而不失其正尔
第三节 兼备众体与各有所长,不喜杜诗与诗体特异,风格不同与文如其人
第四节 《醉翁亭记》的文体学意义
第五节 《新五代史》史论发论必以“呜呼”的文体创新
第四章 黄庭坚的文体学思想
**节 论文自有体,先体制而后文之工拙
第二节 破弃声律,究及历代体制之变
第三节 兼备众体,虽苏门不能兼全也
第四节 “山谷体”面面观
第五章 “江西派”文体文学思想对周邦彦的影响
**节 周邦彦与苏、黄及其门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二节 黄庭坚文论与历代评价周邦彦词论比较
第三节 杜甫的“介入”与黄庭坚、周邦彦的关系
第四节 周邦彦的文体学思想——兼与杜甫、黄庭坚进行比较
第六章 文体学视域下的吕本中“活法”论
**节 “活法”论理论渊源研究述评及其文体学阐释
第二节 吕本中的文体学思想及其与黄庭坚、谢良佐、朱熹的关系
第三节 “法”与“体”及其“定法而无定法”与“定体而无定体”
第四节 源于五经的定体变体论
第七章 辨体与变体:朱熹的文体学思想及其渊源影响
**节 亦须先识得古今体制
第二节 此人好作伪书,而尚不识其体制
第三节 读诗须先识六义体面
第四节 变而不失其正
第五节 “作时文略用体式而隐括以至理”的时文古文辨体论
第六节 类分与类从
第七节 朱熹辨体论渊源及其对严羽的影响
第八章 周密的文体论与文学观
**节 周密的文体学思想
第二节 文学本体论
第三节 文学创作构思论
第四节 文艺的审美风格论
第五节 文学创作的技巧方法论
第六节 文学的发展论与价值观
第七节 周密文学思想的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宋代文体学思想研究 节选
《宋代文体学思想研究》: 首先,吴体的破体特征。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云:“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显然,元稹已然注意到初盛唐之际“文变之体极焉”的破体变体兴起的理论背景是由于沈宋以来律诗繁荣的结果,也因此促成了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集文体之大成的巨大成就。宋人胡仔则明确提出杜甫诗的“破体”特征,称之为“破弃声律”,如胡仔云:“古诗不拘声律,自唐至今诗人皆然,初不待破弃声律。诗破弃声律,老杜自有此体,如《绝句漫兴》《黄河》《江畔独步寻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声律,浑然成章,新奇可爱,故鲁直效之作……之类是也。老杜七言如……《愁》(强戏为吴体)……老杜自我作古,其诗体不一,在人所喜取而用之。”①故而老杜的破体正是指破弃律诗之声律。北宋蔡居厚*早看到并提出杜甫“吴体”和“俳谐体”等新句的变体特征。如他说:“文章变态,固亡穷尽;然高下工拙,亦各系其人才。子美以‘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为吴体,以‘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为俳谐体,以‘江上谁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为新句,虽若为戏,然不害其格力。”②胡仔则明确提出“吴体”为“律诗之变体”的“变体”范畴。如他说:“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凡此皆律诗之变体,学者不可不知。”③所谓“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是说每种文体有它一定的文体规范,须要共同遵守,这是辨体,即吴承学先生所说的要“坚持文各有体的传统,主张辨明和严守各种文体体制”④。而所谓“不若时用变体”云云,是说“破体”,即“大胆地打破各种文体界限,各种文体互相融合”⑤,这样才能创新。正如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所云:“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①王若虚《文辨》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日:‘无’。又问无体乎?日:‘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②对此,吴承学解释或可加深我们的认识和理解,并与胡仔、王若虚之论相互发明:“文体虽没有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体制,但必须有相对的总体体制。如果没有‘大体’,也就取消了各种文体的个性,文体之间没有区别,实际上也就无文体可言了。这是一种辨证观点,‘大体须有’,故应辨体,‘定体则无’,故可破体。”⑧需要解释的是,变体即破体,吴承学云:“破体,原是书法术语。书法上的‘破体’指不同正体的写法。《书断》谓‘王献之变右军行书,号日破体。’指行书的变体。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云:‘始从破体变风姿’。可见破体的特点是‘变’,是对正体的突破,也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字体。”④ ……
宋代文体学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
任竞泽(1968-),内蒙赤峰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唐宋文学、中国古代文体学。近十年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厦门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有十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或摘编。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宋代文体学研究论稿》(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丰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各一项。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4.4¥42.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32.9¥5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8.6¥55.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4.8¥23.8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1.6¥4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7¥39.8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4.0¥32.8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大气污染防治科普绘本 淘气的奇幻冒险
¥37.0¥68.0心理学与炼金术
¥42.4¥69.0人口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
¥50.0¥68.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12.8¥32.8路基路面工程施工
¥24.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