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六韬 三略全鉴-典藏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052547
- 条形码:9787518052547 ; 978-7-5180-5254-7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六韬 三略全鉴-典藏版 本书特色
《六韬 三略全鉴》在校译之时参考了多个版本,力求做到注释详细准确,译文通俗易懂,并且在每篇的开头设有题解模块,使文章的意思一目了然,以方便阅读。 《六韬》《三略》于宋代被《武经七书》编入,成为广为流传的军事教科书。《六韬》是先秦军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全篇以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对话的形式编写而成,内容涉及治国、用兵、战术等各个方面。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 “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三略》在吸收先秦优秀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总结秦汉初政治统治和治军用兵的经验,博采儒家、法家、墨家、道家之长,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之道。
六韬 三略全鉴-典藏版 内容简介
《六韬》《三略》是反映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著作。《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三略》相传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所著,它与前代兵书不同,是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尤其侧重阐述政略。《六韬 三略全鉴》汇集了两部兵书的内容,对其原文进行了注释和翻译,有助于作者更轻松地阅读和理解。
六韬 三略全鉴-典藏版 目录
卷一 文韬
文师 / 2
盈虚 / 10
国务 / 14
大礼 / 17
明传 / 20
六守 / 22
守土 / 26
守国 / 29
上贤 / 32
举贤 / 39
赏罚 / 41
兵道 / 43
卷二 武韬
发启 / 47
文启 / 54
文伐 / 58
顺启 / 64
三疑 / 66
卷三 龙韬
王翼 / 70
论将 / 76
选将 / 80
立将 / 84
将威 / 88
励军 / 90
阴符 / 94
阴书 / 97
军势 / 99
奇兵 / 104
五音 / 110
兵征 / 115
农器 / 119
卷四 虎韬
军用 / 124
三陈 / 135
疾战 / 137
必出 / 139
军略 / 144
临境 / 147
动静 / 150
金鼓 / 154
绝道 / 158
略地 / 161
火战 / 166
垒虚 / 169
卷五 豹韬
林战 / 172
突战 / 175
敌强 / 179
敌武 / 183
鸟云山兵 / 186
鸟云泽兵 / 190
少众 / 194
分险 / 198
卷六 犬韬
分合 / 202
武锋 / 205
练士 / 208
教战 / 212
均兵 / 215
武车士 / 221
武骑士 / 223
战车 / 225
战骑 / 229
战步 / 235
三略
上略 / 240
中略 / 271
下略 / 281
参考文献 / 294
附录一 姜太公传略 / 295
附录二 黄石公传略 / 304
六韬 三略全鉴-典藏版 节选
六韬 卷一?文韬 《文韬》有《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十二篇,主要讲治国用人的韬略,各自详细论述了以下主题:如何使天下归心、国家兴衰在于君主贤明与否、爱民的治国方略、君臣间的行为准则、能够延传子孙的治国之道、何为“六守”和“三宝”、如何守卫国土政权、如何依照天时规律治理百姓、何为“六贼”和“七害”、“举贤而不获其功”的原因、如何达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的效果、用兵的四项原则。 文师 【题解】 本篇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意思是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能同天下人分享利益的,才能得到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这个观点向我们揭示了为何商朝失去人心、*终灭亡,而周朝收揽人心、赢得天下的关键原因。 开篇讲述的是周文王打猎,遇到在河边垂钓的姜太公,并拜其为师的故事。姜太公以钓鱼一事举例,论述了用人的三种权术,接着又指出商王朝的强盛只不过徒有其表,实际已经腐朽不堪;而默默无闻的周,其光华却能普照四方。周只要凝聚人心,时机一到便可推翻商朝,取而代之。 当周文王提问如何使天下归心时,姜太公提出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的重要观点,要使天下归心,就必须从“仁”、“德”、“义”、“道”几个方面去做。 总的来说,本篇提出了一个战略目标,即夺天下,又提出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此为周灭商的重要决策纲领。 【原文】 文王将田①,史编布卜②曰:“田于渭阳③,将大得焉。非龙、非螭④,非虎、非罴⑤。兆得公侯,天遣⑥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⑦,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⑧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也?”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⑨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⑩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 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①田:同“畋”(tián),打猎。 ②史编:名叫“编”的太史。布卜:陈龟而灼剥之,视龟兆的纵横来占卜。布,陈。 ③渭阳:渭水的北岸。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④螭(chī):龙生九子之一,一种没有角的龙。 ⑤罴(pí):棕熊。 ⑥遣:赠与。 ⑦皋陶(gāo yáo):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帮助舜掌管刑法,后又辅佐禹,以正直闻名天下。 ⑧卒:终于。 ⑨情:道理。 ⑩缗(mín):钓丝。 ?竭:用尽。 ?曼曼绵绵:幅员广阔绵延。曼曼,同“漫漫”。 ?嘿嘿昧昧:寂然无声,不显于外。嘿嘿,同“默默”。 ?敛:收拢,聚集,凝聚。 ?擅:独揽,占有。 ?允:诚然。 【译文】 周文王将要外出狩猎,命令一位名为“编”的太史占卜吉凶,太史编卜完禀奏道:“您这次到渭河的北面狩猎,可以获得巨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一位公侯之才。那个人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可以辅佐您,让您的事业蒸蒸日上,而且您的三代继承人都能受益。” 周文王问:“占卜结果真的这么好吗?” 太史编回答说:“我的先祖太史畴曾经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这样的贤才,今天占卜所得的征兆与那天的很相似。” 周文王于是斋戒三天,乘上狩猎车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姜太公。当时姜太公正坐在生满茅草的河边垂钓。 周文王上前致意,接着询问道:“先生喜欢钓鱼?” 姜太公说:“我听闻君子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乐,而普通人以做好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为乐。如今我在此钓鱼,跟这个道理很是相似,并非喜欢钓鱼本身。” 周文王问:“如何说二者之间相似呢?” 姜太公回答:“钓鱼好比用人,体现了三种权术的运用。用厚禄招纳人才,这是用饵钓鱼的权术;用重金收买死士,也是用饵钓鱼的权术;将官爵授予臣子,使其效忠,同样是用饵钓鱼的权术。垂钓和求贤都是为了有所收获,其中的道理十分深邃,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治理国家的大道理。” 周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里面的道理。” 姜太公说:“水的源流深,水就能畅流不息,这样鱼儿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树木就长得高大茂盛,这样就能结出果实,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之间若是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还是自然的道理。言语之间的交流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便能了解事情的极理。现在我说的都是肺腑至情之言,毫不避讳,您觉得反感吗?” 周文王说:“有仁德的人就能接受*直率的规谏,不厌恶肺腑至情之言,我怎么会反感您的话呢?” 姜太公说:“钓丝纤细,鱼饵明显,小鱼就会咬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咬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咬钩。鱼一旦贪吃饵料,就会被钓丝牵住;人一旦拿了君主的俸禄,就会服从君主的命令。所以用饵钓鱼,鱼便可以捕获;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君主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就能夺得国家;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就能征服天下。可叹啊!土地广大,国土绵延,常常虚有其表,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终会散去;而那些看似无声无息,不显露于外的,其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仁德,就在于独到且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喜悦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人心得以凝聚。” 周文王问道:“怎么样才能让天下归心呢?” 姜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能同天下人共同分享利益的,才能得到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季,地有财富,能和天下人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的地方,便是天下人争相归附之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救人们的危难,消除人们的祸患,接济人们的急需,就是恩德;恩德所在的地方,便是天下人争相归附之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所在的地方,便是天下人争相归附之处。人们都厌恶死亡,向往生存,喜欢恩德,追逐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的地方,便是天下人争相归附之处。” 周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么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于是把姜太公请上车,一起回到国都,拜他为老师。 盈虚 【题解】 继上一篇“天下归心”的观点后,本篇论证了为何一个朝代、一个国家会有兴衰之变,而其答案就在于君主是否贤明。“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接下来,姜太公举了古时贤君尧的例子,说尧帝生活节俭、减少徭役、重视农桑、奖惩有制、公正无私,他的这些德行赢得了百姓的敬仰和爱戴。作为君主应当以尧帝为表率。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①,一盈一虚②,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③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④。” 文王曰:“古之圣贤,可得闻乎?” 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⑤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⑥,甍桷椽楹⑦不斫,茅茨遍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粱⑧之饭,藜藿⑨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⑩,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 父母。” 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矣。” 【注释】 ①熙熙:纷扰。 ②盈:充满。虚:空虚。盈虚指盛衰。 ③不肖:不贤。 ④天时:天命。 ⑤王:统治。 ⑥垩(è):用白色涂料粉刷墙壁。 ⑦甍(méng):屋脊。桷椽(jué chuán):屋梁上用于承受草或瓦的木条。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⑧粝粱:糙米。 ⑨藜藿:野菜。 ⑩旌别:识别。淑慝(tè):善恶。 【译文】 周文王问太公说:“天下纷纷扰扰,有时昌盛,有时衰弱,有时安定,有时混乱,为什么会是这样?是君主的贤明与不贤造成的,还是天命变化自然演变的结果呢?” 姜太公回答说:“君主如果不贤明,国家就会危难,民众就会叛乱;君主如果贤明,国家就会安定,民众就会顺服。因此,一个国家的祸福在于其君主的贤与不贤,而并不在天命的变化。” 周文王问道:“古时贤明之君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姜太公说:“从前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上古的人们都称道他是贤君。” 周文王问道:“他是怎么治理国家的?” 姜太公说:“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不佩戴金银珠玉,不穿锦绣华服,不观赏奇珍异宝,不收藏古玩宝器,不听淫靡的音乐,不粉饰宫墙房屋,不雕琢房梁楹柱,不修剪庭院茅草。用鹿裘御寒,用粗布蔽体,吃糙米饭,喝野菜汤。不因征发徭役而耽误百姓耕织的时间,约束自己的欲望,用清静无为的思想治理国家。对于忠正守法的官员,升高他们的官位;对于廉洁爱民的官员,增加他们的俸禄。民众中如果有孝敬长辈、爱护晚辈的人就给予敬重,对于尽心尽力从事农桑工作的人就给予勉励慰问。识别善恶好坏,表彰善良人家。凭公正无私的原则处理事情,用法律制度约束邪恶作假的行为。对于有功的人,哪怕自己厌恶,也一定要给予奖赏;对于有罪的人,哪怕自己喜爱,也一定要加以惩罚。赡养天下鳏寡孤独之人,赈济遭受天灾人祸的家庭。尧给予自己的俸禄十分微薄,也很少向百姓征收赋税劳役。因此,天下的百姓安乐富足,无饥无寒。百姓拥戴他如同景仰日月那般,亲近他如同亲近父母。” 周文王说:“贤君的德行实在是伟大啊!” 国务 【题解】 本篇阐述了治国的方略,即国务,具体来说就是爱民。原则就是不要损害百姓的利益,不要毁坏百姓的家园,不要肆意杀害百姓,不要让百姓受苦,不要让百姓怨恨。对待百姓要像父母爱子女,兄长爱弟妹一样。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①,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注释】 ①赋敛:田赋,税收。 ②驭:统治,治理。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我想听您讲一讲治国的方略。要想使君主受到尊崇,百姓安居乐业,应该怎么实现?” 姜太公回答:“只要爱民就行了。” 周文王又问:“如何爱民呢?” 姜太公回答说:“为百姓谋利而不是损害他们的利益,安抚百姓的家业而不是毁坏他们的家业,保障百姓的生存而不要滥杀无辜,给予百姓实惠而不要侵占掠夺,使百姓安居乐业而不要让他们蒙受痛苦,让百姓高兴而不要激起他们的愤怒。” 周文王说:“请您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姜太公说:“百姓不失去职业生计,就是得到利益;农民不耽误农时,田里就有收成;减少刑罚,就是保障了百姓的生存;减轻赋税,就是给予百姓实惠;少修建亭台楼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官吏清廉不狠虐盘剥,百姓就高兴。反之,让百姓失去生计,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百姓的农时,就是败坏他们的家业;百姓没有罪却妄加刑罚,就是杀害他们;横征暴敛,就是对百姓的掠夺;大兴土木修建亭台楼阁而劳民劳力,就是增加民众的痛苦;官吏贪污盘剥,骚扰百姓,就会激起他们的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治百姓就如父母爱护子女,如兄长爱护弟妹。看到他们受饥受寒就为他们担忧;看到他们受苦受累就为他们悲痛;对他们施行赏罚就像自己亲受赏罚,向他们征收赋税如同夺取自己的财物。这些就是爱民的道理。”
六韬 三略全鉴-典藏版 作者简介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诸葛亮日记》(九州出版社,2004年)、《边读边悟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素书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等。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4.1¥48.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19.6¥58 -
中国馔馐谭
¥12.9¥23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20¥52 -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19.1¥45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14.9¥39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