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所属丛书: 二十年精选新周刊
开本: 32 页数: 376
读者评分:4.8分5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30.6(6.8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8126289
  • 条形码:9787218126289 ; 978-7-218-12628-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 本书特色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是《新周刊》“观点供应商”文丛二十年精选系列丛书之一,以《新周刊》的艺术观为主题。“观点供应商”文丛集结了《新周刊》创刊20年来在生活、情爱、历史、文化、艺术、财富、城市等领域的新鲜概念、优秀佳作,是对《新周刊》20年来对这些概念的总梳理。 艺术,曾令人刮目相看。艺术,曾让人高不可攀。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究竟在何处?面对现实和真实,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选择,艺术家的肩负的社会责任又是什么?1980-2010,三十年间中国当代艺术狂飙突进,究竟是日上三竿还是夕阳西下?艺术家究竟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当代艺术,路在何方?种种疑问,看本书如何一一解答。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 内容简介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是《新周刊》二十周年系列丛书之一,以《新周刊》艺术观为主题,书中精选了《新周刊》创刊20年以来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艺术发展历程及未来艺术发展方向的探讨文章,包括新闻报道、艺术评论、访谈等。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 目录

前言 Ⅰ
兑现主义——重估中国当代艺术价值
005 当代艺术是看中国的*好角度


008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榜
013 高名潞: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变迁


025 关于我们的事,他们通通都猜错


032 7位艺术批评家解读中国当代艺术


043 艺术圈是个什么圈?


059 迎接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时代:策展中国
066 中国当代艺术家谈艺录
疼痛——艺术家就是社会的痛感神经
078艺术家就是社会的痛感神经
083刘小东:我只是跟着这个社会一起纠结,一起想不通,于是奔赴现场
102许江:绘画是有肉身之痛的
107吴冠中:90 岁的艺术真言
113苏新平:风景也能隐喻社会


118张晓刚:纠结记忆 30 年
123徐冰:左脑毛泽东思想,右脑科学家创意


131蔡国强:他绝不是个烟火师


137邱志杰:他曾七十二变,现在是制图员
149何多苓:消极是恰到好处的生活态度


155周春芽:大家都说你画“开”了
167苏立文:徐悲鸿没做到的,林风眠做到了
诸神的黄昏——三十年艺术回望(1980—2010)
177 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艺术狂飙突进的十年
180栗宪庭:大浪淘沙,我这一辈子都是在做沙子
185高名潞:那个时候是干革命的感觉
191“’89 美术大展”20 年反思


198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艺术跑步进入后现代
204 吕澎:90 年代,艺术闻到钱的味道
210 张颂仁:让中国艺术家被世界看见
215 新世纪十年:艺术之花绽放在金钱山上
224 艺术品越来越甜,艺术家越来越贵
一群人染了艺术的病
233 昆明护城河畔,一群人染了艺术的病
238“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之手”
247 艺术家与政治家如何相爱相杀
252 艺术家的 20 岁
256 穿在身上的耻感和灵感
261 达利帮你列食谱
266 大卫·霍克尼的 9 个关键词
271 “不要脸”的艺术
276 性冷淡,抑或艺术性冷淡?
283 藏掖家
287 美术馆装 x 指南
291 穷玩车,富玩表,真土豪玩美术馆
297 中国美术馆的 50 年捐赠史:我把名画献给你
302 笨贼一箩筐,安保“不设防”
308 “80 后”新玩法:买得起的艺术收藏
316 从不流拍的微信拍卖
艺术天问
324 为什么艺术青年爱巴黎?
331 中国人为什么总得荷赛奖?
336 假如有诺贝尔艺术奖
342 黑客大会为何邀请艺术家?
349 如何画好一朵花?
354 天才如何表达忧郁?
360 当诗人谈艺术,艺术家怎么看?




展开全部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 节选

兑现主义:重估中国当代艺术价值
艺术,令世人刮目相看。 中国当代艺术其实须臾未离中国的时代现场,艺术家的灵感喷涌,艺术的语言表达有
力。但中国当代艺术一度在同时期的文学、电影、电视、音乐面前,显得弱势和边缘化。 直到1992年,艺术市场的概念**次被引入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仅仅用了十年,中国
就正式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市场,现当代艺术品与古董字画、全球交易商、醒过来
和富起来的中国买家,共同创造了这一奇观。 艺术品成了高端投资,艺术家成了VIP,艺术区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投资客、银行
、政府、地产商、传媒络绎而来,画廊、展览、拍卖会数以千计。以2010年中国艺术市场交易总额来说,这是一个1700亿元的朝阳产业。各方力量把艺术创作的各种主义,统一成了现实名利场中的“兑现主义”。 但这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价值无关,也与艺术家们苦心孤诣追求的艺术创见无关。在艺术的自在王国里,再成熟再成功的艺术家也面临着一堵高墙,即如何以今我超越故我,如何突破自身认知局限,如何创作出更个性更有力的艺术形象与社会共鸣,并昂然迈入艺术史。 我们遍访中国当代艺术界的艺术家、批评家及各种角色的参与者,尝试还原和重估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解剖当代艺术这枚奇异果。当世人惊羡中国当代艺术“现时的明艳”,却不见深夜里多少画室还灯火通明。 中国当代艺术,还在野蛮生长中,有活力,未完成。

当代艺术是看中国的*好角度
学者李陀对当代艺术有个“烂西红柿理论”:“当代艺术好比一筐西红柿,有的是好的,
有的是烂的;有的看着是烂的,擦擦看原来是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好西红柿从筐里择出
来,不受烂西红柿的传染。” 当代艺术有价、有市、有标准,亦有滥竽充数、浑水摸鱼。有人说:“粗糙和混乱才有活力。”这正是当代艺术的现状:不完善、未完成、有活力。 当代艺术 30 年,前半程是“理想主义的样板”。高名潞主持黄山会议,艺术家们搞达达主义,肖鲁在中国美术馆开枪,叶永青在重庆开火锅大会。当诗人芒克和北岛等人在白洋淀放歌时,艺术家们没闲着,从“文革”绘画、苏联绘画的时代醒悟,画《西藏组画》《春风已经苏醒》等,美术和诗歌,充当了时代变革前沿的发令枪。 后半程,艺术家桥归桥、路归路,各奔前程:能出国的出国,不能出国的聚居——圆明园、东村乃至后来的宋庄、798 以及八大美术院校的周边。艺术分化也逐渐开始:学术、商业,也有人在寻找学术和商业的平衡点。当单一的收藏模式被打破时,媒介、网络、画廊构成的网状收藏模式为艺术家的作品打开通路,一个艺术家只要有三五个收藏家认可和“供养”,便能生存下去,而且生存得很好。过去二十多年中,中国当代艺术的后半程可谓是“消费主义的狂欢”。 无论是“理想主义的样板”,还是“消费主义的狂欢”,中国当代艺术有力佐证了当代中国(一个大时代)的变革,并且充当了显而易见的当代历史的说明书,中国人的一切心态、状态、生态都能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答案。急吼吼、闹哄哄、乱糟糟,作品中有;急中求慢、闹中取静、乱中从容,作品中也有。了解西方历史,读美术史和看美术馆,是一个*易进入的切口;要了解当代中国正在行进中的历史,当代艺术也提供了一个看中国现场的独特视角。 艺术家徐冰说:“在没搞清楚什么是艺术的时候,做做环保、慈善总不会有错。”所以他做了《木林森》作品。一个大艺术家尚不敢说他搞懂了“艺术是什么”,对于众多艺术家而言,也只是老老实实的“艺术的学徒”而已。艺术,真不是艺术史论专家们能说清的。 当代艺术可供利用的资源:一类是传统文化,一类是现行社会,一类是媒介理论,一类是消费理论,一类是后现代理论,一类是全球化理论,一类是体制异见。在这些的背后,是“世道人心”,是“通感”—— 感染别人。艺术家的手、艺术家的眼,决定了作品是否成立。 而当代中国,提供了这样多的素材,对艺术家而言真是幸事。有人说:“回国*兴奋的事,是一闭眼,第二天醒来不知又会发生什么新闻。” 21世纪初,一股海外艺术家回归浪潮涌起,在“不发生事”的西方,艺术家待不住了,搭着飞机回来,发觉“中国像个大工地”,每天都在变化,一个新鲜而问题多多的中国,等待艺术家发声。 *多时,北京一天有 300 个展览同时开幕。极盛时,30 家艺术杂志创刊。牛x时,顶级的MoMA策展人会来找私人收藏家管艺借作品。而拍卖会更是十年三级跳,从百万俱乐部到千万俱乐部,再到近期齐白石作品拍出4个多亿,杭州也花5个亿打包购买了包豪斯藏品。“亿元俱乐部”指日可待。 有钱者投奔艺术,有学问的人也投奔艺术。这是精英荟萃的场合,在艺术社交场,没有娱乐界的尖叫,却比娱乐界更加 VIP。都在投奔艺术,这是必然的。由富而贵,由GDP而中国形象,由硬实力而软实力,当代艺术和当代中国的关系绞在一起,既参与又旁观, 既享受快感又目睹灾难,既得意又失落——西方人只有人性,中国人除了人性之外,还有中国性。 从“理想主义的样板”到“消费主义的狂欢”,当代艺术提供了看中国的*好视角,“艺术眼”看到的是中国病痛和幸福的根源,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爱与怕”。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 作者简介

《新周刊》属于时事生活类杂志。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显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颇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同时,《新周刊》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

商品评论(5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