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书--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闽诗传统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学的一种历史省察

新书--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闽诗传统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学的一种历史省察

作者:陈广宏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448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8.4(5.8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新书--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闽诗传统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学的一种历史省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2589289
  • 条形码:9787532589289 ; 978-7-5325-8928-9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书--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闽诗传统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学的一种历史省察 本书特色

本书从性质上说,属于一种断代的区域文学史研究。主要通过考察明代福建地区文人士大夫于本地域诗歌传统自我塑造的过程,探究该地域文学在独特文化处境下的个性之所在,同时展示其与整个明代文学总体演进的联系及其意义。元末明初以来,福建地区的文人群体已通过与中央文坛的互动,有意识标举严羽诗学,以宗唐复古作为自己的诗歌创作理想,奠定了某种风格特征。明代中晚,该区域的文人群体又以某种地域文化自觉,层累地构建一脉相承之“闽诗传统”。这种建构,本身是近世社会的产物,与知识生产在市民阶层的扩大或文化普及有关,当然亦是自我意识的表现。之所以选择“闽诗传统”在明代的生成为主要研究对象,是试图在区域文学研究上探索一种新的路径,一方面注意不要使这种考察仅仅流于文学的空间分布,或令文化成为一种独立于人的自律存在,从而忽视了文学主体的能动性;另一方面注意所谓近世性的存在,如何在观照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该地域文学与它地域的互动中,把握其自我塑造的动因与内涵。

新书--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闽诗传统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学的一种历史省察 内容简介

本书从性质上说,属于一种断代的区域文学史研究。主要通过考察明代福建地区文人士大夫于本地域诗歌传统自我塑造的过程,探究该地域文学在独特文化处境下的个性之所在,同时展示其与整个明代文学总体演进的联系及其意义。元末明初以来,福建地区的文人群体已通过与中央文坛的互动,有意识标举严羽诗学,以宗唐复古作为自己的诗歌创作理想,奠定了某种风格特征。明代中晚,该区域的文人群体又以某种地域文化自觉,层累地构建一脉相承之"闽诗传统"。这种建构,本身是近世社会的产物,与知识生产在市民阶层的扩大或文化普及有关,当然亦是自我意识的表现。之所以选择"闽诗传统"在明代的生成为主要研究对象,是试图在区域文学研究上探索一种新的路径,一方面注意不要使这种考察仅仅流于文学的空间分布,或令文化成为一种独立于人的自律存在,从而忽视了文学主体的能动性;另一方面注意所谓近世性的存在,如何在观照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该地域文学与它地域的互动中,把握其自我塑造的动因与内涵。

新书--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闽诗传统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学的一种历史省察 目录

绪 言

**章 严羽诗学如何成为宗本
**节 严羽的时代及其诗论意图
第二节 严羽诗论在宋元之际的传播
第三节 介入主流:黄清老的诗法承传及杨士弘的《唐音》
第四节 高棅与唐诗系谱的建构
小 结

第二章 宗唐复古风习之流布
**节 闽籍馆臣
第二节 崇安“二蓝”
第三节 “闽中十子”诗派
小 结

第三章 道艺之间:地域性格的瓦解与重建
**节 走向馆阁的闽派诗人
第二节 闽籍台阁作家、理学家与国家意识形态
第三节 郑善夫与闽诗中兴
第四节 王慎中与闽学传统
小 结

第四章 自我确认:闽中诗统的构建
**节 万历前期的闽中诗坛
第二节 万历中期闽中社集活动与地方总集编纂
第三节 曹学佺、徐?、谢肇淛的时代
小 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新书--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闽诗传统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学的一种历史省察 节选

《闽诗传统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学的一种历史省察》:
  对于江西诗病如此这般的批评,在北宋魏泰的诗论中已可见到,在一一指出黄庭坚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以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诸弊后,以“句虽新奇而气乏浑厚”概言之④。张戒指责诗“坏于苏、黄”,亦专门摘出“苏、黄用事押韵之工”,“而不知咏物之为工,言志之为本也”;“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诗人之意扫地矣”⑤。虽说他们也都是将之置于诗歌史传统,尤其与唐诗的比照中,针砭其对于诗歌本质的背离,但严羽由诗的“别材”“别趣”出发,通过他的以禅喻诗,揭其症结在涉理路、落言筌,要显得更为深切,不仅显示更为纯粹的诗艺立场,而且更具体系性。其论及黄庭坚的“山谷用工,尤为深刻”⑥,看上去与朱熹批评“黄费安排”同意,其实立场全然不同。如前已述,朱熹的用意在重体道而黜末技;而严羽仅从诗艺内部探讨,承认其不可谓不工,却“自出己意以为诗”⑦,完全与古人“诗道”背道而驰,滞碍于文字层面而未见情性,又如《诗评》中所言“尚理而病于意兴”⑧,故有“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在”之讥⑨。上述张健的论文提出,在当时理学家论诗作诗皆主理的理论环境中,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应该不仅是论苏黄或泛论宋诗,也有针对理学家以理衡诗、以理作诗的一面,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当然,在这里,严羽也顺便对“江湖诗人多效其体”的“四灵”晚唐体进行辩驳,目的在以正视听:国初诗人学大历以还诗已非“正法眼”,气局狭小的晚唐家又如何可自命“唐宗”?*后结语标清全篇“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的眉目,重申“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之旨①。
  根据以上分析,严羽《诗辩》全篇可谓述论充分、结构谨严。尽管据张健考证,我们已知在明代以前,并不存在一部《沧浪诗话》,《诗辩》等五篇原来只是单篇著述,故张健称《诗辩》乃论辩体,而非诗话体,意为我们不能将后人汇辑而成的《沧浪诗话》放到诗话体的发展史中来评价②。这无疑是正确的态度,但就整个宋代文学批评而言,出现像《诗辩》这样相对具有体系性的“论辞”,仍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况且,其所论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不仅志在“断千百年公案”,而且“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③,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在这样的时代产生这种特异的诗学著述,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诗歌发展至南宋,已进入一个可谓是过熟的历史阶段。北宋诗人面对前代诗歌传统尤其是唐诗所产生的“影响的焦虑”,已经使得他们在探求各种可能突破的途径,包括题材、风格、语言型式、具体技法等各个方面,而前述诗歌作为一种“外部”存在被关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酝酿发生的。以苏黄以及江西诗派为代表,一方面,诗歌形式、语言技巧正在被当作一种目的性的追求,无论“苦吟”、“觅句”的态度,“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方法,还是诸如“次韵”、“檃括”、“集句”等技术性实验,都显示了这样一种追求。若再向前追溯,人们已从中唐杜甫、韩愈以来的诗人身上发现了这种端倪。而在另一方面,随着士大夫传统的建立,同样自中唐以来,士人对于世界以及自我生存方式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原本汉魏六朝以来,主要基于天、地、人文同构之“自然之道”的认识。
  ……

新书--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闽诗传统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学的一种历史省察 作者简介

陈广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编委,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编委,《巴蜀全书》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及明代古籍整理研究。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要分说传统一定要深入到区域

    要分说传统一定要深入到区域。

    2018/11/12 17:02:05
    读者:pzh***(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