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百家说粮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932138
- 条形码:9787564932138 ; 978-7-5649-321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百家说粮 内容简介
本书以“粮食”问题为着眼点, 聚焦“三农”课题, 选取百位专家近4年来对我国粮食及“三农”领域热点、焦点、难点或冰点问题的真知灼见。这里既有针对粮农政策和产业改革的锐见, 也有针对“三农”热点的时事评论, 有发轫一线的地气之声, 也有科研专家的前瞻思考。
百家说粮 目录
伍振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供给侧改革
高铁生/准确理解中央精神处理好储备与经营关系
尹成杰/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高度看待粮食的功能和地位
叶兴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须找准四大着力点
韩俊/农业供给侧改革须做好“稳调改补”文章
张桃林/遵循“稳”的大逻辑稳住农业“基本盘”
李国祥/农业这条船要向“优质优价”调头
唐仁健/“三调整三激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石少龙/以冷静态度看待谷价再降
潘建成/加快农业提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佟毅/供给侧改革让玉米市场重现生机
陈锡文/东北玉米价补分离效果好于预期
韩长赋/粮食产量适当增减将是常态
何炳生/价补分离是改革必由之路
杨冬/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应坚持市场导向
产业观察
戴旭/突破基因技术推广自己的粮种
吴志华/加强信息化建设填补丰收背后数据空白
汪懋华/铺设现代农业高速路大数据应用大有可为
郭晓鸣/现代农业要走混合型经营之路
钟凯/拒绝杯弓蛇影科学看待食品安全
郭孔丰/中国应大力扶持粮食加工业
刘永好/市场倒逼现代农业转型
邓华凤/超级稻研发高产优质还要“广适”
毛长青/规模经营投资倍增农业保险体系须跟上
瞿长福/农业品牌培育没有捷径可走
贺雪峰/别给“粮财倒挂”乱开药方
乔金亮/让产粮大县不再为“要钱”“要粮”纠结
高海燕/“互联网+农业”是风口更是长征
穆彦魁/粮食流通政策应重视加工环节
刘坚/吃饭问题就是粮食问题
王强/粮食加工产业走出困境需依靠科技创新
杨宝龙/跨界粮企正异军突起传统粮油领域要痛定思痛
赵映强/“互联网+”策略下农产品品牌化是重中之重
刘晓忠/粮改当以少干预多爱护为取向
王小语/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应更规范科学
朱秀清/大豆制品开发应注重传统及品牌
龚建明/加大油用牡丹推广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郑励志/科学筹划“加油”工程慎防揠苗助长
王瑞元/积极稳妥化解粮油加工产能过剩
黄凤洪/做有个性的菜籽油品牌
盖钧镒/发展大豆产业需要创新思维
郄建伟/“吉林大米”是粮食供给侧改革的鲜活样本
谢健/标准体系建设要瞄准两大目标
刘忠堂/构建联动包容的大豆产业
韩福春/抓重点破难点确保玉米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
刘习东/坚持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于子华/运用国学做期货百战不殆胜券握
李振荣/改变“看天吃饭”烘干收购将成为常态
王梅/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市场化收购渐入佳境
王晓辉/重视信息的作用软实力也能变成硬实力
刘慧/粮食市场化改革动了谁的奶酪
曹万新/原料价格下降快核桃加工产业亟须先进产能
董雅娟/建议放宽涉农企业上市条件
刘翔浩/推出特色油料作物种植补贴势在必行
孙忠/30万吨走私大米入境折射监管漏洞
行业前瞻
白美清/培育建设中国式国际大粮商
党国英/进口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农业竞争力待提升
李周/重视农业“三非”问题鼓励适度规模经营
刘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全靠“补贴”
金三林/城镇化加剧供需矛盾破局应树新粮安观
姜长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有新思路
吴文军/“新常态”下发展农业用足用好市场化手段
温铁军/粮食金融化挑战中国粮食安全
郑风田/农业考核应摒弃“唯产量论”
钱克明/现代农业转型要答好几个问题
朱启臻/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不要走弯路
张合成/用紧平衡理念调控农产品市场
孔祥智/改革创新土地制度避免落入“小规模陷阱”
何中虎/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小麦
马晓河/新常态下粮食安全战略思路需转变
王国军/粮食目标价格保险三种形式或可借鉴
樊胜根/六措并举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涂圣伟/完善农业补贴要“两平衡一协调”
王双林/科技创新催化粮食储藏“质变”
钟甫宁/从供给侧推动农业保险创新
冯纪福/发展木本油料产业要多管齐下
秦中春/主攻“三特”主打“三品”做亮地方特色农业
洪虎/解决粮食安全是系统工程
方言/国产大豆要在品种单产上有所突破
江连洲/未来大豆产业将朝“三线一面”发展
民生杂谈
於忠祥/抓好土地健康体检才能建成生态粮仓
罗云波/食品安全是食品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核心
刘俊海/食企要“一心二维三品四商五严六实”
万早田/政府应设置食品安全监管高压线
钱桂敬/食品工业增速减缓技术创新是转型根本
裴会永/中国人的饭碗更要装中国优质小杂粮
宋海峰/鼓起“钱袋子”不能丢了“米袋子”
任继周/建设现代农业须重视伦理维度
陶夏新/种粮补贴要补给真正种粮的人
陆娅楠/由秘鲁3000多种土豆想到的
赵永平/土地流转要量力而行不能揠苗助长
王浩/多些臂膀扛农业路越广
宋丹丕/推进放心粮油网络建设协会应发挥更多作用
段彦春/亚麻籽油产业“乱象”亟待整治
胡冰川/促进粮食减损增效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闵庆文/“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任重道远
刘笑然/稻谷去库存也要提到重要日程
周奕丰/土壤污染治理保护刻不容缓
高强/理性看待种粮大户“毁约弃耕”现象
柴岩/杂粮也是粮振兴发展取决于市场
张泓/主食产业要跟上消费还要引领消费
百家说粮 节选
《百家说粮/中国粮油书系(第二卷)》: 目前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需关系呈现“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长期性偏紧”的格局,对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十分迫切,需要从经济发展新常态出发,遵循大逻辑,正确认识和稳妥处理好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处理好调结构与稳粮食的关系。调结构是一个动态过程。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在关键期,需要增强定力,把握好节奏、力度,把握好调结构与稳粮食的动态平衡,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空间布局,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比较优势,提高粮食的品质和综合效益。调结构要与水土光热等农业自然基础、环境生态容量以及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比较优势及消费结构变化相适应。同时,要做好规划布局并强化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加快形成种植结构、种养结构及**、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等相互衔接、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处理好稳产量与强产能的关系。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重点转移到了确保产能上。适应这一调整,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提升产能,包括以农业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环境生态等为核心的“硬产能”建设和以科技创新与应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体制机制及政策创新等为支撑的“软产能”建设,更加有力地落实“藏粮于土”和“藏粮于技”战略。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产量与产能转化机制,构建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供求及价格变化等信息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响应调控保障体系,确保在需要时产能能够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产量,掌握生产上的主动权和定价议价上的话语权。 处理好抓生产与保生态的关系。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要充分考虑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农业水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寓环境保护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三生共赢”。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稳定投入的同时,更好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多考虑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改革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能,要注重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保险和社会资本支农,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引领、联动捆绑和聚集放大作用,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处理好规模经营与小农经营的关系。当前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而且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不能忽视了普通农户。 在研究制定产业政策时,一方面要引导鼓励支持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突出重点,体现倾斜。另一方面,又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兼顾一般、循序渐进,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推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重与现有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模式的协调并进,统筹安排好各项扶持政策。 ……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11.6¥30 -
工业现代化――新时代的制造强国之路
¥37.3¥49 -
健身经济
¥49.3¥69 -
农产品深加工技术2000例-专利信息精选(下册)
¥7.8¥19 -
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及教育共富研究
¥4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