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23.1¥42.0翻转极限:生态文明的觉醒之路
¥54.6¥78.0农业生态文明论
¥30.8¥56.0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41.8¥55.0生态文明理念下绿色建筑和立体城市的构想
¥45.2¥58.0
文明的演化-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的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论.案例和预见研究-(第二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541826
- 条形码:9787030541826 ; 978-7-03-054182-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明的演化-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的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论.案例和预见研究-(第二卷) 本书特色
比较了国际上主要可持续发展框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际上其他环境社会系统研究的主要进展。在前人以及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种生产理论中系统的宏观表现和个体的微观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而把理论坐落在微观的、个体的基础上。在比较了经济理性、政治理性、生态理性、复杂演化经济学理性等假设之后,提出了基于四种基本关系的"环境社会系统理性假设",简称为"系统理性"。
文明的演化-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的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论.案例和预见研究-(第二卷) 内容简介
比较了国际上主要可持续发展框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际上其他环境社会系统研究的主要进展。在前人以及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种生产理论中系统的宏观表现和个体的微观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而把理论坐落在微观的、个体的基础上。在比较了经济理性、政治理性、生态理性、复杂演化经济学理性等假设之后,提出了基于四种基本关系的"环境社会系统理性假设",简称为"系统理性"。
文明的演化-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的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论.案例和预见研究-(第二卷) 目录
**章从两种关系到四种关系及三种生产四种关系的框架
1.1人与自然关系的分化
1.1.1人与自然关系分化为两种关系
1.1.2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分化合理性的剖析
1.1.3小结
1.2人与自身的关系的引入
1.2.1为什么要引入人与自身的关系
1.2.2个体的动机
1.2.3组织的动机
1.2.4为什么选择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1.3三种生产与四种关系的结合构成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框架
1.3.1三种生产首先描述了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1.3.2三种生产中的四种关系
1.3.3从物质和精神(能动作用)的角度看四种关系
1.3.4四种关系是环境社会系统(三种生产)中的基本关系
1.3.5说明
第二章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理性假设——“综合理性”
2.1宏观社会现象与微观个体行为的联系
2.2各种理性假设
2.2.1“经济理性”假设
2.2.2“生态理性”假设
2.2.3“政治理性”假设、“道德理性”假设等
2.2.4“生态经济理性”
2.2.5复杂演化经济学中的“经济理性”
2.2.6“程序理性”
2.3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理性假设——“综合理性”
第三章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的框架看文明的演化及预见研究
3.1人类文明的四个时代
3.2从三种生产论的角度看文明的演化
3.2.1三种生产相互联系中的物资生产子系统
3.2.2三种生产相互联系中人的生产子系统
3.2.3三种生产相互联系中的环境生产子系统
3.3从四种关系的角度看文明的演化
3.3.1四种关系交织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3.3.2四种关系交织中的人与天、人与物的关系
3.3.3四种关系交织中的人与自身的关系
3.3.4小结
3.4“人与自身的关系”的满足是文明稳定与发展的核心动机要素
3.5从四种关系的视角看实现生态文明社会要做的工作
3.5.1(个)人的绿色化(生态化)、自我实现的绿色化
3.5.2经济人性化
3.5.3经济生态化
3.5.4社会公平
3.5.5社会绿色化(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5.6人的分析性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积累
3.5.7生态文明实践的多样性
3.5.8“四关畅达”是生态文明社会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三种生产四种关系的框架核心观点总结
4.1可以把世界系统划分成3个成环状联系、存在物质流动的子系统
4.2环境社会系统的四种基本关系:文明演化的基本驱动力
4.3四种关系中意识与能动作用的一面构成了三种生产中的“意识流”
4.4其他
第五章三种生产论和两种生产论的内在逻辑联系
5.1三种生产论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论思想的自然延伸和扩展
5.2从三种生产中3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看“新陈代谢的断裂”
5.3结语
第六章环境社会系统主要研究进展
6.1主要的框架研究进展
6.1.1引言
6.1.2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框架
6.1.3Elinor Ostrom的多层次框架
6.1.4千禧年生态系统评价中的框架
6.1.5面向行动者的IAC框架
6.1.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框架
6.1.7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框架
6.1.8LTER的框架
6.1.9其他框架
6.1.10已有的框架的特点
6.2国际上环境社会系统其他主要研究进展
6.2.1共同演化
6.2.2多样性研究
6.2.3模型研究
6.2.4案例研究
6.2.5其他研究
6.2.6小结
第七章古代中国案例:基于四种关系的中国古代文明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李约瑟问题的整体性解释框架和对超稳定结构的补充
7.1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7.2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天人关系
7.3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人与物的关系
7.4中国古代人与自身的关系
7.5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交互作用
7.6解答李约瑟问题的整体性视角和稳定的根由
7.7历史周期律的缘由是什么
7.7.1“循环”的缘由之一:马尔萨斯陷阱
7.7.2“循环”的缘由之二:皇室和富人阶层的高生育率与等级社会必然提高社会的不平等程度
7.8小结
第八章当代中国案例: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的框架看公众的核心需要——从温饱到安全感
8.1人的需要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基本动力
8.2人的需要是多样性、有层次的
8.3人的需要是演化的
8.3.1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受社会物质条件、文化制度状况等制约影响的
8.3.2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演化的
8.3.3人的需要的宏观演化方向
8.4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个体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8.4.1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以个体为基础的
8.4.2人的需要及其满足同时具有社会性
8.4.3人的需要及其满足中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8.5我国当前的核心需要已经从温饱变迁到安全感
8.5.1马斯洛的五层次动机理论简介
8.5.2当代中国公众的核心需要已不再是温饱
8.5.3社会问题集中体现在安全感领域
8.6注重满足安全需要是让公众有持续“中国梦”
第九章外国案例:基于四种关系的日本的节能实践的动机结构分析
9.1概述
9.2基于四种关系的日本的能源消费分析的基础
9.2.1不安全感
……
9.3.1背景
9.3.2日本应对石油问题的主要政策结构
9.3.3日本的《节能法》
9.3.4配套的财税制度
9.3.5企业和学界的其他努力
9.3.6公众参与
9.3.7其他方面
9.3.8小结
9.4日本的节能实践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附录Ⅰ中国古代穷人与富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模型
Ⅰ.1公式推演
Ⅰ.2情景分析一:固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Ⅰ.3情景分析二:变化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附录Ⅱ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的分析:关于福建省长期发展的一些初步看法
Ⅱ.1从三种生产看
Ⅱ.1.1从人的生产看
Ⅱ.1.2从环境生产看
Ⅱ.1.3从物资生产看
Ⅱ.2从四种关系看
Ⅱ.2.1从人与人的关系看
Ⅱ.2.2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整体性视角)
Ⅱ.2.3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分析性视角)
Ⅱ.2.4从人与自身的关系看
Ⅱ.3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意识流视角看
Ⅱ.3.1从物质流视角看
Ⅱ.3.2从能量流视角看
Ⅱ.3.3从信息流视角看
Ⅱ.3.4从意识流视角看
Ⅱ.4从区域间联动、合作视角看
Ⅱ.5对福建省省内各区域的一些想法
附录Ⅲ关于环境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Ⅲ.1方法的多样性
Ⅲ.2目标的多样性以及多目标系统中两个变量同时*大化的可能性
Ⅲ.3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归纳逻辑及演绎逻辑的局限性
Ⅲ.4矛盾律在局部失效——弗协调逻辑
Ⅲ.5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Ⅲ.6结语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7.7¥6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7¥3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6.0¥48.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本类畅销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19.6¥58 -
中国馔馐谭
¥12.9¥23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20¥52 -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19.1¥45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14.9¥39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