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叔本华论说文集
¥41.3¥59.0俄国形式主义历史与学说
¥30.9¥49.0基督教的本质
¥28.0¥40.0打赢文化战争-没有硝烟的全球创意产业之战
¥17.5¥46.0美国公民社会的治理-美国非营利组织研究
¥78.1¥128.0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279175
- 条形码:9787301279175 ; 978-7-301-2791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 本书特色
20世纪文学理论以形式主义为主流,从1910年代到1980年代,形式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雄霸了大半个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将语言形式的"陌生化"奉为文学之为文学的标准,将"文学性"归结为不断延续的语言形式创新问题,在当时为文学本质的本体论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此后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现象学文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文论等沿着这一理路激荡而成百年文学理论的形式主义大潮。然而随着19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文化研究日渐挤占了文学研究的地盘,文学理论发生了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转向,其表征就是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主义、审美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等新潮理论的风靡一时。90年代以后,这些新潮理论又导致了国内文学理论的观念、方法、路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呈现出与旧时迥然不同的格局,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但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致力于对晚近文学理论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路径进行勾勒,对于这一"向外转"趋势的深层机理作出深入、全面的探究,旨在为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体系提供必要的学术参照,进而助推我国文学理论新的跃迁。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 内容简介
20世纪文学理论以形式主义为主流,从1910年代到1980年代,形式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雄霸了大半个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将语言形式的\"陌生化\"奉为文学之为文学的标准,将\"文学性\"归结为不断延续的语言形式创新问题,在当时为文学本质的本体论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此后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现象学文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文论等沿着这一理路激荡而成百年文学理论的形式主义大潮。然而随着19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文化研究日渐挤占了文学研究的地盘,文学理论发生了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转向,其表征就是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主义、审美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等新潮理论的风靡一时。90年代以后,这些新潮理论又导致了国内文学理论的观念、方法、路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呈现出与旧时迥然不同的格局,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但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致力于对晚近文学理论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路径进行勾勒,对于这一\"向外转\"趋势的深层机理作出深入、全面的探究,旨在为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体系提供必要的学术参照,进而助推我国文学理论新的跃迁。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 目录
**节俄国形式主义的现代性目标
第二节“文学性”与百年文论派别的现代性内涵
第三节“文学性”与百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理路
第二章“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
**节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两种“文学性”
第三节文学与非文学的界说
第四节后现代神话所架设的梯级
第三章从文学理论到理论
**节“理论”的兴起
第二节学术史的两个时代
第三节价值取向的后现代转折
第四节何为“后理论”?
第四章文化政治与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
**节文化政治何为?
第二节文化政治与社会政治
第三节后阶级政治与阶级政治
第四节微观政治与宏观政治
第五节审美政治与实践政治
第六节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
第五章从形式到政治:文类理论的后现代新变
**节“文体”:一种文学形式
第二节“文类”:形式主义的类型观念
第三节“文类批评”:历史主义的文类概念
第四节“理论”:后现代新文类
第五节文类理论新变的终极性依据
第六章文化政治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节文化政治与身份差异
第二节德里达: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第三节解构策略:文字学颠覆语言学
第四节两个战场:形式主义与历史主义
第五节文化政治的中国问题
第七章文学经典之争与文化权力的博弈
**节文学经典何为?
第二节文学经典之争
第三节世纪之争的学术回应
第四节布鲁姆的抵抗及其学术意义
第五节文学经典之争在中国
第八章文学经典之争向文学研究回归的迹象
**节文学:“谁的经典?”之问缺失的另一半
第二节杰洛瑞:审美作为经典建构的重要维度
第三节布鲁姆:一切经典都属精英之作
第四节卡勒:在文学经典中重新奠定文学性根基
第五节文学经典之争向文学研究回归的学理逻辑
第九章话语转向与文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归趋
**节文学理论范式的两次转向
第二节话语理论的提出
第三节福柯:从“考古学”到“谱系学”
第四节知识话语与权力关系
第五节身体话语与微观政治
第六节福柯的话语理论与文学理论
第七节中国当代文论中的话语问题
第十章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与话语更新
**节文学理论话语更新的深层机理
第二节从“有循于旧名”到“有作于新名”
第三节从“旧瓶装新酒”到“概念大换班”
第四节话语更新: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的风标
第五节三个热门关键词的分析
第六节文学理论话语更新的历史具体性
第十一章“批判”话语的谱系学研究
**节康德:“批判哲学”作为“学理的探究”
第二节黑格尔:“反思性批判”与“否定的辩证法”
第三节马克思:“批判”作为变革社会的利器
第四节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大众文化批判”
第五节20世纪中国:“批判”话语的政治化转向与学理性回归
第六节走向21世纪:大众文化批判的话语重建
第十二章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的后现代转折
**节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
第二节研究对象的悬殊
第三节解释模式的转变
第四节阅读方法的差异
第五节回到文学经典,抑或应对当下现实?
第十三章症候解读:文学批评作为艺术生产
**节弗洛伊德:症候是有意义的
第二节拉康:在语言结构中探寻症候的意义
第三节阿尔都塞:对于“症候解读”的大力揭扬
第四节马舍雷:将“症候解读”引入文学批评
第五节卡勒:“表征性解释”与文化研究的生产性
第六节“症候解读”的后现代性质
第十四章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
**节“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第二节关于大众
第三节关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
第四节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中国
第五节对于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
第十五章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走向**节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三段论第二节“是”:前现代审美文化第三节“非”:现代审美文化第四节“去”:后现代审美文化
第十六章晚近对于经典美学的三次挑战及其学术意义
**节伊格尔顿:美学作为肉体话语
第二节舒斯特曼:倡导身体美学新学科
第三节韦尔施:感知的重构与美学的重构
第四节对于经典美学三次挑战的学术意义
第十七章从理论回归文学理论
**节卡勒学术历程的重大转折
第二节“理论”与文学理论难解难分
第三节“理论”中的文学性
第四节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兼容并举
第五节在“理论”与文学理论的联姻中取得进展
第六节“后理论”转向的风标
第十八章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理想诉求及其嬗变
**节政治理想诉求
第二节审美理想诉求
第三节文化理想诉求
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索引
后记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 作者简介
姚文放,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评审专家;《文学评论》杂志编委;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
山海经
山海经
¥21.1¥68.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8.4¥49.8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7.0¥45.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