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诗传播与构建

新诗传播与构建

作者:方长安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0-01
开本: 21cm 页数: 333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4.1(3.8折) 定价  ¥37.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新诗传播与构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12410
  • 条形码:9787516112410 ; 978-7-5161-124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诗传播与构建 本书特色

     方长安编著的《新诗传播与构建》以史实为基础,以接受美学、阐释学为理论方法.将考察视线由传统研究模式所置重的诗人、文本转向读者与传播,对新诗建构作了新的阐释。既考察了现代传播场域、文化生态与新诗发生、生成的关系。又重点探讨了译诗现象,认为译诗有效地推进了中国诗歌转型,为新诗现代情感空间、审美形式建构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既以胡适、艾青为典型个案,梳理、考察了新诗选本和文学史著作对诗人形象的塑造现象,重绘出接受视野中特定诗人的形象演变史,又从传播角度透视了《女神》《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及穆旦等被经典化的历史;既探讨了跨文化传播语境中新诗内在形象塑造问题.又对新诗防御与反思现象作了独特的理解。该著对于深化认识新诗建构规律、重估新诗经典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新诗传播与构建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实为基础, 以接受美学、阐释学为理论方法, 将考察视线由传统研究模式所置重的诗人、文本转向读者与传播, 对新诗建构作了新的阐释。既考察了现代传播场域、文化生态与新诗发生、生成的关系, 又重点探讨了译诗现象, 认为译诗有效地推进了中国诗歌转型, 为新诗现代情感

新诗传播与构建 目录

**章 传播与新诗发生 一 新诗发生的文化生态 二 译诗与中国诗歌转型 三 晚清诗界革命与日本启蒙诗歌关系 四 《新青年》对新诗的运作 五 传播与新诗现代性的发生第二章 传播与新诗生成 一 传播、阅读反应与新诗生成导论 二 《新青年》译诗与早期新诗生成 三 新诗生成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 四 郭沫若早期新诗的生成起点第三章 新诗传播与诗人形象塑造 一 选本对胡适“尝试者”形象塑造 二 文学史中的胡适诗人形象(上) 三 文学史中的胡适诗人形象(下) 四 读者对艾青诗人形象的塑造第四章 新诗传播与经典化 一 新诗经典化引论 二 传播与《女神》的出场及其被经典化 三 《大堰河——我的保姆》被经典化现象论 四 穆旦被经典化的话语历程第五章 文化传播与新诗中的形象 一 《女神》中的“西方形象” 二 1920年前后新诗中的“西方” 三 《女神》中“强力”原型的复活 四 新诗之“我”——写“我”新诗个案解读第六章 新诗防御与反思 一 成仿吾的“诗之防御战” 二 闻一多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生与特征 三 《译文》中的波特莱尔 四 丁芒归来的诗艺 五 死亡之维与新诗研究反思 六 新诗对话式教学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新诗传播与构建 作者简介

     方长安,男,1963年生于湖北红安。2000年毕业予武汉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选择接受转化——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文学流变与日本文学关系》、《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等,在《文学评论》、《文学研究》、《文学月刊》、《中豳现代文学》(韩国)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再余篇。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1工程子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种。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研究。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