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

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

作者:潘新和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95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9.0(6.0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38749
  • 条形码:9787010138749 ; 978-7-01-013874-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 内容简介

  《桂堂文库:“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内容涵盖七个方面:“表现-存在”本体论、中国语文学史综论、中国语文学史专论、语文学观念批评论、生命动力学表现论、表现本位阅读论、语文素养评价论。“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以语文教育史研究为基础。几十年来,作者对语文教育史料、史实的关注与对当代学术前沿的思考从未间断。从古代、现当代各时期、代表人物的微观研究入手;从语文学内部各领域,到对外部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与了解;从“照着说”,逐渐形成独到的语文学史识与见识,到“接着说”,阐明自己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观。  《桂堂文库:“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是作者多年语文学研究的结晶,从中可读到作者独树一帜的语文学观与语文学研究方法论。

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 目录

**章 “表现一存在”本体论
语文:人的确证——“应付生活论”批判
人是写作的动物
西方言语动力源视域摭议
建构表现一存在论语文教育学
牧养言语生命的“野性”

第二章 中国语文学史综论
教育思想:从修己到指向自我实现
读写观念:从以读代写到写作本位
说写观念:从说写一体到说写并重
教材体例:从文选到指向言语表现
教学方法:从揣摩依仿到多元启悟

第三章 中国语文学史专论
墨家:言务为智,言务为察——“论求群言之比”的言语、论辨观
荀子:听则合文,辩则尽故——“以正道而辨奸”的言语教育观
曾国藩:不求理法,但求气昌——“行气为文章**义”的写作教育观
黎锦熙:划时代巨献《新著国语教学法》
朱光潜:穿越时空、永不凋萎的美

第四章 语文学观念批评论
语文学观念亟待全面反思与重构155——从“应付生活”本体观说开去
语文界“集体无意识”被什么操控?162——语文教育观念之世纪反思
观念教育与技能训练,孰为轻重?190——兼论走出操作性、工具性、实践性思维的迷津
语文课程性质当是“言语性”199——“工具性”“人文性”质疑
写作教育更应“贴近”学生的心灵212——走出片面强调“写生活”的迷津
新课标(修订稿)写作“总体目标”辨正

第五章 生命动力学表现论
写作教育重在引领言语人生
为生命美丽而作
写作“共能”“异能”论
自主写作:心灵自由是根本——“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辨正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我国古代写作教学方法举要

第六章 表现本位阅读论
从“阅读本位”向“表现本位”转型
为了教写作而教阅读——为培育言语动机、写作素养而读
阅读教学:指向写作——表现存在论阅读观概说
阅读:为言语生命和言语创造奠基
也谈语感之“语”

第七章 语文素养评价论
语文测评:言语生命的养护与激活
走出语文高考命题、评价的迷津
语文高考考什么:考写作
怎么考:开放性、交互性题型为主
重构高考写作命题的理念

附录:潘新和个人专著
展开全部

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 节选

  《桂堂文库:“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  我们与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的根本分歧就在于言说权的归属。他们认为言说是外界的要求,人只能“适应”;我们则认为言说是人自身的生命属性,是内在生命的展示。就这么简单。  对于受教育者,教育的功能和责任,主要不是刚性的要求、塑造、指示和限制,而应是柔性的顺应、呼唤、激励和引导。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原来的教育、教学和训练,其*初的基本标志必然是容忍的、顺应的(仅仅是保护性的),而不是指示性的、绝对的、干预性的。”他认为,对人的教育,也跟对其他的动植物的栽培养护一样,他说,我们给幼小的植物和动物提供空间和时间,因为我们知道,这样,它们将按照它们及每一个体之中发生作用的规律良好地发育成长,人们给小动物和植物提供安宁的环境,并力求避免用暴力干扰它们,因为人们知道,相反地去做会妨碍它们完美地发育和健康地成长。但是,年幼的人使人们觉得是一块蜡和一团泥,可以用来任意地捏成一样什么东西。……那么,父母们,你们的孩子,在你们违反他们的本性把你们以前的形式和使命强加于他们,以至他们病态地、不自然地跟随着你们行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成为完美地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生物吗?一切专断的、指示性的、绝对的和干预性的训练、教育和教学必然起着毁灭的、阻碍的、破坏的作用。在对待自然物方面,我们的做法常常是正确的,而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却会走上完全错误的道路,而且在两者中起作用的力量出自同一来源,服从于同一条法则。——说得多好!教育就是要顺应人的求真的人性,爱美的天性、向善的本性,把这些生命中固有的美好的一切,养护培育得尽真尽善尽美。而不是去强制地扭曲、摧残、扼杀人的自然的纯洁的心性,使他服从某种自以为是的观念。使人异化成非人。  在语文教育中,不应要求学生被动地“应需”,把学生“塑造”成符合成人社会的教育观念的统一的“人”,将他们“修理”成为能根据外部世界的指令行动的机器人——非人,为此,不惜专断地干预、窒息他们的言语禀赋,以求得毫无灵性的工具化的言语操作能力。而是要顺其自然,这个自然,就是内存于人的生命中的言语欲求和言语天赋,唤醒学生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使之得以良好的养护和培植,使他们的言语才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和张扬,从中感受成功与失败,满足与自尊,并*终成为言语上自我实现的人。人的言语欲求、言语意识、言语才情、言语智慧、言语能力、言语抱负和言语信仰,是从每一个人的鲜活自由的内在生命中生长绽放出来的花朵。这便是与实用主义、行为主义的“应付生活”动力学反对的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动力学——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能与人(学生)的言语生命特性统一,语文教育的目标能与人的言语生命欲求契合,使言语学习和言语活动成为人的自发的需要和自觉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简单地说,语文教育本体论的转向,是从“生活”转向“人”。是“人”的回归。言语的机能与需求是人的生命属性,所以,语文教育,也可以说是使人更像人的教育,是“语言人”和“言语人”的教育,是“元素养”的教育。从这一点上说,语文学科不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应付生活的工具”,也不是以往“语文教学大纲”所说的“工具学科”,而是人文基础学科,是“人学”。——说它是“人学”,不是从“文学是人学”的文艺学命题中转借来的,而是在哲学、人类学、生命科学、符号学、文学、语言学、教育学……在为整个人文学科奠基的意义上说的。母语和母语教育对人、对人生的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  ……

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视界 作者简介

  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阅读与语文教育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原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现任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等。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首创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一存在论”语文学。代表作《语文:表现与存在》风靡语文界。给大、中、小学师生作讲座100多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成果奖、福建省政府社科成果奖等20多个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