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达.芬奇机器

达.芬奇机器

作者:罗伦佐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中 图 价:¥57.0(7.5折) 定价  ¥7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达.芬奇机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9112203
  • 条形码:9787549112203 ; 978-7-5491-122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达.芬奇机器 本书特色

作为人类史上极其罕见的天才,除了广为人知的旷世画作,达芬奇还留下了众多精妙绝伦的机器构思。本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窗口,借助电脑技术解构了这位天才妙想天开的发明,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些“神级”构想。     本书用视觉“讲述”达芬奇的发明中*伟大的数十种机器,其中部分设计手稿从未公开过,另一部分则在长达数百年间一直被看做神秘至极的天书。  本书以开创性的方式破解了其中的秘密——世界著名达芬奇研究专家洛伦萨,携手两位高超的设计师,利用现代工艺及材料技术,将许多机器付诸实现,并以电脑图像和3d技术,将大师异想天开的手稿变成可供制作的设计图纸。他们根据达芬奇手稿中的描述和绘图,通过透视图和爆炸图模式,将大师设计的装甲车、飞行器、武器、工具机械和水力机械等,分解到*细微的部件, 即使是藏于内部的机构也得以细致展现。这些机器的功能装备一应俱全,立体呈现,跃然纸上。

达.芬奇机器 内容简介

我印象里的达芬奇,是一个无人能超越的“外星人”,他拥有的智慧与创造精力,都不是人类所可能拥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天才的光环在我眼中日益暗淡,唯有达芬奇,了解越多,越令人痴迷与惊叹。无怪乎比尔盖茨在有能力的时候,首先会选择买下达芬奇的手稿,经常细细翻阅,一次次体会那种遭遇知己的震撼。   喜欢机械的人,无疑会喜欢这本书。它根据达芬奇的设计原稿,将他的构思变成了三维图形——这之所以被称为革命性的创举,有如下两个原因:   首先,达芬奇是人类出产的***的天才,没有之一。他的脑袋到底如何运作,一直是人类研究的课题。本书中的三维图不是简单的按原图索骥,而是参考了达芬奇同类设计的所有图纸,并把一些重要原图展示出来,让人们得以窥探他的思路。在他留下的手稿中,单单是与飞行器相关的,就跨越了三十多年时间。在三十多年里,他又经历了从螺旋翼、扑翼、滑翔翼的设计变化,同时研究了人体动力学、鸟类、昆虫、气流等相关学科。而本书的《飞行器》一章,就记录了这一漫长而有趣的历程。   其二,达芬奇是欧洲**位绘制具体制作图的设计师。在他以前,工程师的图纸上只能看到设计好的成品,没有内部结构的展示。既然大师如此慷慨,那么,亲手制作“达芬奇的机器”就变成了可能。所以,这本书完全可以被看成是一本“模型说明书”,原稿中的每个零件、样式、材质、安装位置和大小,都以*简单易懂的图像和文字进行了说明。对于制作狂人来说,打开这本书,**有海盗打开聚宝窟的感觉。似乎从今天开始,就可以打磨切割,抛光安装,一边动手,一边享受与达芬奇交流的静好时光。

达.芬奇机器 目录

1前言简介一简介二图表索引飞行器机械翼运作原理蜻蜓翼扑翼螺旋桨飞行器机械翼战争机械石弩炮多筒机枪城墙防御卷镰战车可拆卸加农炮装甲车弹射器(投石车)齐射式加农炮射石炮堡垒水力机械机械锯明轮船平转桥挖泥船工作机械起重机凿锉机凹镜打磨机运河挖掘机舞台机械自动车《俄耳甫斯》舞台布景乐器颅骨形竖琴机械鼓大提琴钢琴另类机器印刷机里程计罗盘和圆规
展开全部

达.芬奇机器 相关资料

今天,达芬奇留下的只有他的画作。即使他设计的机器曾经存在过,而今也无一幸存。从设计到施工的过程中,达芬奇肯定使用过三维模型,而这些模型同样没有遗留下来。他的部分绘画作品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如油画《安吉里之战》,留存后世的只有无数草图,最终的作品却消失在历史之中。   然而,假如时光保留下来的只有那些机器,我们的损失将更加巨大。他的许多设计仍然处于构思阶段,绘画则是它们最理想和完整的载体。对于过去的许多发明家来说,能了解机械图的本质含义、机械的运作目的和方式、零件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足够了。   达芬奇画草图有两个目的,其中“设计机器”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掌握绘图形式背后的意义:机械设计理论以及如何运用图像把这些理论表达出来。达芬奇设计的许多机器,包括最壮观的那些,都只不过是他图像研究的试验品,都是他运用图像来表达理论的尝试。例如,《巴黎手稿b》80r(与飞行器同组)上绘制的所谓“飞船”,是达芬奇人体潜能系列研究的巅峰之作。与其说它是一个飞行器的设计稿,不如说它是一种构想,如何使人调动全身所有部位的能量。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达芬奇的许多设计看起来都像是痴人说梦,很难被付诸实践。事实上,这些机器的实际大小、形状和规格,都可能和设计稿上的不一样。   在15世纪以前,“工程师”这个概念依旧很不明确——他们仍然被归为工匠阶层。绘画对知识的价值,直到15世纪才被广泛认可。罗伯托瓦初里奥(robertovalturio,1405—1475)在《军事艺术》一书中,就利用绘图重塑了大量的古代战争机械,后来这些图片便成了研究文献学的工具。佛朗契斯科迪乔吉奥(1439—1501)则清晰地阐明,机械绘图是知识表达的工具,是技师和工程师们的一种表达方式。除此之外,他还强调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三维模型的重要性。他写道:“用绘图来表现所有细节是很困难的,因为各种不同形状的零件要分别绘画,然后叠加在一起,这几乎是不可能画出来的。因此,应该把所有零件都做成模型。”(《论建筑》,treatiseonarchitecture)。   很明显,达芬奇打破了乔吉奥所说的这种局限性。虽然达芬奇在所有研究中(机械、绘画、解剖)都使用模型,但他似乎把重点放在了绘图上,因为他明白绘图在设计和认知方面的价值。瓦萨里在《艺苑名人传》中阐述了绘画的本质,并引用了一句古希腊名言:“熟练的画家只需窥得一斑,就能画出全局;得见雄狮雕塑的一爪,即能雕出全狮。”瓦萨里认为,这句话表现了画家们的思维能力。在他看来,虽然绘画是通过体力达成的,但是它实质上是一项脑力工作:“经过认知,画家的头脑里形成了某种概念和判断,并且用手,通过绘画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这句话无疑为绘画艺术和绘画行为下了一个崇高的定义。而绘画作为达芬奇最擅长的表达形式,被他运用到艺术、科学和技术领域。想要了解达芬奇画作的知识价值,就必须了解达芬奇的绘画概念,然后带着这个概念来欣赏他的作品。众所周知,他发明了晕涂法(一种绘画技巧),区别于用线条和鲜明的界限来圈住画作中的人物。   事实上,从光学角度来说,人的肉眼是看不见尖锐的线条的;而从哲学的角度看,达芬奇认为不可能绝对真实地界定出任何一个表面和物体的外部边缘。他写道:“一个物体的外部边缘根本就不属于这个物体本身,因为一个物体结束,另一个物体即出现……因此这些边缘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每个物体都被空气包裹,因此从该理论角度来看,它们的外部极限是不存在的。如果物品没有外部极限,这就意味着达芬奇在绘画的时候清楚地知道,他不是在尽可能地描绘现实,而是在“重塑”现实,抽取现实的神髓。在绘画中模仿现实,就不能够看见画笔的笔触;一幅绘画中的机器,则应该属于思维和抽象的范畴——从他设计的“真实”度判断,这种想法值得思考。   公元1513—1516年,达芬奇应罗马教皇利奥十世邀请旅居罗马。教皇的弟弟朱里亚诺德美第奇请来一位技师给他当助手。这位仁兄常常索要额外的报酬,喜欢四处游荡,很少待在作坊里。最麻烦的是,他总是把大师的设计信息透露给外人,这给达芬奇3年的罗马生活添了不少烦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达芬奇给朱里亚诺写了一张相当狡黠的便条:“此人要求把原来的木质模型做成铁的,以便带回德国。我拒绝了。我告诉他,如果他想做,我就给他画出机器的宽度、长度、大小和形状。因此,我们的关系变坏了。”(《图谱抄本》671r,斜体)这段话非常重要——如果解读得当,能使我们获得一些有趣的信息。助手要求达芬奇提供一些机器的木质模型,以便用铁来制作一套。达芬奇拒绝提供模型,而是提供了绘有机器“长度、宽度、大小和形状”的手稿。手稿很可能是透视图或者多视角视图,以便提供机器制作的信息。但是,由于达芬奇信不过他,提供手稿的做法则别有深意。助手之所以索要三维模型,是因为他懂得如何依照模型仿造。而解读比例图就没那么容易了,他可能需要大师的帮助。假如他拿到的是图纸,达芬奇就能够避免泄露太多的设计秘密。由此看来,大师之所以偏爱绘图,也许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它比三维模型复杂许多,解读它需要特殊的理论知识(例如构件之间的大小比例)。图纸的使用把现代工程师和传统工匠区分了开来。通过绘图,工程师认为自己除了有灵巧的双手,还有一个聪明的头脑。   通过研究,达芬奇的许多机器已经被制作成三维模型,在各地博物馆展出。人们在重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些机器的本质,也就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大部分研究只关注它们的实用价值,而忽略了这些手稿背后的知识层面——也就是它们最重要的一面。试问,有没有可能在展现这些机器的同时,也突出原始图像的重要性呢?   塔戴和赞农在书中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展示机器,以便凸显出它们在机械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运用了大量的视觉效果(多视角、爆炸图、箭头等)来强调达芬奇的绘画细节。每部机器的介绍文字也有意强调了这两个方面。随着达芬奇各种发明、展览和相关书籍的日益增多,帕奥罗格鲁兹馆长最近提到要搞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把达芬奇的绘画放在核心位置,模型则应该扮演次要的角色。在不损害机械意义的基础上,本书的目的,也正是想尝试这样一场“革命”。

达.芬奇机器 作者简介

   多米尼哥罗伦佐:世界著名达芬奇研究专家,研究方向专精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史与图像学。目前在佛罗伦萨科学史博物馆、大学等从事研究。   马里奥塔戴:将达芬奇的丰功伟业以数码科技生动地呈现。曾在米兰工科大学学习工业设计,而后创立计算机设计工作室Studioddm。目前在威尼斯建筑大学(IUAV)、米兰工科大学教授计算机图像、多媒体技术等课程。以筹划、制作达芬奇的发明相关展览、开发相关游戏与教育软件而闻名。    埃多阿多赞农:曾在米兰工科大学学习工业设计,而后与马里奥设立计算机设计工作室Studioddm。从1999年起,在视觉传达以及多媒体、工业设计等领域备受国际瞩目。近年来从事科学技术教育的软件与网络开发, 并致力于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的教育普及活动。目前在威尼斯建筑大学(IUAV)执教, 同时他还是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