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种文化之争 战后英国的科学、文学与文化政治
-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易经
-
>
辛亥革命史丛刊:第12辑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禅
-
>
日本墨绘
记住乡愁-留给孩子们的中国民俗文化 二十四节气
¥11.5¥35.0记住乡愁-留给孩子们的中国民俗文化 传统营造辑 苗族吊脚楼营造习俗
¥11.5¥35.0从老区到新区 中共入浙南下干部研究1948-1956
¥30.2¥68.0放翁词编年笺注
¥52.0¥68.0儒学小史
¥26.4¥59.0
器具:技艺与日常生活-贵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5993891
- 条形码:9787505993891 ; 978-7-5059-938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器具:技艺与日常生活-贵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首先对民间器具研究进行了学术史梳理,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提出问题。主体部分使用民具组合、民具群等概念对该族群的民具进行了描述性分类研究。然后从该族群所处的环境出发,通过对民具的结构和形制,制作工艺和使用,民具的流通、储存、生命史等内容的考查和分析,研究民具和人以及自然环境的互动,探讨围绕民具所形成的文化。*后讨论民具文化的传承和变迁。
器具:技艺与日常生活-贵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艺术人类学、民具学的视角切入,通过田野调查并辅以文献研究,对贵州六枝梭戛乡陇戛寨苗族的民具进行研究,进而探讨该族群的社会和文化。本书认为陇戛民具既大量借鉴了周边文化的成果,又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更多地存在于人与民具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当中。陇戛民具的变迁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是生态博物馆运动、苗族人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相互博弈的结果。
器具:技艺与日常生活-贵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 目录
器具:技艺与日常生活-贵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
孟凡行,1980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市,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民俗学)博士,现为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讲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人类学,民间器具、手工艺和区域文化,乡村社会结构和农村发展。合著《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民族志著作,在《社会科学家》、《艺术与科学》等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器具、手工艺遗产和关中文化研究”。
法律解读书系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
¥33.2¥46.0话说国医:江苏卷
¥61.4¥85.0与文学名家对话·中国当代获奖作家作品联展:用自己的头站起来
¥11.8¥39.9荷兰海洋帝国的兴衰:17世纪大西洋世界的战争、贸易与殖民
¥64.7¥98.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
¥29.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