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性别之网: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妇女组织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53659
- 条形码:9787516153659 ; 978-7-5161-536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性别之网: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妇女组织 本书特色
《性别之网--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妇女组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村妇女组织的实证调查,探讨社会转型期农村妇女组织的角色与功能。首先,分类描述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农村流动妇女组织与农村在村妇女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揭示不同类型农村妇女组织的发展特征与困境;其次,分析农村妇女组织体系的整体发展状况,归纳其发展背景、特征与趋势;*后,提出组织性别的概念,剖析农村妇女组织的性别,并针对农村妇女组织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与组织两个层面提出农村妇女组织的发展对策。研究指出,与个体相似,组织不仅具有性别且亦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之分,但组织性别的常态类型除了男性与女性,还有中性。农村妇女组织的生理性别虽均为女性,但社会性别呈多元化,其中,社会性别为女性的农村妇女组织极少,大多数农村妇女组织的社会性别为男性,而理想的组织社会性别是中性。因此,农村妇女组织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性平等,但总体上依然是传统社会性别文化的维护者,并未触动男权国家的根本。为此,政府应明确自己的角色,通过分类管理、加强监督、创造环境,促进农村妇女组织的健康发展;农村妇女组织则应回归使命、正确定位、拓展资源、提升能力,强化组织的性别功能,真正促进妇女的发展从而促进两性的平等。
性别之网: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妇女组织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村妇女组织的实证调查,探讨社会转型期农村妇女组织的角色与功能。首先,分类描述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农村流动妇女组织与农村在村妇女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揭示不同类型农村妇女组织的发展特征与困境;其次,分析农村妇女组织体系的整体发展状况,归纳其发展背景、特征与趋势;*后,提出组织性别的概念,剖析农村妇女组织的性别,并针对农村妇女组织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与组织两个层面提出农村妇女组织的发展对策。研究指出,与个体相似,组织不仅具有性别且亦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之分,但组织性别的常态类型除了男性与女性,还有中性。农村妇女组织的生理性别虽均为女性,但社会性别呈多元化,其中,社会性别为女性的农村妇女组织极少,大多数农村妇女组织的社会性别为男性,而理想的组织社会性别是中性。因此,农村妇女组织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性平等,但总体上依然是传统社会性别文化的维护者,并未触动男权国家的根本。为此,政府应明确自己的角色,通过分类管理、加强监督、创造环境,促进农村妇女组织的健康发展;农村妇女组织则应回归使命、正确定位、拓展资源、提升能力,强化组织的性别功能,真正促进妇女的发展从而促进两性的平等。
性别之网: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妇女组织 目录
**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 妇女非政府组织内涵与类型研究
二 妇女非政府组织发展背景与意义研究
三 妇女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四 妇女非政府组织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五 研究评价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 理论依据
二 核心概念
三 研究内容
四 思路框架
五 研究方法
六 个案选取
七 研究创新
第二章 转型中的农村基层妇联组织
**节 妇联组织的性质
一 国内外对妇联组织性质的争论
二 妇联干部对妇联组织性质的认知
三 妇女群众对妇联组织性质的认知
四 妇联组织性质的模糊性及其影响
第二节 妇联组织的结构
一 妇联组织的内部结构
二 妇联组织的外部关系网络
三 妇联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 妇联组织的功能
一 妇联干部对妇联组织功能的评价
二 农村妇女对妇联组织功能的评价
三 妇联组织的功能特征
第四节 妇联组织的转型
一 社会转型与妇联组织转型
二 转型社会与妇联组织转型
三 妇联组织转型中的问题
第三章 游走于城市边缘的农村流动妇女组织
**节 北京打工妹之家的种子历程
一 产生:偶然中的必然
二 发展:从种子到大树
三 宗旨:从模糊到具体
四 结构:在调整中不断成熟
五 组织发展模式:混合型
第二节 同心希望家园的希望之旅
一 产生:种子的萌发
二 发展:摸着石头过河
三 宗旨:同心创造希望
四 结构:魅力型领导下的简约结构
五 组织发展模式:自下而上型
第三节 武展社区打工妹之家的推广之路
一 产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 发展:社区的变迁与组织的应对
三 宗旨:助推管理
四 组织结构:附属式组织结构
五 组织发展模式:自上而下型
第四节 流动妇女的组织与组织的流动
一 难以融入的城市:流动妇女呼唤组织
二 边缘化:流动妇女组织的流动
第四章 扎根乡村社会的农村妇女组织
**节 妇女宗教组织的历史与现在
一 历史上的大理莲池会
二 大理莲池会的现代嬗变
三 大理莲池会的发展模式
第二节 妇女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发展
一 培育妇女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二 妇女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三 妇女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第三节 留守妇女互助组的产生与推广
一 留守妇女互助组的产生背景
二 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的典型
三 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的推广
第四节 在村妇女的组织与组织的在村
一 在村妇女组织化的现状
二 在村妇女低组织化的原因
三 在村妇女组织的发展困境
第五章 农村妇女组织体系的发展
**节 发展背景
一 妇女社会地位上升,主体意识增强,组织意识萌发
二 妇女社会问题依然严峻,组织需求上升
三 妇女群体日益分化与分层,需求差异性凸显
四 国际妇女力量推动,组织资源增加
第二节 发展特征
一 结构特征
二 功能特征
三 时空特征
第三节 发展困境
一 组织的合法性困境
二 组织能力不足
三 功能选择两难
第四节 发展趋势
一 从“她组织”到“我组织”
二 从“为她们”到“为我们”
三 从“弱组织”到“强组织”
第六章 农村妇女组织的性别
**节 组织的性别及其建构
一 组织性别的内涵
二 组织的生理性别
三 组织的社会性别
四 组织性别的类型
五 组织性别与组织分层
六 组织性别的建构
第二节 农村妇女组织的性别与性别的社会建构
一 农村妇女组织的性别
二 农村妇女组织性别的社会建构
三 性别社会建构中的农村妇女组织
第七章 为了更平等的未来
**节 农村妇女组织与农村社会
一 农村妇女组织与农村妇女发展
二 农村妇女组织与农村组织发展
三 农村妇女组织与农村社会发展
第二节 建构平等的性别之网
一 政府对策
二 组织对策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二 外文文献
后记
性别之网: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妇女组织 作者简介
张翠娥,女,1973年11月出生,广西荔浦人。博士,副教授。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组织社会学、性别社会学等领域研究工作。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在《妇女研究论丛》、《江汉论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月亮虎
月亮虎
¥20.2¥4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7.7¥24.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5.1¥39.8 -
两汉社会生活概述
¥15.7¥36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4.1¥39.8 -
乡土中国
¥11.2¥19 -
张医生与王医生(八品)
¥22.4¥68 -
容忍与自由
¥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