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诗教之縠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54830
- 条形码:9787516154830 ; 978-7-5161-548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诗教之縠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 本书特色
传统比兴诗学,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诗教的价值观念系统,二是文学的审美属性。张雨编著的《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在梳理传统比兴诗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十七年诗歌、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呈现了传统比兴诗学在当代的延续、更新与消逝,呈现了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历史影响的焦虑,以及远离历史后,诗歌写作的尴尬。本书立足当下,打通古今,为诗歌研究提供了深度思考的空间。
诗教之縠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 内容简介
传统比兴诗学,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诗教的价值观念系统,二是文学的审美属性。本书在梳理传统比兴诗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十七年诗歌、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呈现了传统比兴诗学在当代的延续、更新与消逝,呈现了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历史影响的焦虑,以及远离历史后,诗歌写作的尴尬。本书立足当下,打通古今,为诗歌研究提供了深度思考的空间。
诗教之縠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 目录
**章 比兴的双重内涵
**节 比兴与社会批评话语的形成
一 比兴的意义转换模式
二 比兴与美刺
三 比兴与讽谏
第二节 比兴与诗歌之美的形成
一 兴——诗情的发生
二 方法的自觉
三 诗后效应——诗歌的蕴藉性
四 从诗歌意境到人生境界——生命诗学的形成·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比兴研究
**节 “美刺”、“讽谏”的文化语境
一 “理”的统一与“礼”的规范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二节 “鸟兽草木”的诗歌景观
一 从“鸟兽草木”到“草木”“禽兽”
二 艾青的“鸟兽草木”
三 郭沫若与《百花齐放》
第三节 审美比兴的消逝
一 比兴与民歌改造
二 蕴藉表达的危险
三 “十七年”诗歌中的“自然”
四 “十七年”诗歌中的自然人性
第三章 朦胧诗与比兴研究
**节 *后的“诗谏”
一 “诗谏”的发生——悼贤臣、清君侧
二 “诗谏”的高潮——“一切政策必须落实”
三 “诗谏”的尾声——控诉官僚主义
第二节 告别“谏者”
一 个人英雄的出现
二 从“相信”到“怀疑”
第三节 告别“温柔敦厚”——新的美学原则的确立
一 “温柔敦厚”的当代景观
二 告别“温柔敦厚”
三 比兴的现代转型
第四章 第三代诗歌与比兴研究
**节 无“志”可言——第三代的诗歌处境
一 “天狗”的解救之道
二 绝望的“天狗”
三 绝路而返——第三代诗人的诞生
第二节 “去意存象”与“靠近能指”
一 去意存象
二 靠近能指
第三节 告别远方
一 远方的“声音”
二 告别远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诗教之縠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 作者简介
张雨,男,1981年生,汉族,甘肃定西人。200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教学工作。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21.6¥48.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9.7¥42.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7.7¥52 -
我是一只骆驼
¥9.1¥32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8.1¥39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4¥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20.9¥49.8 -
茨威格读书随笔
¥3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