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

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

作者:邓丽兰著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5-01
所属丛书: 中国思想与社会文丛
开本: 16开 页数: 353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3.6(3.4折) 定价  ¥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0034031
  • 条形码:9787310034031 ; 978-7-310-03403-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 本书特色

《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中国思想与社会”文丛.第1辑

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 内容简介

绪论民国宪政言说中的西学资源与价值选择,制度移植的失败与知识界宪政理想的流变,制宪权危机与制度移植的受挫,民国初年的制宪权之争,国会制宪的没落与民间制宪运动的兴起,制宪成为派系行为与议会的末路等等。

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 目录

绪论 民国宪政言说中的西学资源与价值选择
**章 制度移植的失败与知识界宪政理想的流变
 一、制宪权危机与制度移植的受挫
  1.民国初年的制宪权之争
  2.国会制宪的没落与民间制宪运动的兴起
  3.制宪成为派系行为与议会的末路
 二、民国初年宪政话语的古典传统及其颠覆——以章士钊与梁启超、王恒之间的两场论争为中心
  1.“章梁之争”:宪政启蒙话语的胜利
  2.“章王之争”:超越抑或固守宪政主义
 三、从《东方杂志》“宪法研究号”看知识界宪政理想的演化
  1.1922年:激进而浪漫的宪政追求
  2.1933年:现实而理性的宪政表达
 四、时政与宪章——以张君劢、吴经熊为中心的考察
  1.宪政新潮与张君劢早期的制宪活动
  2.东西法文化的宁馨儿与吴氏宪法草案的命运
  3.张君劢与抗战前后的宪政运动
 五、结论
第二章 舶来模式与本土宪政运动
 一、魏玛宪政模式与民国宪政史的转折
  1.《魏玛宪法》及其宪政意义
  2.中国知识界的介绍与研究
  3.魏玛宪政模式的中国化尝试
 二、基尔特宪政主义与中国
  1.基尔特社会主义溯源
  2.中国知识界的介绍与研究
  3.基尔特宪政模式的中国化努力
 三、美国宪政思潮与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演进
  1.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宪政思潮对孙中山的启示
  2.孙中山宪政思想的超越性品格
 四、结论
第三章 新人权观念与民国宪政史上的人权问题
 一、清末民初人权问题及其宪法化
  1.西方人权观念溯源及其宪法实践
  2.权利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宪法化
 二、中西新人权观及其宪法化
  1.狄骥思想与《魏玛宪法》
  2.新人权观念与20世纪20年代的制宪活动
  3.罗隆基与章渊若的人权论争
 三、南京政府十年时期的人权与宪政
  1.孙中山的人权论与人权派运动
  2.“五五宪草”中的人权问题
 四、抗战时期宪政运动中的人权问题
  1.人权与**次宪政运动
  2.人权与第二次宪政运动
 五、抗战胜利后的人权与宪政
  1.抗战胜利后制宪过程中的人权论争
  2.新人权论——试析章渊若《人民之权利义务》
 六、结论
第四章 民国宪政史上的直接民主诉求及其论争
 一、直接民主的渊源与传入
  1.直接民主之辨
  2.中国知识界的接受与传播
 二、直接民主与北京政府时期的宪政运动
  1.国民大会运动
  2.直接民主与省宪运动、国宪文本
 三、孙中山的全民政治思想及其探讨
  1.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与国民大会理论
  2.国民党人的直接民权探讨
 四、国民大会问题
  1.法理上的歧义
  2.“国民代表会”与“国民代表大会”
  3.“五五宪草”制定过程中的“国民大会”
  4.“期成宪草”中的“国民大会议政会”
  5.“联合政府”与“国民大会”方案的对峙
  6.1947年宪法中的“国民大会”
 五、结论
第五章 民国宪政史上的“经济民主”诉求及其论争
 一、“经济民主”的渊源与传入
  1.“经济民主”之辨
  2.中国思想界对“经济民主”的倾慕
 二、“经济民主”与北京政府时期的制宪活动
  1.“经济民主”宪法化的典范——《魏玛宪法》
  2.“经济民主”宪法化的初步尝试
 三、“经济民主”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制宪活动
  1.“经济民主”与“五五宪草”
  2.“经济民主”与知识界及中间党派的宪政蓝图
  3.工商业界有关“经济民主”的讨论
  4.1947年宪法中的“经济民主”
 四、结论
第六章 儒教民主,抑或宪政民主
 一、中西视域中的东方传统社会的专制主义
  1.被西方描述的东方传统社会的专制主义
  2.清末民初的政治批判
  3.学术领域的争论与反思
 二、君宪与共和:国体之争的再认识
  1.讨论国体之缘起
  2.国体讨论的学理基础
  3.政体优劣与君主立宪之可否
  4.共和利弊及其前途
 三、张君劢与钱穆关于中国传统政治之论争
  1.论争之缘起
  2.张君劢对钱穆观点的批评
 四、结论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 节选

《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民国宪政言说中的西学资源与价值选择,制度移植的失败与知识界宪政理想的流变,制宪权危机与制度移植的受挫,民国初年的制宪权之争,国会制宪的没落与民间制宪运动的兴起,制宪成为派系行为与议会的末路等等。

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 相关资料

进一步言之,中国知识人宪政话语的转向,从“白芝浩-戴雪-哈蒲浩-蒲徕士”到“狄骥-施塔姆勒-柯尔-庞德”,背后是深刻的学术渊源与社会思潮背景的转换。而这种转换,皆来自西方。从学术方法层面言之,是“哲学一社会学”转向的影响。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兴起,是对传统哲学方法的挑战。传统哲学往往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长于抽象的理论建构与概念辨析。社会学的兴起,使传统的哲学思辨转变为以社会现象为中心的实证性研究。政治哲学、法哲学不但可以建立在社会分析基础上,哲学本身也面临着被社会化的危险。社会学方法对法学领域的影响,使法学研究从静的分析研究,趋向于动的机能的研究。抽象的自然法、主权论、契约论,被孔德式的实证主义打破。19世纪三大法学派别之分析派、历史派、哲学派,多只就抽象的法条、理想进行研究,而不关心法律的运行及效果。20世纪的法学派别中,无论是社会法学派,还是新黑格尔派,或者社会功利派,都十分重视法律的执行。从价值层面言之,是“自由主义一社会主义”社会思潮转向的影响。以英、美宪法为代表的近代自由主义宪政体制,确立“主权在民”原则,强调公民的自由权利,在宪法上规定人权的保障,强调最低限度的政府,实行分权制衡的机制,国家权力受到严密限制,代议制政体被视为天经地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制。这一宪政体制,为19世纪个人主义与放任主义的经济体制所需要。自由主义也成为造就现代西方文明主体结构的精神源泉。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财富的集中,贫富分化的加剧,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的社会主义思潮蓬勃发展,如英国的费边社会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法国的工团主义、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等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