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包邮 第一资源-第6辑

作者:吴江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15.7(5.2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第一资源-第6辑 版权信息

第一资源-第6辑 本书特色

本辑《**资源》特开设科学人才观专题,讨论了人才理论和实践的成就、意义和历史使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篇相关文章探讨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理论、衡量指标以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为进一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参考。本辑开设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题对当前我国失业群体再就业和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本辑区域人才开发专题关注农村人才市场发展以及区域人才竞争力和人才效能开发等问题。管理创新专题探讨了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人事测评方法和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国际比较专题汇集了三篇关于国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务员管理制度的文章。

第一资源-第6辑 内容简介

本辑区域人才开发专题关注农村人才市场发展以及区域人才竞争力和人才效能开发等问题。江苏省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份,在农村人才市场开发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其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区域提供参考。当前我国区域人才发展仍旧不平衡,东部和中部的人才竞争力和人才效能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江苏省在区域人才竞争力比较中的地位及对策研究》以及《中部六省人才开发效能提升对策研究》从比较人才学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管理创新专题探讨了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人事测评方法和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一文认为,我国人事公共服务提供主体正由以政府为核心的单中心治理模式向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转变;《基于多层次匹配评价的人事测评新视角》则基于人一职一组织多层次匹配理论框架,研究了人事选拔决策过程的阶段性,验证了已有的理论模型,为人事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转型期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初探》提出,危机管理是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手段,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成为转型期政府能力的核心部分,通过危机管理模型来构建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本辑国际比较专题汇集了三篇关于国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务员管理制度的文章。《英国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的改革》介绍了英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改革情况,可以为我国大部制改革中形成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绩效工资与工作激励:理论和实证视角的法国公务员制度》以及《中日公务员能力建设比较——以上海和东京为例》分别考察了欧洲和日本的公务员激励以及能力建设问题,对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公务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一资源-第6辑 目录

科学人才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特色的人才工作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
 解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标体系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
就业和社会保障
 关于当前我国失业群体工作搜寻的调查研究
 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的实证分析
 从“人人享有健康保障”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区域人才开发
 江苏省苏北农村人才市场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在区域人才竞争力比较中的地位及对策研究
 中部六省人才开发效能提升对策研究
管理创新
 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
 基于多层次匹配评价的人事测评新视角
 转型期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初探
国际比较
 英国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的改革
 绩效工资与工作激励:理论和实证视角的法国公务员制度
 中日公务员能力建设比较——以上海和东京为例
展开全部

第一资源-第6辑 节选

《**资源(第6辑)》区域人才开发专题关注农村人才市场发展以及区域人才竞争力和人才效能开发等问题。江苏省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份,在农村人才市场开发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其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区域提供参考。当前我国区域人才发展仍旧不平衡,东部和中部的人才竞争力和人才效能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江苏省在区域人才竞争力比较中的地位及对策研究》以及《中部六省人才开发效能提升对策研究》从比较人才学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第一资源-第6辑 相关资料

插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人才强国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进入新世纪,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工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我国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要实施人才战略,把人才问题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02年,中央制定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12月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指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第一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作用更加突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经验,分析我国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一、科学人才观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以战略家的眼光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为中国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指导方针,为科学人才观的提出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关于人才战略的思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才工作中得以深化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科学人才观,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思想基础。科学人才观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才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思想结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工作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逻辑结果。(一)邓小平奠定了人才强国战略的思想基础在1978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首次把知识分子从“受教育”和“被改造”的地位上升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使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得到了彻底的解放。1979年11月,邓小平在题为《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文中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所以,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改革开放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才问题,改革开放初期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人才问题。正是基于对人才问题战略地位的清醒认识,邓小平在1984年谈到《中共中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