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你真的是合格的父母吗?

你真的是合格的父母吗?

作者:梁衍编著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16.4(5.5折) 定价  ¥2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你真的是合格的父母吗?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511200
  • 条形码:9787802511200 ; 978-7-80251-120-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你真的是合格的父母吗? 本书特色

只有合格的父母·才有优秀的孩子;凝聚多年教育经验,详尽解读教子误区;家庭教育中*容易忽视的55个问题。
作为家长必须明白未来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样家庭教育才会有的放矢。
孩子让出的“梨”,家长到底吃不吃?孩子的情绪比孩子的胃口更重要、什么时候立规矩*有效?不“要求”孩子、不等于让孩子放任自流、和孩子一起学会放弃、“孝顺”的同时,别忘了培养孩子的孝心、束缚的引导不是真正的引导…… 本书列出了家庭教育中家长*容易疏忽的55个问题,并深入浅出地教给家长具体的操作方法。希望本书能对您的家庭教育有所助益。

你真的是合格的父母吗? 内容简介

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代的父母们都早已知道了。可以说每个父母都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一个健康出色的孩子,让孩子早早地养成良好的个性习惯和优秀的人格品质,为他们将来的腾飞奠定扎实的基础。可是事实往往是这样,当父母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后看到的却并非是自己本想塑造的孩子的形象。有的甚至是事与愿违,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时的父母就只有傻眼和哀叹的份了。孩子到底要怎么去教育?
其实一个孩子正是一棵小树苗,树苗没有长好,肯定还是园丁技艺不到家。同样,我们的孩子没有教育好,还是我们做父母的方法上有问题。有位专家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这绝对没有错!
本书正是从这里出发,列出了家庭教育中家长*容易疏忽的55个问题,并深入浅出地教给家长具体的操作方法。希望本书能对您的家庭教育有所助益。

你真的是合格的父母吗? 目录

01 孩子让出的“梨”,家长到底吃不吃
02 不要让“我错了”成为孩子的秘密武器
03 鼓励孩子班门弄斧
04 即使是孩子的合理要求也不要马上满足
05 束缚的引导不是真正的引导
06 你知道孩子对你的看法吗
07 “孝顺”孩子的同时,别忘了培养孩子的孝心
08 教育孩子要“糖”和“鞭子”一起上
09 鼓励孩子多插嘴
10 孩子的情绪比孩子的胃口更重要
11 不要让奖励高不可攀
12 别轻易爽孩子的约
13 磁带、图书不能代替你的陪伴
14 应对孩子的“条件”要有几招
15 不“要求”孩子,不等于让孩子放任自流
16 用“榜样”来管理孩子
17 还要让孩子学会合作
18 对于孩子的缺点不要大惊小怪
19 当孩子今天喜欢唱歌明天喜欢跳舞时
20 事事听话的孩子不会有大发展
21 放手让孩子去折腾
22 支持孩子干有挑战性的事
23 没有挫折就给孩子制造几个挫折
24 在孩子面前要装穷
25 可定期吃一吃粗茶淡饭
26 不要小看勤劳这一朴素的品质
27 用规则代替唠叨
28 适当地在孩子的口袋里放点钱
29 让父母渐渐成为孩子“可有可无”的人物
30 试着让孩子多吃点亏
31 关注孩子的小毛病,别让它演变成大问题
32 知道什么时候立规矩*有效
33 有策略地培养孩子的毅力
34 孩子不喜欢任课老师怎么办
35 学会与老师“里应外合”
36 要允许孩子的成绩有反复
37 帮助孩子有方法地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38 别在无意中扼杀孩子的学习动机
39 尊重孩子的学习习惯
40 有方有法地辅导孩子做功课
41 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42 肯定孩子奇异的想法
43 学习上,绝不要让孩子循规蹈矩
44 让孩子分阶段完成目标
45 假如孩子在学校受了欺负……
46 关注孩子的朋友
47 要沟通,不要偷看
48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了,如何补救
49 给孩子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50 吃得多不代表吃得好
51 所有天才都是*壮的牛
52 智慧地对待孩子的早恋
53 告诉孩子精子与卵子的故事
54 和孩子一起学会放弃
55 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人
展开全部

你真的是合格的父母吗? 节选

01 孩子让出的“梨”,家长到底吃不吃
《孔融让梨》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许多孩子在学习过这个故事以后都会效仿孔融的谦让精神,把好东西先让给父母长辈吃,可是很多家长的回应往往是:“宝宝真乖,还是宝宝吃吧!”这时这个宝宝便糊涂了——“让梨”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于是他们也就更乐意“让梨”了——既能得到夸奖,“梨”还照样是自己吃!
我们知道家长这么做是出于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是这对孩子学习培养一种优秀的品质却是不利的。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地培养孩子“让梨”的品质呢?
1 让孩子心甘情愿地让“梨”
也许当你饶有兴趣地对孩子讲述《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的时候,他(她)会不厌其烦地跟你说:“我早就知道这个故事了!不信我也给你讲一遍!”于是你便跳过了这个故事,开始告诉孩子别的道理,因为你觉得孩子已经获得了这种“让梨”的品质。但事实是,孩子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放到实际中来,他(她)却不一定能做到。
儿子是独生子,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在家中是个十足的“小皇帝”,其特点是嗜蛋——特别喜欢吃荷包蛋。
一日早晨,母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面卧了一个鸡蛋,一碗上面没有。面条端上了桌,母亲问儿子:“你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面说道。
“让我吃那碗有蛋的吧!孔融四岁能让梨,你都十岁啦,该让蛋了吧!”母亲说。
“孔融是孔融,我就是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儿子竟然先下手为强,一口就把蛋给吞了一半。
让孩子在现实生活申让出这个“梨”是不容易的,尤其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更是不容易,怎样让孩子心甘情愿地让出生活中的“梨”呢?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母亲,第二天她继续做了两碗面,还是一碗有蛋,一碗没蛋。孩子自然继续吃着有蛋的面条,母亲默默地吃着没蛋的面条,可就在吃到一半的时候,母亲突然惊呼道:“呀,我的面里怎么藏着两个荷包蛋!”不顾儿子羡慕的眼神,母亲大口地把荷包蛋吞进了肚子。
第三天,还是一碗面条有蛋,一碗面条没蛋,这下孩子非常爽快地说:“妈妈。今天我就学孔融让一回梨,给你吃有蛋的那碗吧!”母亲不说话.吃起了有蛋的那碗。儿子也满怀希望地吃着没蛋的那碗,期盼着能吃到两个荷包蛋,可吃到*后,儿子的碗里始终没出现荷包蛋的“倩影”……
第四天,端上桌的还是那两碗面条,儿子思考了一会儿,说:“妈妈,您是大人,您吃有蛋的那碗!”
“是心甘情愿让我先吃的吗?就算自己吃不到荷包蛋?”母亲问道。
“是的,吃不吃得到都没关系。”儿子真诚地说道。
母亲毫不客气地端起上边卧着一个荷包蛋的那碗面条开始吃起来,儿子随后端起上边没有蛋的那碗面条。吃着吃着,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卧着一个荷包蛋。母亲说:“心甘情愿让‘梨’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的!”
这是一个很懂得教育孩子的母亲,她让自己的儿子真正学会了“让梨”的美德。
2 接受孩子让出的“梨”
在读上面这个故事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无论那个儿子是虚假地装作孔融让梨的样子让出荷包蛋,还是真心诚意地让出荷包蛋,那个母亲都会大口地把蛋吃掉?对比一下,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许多父母在孩子让出这个“梨”之后,却含笑地说:“不,不,谢谢你了,还是宝宝吃!”然后我们的孩子就会理所当然地吃起手中的“梨”来。
对待孩子让出的这个“梨”,两种做法有何区别?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个叫桑迪的孩子,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尊老爱幼。家里每次买回桃子,桑迪都会把*大的桃送到奶奶跟前,奶奶笑着夸奖孙子:“桑迪真是个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着,他又会把桃送到爸爸和妈妈面前,他们都有不吃桃的各种理由。*后,桃又回到桑迪手中,于是,桑迪拿着那个*大的桃坐在椅子上独自享受。这时,家人都会快乐地看着这个孩子吃桃。
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做客,懂事的桑迪马上从装水果的盘子里挑出了一个*大的桃,送给客人吃。那个朋友高兴地说:“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于是,他接过了那只桃子。
谁知,他刚咬了一口就惹来了麻烦,只见桑迪生气地冲着客人喊:“我让你吃你就真的吃啦?你怎么这么贪吃呢!”那位朋友感到很尴尬,咬在嘴里的桃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他脸上露出了迷惑不解的神情,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桑迪恼怒地坐在一旁,不停地盯着客人手中的桃。这*大的桃向来是虚晃的一枪,*终会落到他手上,他这次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再说以前也没遇到过这种事,于是就跟客人急了。
桑迪的父母自然更是尴尬万分,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于是赶紧向朋友解释,说这大桃向来是谦让一番,*后必定又会回到桑迪的手中。那位朋友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于是赶紧起身告辞。
父亲看着朋友离去的身影,对桑迪说:“我为你虚伪的礼貌而內疚。”桑迪看着爸爸这样对他,特别不理解地说:“他就是吃了我的桃。”
“但是,你已经让出去了,而且是你自愿的,并且因此获得了别人的赞扬。”孩子没有反驳的话了。
从此,在家里,对于孩子的礼让,爸爸妈妈和奶奶都是直接受之,不给孩子侥幸的心理。久而久之,桑迪才变成一个真正的懂得谦让的孩子。
两种做法的区别已经不言而喻了。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对于好的东西,不论是吃的还是用的,一般都会留给孩子。但父母不能让孩子养成只在形式上做出某些动作、虚晃一枪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教育也要身体力行,而不单单是停留在口头,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的教育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所以,作为家长,当孩子“孔融让梨”的时候,你一定要伸出手接过这孩子让出的那只“梨”,并当着孩子的面把它大口吃掉!
3 竞争吃梨胜过让梨
有两封让人读后思量许久的信,一封来自于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于监狱的服刑犯人,他们谈的是同一件事:分苹果。
那位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杰克(我的弟弟):“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要*红*大的那一个,这时杰克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说:“好孩子要学会把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是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小的,*大的留给杰克吧厂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这一招。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那位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了几个苹果,红红绿绿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大*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大*红*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现在,让我们来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快*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锄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大的苹果。
西方人没有读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但有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承认,“竞争吃梨”似乎真的比“让梨”更符合现代人的心理,某种意义上说,它应该是“孔融让梨”的事业版:想要什么东西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很公平,毕竟付出才会有得到。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妨也效仿一下西方人的做法,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竞争一下,说不定你也能培养出一个领袖人物!
不要让“我错了”成为孩子的秘密武器
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家庭里,生活着一家4口,爸爸妈妈,还有姐妹两个。有一天,姐妹两人在屋子里玩捉迷藏游戏。轮到妹妹藏时,在规定时间內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藏身之处,焦急中竟然撞倒了桌子上的一个花瓶.这个花瓶掉在地上应声而碎,妹妹吓坏了,因为她知道这是妈妈*心爱的花瓶。姐姐也被响声吓到了,两个人商量了半天,*后决定诚实地告诉妈妈这件事。妈妈下班回来后,妹妹小心翼翼地报告妈妈,她把妈妈喜欢的那个花瓶不小心打碎了,并且和姐姐已经把花瓶的碎屑收拾好了。使姐妹俩意外的是,妈妈听后并没有对她们发脾气,而是温柔地奖励给姐妹两人每人一个大苹果,说: “能勇敢地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
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
经过此事,姐妹二人发现,原来只要承认错误就不会受惩罚,反而还会有奖励。于是,后来她们再玩游戏的时候,就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碰坏了东西就去对妈妈大声说:“是我干的,我错了!”这时,这位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似乎出了些问题。
“知错改错’,是家庭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课,然而,看似简单的教育,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家长一不小心就会犯一个错误——以为只要孩子主动承认了所犯的过错,就已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实则不然。光承认错误是没有用的,反而很容易使“我错了”成为孩子的一个非常好的借口,令他们对待错事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当孩子犯了错误以后,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 想方设法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孩子犯了错,首先当然是要让孩子承认错误,但让孩子承认错误不能靠一顿打、一顿骂末使具“屈打成招”,而是应该让他们心悦诚服地主动承认错误。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方式方法的。
根据性格因材施教
来看一位老师的教育日记:
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非常文静、内向的孩子。在上课对他进行提问的时候,他会表现得有些局促不安,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很小:下课的休息时间,他一般也会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看书。有一天下午,是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想起我的教案落在了教室,于是我向教室走去,准备取回教案。走到教室的后门时,不经意间从窗户看到那个性格文静的学生正在教室里面,把纸折的飞机扔来扔去,地上已经躺了好多个纸飞机了。我走进教室,刚想问他为什么没有去课外活动,他看到我,很慌乱,不知所措地看着我。我心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哦,大概是因为值日生已经把教室卫生打扫好了,他怕这样做会遭到批评吧?于是我问道:“怎么这么多纸飞机,你看到是谁扔的了吗?”他支支吾吾说:“没……没看到……反正……不是我扔的。”于是我走过去,整理了一下他的衣领,笑着说:“那好吧,我们一起捡起来,然后一起把教室的地面清洁一下,反正老师和你现在都没有别的事情,好吗?”这时可以看出他的脸不是很红了,有点高兴地说: “好的!老师!”于是我们把纸飞机都捡了起来,打水,扫地,拖地。做完这些,他的小脸红扑扑的.但显然不是害羞的红,而是劳动完之后有点兴奋的红。我让他坐在椅子上,我坐在他的旁边,给他讲了要勇敢承认自己错误的道理。结果呢。他把刚刚慌乱中塞到课桌中的纸飞机拿了出来,对我说:“老师,刚才的纸飞机是我折的……”我把他搂在怀里,说:“你折得真好看!可以教教老师怎么折吗?”
这个孩子后来不仅很少犯错,即使犯了错,也会**时间承认错误,并且他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这位教师的这种教育方法式是非常适用于这位学生本身的。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犯了错的内向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能毫无方法、无所顾忌的厉声指责,这样不仅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会导致他们的性格更加封闭,不利于健康的成长。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必要的时候,讲些有教育意义的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缓解了他们紧张的情绪,也可以达到教育目的。反之,对于外向的孩子,可以用开玩笑的口吻对他们说“是哪个淘气鬼把我的窗帘弄脏了”等等。然后呢,同样给孩子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也会奏效.而对于性格倔强的孩子,就要主动与他们一起做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在孩子对你产生信任感的同时,再耐心疏导,相信孩子一样会改正错误。
巧妙运用暗示的方法
小嘉已经12岁了,在爸爸妈妈眼里,他是一个尊老爱幼,非常懂事的好孩子。有一天,在妈妈带他去动物园的公共汽车上,妈妈不得不有点儿改变这个看法。公车上的乘客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座位也都已经坐满了。这时候上来一位老人,小嘉的座位正好在靠车门的**个位置。妈妈本以为小嘉会给这位老爷爷让座,可是没想到小嘉竟然像没看见一样,若无其事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时,后面座位上的一个年轻人给这位老人让了座。小嘉的妈妈当时并没有对他大发雷霆,也没有当众揭孩子的短:“你忘记你学习的的文明礼貌啦?怎么不给老爷爷让座位?”而是装作没在意的样子。
到站后,妈妈和小嘉下了车,走进了动物园。在动物园里,小嘉很兴奋,左看看右看看,不住地叫着: “妈妈妈妈,这些动物好可爱啊。”这时妈妈说:“别看他们是动物,但是比有些人还懂得礼貌呢。”小嘉顿时好奇起来,问:“它们怎么也会懂得礼貌呢?”妈妈说:“你看那只小猴子,这么热的天,他却把树下乘凉的地方让给年迈的长辈!”小嘉顺着妈妈的视线望去,果然看到这样的场景,而再看妈妈,妈妈正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他。他终于低着头,说:“妈妈,我错了,今天不该不给老爷爷让座。”妈妈满意地笑了。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