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跟大师学语文:文章作法
¥14.4¥18.0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4.8¥39.0南唐词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48.4¥88.0华文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古远清选集
¥26.1¥45.0她们
¥15.0¥46.8
《汉书》文学论稿 版权信息
- ISBN:9787811104189
- 条形码:9787811104189 ; 978-7-81110-418-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汉书》文学论稿 内容简介
《汉书》是《史记》之后又一部史学兼文学巨著。本书选取《汉书》为对象,从文学的角度,以通史的眼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具体地说,在绪论部分全面回顾了古今《汉书》文学研究方面的历史,总结《汉书》文学研究在现代遭受极大冷遇的原因,资料翔实,分析精辟。**章从大文化背景考察历史文学从《史记》到《汉书》的转变,认为《汉书》的文学意义不在步趋《史记》,而在体现时代特色的新变。第二章中,论述《汉书》既断代为史,文具有很强的通史意识,上下洽通,在结构上较《史记》更加注意整体性和规范性。第三章论《汉书》的叙事,指出其既注重信实,追求博洽,也有必要的虚构和渲染,疏密结合、张弛有度。第四章认为《汉书》的语言不限于典重,而呈现出丰赡与简约、典雅与通俗、谨严与风趣等多方面特色的对立与统一。第五章对《汉书》的文学影响作了深入介绍。
《汉书》文学论稿 目录
绪论
一、课题的意义与思路
二、《汉书》文学研究回顾
**章 《汉书》的创作及其文学个性
**节 《史记》、《汉书》与两汉学术之变
一、《史记》的文化背景
二、两汉之际经术思想之变及其影响
三、《汉书》的背景及创作
第二节 《汉书》的史学与文化意义
一、体例方面
二、思想方面
三、文化方面
第三节 从历史散文进程看《汉书》的文学个性
一、先秦两汉历史散文的进程
二、《史记》文学的不可重复性
三、《汉书》文学个性概述
第二章 《汉书》的结构形态
**节 整体构思:一部如一篇
一、纪传体总体架构
二、各体内部布局照应
第二节 谋篇技巧:“点次如掌上”
一、单篇结构严整与多样
二、篇中宾主映照、曲折弛张之法
第三节 论赞的地位与特色
一、论赞的地位与作用
二、论赞的特色
第三章 《汉书》的叙事艺术
**节 叙述视角与时空特色
一、叙述视角及其变化
二、叙事的时空特征
第二节 叙述内容:虚实与疏密
一、纪实与纪虚
二、内容的疏与密
第三节 叙事类型:概括性叙事与呈现性叙事
一、概括性叙事
二、呈现性叙事
三、以叙为议
第四节 《汉书》的个性化叙事
第四章 《汉书》的语言特色
**节 语言之丰赡与凝练
一、语言的丰赡雍雅
二、语言的明整凝练
第二节 语言之冷峻与深情
一、语言的冷峻
二、语言的情韵
第三节 语言之谨严与风趣
一、语言的谨严有度
二、语言的生动风趣
第五章 《汉书》的文学影响
**节 《汉书》著录西汉作品概况及其文学意义
一、《汉书》著录西汉作品概况
二、《汉书》著录西汉作品的文学意义
第二节 《汉书》的传播及“汉书学”
一、早期传播
二、“汉书学”的形成
三、《汉书》传播与影响的继续扩大
第三节 《汉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成为后世史文的楷模
二、对其他文体的影响
三、对后世文学素材等方面的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汉书》文学论稿 节选
**章 《汉书》的创作及其文学个性
**节 《史记》、《汉书》与两汉学术之变
一、《史记》的文化背景
《史记》的诞生,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巨大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史学与文学价值)是永远不朽的。对于司马迁“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让我们首先想到的,乃是他那伟大的时代”。我们要想真正认识《史记》的意义,则必须把握司马迁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吴组缃先生曾说:“总认为搞文艺理论决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文学史、文学作品,还不能脱离当时的哲学思潮,当时社会的政治。”而丹纳则称:“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些论断对我们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
翻开历史,史迁所处的时代无疑是一个昂扬向上的大一统的盛世,雄风所及,建功立业的愿望普遍高涨,太史公父子主动以继《春秋》、著通史为已任,正是强烈的实现人生价值欲望的体现。《报任安书》中“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人称焉”,既是对历史的品评,更是自身心态的表露:不立功名,则与蝼蚁何异!因此,《史记》的出现既是职业使命与历史责任感的驱使,又是时代精神感召的结果。
广而论之,春秋以降至西汉前期,又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创新、选择、整合、定型的阶段,无数志士仁人围绕重建大一统的政治主题而上下求索,士林阶层在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严肃思考中,逐渐形成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价值观。司马迁创作的巨大动力,恰如英国美学家阿诺·理德所说:“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动因,包括了他过去所有的生活状况,他在创作时的身心差误、意识和气质。”……
……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