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印文化交流史

中印文化交流史

作者:季羡林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读者评分:4分6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2.5(4.3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印文化交流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465089
  • 条形码:9787500465089 ; 978-7-5004-6508-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印文化交流史 内容简介

中印两国都是文明古国。中印两大文化圈之间,自古以来是如何相互学习、彼此影响的,从而促进了中印两国文化的发展,对此季羡林先生长期以来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考证。
  本书以时间为序,研究了中印两国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方面的交流情况,范围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学、技术以及蚕、丝、茶、火药、印刷术、糖,等等。
  书中对于交流是“单向流动还是双向交流问题”,季羡林先生做了大量研究和考证,纠正了中印两国社会上一些不准确的看法和说法,产生了积极影响。书中还附录了一些与中印文化交流有关并受读者欢迎的论文和图片。

中印文化交流史 目录

序言
一 导言
二 滥觞(汉朝以前)
 (一)推测出来的起点
 (二)印度古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
三 活跃(后汉三国 25-280年)
 (一)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
 (二)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阶段
四 鼎盛(两晋南北朝隋唐 265-907年)——两种文化的改造和融合阶段
 (一)两晋南北朝(265-589年)
 (二)隋唐(581-907年)
 (三)鼎盛时期宗教、外交及贸易活动带来的文化交流具体成果
五 衰微(宋元 960-1368年)——两种文化的同化阶段
 (一)宋代(960-1279年)
 (二)元代(1206-1368年)
六 复苏(明 1368-1644年)
 (一)复苏的内容与含义
 (二)明初中印交通的情况
 (三)郑和下西洋
 (四)出使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五)明初与孟加拉、古里、柯枝的交通
 (六)明代中叶的中印交通
 (七)文学和科技方面的相互影响
 (八)文献
七 大转变(明末清初)
八 涓涓细流(清代、近代、现代)
 (一)激流与涓涓细流(17、18世纪)
 (二)暂时的复苏(19世纪)
 (三)20世纪前半中印友谊的表现
九 结束语
附录
 (一)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二)文化交流能推动中印社会前进
 (三)交光互影的中外文化交流
 (四)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
 (五)关于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问题的补遗
 (六)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
 (七)《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八)从中印文化关系谈到中国梵文的研究
 (九)佛教的倒流
展开全部

中印文化交流史 节选

六 复苏(明 1368-1644年)
(一)复苏的内容与含义
在讲宋元时代时,我用了“衰微”这个词儿。我的想法是以精神文化的交流,也就是通过佛教的交流,为衡量标准。既然佛教在印度到了与中国宋元相当的时代——已基本上消逝,既然传播精神文化主要载体已不复存在,所以我就把此后中印文化交流称之为“衰微”时期。
除了精神文化的交流以外,还有物质文化的交流,主要表现形式是通商贸易和外交活动。外交活动基本上也是通商贸易活动,只不过披上一件“外交”的外衣罢了。当然,不可否认,少量的真正外交活动也是有的,如果拿通商贸易和外交活动来做标准,那么“衰微”时期就不能包括元代在内。因为,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那样,元代中印在贸易方面的活动是相当频繁的。
在这里,我们就有了两个衡量标准。我现在这样的划分,是采用了**个标准,这不是绝对的,因为二者必取其一,我取了前者,说它是一个权宜之计,也未尝不可。反正自从印度佛教失去了交流载体的作用以后,中印文化交流就主要表现在通商贸易与外交活动上了。
专从通商贸易和外交活动来讲,明代远远超过元代:一是时间长,二是地域广。元代活动的时间几乎集中在世祖至元年间,前后31年;而明代则自郑和、侯显起,一直延续了下去,虽然不都像郑和时代那样集中,那样频繁,但可以说是连续未断。至于地域,元代几乎只限于印度西海岸一带,而明代则除了西海岸以外,还延长到了濒临孟加拉湾的孟加拉地区。这一地区同明代中国交通之频繁,实在值得注意。
……

中印文化交流史 作者简介

季羡林:我国著名学者,生于1911年8月2日,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国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季羡林不仅是学术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还是一个著名作家。他年轻时就创作发表了许多散文、杂文作品,是“清华四剑客”之一,在当时文坛很有名气。他回国后,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还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杂文作品,在中国文坛有很大影响,深受读者欢迎。

商品评论(6条)
  • 主题:

    关于中印交流的名著。 郑重推荐!

    2024/12/7 14:42:06
    读者:tor***(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中印文化交流

    写印度对中国影响的多,中国对印度影响的少,可能是中国对印度的影响太生活化所以比较难于深入。

    2023/9/25 12:00:17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看了个大概

    看了个大概,推理部分没细看。

    2015/5/22 11:38:04
  • 主题:季大忽悠很认真的学术著作

    值得买来看看

    2014/7/29 16:48:33
  • 主题:是文章合集

    中印交流史是季老专长,长期顶着国学大师名号,是大家的误解。

    2013/11/13 17:18:32
    读者:mic***(购买过本书)
  • 主题:很好

    实际上是季羡林的论文集,不是很系统。

    2010/12/12 23:01:15
    读者:hiy***(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