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梁启超讲国学(大师眼中的国学)

包邮 梁启超讲国学(大师眼中的国学)

作者:梁启超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所属丛书: 大师眼中的国学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页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5.6(6.5折) 定价  ¥2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梁启超讲国学(大师眼中的国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6054365
  • 条形码:9787206054365 ; 978-7-206-05436-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梁启超讲国学(大师眼中的国学) 本书特色

梁启超讲国学
    儒家言道言政,皆植本于仁。不先将仁
字意义说明,则儒家思想末由理解也。仁者何
以*粗浅之今语释之,则同情心而已。一樊迟问
仁,子日:爱人。谓对于人类有同情心也。然
人曷为而有同情心耶同情心曷为独厚于人类耶
孔子日:仁者人也。
    梁启超谈儒
    佛教传自印度,其根本精神为印度的,自无待言。虽然,凡一
教理或一学说,从一民族移植于他民族,其实质势不能不有所蜕化,南
北橘枳,理固然也。佛教入中国后,为进化,为退化,此属别问题,惟
有一义宜珍重声明者,则佛教输入非久,已浸成中国的佛教,若天台、
华严、禅宗等,纯为中国的而非印度所有;若三论、法相、律、密诸宗,
虽传自印度,然亦各掺以中国的特色。
    梁.启超释佛
    道家哲学,有与儒家根本不同之处。儒家以人为中心,道家以自然
界为中心。儒家、道家皆言道,然儒家以人类心力为万能,以道为
人类不断努力所创造,故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家以自然界
理法为万能,以道为先天的存在且一成不变,故日: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梁启超论道

梁启超讲国学(大师眼中的国学) 目录

格物新民——梁启超谈儒梁启超讲儒家思想中国思想史上的儒学统一时代梁启超讲清代儒学无我之境界——梁启超释佛中国思想史上的佛学时代
展开全部

梁启超讲国学(大师眼中的国学) 节选

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
    ——经学  小学及音韵学
    以乾嘉学派为中坚之清代学者,一反明人空疏之习,专从书本上钻研考
索,想达到他们所谓“实事求是”的目的。依我们今日看来,他们的工作,
*少有一半算是白费,因为他们若肯把精力用到别个方向去,成就断不止
此。但这是为时代性所限,我们也不能太过责备。至于他们的研究精神和方
法,确有一部分可以做我们模范的,我们万不可以看轻他。他们所做过的工
作,也确有一部分把我们所应该的已经做去,或者替我们开出许多门路来,
我们不能不感谢。今将他们所表现的总成绩,略分门类择要叙述,且评论其
价值。我个人对于继续整理的意见,也顺带发表一二。
    一、经学
    自顾亭林高标“经学即理学”之徽帜,以与空谈性命之陋儒抗,于是二
百年来学者家家谈经,著作汗牛充栋。阮氏《皇清经解)》、王氏《(皇清经解
续编)》所收作者凡百五十七家,为书都三百八十九种,二千七百二十七卷,
亦云盛矣;而未收及续出者尚不在其列。几部古经,是否值得费那么大工夫
去研究,另为一问题。他们费这些工夫,到底把这几部古经研究清楚没有,
以下请逐部说明。
    (甲)《(易经)》  《(易经)》是一部*带神秘性的书。孔子自称“假年以学”,
相传还有“韦编三绝”的故事,可见得这书自古已称难懂了。汉代今文博士
有施、孟、梁邱三家,又有费氏的古文,又有京、焦的别派。自王弼注出,
盛行江左,唐人据之以作正义,自是汉《(易)》诸家俱废。今官书之《(十三经
注疏)》,所宗者,弼学也。而五代、北宋间道士陈抟始以道教中丹鼎之术附
会《(易)》文,展转传至邵康节、周濂溪,于是有《(先天)》、《(太极)》诸图,仅易)》
益棼乱不可理。程伊川作《(易传)》,少谈天道,多言人事,稍称洁净。朱晦
庵又综合周、邵、程之说作《(易本义)》,为明清两朝功令所宗,盖自王、韩
康伯以后,《(易)》学与老庄之道家言混合;自周、邵以后,《(易)》学与后世矫
诬之道教混合。.清以前《(易)》学之重要流别变迁,大略如此。
    清代《(易)》学**期工作,专在革周、邵派的命,黄梨洲的《(易学象
数论)》首放一矢。其弟黄晦木宗炎著《(图书辨惑)》,把濂溪《(太极图说)》的
娘家——即陈抟自称从累代道士传来的《(无极图)》——找出来了。同时,毛
西河有《河图洛书原舛)》,大致与二黄之说相发明。其后胡眦明著《易图明
辨)》,引证详博,把所有一切怪诞的图一一什么无极太极,什么先天后天,什
么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什么六十四卦的圆圈方位,一概打扫得干干净净,一
千年蒙罩住《(易经》的云雾算是开光了,这不能不说是清初学者的功劳。
    他们对于周邵派的破坏算是成功了。建设的工作怎么样进行呢?论理,
他们专重注疏,自应归到王韩一派,但王注援老庄以谈名理,非他们所喜。
而且“辅嗣《(易)》行无汉学”,前人已经说过,尤为汉学先生们所痛恨。所
以他们要另辟一条新路来。
    清儒说《易)》之书收入《皇清经解)》者,*先的为毛西河之《仲氏易)》。
但这部书专凭个人臆见,学无渊源,后来学者并不重视他,所以影响也甚小;
可以代表清儒《(易)》学者不过三家,日惠定宇,日张皋文,日焦里堂。
    惠定宇所著书,日《(周易述)》二十一卷,《(易汉学)》七卷,《(易例)》二卷。
其《九经古义)》中关于《易)》者亦不少。定宇的见解是,愈古愈好,凡汉人
的话都对,凡汉以后人的话都不对。然则汉人的《易)》说一部无存,怎么办
呢?幸而有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内中征引许多汉儒各家遗说,定字把
他们都搜集起来,爬梳整理一番,用的劳力真不小。我们读这几部书,才知
道汉人《(易)》学的内容如何。这便是惠氏在学界一大成绩,然成绩亦止于此
而已。若说他已经把这部《(易经)》弄通了,我们绝对不敢附和。为什么呢?
因为汉儒说《(易)》是否合于《(易》旨,我们先已根本怀疑。汉儒讲的什么“互
体”,什么“卦变”,什么“半象”、“两象”,什么“纳甲”、“纳音”、“爻辰”,
什么“卦气六日七分”,依我们看来,都是当时燕齐方士矫诬之说,和陈、邵
《(太极)》、《(先天)》等图没有什么分别。王辅嗣把他们廓清辞辟,一点都不冤
枉。定宇辈因为出自汉人,便认做宝贝,不过盲从罢了。而且定宇还有一个
大毛病,是不知家法。同为汉儒,而传受渊源不同,彼此矛盾的地方便不少。
定宇统而名之日“汉学”,好像汉人只有此学,又好像汉人个个都是此学,这
便大错了。定宇说的不过东汉末年郑康成、苟慈明、虞仲翔等几个人之学,
顶多可以代表一两派,而且各人所代表的派也不能相通。惠氏凡汉皆好的主
张,只怕汉儒里头先自打起架来,他已无法和解了。
    张皋文所著书,主要的是《(周易虞氏义)》九卷,还有《(虞氏易礼)》、《(易
言)》、《(易事)》、《(易候)》,《苟氏九家义)》、《(易义别录)》等。皋文凭藉定宇
的基业,继长增高,自然成绩要好些。他的长处在家法明嘹,把虞仲翔一家
学问,发挥尽致,别家作为附庸,分别搜择,不相杂厕。我们读这几部书,
可以知道汉《(易)》中*主要的部分——《(虞氏易)》有怎样的内容,这是皋文
的功劳。若问皋文的《易)》学是否真《(易)》学,便要先问仲翔的《(易)》学是
否真《(易)》学。可惜这句话我是回答不出来的。
    焦里堂所著书,有《(易章句)》十二卷,《(易通释)》二十卷,《(易图略)》八
卷。统名《(雕菰楼易学三书)》。阮芸台说他:“石破天惊,处处从实测而得,
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王伯申说他:“凿破混沌,扫除云雾,可谓精锐之兵。”
阮、王都是一代大儒,不轻许可,对于这几部书佩服到如此,他的价值可推
见了。里堂之学,不能叫做汉学,因为他并不依附汉人。不惟不依附,而且
对于汉人所纠缠不休的什么“飞伏”、“卦气”、“爻辰”、“纳甲”……之类一
一辨斥,和黄、胡诸人辨斥陈、邵易图同一摧陷廓清之功。里堂精于算理,
又精于声音训诂,他靠这种学问做帮助,而从本经中贯穴钩稽,生出妙解。
王伯申说:“要其法,则比例二字尽之。所谓比例者,固不在他书而在本书
也。”里堂这几部书,是否算得《(易经)》真解,虽不敢说,但他确能脱出二
千年传注重围,表现他极大的创作力。他的创作却又非凭空臆断,确是用考
证家客观研究的方法得来,所以可贵。他发明几个重要原则,日旁通,日相
错,日时行,日当位、失道,日比例,都是从彖、象、系辞所说中推勘出来。
我细绎里堂所说明,我相信孔子治《(易)》确曾用这种方法。我对于里堂有些
不满的,是嫌他太鹜于旁象而忽略本象。“旁通”、“相错”等是各卦各爻相
互变化孳衍出来的义理,是第二步义理;本卦本爻各自有其义理,是**步
义理。显堂专讲第二步,把**步几乎完全抛弃,未免喧宾夺主了。
    此外说《(易)》之书,虽然还有许多,依我看,没有什么价值,一概不
论了。专就这三家看来,成绩还不算坏。《(易经)》本是*难懂的一部书,我
们能否有方法彻底懂他,很是问题。若问比较上可靠的方法吗?我想,焦
里堂带我们走的路像是不错。我们应用他以本书解本书法,把他所阙略的
那部分——即本卦本爻之意义,重新钩稽一番,发现出几种原则来驾驭他,
或者全部可以彻底真懂也未可知。这便是我对于整理《(易经)》的希望及其唯
一方法了。



梁启超讲国学(大师眼中的国学) 作者简介

p>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
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史学家和文学家。早年积极
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并参与
戊戌变法。1920年后,先后
在清华学校、南开大学等校
执教,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
司法储才馆馆长等职,为培
养人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作出f一定的成绩。主要著
作有《清代学术概论)》、《(先
秦政治思想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