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兄弟连-(全译本)

兄弟连-(全译本)

出版社:广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4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12.4(6.5折) 定价  ¥1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兄弟连-(全译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7315063
  • 条形码:9787807315063 ; 978-7-80731-506-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兄弟连-(全译本) 本书特色

兄弟连指的就是101空降师中的E连,也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瑞恩所属部队,是1942年美军*优秀的作战精英。1944年4月,美国把E连所属部队的6700名伞兵全部送往前线,由于飞机受到袭击,几乎所有的伞兵都没能在预定地点着陆。于是,E连一边寻找队伍,一边开展艰苦的战斗,死伤率高达150%(因为死伤后补充的人又再次负伤死去),但却围剿了希特勒位于西特斯加登的大本营。该连幸存的*年轻的士兵莱斯特,在世纪之交把自己作为盟军在诺曼底的难忘经历和对兄弟连战友血泪凝结的珍贵回忆,告诉了曾担任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历史顾问的二战史专家史蒂芬·安布罗斯,后者在对幸存者进行长时间访谈并参考了当年战士的日记和家书后,写出了《兄弟连》一书。

兄弟连-(全译本) 内容简介

《兄弟连(全译本)(精)》从微观上描述了原美军第101空降师第506团2营E连这个历史上著名的伞降小分队从组建、训练、作战直至解散的全过程,特点是该连指战员在将近3年时间里的战斗生活,他们的所见、所为、所思。其中,有胜利的欢乐,更有受挫时的苦闷和咬牙坚持。

兄弟连-(全译本) 目录

作者原序 第1章 “我们想要佩戴银翼徽章” 第2章 “起立,挂钩!” 第3章 “厕所勤务兵的职责” 第4章 “希特勒,当心!我们来了!” 第5章 “跟我来!” 第6章 “开始行动” 第7章 疗伤及任务被取消 第8章 “地狱公路” 第9章 岛屿 第10章 休息,恢复,重新武装 第11章 “他们把我们包围了——这帮该死的混蛋” 第12章 崩溃边缘 第13章 攻击 第14章 侦察 第15章 “世间*美的感受” 第16章 开始认识敌人 第17章 喝希特勒的香槟 第18章 军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第19章 战后生涯 鸣谢和资料来源
展开全部

兄弟连-(全译本) 节选


    一九三九年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拉开序幕。一
九四二年的美国,一群毫无作战经验的平民百姓自愿参军受
训,成为美军中*新的一个团队。魔鬼般的训练使他们吃尽
了苦头,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全美国*优秀的作战精英。这就
是历史上的“兄弟连”——二战时期美国著名的一。一空降师
五。六团二营E连。一九四四年四月,美国把E连所属部队
的六千七百名伞兵全部送往前线,由于飞机受到德军袭击,
几乎所有的伞兵都没能在预定的地点着陆。于是,E连作为.
美军进行快速部署和实施应急作战的“全能之师”被火速派往
前线,一边寻找队伍,一边开展艰苦的战斗,围剿了希特勒
位于西特斯加登的大本营……
    二战结束半个多世纪之后,一位曾经身为E连*年轻士
兵的二战老兵,把自己作为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先锋的难忘
经历和兄弟连战友血泪凝结的珍贵回忆告诉了一个叫做斯蒂
芬·E·安布罗斯的老人,于是,一本震惊世界的战争题材
小说——《兄弟连)》在一九九二年出版。
   斯蒂芬·E·安布罗斯是一位著名的二战历史学权威专
家,在创作《(兄弟连)》之前,他对E连的幸存者进行了长时间
的访谈,并参考了当年战士们的日记和家书,他借《(兄弟连)》
一书,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死伤率高达百分之一百五十(因为
死伤后补充的人又再次负伤死去)的E连英勇的惊人故事。该
书令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深受感动,他把它推荐给好莱
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于是,两人联手,共同打造了一部
世界上*昂贵的电影电视系列剧《(兄弟连)》,该剧长达十个小
时,耗资一亿二千万美元,它的诞生,更令“兄弟连”的故事
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小说《(兄弟连)》从微观上描述了E连这个历史上著名的伞
兵小分队从组建、训练、作战直至解散的全过程,把E连从诺
曼底登陆到二战结束时艰苦卓绝、屡建奇功的故事展现得活
灵活现,尤其是其中丰富真实的人性内容,在小说里体现得
更为深刻和全面。《(兄弟连》描述的虽然是战争,但它对战争
中的人性和人情进行了深刻透彻的剖白。尽管书中少有激情
四溢的文字专门用于表白战友间的情谊,但这种情谊却随着
故事情节的展开而纤毫毕现地渗透在他们一点一滴的言行当
中——这里既有和平时期士兵之间单纯的信任和义气,又有
烽火硝烟中生死与共的友情和人间*严厉*残酷的考验。每
一场战役结束,E连都会有人永远不能归来。刚开始损失第
一个士兵时,指挥官温特斯还能感到愧疚和伤感。但随着战
争的推进,纷纷倒下的战友们已经多得不容任何人在保住自
己性命的同时还有空闲为别人流泪。E连刚刚取得一次胜利,
休假却立即被取消了,因为他们又要开赴更前沿的战场去执
行新的任务。一位士兵去当地的洗衣店取回自己的衣物,洗
衣店老板娘问他能不能替他的战友们把衣服取回去,当她一
个一个地报着那些永远不可能回来取自己衣服的士兵们的名
字时,那一长串熟悉的名字让士兵惊呆了,深重的悲哀和痛
苦让他无从逃避。此时,E连只剩下了百分之六十五的兵力,
其中大部分为替补队员。所以,当老兵“大牛”在一次袭击中
掉队,独自困在敌占区时,他的战友们不惜一切代价冒死重
回险地救他出来,因为他们再也经受不了失去战友的打击。
作为士兵们的领袖,温特斯更像是他们命运的主宰者和见证
者。他指挥作战,身先士卒,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战友。但是,
当他由于突出的领导才能而被上级提升,就要离开E连时,
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和牵挂。后来,由于情况紧急,温
特斯意外地重返E连,对于他来说,享受朋友们的包围,用
自己的才智和勇气带领他们熬到战争结束重返家园,那才是
真正的心灵回归。
    《(兄弟连)》是一部夹杂着丰富多彩的复杂情感的战争题材
小说,它描述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但更是一场残酷得令人
心悸的战争。《(兄弟连)》的魅力不仅在于直视战争的本质,更
在于其直面战争中士兵们之间同仇敌忾、互助共携、平等融洽
的兄弟情谊的主题思想,以及渗透其间的浓郁的人文主义情
怀。每一个将士都在这场战争中毫无遮掩地裸露出了他们*
真实的一面——既有思乡之情,又有爱国之情,既有坚强的
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作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描述,展
示了人性对于一场残酷战争的种种反应。作者通过这种真实
而客观的表现,有效地激发了读者对战争底层的士兵们的同
情、敬慕和赞赏之情。而对于敌对的一方德国军人的复杂的
感情认识,也在作品中意外地增添了一些更加理性和人性化
的色彩。它吸引了那些从未经历过战争的人们,使他们从此
对那些为了和平而浴血奋战的英雄前辈们满怀敬意;它同样
也吸引了那些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人们,让他们从中看到了
那段难忘岁月的再现,并重新唤醒了他们对于战争与和平之
间的关系的深刻思考。
    《(兄弟连)》的作者斯蒂芬·E·安布罗斯于一九三六年出
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白水门,他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原本是
医学预科,但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了一堂由威廉姆·
汉斯廷讲授的历史课,深为威廉姆出众的才气所吸引,这使
斯蒂芬·E·安布罗斯*终放弃了原来所学的医学专业,而
决定师从这位出色的导师。后来,斯蒂芬·E·安布罗斯又
遇到了另一位对他颇有影响的历史学者——同样才华横溢的哈
瑞·威廉姆斯。从此,在他们两人的影响下,斯蒂芬·E·安
布罗斯决定将研究历史作为自己的毕生奋斗目标。在两位导
师的悉心指导下,斯蒂芬·E·安布罗斯开始了历史学研究
和历史小说写作的艰难历程,其作品也日渐成熟。
    一九六0年,斯蒂芬·E·安布罗斯开始在新奥尔良大
学任教,并着手撰写一本名为《(现任、荣誉、国家)》的西点军校
史。他二十八岁时,艾森豪威尔总统请他为自己写传,从此,
安布罗斯分别花费二十年和十年的时间,先后创作完成了艾
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的人物传记,以生动而详实的笔触真实地
描述了两位美国总统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两本很有文献价值
的传记作品,使斯蒂芬·E·安布罗斯在出版界名声大振。
    在事业发展的后期,斯蒂芬·E·安布罗斯开始关注美
国二战老兵们的经历,他和他的助手一起,花费大量时间走
访那些在二战期间应征入伍的老兵们,并进行详细的调查取
证,经过对大量资料的悉心筛选整理,他创作出了一系列有
关二战的历史小说,如纽约时报排行**的畅销书《(世上独
一无二)》以及《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二战的高潮——D日)》、
《(平民军人)》、《(胜利者)》、《(伟大的胜利)》等九十年代出版的作品。
而他在一九九二年出版的小说《(兄弟连)》被改编成电影电视系
列剧在全美播出后,更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自那时起,
安布罗斯一连创作了二十多部历史题材的作品,成为美国屈
指可数的高产的历史小说作家。此外,作为一位著名的历史
学家和战争史专家,斯蒂芬·E·安布罗斯还担任过斯皮尔
伯格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历史顾问,还参加了许多美国
全国性电视节目的工作,包括由历史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制
作的节目。他还曾经出任位于新奥尔良的艾森豪威尔中心荣
誉主任、《(军事史学季刊)》主笔、“美国河流”理事会成员,并且
是“国家D日博物馆”的创建者。如今,斯蒂芬·E·安布罗
斯的历史小说在美国已家喻户晓,并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斯蒂芬·E·安布罗斯晚年居住于密西西比州的圣路易
斯湾。二o o二年十月十三日,在与肺癌进行了一场英勇抗
争之后,安布罗斯不幸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六岁。
    斯蒂芬·E·安布罗斯一生勤奋创作,共有三十多部作
品面世,包括人物传记、小说以及自传类作品等,其中尤以
历史小说和人物传记*为畅销。斯蒂芬·E·安布罗斯是一
位反战文艺代表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对战争进行了无情的
揭批和控诉,他那人文主义的复杂情感,通过战争主题的小
说得到了*为清晰的透视。新生代的人们能够借助他的作品,
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罪恶,从而唤醒热爱和平的良知,
共同预防和遏止任何现代战争狂人发动的一切战争。
    编委会

 作者原序
    二ooo年六月,国家D日博物馆的开馆盛典在新奥尔
良隆重举行,汤姆·汉克斯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来到这里
参加了盛典。住在这里的几天里,他们受到了董事会成员、参
观者和记者们的关注。成千上万的二战老兵参加了各种庆祝
活动,游行的场面尤为壮观。二战老兵们乘军用卡车沿街缓
缓前进,车队长达两英里。数十万人夹道相迎,一些人高举
“谢谢你们”的标语牌,一些人手拿该市《皮卡尤恩时报》二战
欧洲胜利日或对日作战胜利日那天报纸的头版不停挥舞。军
用车上的老兵们不断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军乐队高奏雄
壮的乐曲,部队成建制齐步行进,一些人装扮成二战时的模
样,天上还有飞机编队低空飞过。这是二战以来规模*大的
军队游行。当一支突击队员的队伍走来时,汤姆和斯蒂芬从
检阅台上下来,与他们握手,请他们签名,并和他们合影。一
明星们也当了一回崇拜者。
    汤姆和斯蒂芬着手为HBO拍一套连续剧的时候,选择了
本书作为蓝本。他们对剧本改编工作一丝不苟、追求精准的态
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写好一集剧本,他们便把稿
子寄给我。尽管我知道怎么写书,却对写电影剧本和连续剧
一窍不通,可他们仍然十分重视我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他们
又把稿子寄给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征求其意见。为了获取新
的信息,他们还对E连的官兵进行采访。不仅如此,演员们
还拜访所扮演的人物原型,询问他们当年在这件或那件事情
发生时的想法、感受——笑了没有,是兴奋还是沮丧等等。汤
姆甚至说服迪克·温特斯飞到英格兰的拍摄现场。
    关于我是怎么想到要写E连的问题,我已经在本书的鸣
谢中说过。而要让汤姆和斯蒂芬在看完本书后决定把它拍成
连续剧,这可并非易事。首先,描写二战的书成百上千。这
场战争太大,人物太多,著名的和不很著名的将军和政治家
不胜枚举,人们对艾森豪威尔、盟军*高统帅部、罗斯福及其
统帅部、对二战的战略等等方面的书籍已经厌倦。人们的兴
趣转向参战的陆海空军具体人员:他们做了些什么?怎么会
那样做?人们想从阅读中增长见识,得到乐趣,甚至想得到
鼓舞和启迪。《兄弟连》不仅几乎覆盖了整个西北欧战场,而
且集中描写了一个功勋卓著的轻步兵连队及其指战员的个性
和所作所为。正是后者深深吸引了汤姆、斯蒂芬、我以及众多
的读者。
    与许多其他人一样,汤姆和斯蒂芬对二战十分钟情。他
们深知参战人员为我们付出了多少;他们花了很大的精力来表
达对老兵的敬意,来颂扬二战老兵。
    我同汤姆和斯蒂芬一样,为能再次将二战老兵们的故事
展现㈩来感到高兴和欣慰。
  第九章岛屿
    荷兰
  一九四四年十月二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
  作为一支快速攻击部队,E连与美国所有空降部队一样,
训练和战斗的重点是快速运动、大胆机动、轻武器射击。在诺
曼底战役和在荷兰头十天的战斗中,它一直都是这样被使用
的。然而,从一九四四年十月初到十一月底,该连却受命打
固定阵地的堑壕战,这让人觉得更像是在打一战而非二战。
    E连负责的地区是一个南依瓦尔河,北临下莱茵河的五
公里宽的“岛屿”。一。一空降师*东端的防线是位于下莱茵
河与瓦尔河上的两座城市——安海姆与奈梅亨;西端是分别位
于下莱茵河与瓦尔河上的两座小镇奥菲犹斯登与多德瓦尔德。
德国人控制下莱茵河以北和奥菲犹斯登一多德瓦尔德一线以
西地区。
    该岛是一个处于海平面以下的平坦的农业区。七米高的
防洪堤坝顶部宽阔,足够双车道行驶。堤坝两侧坡面除少许
地方很陡峭外,更多的地方坡度平缓,因此坝基的宽度达两
百甚至三百英尺。排水沟众多且纵横交错。一些小山坐落在
下莱茵河北面,这对观察德国人的炮兵弹药尤为有利。德国
人似乎有用不完的弹药(沿莱茵河向上约五十公里处就是德国
人的工业心脏地区),足够使他们用八八炮打在野外发现的单
兵。岛上的所有行动都在夜间进行;白天则待在散兵坑、观察
哨所、房屋以及谷仓里。西北欧的秋天天气与往常一样恶劣:
寒冷、潮湿、多雨,这样的天气作为一战电影的背景倒是非常
合适。
    整团整团的英国炮兵部署在岛上,以火力支援一。一师。
这意味着岛上的战斗是炮兵对炮兵,而步兵主要起到准备击
退德国地面部队进攻的作用,并充当炮兵的前方观察员。巡
逻部队每天夜间行动,进行侦察,以保持对敌人的监控。然
而大多数情况下,E连及一。一师的其他连队只是像他们的
父辈在一九一八年那样,坐守在那里。面对猛烈的炮火,战
士们束手无策,只能望“炮”兴叹,原本就觉得窝囊的他们,
这下心头又增加了几分沉重。
    这当然不是一九一八年。在岛上,E连战士们首次看见
投入战斗的喷气式飞机。他们还看见世界上**种中程弹道
导弹V一2火弹拽着尾巴从头顶飞向伦敦。此外,和一九一
四至一九一七年的西线战士一样,岛上的战斗没有坦克支援,
因为坦克在岛上会成为十分显眼的目标。
    给养让人想到E连并不是在进行一场真正的一九四四年
的战争,而是在上演一场一战电影。该连的给养由英国人提
供,非常糟糕。戈登下士称,英国的十四合一驯‘不能鼓舞士
气,只能维持生命”。尤其令人讨厌的是罐头牛肉和太腻的约
克郡布丁。“油腻而且里面漂着骨头”的牛尾汤同样令人生厌。
将十四合一里的所有东西扔进一个大锅,再把从乡村找来的
各种蔬菜都加进去,炖成一锅杂烩汤,这是大多数人喜欢的。
幸运的是,有非常丰富的新鲜水果,主要是苹果和梨。奶牛
的乳房鼓胀着,急着等人们去挤,这下终于得以解脱。牛奶
可是帮了大忙,不过没有咖啡,而战士们很快就厌倦了茶。
    英国香烟是*糟糕的,下士罗德·贝恩认为是“一小撮
烟叶加上大量难闻的草”。每天的朗姆酒则是*好的东西,能
够找到的德国给养是其次。虽然饼干硬得像混凝土一样,但
罐装肉和林堡干酪味道不错,而且富含营养。
  该岛上的平民已被疏散殆尽(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
大的国家),就像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年西线战场两侧的法国
村庄一样。这就给弟兄们提供了无数大肆搜刮财物的机会,
他们很快就抓住了这些机会。珠宝、钟表、大小家具、还有白
酒——英国人搜掠一遍后剩下的一切——很快便不见了踪影。
“老百姓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只有德国人和俄国人才会撬门
入室,搜刮财物,其实我认识的每一个美国兵都有这种习惯。”
韦伯斯特写道。
    岛屿上的情况跟一战僵持阶段的前线很相似。E连在那
里守了近两个月,每天都有战斗。期间,他们共派遣大约一
百个巡逻队,多次击退敌人进攻,消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弹
药,当然自己也有伤亡。*后换防时,E连交给接防部队的
是寸土未失的阵地。
    E连于十月二日上岛,乘坐卡车驶过雄伟的奈梅亨大桥
(该桥于九月二十日二十点被第八十二空降师攻占,现在依然
挺立在那儿)。载着战士们的卡车过了瓦尔河,行驶了大约十
五公里后,来到泽滕村。途中,兄弟们看到数十门有伪装的
英军大炮。
    夜晚到达的他们,接替了英军第四十三师。曾由一个英
国整编师防御的、长度超过六英里的前沿防线,现在由五。六
团接管。二营的防线在右(东)翼,其中E连处于*右端。只
有一百三十人的E连,却不得不负责接近三公里的防线任务。
*左翼是五。一伞降步兵团。
    在泽滕村迎接E连的英军士兵,将先头分队护送到其新
的阵地。“这里情况怎么样?”韦伯斯特问。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