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股份合作与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智库书系)》为中国农村研究书系*智库书系?专题理论研究之三。 作者认为,在我国,集体经济并不是走投无路,更不是毫无价值,关键在于要有有效的实现形式。集体经济的内在价值在于个体通过集体得以更充分发展和集体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内在价值需要…
《宗教慈善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是卓新平所长、郑筱筠副所长主编的由34篇文章构成的论文集,主要围绕宗教慈善与发展社会这一主题论述,分四个方面:一、慈善观念与理论探索,阐发了慈善的宗教与信仰的理论基础;二、宗教慈善与社会发展,解释了各大宗教发展慈善事业的历程及…
《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艺术论稿/学术新视野丛书》以史实为依据,从宏观上对西方现代艺术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阐释其艺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意义;从西方艺术思潮史方面,结合具体个案,论述法国写实派绘画、印象派绘画、表现主义绘画、立体派绘画、超现实主义绘画、现…
移民社会是当今世界一种常见的社会生态。由于外来移民与本土族群在族群渊源、体质特征、语言文化乃至群体利益诉求方面的差异,由此导致的认同问题(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差异)是外来移民与本土民族之间冲突与融合的主要问题,这在外来移民甚多的东南亚地区而言尤为如此。外来移民与本土…
《韩国的中国史研究成果与展望》由韩国高丽大学和北大历史系共同主编,是韩国史学界研究中国史的学者写作的论文集,其中不少学者的观点在中国学界广为人知,这或许是本论文集出版的意义所在。历史上,中国与朝鲜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朝鲜的一些典籍如《李朝实录》里保存了大量的中国史料。由韩…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发展道路/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为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论文集,作者从近50篇会议论文中选取其中20余篇进行出版,将按“国际视野及全 球治理背景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东西方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与软实力建设”以及“国际中国研究的知识与方法”三个单元来组织上述…
《文献学与历史研究》是云南大学情报与档案学系教师的研究成果论文集。文献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开展文献学研究,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有重要的价值。本书的内容涵盖非常丰富,既有文献学方面的成果,又有档案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是理…
《先秦汉语常用词研究》根据词彙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借鉴现代汉语词频统计的成功经验,对先秦时期成书年代可靠的9部传世文献和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献的用词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统计,得到了先秦时期四个阶段、五部分语料的词彙总表。四个阶段是: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西周中期至春秋末…
荆州花鼓戏是明末以后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渔鼓道情等民间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是今天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地道的天沔话作为语言声腔,以一剧一调的丰富多彩为其艺术特征,以贴近江汉平原的草根性为其文化特…
中国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传统漕运重要组成部分的漕仓,不但起到了存储、转运、供给等作用,而且对于国家政治与军事活动的开展、社会灾荒的赈济、市场粮价的平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以明清运河漕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设置沿革、管理运作、功能作用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明清…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 第7辑》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西哲学比较中心主编的系列丛刊《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7辑。本辑内容除特稿外,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比较哲学:回顾与反思”,集中对二十世纪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的方法论问题和几位代表人物的比较哲学思想进行总结分析和…
本专著在对教育伦理学的学科依据、研究主题、思想演变、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价值分析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立足于现实,站在时代的高度,借助伦理学视角,从价值追求、核心范畴、规范建设、功能向度、完整视域、实现机制的基本层面,对教育伦理的理论主题和…
该书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层面对2003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政府补助有关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考察,进而从宏观层面对全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及细分行业政府补助概况进行了分析。…
仪式舞蹈峨山彝族花鼓舞,是川滇黔桂彝族原始共祖阿普笃慕主持六祖分支开疆拓土、辗转迁徙的仪式模拟和记忆象征,是彝族祖灵崇拜的仪式化神圣展演和彝族身份认同的艺术叙事符号。本书以传承为脉络,对彝族花鼓舞起源、送灵丧仪、艺术展演进行了历时共时的全方位立体考察。从历史记忆与彝母语…
《农村公路财政投融资问题研究》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投资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经济理论为依据,在对 农村公路投融资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阐述农村公路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近、中期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的需求 …
自从苏雪林重新进入大陆学术界的研究视野,对她的界定基本仍停留在一个美文作者,或一个偏于保守的文学批评家等判断水平上。这种已有的判断,其因在于对当时文学的潮流和动向考察的缺位,使研究缺少了历史的深刻性,同时还因缺乏发展变化的眼光,而使研究对象变得平面和单调。本书作者借助于…
林纾是近代文学翻译史上的先驱人物,开创了文学翻译的局面,使外国文学的翻译成为自觉。本研究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的视角,对林译小说做一个以接受语境和译者文化取向为导向的研究。研究从费氏所构建的三个向度,即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和社会实践向度,描述林纾翻译的独特文体形态,…
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状况的著作。本书把西方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整体,置于21世纪初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探求回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向何处去、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从理论分析与实际状况的结合中,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与阶级关系、全球…
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统,每个民族都为创造灿烂的科技文化做出了贡献。各民族遗存下来的科技古籍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是中华民族科技宝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蕴含的信息资源至今仍广泛运用于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该书系统整理了各少数民族遗存下来的天文历算、医药…
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职场,女性人才所承载的女性领导力也正在迅速成为推动组织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真正能坐上高管职位的女性仍然是凤毛麟角。《驱动女性领导者职业成功的组织情境》结合管理研究和性别研究两个视角,挖掘驱动女性领导者职业成功的组织情境因素,对看似性别中立的组织情境进行解构…
本书认为,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远比人们过去所了解的要更为丰富和复杂,它既是对文学研究空间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拓,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学史创造。本书集中对区域文化与文学理论、当代西部文学与地域文化、区域文化与新旧体诗、文学地理与中国人文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其中既有宏观论述,也有个…
自从非正规就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以来,针对非正规就业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作为非正规就业中的一大群体,女性的非正规就业研究却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从性别差异视角的探讨就更为缺乏。在非正规就业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女性就业非正规化的趋势较为明显,女性更多地集中在低质量的、非正规的就…
《高句丽服饰研究》作者郑春颖详细收集、整理了多座高句丽壁画墓葬中的服饰图像和各类墓葬中出土的服饰构件,并利用其扎实的文献基础,查阅了大量有关服饰的文献记载和研究成果,之后将这些服饰资料分为妆饰(发式、发饰、面妆)、首服(冠帽、冠帽饰物)、身衣(襦、裤子、袍、裙)、足衣和其他出土饰…
本书以中国为标本研究了服务贸易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情况,将全要素生产率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拆分并逐个研究它们与服务贸易的关系,具体为服务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资本外溢效应及制度外溢效应。并基于服务贸易的行业及模式的区别,讨论了服务贸易的四种模式下不同的外溢效应。最后,深入考察了服务贸…
《42位著名学者纵论全面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编写的著名学者纵论丛书第七本。本书主题主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如全面深化改革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全面深化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张勇所著的《摩登主义(1927-1937上海文化与文学研究)》系在著者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主要内容是关于1927~1937年间上海的“摩登主义”文化和文学现象,即把新兴的社会思潮、外来文化当作时髦加以模仿和趋附,将其从西方或中国的文化、现实语境中剥离出来,变成一种文化消费的现象。本…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简明的语言,展现了从13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丰富多彩的社会和政治全景。作者系统阐释了英国中产阶级的发展、成长和壮大过程,剖析了中产阶级如何推动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形成和大英帝国霸权的确立,深刻论证了英国中产阶级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栾勋先生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他对中国古代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书是栾勋先生的最重要论文的文集。系统地讲述了“三环”(思想环、宇宙环、现象环”“三论”(两端论、中和论、神秘论)的学术思想与构架。是一本有深度的古代美学研究著作。…
教师文化是教师基于其职业生活方式而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态度。古代教师大都是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情节的“社会人”,近现代教师由“庙堂”、“广场”中的“启蒙者”转变为教育机构中的“职业人”,教师专业化认识和学校制度管理中的误区以及教师自身面对的价值冲突对教…
本书研究对象为民国以来以课堂教学和教材为中心的新诗教育。本书中所研究的教材主要包括民国以来的大中小学在新诗教育中所使用的书籍、讲义、讲授提纲等。本书主要通过政治文化、权力话语的视角,来研究教材中的新诗文本如何入选、被阐释以及教材如何对新诗的发展史进行叙述。另外通过具体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