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除导论外,一共分上下两编,共9章,从理论探讨、民生服务与社会管理三个方面总结了北京市社会建设创新中取得的成就、不足,并分别就具体分析领域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本书为收集了作者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哲学研究基础上,开始进行中日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至90年代,由中日传统文化拓展至中国、日本、韩国的传统文化比较研究,汇集了作者三十多篇文章,并按照主题进行分类。是作者将近一生的哲学研究的总结。…
本书选取西北地区五所民族院校为样本,对其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人文教育及其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在问卷和访谈基础上发现:西北地区民族院校人文教育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方面有一些好的做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通过民族类专业、民族类研究、课程教学、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本书以朝鲜朝时期的汉文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叙事学、社会文化学、比较文学等为研究方法,从朝鲜古代汉文小说文体生成的历史性回顾与阐释入手,梳理出了符合历史原貌的朝鲜朝汉文小说的文体观念和流变样态。通过对不同文体类型作品的筛选, 寻找出了朝鲜古代汉文小说的基本话语特征,并把这种基本…
民国时期的地方自治运动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它对于研究中国早期的政治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20世纪20年代的浙江自治运动是当时全国自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较全面地论证了孙传芳在1924-1926年统治江浙期间,对浙江省的自治运动所持有的态度和采取的政策,以及对浙江自治运动所…
中国多年来受内需不足困扰,始终未能摆脱主要 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到今 天,不仅使我们感受到经济依赖外需的危险,而且使 我们感受到启动不了内需,经济就会面临大幅下滑的 风险,进一步加大了经济转型的难度。 《要素市场扭曲下的中国内需问题 研究》在新古典经…
本书以价值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为主导线索,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舍勒价值秩序理论的内容、逻辑以及社会解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与分析,并初步揭示了舍勒价值秩序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中国文明秩序构建的启示。本书内容对实现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流借鉴、推动思想政…
本书旨在阐明阿多诺道德哲学的起点和基点及其实质,尝试不仅从形而上学维度,而且从其他视角进入阿多诺哲学,以便在呈现阿多诺哲学思想中揭示其道德哲学的内涵,在挖掘阿多诺的合理性中力求避免对阿多诺中的过度诠释问题。…
本书作者常年观察地处鲁东南日照市的东村,村子虽小,却经历丰富。它是20世纪30年代“日照暴动”的主要策源地,抗战时期的前沿游击区,“土改复查”全县动员大会的召开处,集体化时期的“先进村”,这里曾给计划生育超生户拆过房子,因税费负担发生过农民集体上访,当下又因日照飞机场建设占地补…
本书结合浙江、重庆、四川、北京、广东等地宅基地改革和宅基地利用实践,分析城镇化变革对于宅基地权利发展的要求和期待,梳理学界对宅基地改革政策和宅基地利用现实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扎根具体事实分类研讨不同事实中宅基地新生权利和新生权能的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论证该新生权利或新生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化,机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场,已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航空港及其周边地区作为临空经济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重要引擎,呈现出较强的发展趋势。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
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古老的农业文明正在消逝,新兴的市场文明、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正在影响和搅动着农村,传统的小农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因此,研究中国农村就完全有必要对当前的小农状态进行深入地探讨。 本项研究主要探讨转变社会中的小农及其变化规律、演进…
本书是系列出版物——名家读古典系列之一,收入张岂之、郭齐勇、李翔海、侯亚丁、樊浩等当代学者对《老子》的深入解读文章17篇,文章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经典纵横、经典绎道、经典探微、经典异论。解读范围涉及《老子》一书的方方面面,尤其对那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给出了权威性的意见,对广…
本书辑录了“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50篇,内容广泛、研究深入,涉及运河学及其文化内涵、运河与国家漕运、运河交通与水利、运河区域的民间信仰、运河城市与社会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运河学研究的前沿状况与水平。…
这是一部关于专门研究世界体系的构成及其民族国家地位的著作。书中主要梳理了从普雷维什到全球化理论的思想史,揭示了世界体系中“中心国”对“边缘国”财富掠夺、政治压迫和军事讹诈的秘密,考察了拉美学派、依附论等试图打破中心—边缘结构的各种方案,指出了其失败的原因。作者认为,在人类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纵深发展,劳动报酬持续增长是必然趋势,薪酬差距拉大是客观现实,伴随产生的物价水平增长、贫富差距过大与仇富现象引发学界与企业界的深思与反思:宏观层面,劳动报酬增长能联动多大的物价水平增幅?企业层面,持续增大的薪酬差距能否持续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作用?薪酬差…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十八届三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的系列讲话论述的不断深入,面向经济新常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国家建设与中国城市治理的核心议题。围绕着现代城市治理的几个核心议题,本书梳理了关于城市发展与治理…
本书从艺术特质这一艺术范畴出发,以两汉诗学接受为中心,省思中国抒情传统,讨论与诠释两汉诗学在中国抒情传统构筑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抒情美典多面向的变迁。中国抒情传统不应该成为一个单线索的“超概括”,它不能以一个面向概括中国抒情美学多面向的变迁。抒情传统是理解或评论中国文学的一…
“嘤其鸣也,求其友声”。为服务于大中华(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范围内有关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学术群体,建设本领域的学术发表园地,综合反映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前沿话题和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创新工程“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与成果应用”项目组决…
本书利用农户问卷调查的数据,从收入与消费、健康状况、社会保障、社会联系、社会参与等多个维度,测算了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并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影响程度,主要结论是:农村老年人口自评的主观生活质量水平较高,客观生活质量较…
日本资源能源匮乏,基本依靠进口能源维持经济发展。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日本大力推行石油替代政策和节能技术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力争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能源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下功夫,保障了能源安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与日本实施的能源战略密不可分。能源战略一直…
本文从绘画艺术的立场出发,以莫高窟唐代壁画、绢画、麻布画及纸画中的观音画像为标本,结合宗教、历史、文化、信仰等学科,分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一、对其在莫高窟及英、法、俄等地的分布进行调查、统计;二、对处于说法图、经变画中的观音画像以及密教、单体观音画像的宗教内涵…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门追求自身明证性和彻底性的学问。正是由于对自身明证性的追求,胡塞尔的现象学表现为一种不断否定自身、不断发展的理论。在手稿中,胡塞尔对自己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一次总结和说明,他依据前后期构造方法的不同把现象学方法分为静态现象学和发生现象学两部分。《胡塞尔发…
本书共十章内容,主要论述了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的内容、目标、实践以及工作展望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对大学生课外培养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
价值理念问题是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的深层次问题。作者通过对相关历史、理论、制度和政策文本的分析,梳理、归纳出五种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价值理念:国家安全与统一利益的价值理念、权利正义的价值理念、多元文化主义的价值理念、尊重人权的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价值理念。这些理…
本书是一部从胡塞尔的先验主体间性现象学的视角对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自然科学现象学研究纲领的论证和阐明;第二部分是阐明先验主体间性现象学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是用先验主体间性视角分析科学理论的历史发生构成和发生逻辑学构成,以及科学理论的本体论、意义…
本研究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等跨学科理论与方法,对于青海地区多民族民间信仰种种事象作了较为系统探讨。具体内容包括:绪论;多元文化与青海民间信仰的语境;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概述;历史上国家正祀与多宗教传播对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变迁的影响;历史上生态环境、人口迁移等对青海多民族民间…
本书将孝德教育研究与养老联系起来,系统总结了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中国孝德教育传统中的养老内容和历史上曾发挥的养老作用,挖掘了养老视阈下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当代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现状和困境,最终从目标、内容、主体、途径和方法五个基本要素出发,提出养…
本书所研究的当代东方儒学,主要指中国和朝鲜、日本、越南等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儒学;新加坡等以华裔为主要构成民族国家的儒学;以及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阿拉伯地区等其他东方国家所受儒学的传播和影响。历史上,东亚等国家曾受孔子和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儒家文化圈国家共同的文化意…
本书针对我国自然遗产资源管理现行体制存在的管理主体不同、评价标准不一、利益矛盾交集等问题,采取文献研究、社会调查、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论证了中国设置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构建保护优先效益协同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国家公园设置标准的指标模型和指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