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极为珍贵的*手史料。 2.美国总统如何和幕僚讨论、决定国家和*大事。 3.美国人在70年代如何看待中国和中国领导人。 4.今天的世界格局,和美国人当时的估计相差多远?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编——三联精选之经典新读系列之一——以当代学术研究为基础,邀请重要学者和译者重新翻译、注疏,触摸人类从古至今的永恒心流。本书由社科院研究员吴岳添专文导读,超越意识形态的视角,从人性的角度剖析巴尔扎克的这部经典巨作。 …
北非古国迦太基将军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率领军队并几十头大象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军意大利,以少胜多重创罗马军队在历史上留下佳话。如今,两个90后男生带着两头毛绒大象,徒步走完汉尼拔将军的奇袭路线,越过史上称为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若是将军在九泉之下得知,不知会如何夸赞他…
从一九四九年之后台湾眷村的“黑户外省人”,到台大中文系荣休教授,这三本书是周志文的个人记忆,又必然远不止于此。其中贯穿的是时代的巨变在社会、文化和生活种种之上的投影,还是一九四九年之后台湾“外省人”、知识分子生活与视角的一个重要记录。周志文的文字清…
翻开这套日历,如同走进了卢浮宫、冬宫、乌菲兹美术馆等著名的博物馆,穿行在梵蒂冈、佛罗伦萨、巴黎等大街小巷一样,感受着艺术的魅力。 …
萨孟武所著《中国社会政治史》全书共四卷,本书为第三卷。全书纵论中国各朝之兴亡得失,除考据政治制度外,更引用社会、经济、思想等各层面的相关资料,以评析这些层面的变动如何与政治制度相互影响,很终甚至成为朝代更迭的因素。决定历史演进的条件,往往是交互影响的,其中很明显的莫过于政治…
本册专论隋唐部分,重点论析唐代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两大贡献——古文运动和禅宗,及一些关键人物,如王通、韩愈、柳宗元、六祖惠能等,通过上溯魏晋下究宋明,透彻地点出了中国学术思想转变之大关键所在。 …
本册专论有清一代。作者为治清代学术思想史的名家,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影响很大。本册各篇虽写作时间跨度很大,但多为《学术史》后之作,因此本册某种程度上是对该书的补充增订。 作者四十年代还写过一部专著《清儒学案》,惜在抗战中沉埋江底。《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8)》收录了…
本册专论明代之理学思想,以阳明学为中心。全书始于朱子学在明初之流衍的考察,其次则对程敏政和罗整庵两位重要的朱学传宗发微探幽,洞察到理学自身的发展及由理学向心学转变的迹象。阳明学及王门后学为《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7)》的核心,作者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形成、衍变…
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正续篇,举诸家诗文,以证明初诸文臣留恋故朝旧阙,怯于进而勇于退。作者由文论史,抉隐发微,含蓄地批评了这些元遗民缺乏夷夏之辨和民…
刘小枫老师推荐。“80后”青年学者冯庆进行的一系列观察与写作实践的集成,这些文章大多尝试跳出体系化的学术写作,以不同的文体和风格,从不同层面展现古今之间的断裂冲突与丰富的意涵交织。 全书分为“阅读文化的古今通变”“抒情生活与精神返乡&rdquo…
人称“司马小松”的黄易(1744—1802),不仅是书法、篆刻和绘画上成就卓越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清代重要的金石学家之一。黄易的访碑、拓碑活动,在嘉祥重新发现并就地复建武梁祠;其首屈一指的拓本征集并通过刊布、题跋等等,三十年间,积五千件拓本的收藏,使得他成为乾嘉金石学中活跃的关键人物…
北大哲学系教授吴飞最新作品,从哲学角度解读刘慈欣的《三体》。全书围绕《三体》三部曲层层推进的情节设计,分别从生命与人性、死亡与不朽、社会契约与差序格局三个维度解析这部宏大史诗,认为《三体》诉诸的终极问题是“生命”,全书的关键词是“宇宙很大,生命更大”。因此尽管小说贯穿了“黑…
小说在中国是如何被阅读的?本书从明清小说的物理特征入手,通过重塑它们带给时人的*初体验,给出了独特的回答。作者指出,首先要解决小说在中国是如何表达意义的,然后才是它表达了什么。在这场讨论中,书籍首先被视作物质个体,而插图正是文化产品得以流传的必要组成部分。 …
本书追忆了作者王逑与温可铮相伴相随五十三年的风雨历程,记录了与温可铮从相识、相恋、相爱直到相伴、相随、相依的点点滴滴、日日夜夜、月月年年……温可铮对声乐事业的刻苦追求,接近称得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论是逆境还是顺境,他的理想和目标始终如一,就是中国人可以成为世界品质的…
在清末民初的经学研究中,“汉宋兼采”是一股不可回避的风潮,这股风潮流行于晚清,却并非是对乾嘉汉学的反动,而是乾嘉经学的进一步发展。清末江苏学政黄体芳于光绪八年在江阴建立南菁书院,高扬汉宋兼采旗帜。南菁书院的理念汇集并培育了众多经学大师,如黄以周、王先谦、张锡恭、曹元弼、唐文…
汉画艺术,格高韵古,深沉雄大,中国一绝。这里的汉画是指雕刻在汉代建筑,如祠堂、石阙、墓室及棺椁上的图像。本书聚焦汉画艺术,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其分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可以说是一本涵盖广泛,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汉画艺术研究专集。…
本书为“大家说历史”丛书的一种,为王永兴夫人李锦绣按丛书体例选编。本书选编了王先生治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几十年的重要成果。全书分“总说”和“分说”。“总说”包括敦煌吐鲁番文献对唐史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治唐史所用历史文献等问题;“分说”则分别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
基于学理考据而积极参与话语实践,是本书*突出的特色。 通过阅读本书,中国读者可以了解近年来的日本思想界、知识界,乃至日本社会对于“东亚”这一曾经具有特定历史、思想和政治内涵的概念有着怎样的理解?这个概念又有什么样的思想史传承?战后七十年的今天,这些问题已经…
本书以极富想象力的“用恐龙肉为食材烹饪大餐”为开篇,结合作者的真实科研经历以及有趣的田野考察故事,为青少年细致地讲述了史前生命演化历程、恐龙的特征、恐龙的探索发现,以及各种恐龙的身世之谜。书中震撼的恐龙图片,以及科学严谨的讲解,仿佛带领小读者回到了令人惊叹的远古世界。…
从宏观视野来看,马华文学作为第四种中国性的承载者,可谓意义重大:一方面,它是中国文学体现出的中国性的传承与发展,对中华文化母体具有反哺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华人遭遇世界现代性的“接触地带”,他们的感受与再现具有示范效果,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视野下,可…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学术成果的结集,是其追求“构筑中日间的‘东亚’同时代史”目标路途上阶段性成果的汇聚。这批文章既有广阔的亚洲近现代野,也注重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力图开拓出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是中日(东亚)思想史、文化史方面值得仔细阅读的著作。 …
北朝文学研究为什么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并深入开展呢?这与中国学者惯常以文学成就史作为文学史研究的视点有关。 坞壁及聚族而居主要存在于十六国以及北朝初期,随着北魏孝文帝迁洛,北方逐步统一,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建立在洛阳,乡居的文人纷纷走向都市,因此文学活动渐多,文学写作渐成气候,…
本书是对宋明理学(书中称为“新儒学”)若干核心观念做深入考察的一部专著。近年关于宋明理学的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对一家一派的文献和思想做细致的梳理,成果很多,似乎已经题无剩义。但从《新儒学义理要诠》来看,仍有许多重要的问题值得阐发,研究的…
(1)凭借对海洋文化的独特兴趣和钻研,作者梁二平穿行于这些名家与名作之间,既看“热闹”,又看“门道”。因为看出了“热闹”,本书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因为看出了“门道”,本书融会贯通,有史有据。 (2)大航海时代是一个冒险的时代:为了开辟新…
木会朽,石会崩, 人会亡。而瓷, 历经岁月的淘洗, 却依然故我地折射出 分娩它的时代的光辉。…
这是一部带有哲思的行旅游记。作者多年浸读《荷马史诗》,对荷马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作者沿着《荷马史诗》的路线,走访了特洛伊、德尔菲、伯罗奔尼撒半岛、科林斯城堡、雅典等地,对爱琴海周边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踏访;一方面探寻西方文化的源头,另一方面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
在现代历史之初,意大利城邦共和国的经验为古典政治观的重新流行提供了最有利的基础。自1494年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统治的衰落至1530年最后一个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期间,共和主义思想得到了最热烈、深入的讨论。而这一时期,几乎正与马基雅维里担任公职、写作政治学著作的时间重合。可以说,马基…
八十年代初,鲁光曾写出过令中国人激动不已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国男子汉》,“新闻”和“文学”顺利地为其定位,他在体育圈、文学圈工作得风生水起;四十几岁时,作者受命担任正局级干部,仕途光明,而此时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决心不再奔向仕途的高处。从此,他转身投入丹青墨海,整日与…
本书再现了京都的喜乐。以《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一书深深打动读者的寿岳章子,再度娓娓道出说也说不完的京都故事。随着作者信手拈来、回忆所至,漫步京都一间间的老铺,神游丰富壮丽的传统祭典,垂首低回,流连忘返,体会京都的自在喜乐。因此有了“京都居,乐无穷”之语。京都人多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