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殷鸿春教授长期研究中医舌诊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原创性的学术观点,发展了“殷氏现代中医舌诊”技术,已在我社出版《殷氏现代舌诊原理与图谱》,受到读者欢迎,2020年1月出版,截至2023年已印刷5次。本书为前书的配套品种。本书总结了“殷氏现代中医舌诊”技术发明人殷鸿春教授近30年的临床经验,突出展示了独特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根据舌形、舌质、舌苔辨证用药的经验,全彩印制,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和掌握,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中医药年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综合反映中国中医药工作各方面情况、进展、成就的史料性工具书。《中国中医药年鉴》前身为《中医药年鉴》,1989年更名为《中国中医药年鉴》,自1983年起已边疆出版23卷。2002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分为行政和学术两卷出版。本卷《中国中医药年鉴》(行政卷)为2007卷(总24卷),收编内容截至2006年底。 2007卷分为17个部分:1.重要会议报告;2.政策法规;3.2006年重点工作;4.
本书再版在基本保持第一版的特点和精辟内容外,将对总论中有关中医内科学基本原理、术语、辨治规律等内容进行改写;在各论中在原有病种基础上,增设脑系病证一章等...
刘敏如等主编的《中医妇产科学》(第2版)在保持第1版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修润完善。全书共分6篇,总论篇对中医妇产科理论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反映了当代妇产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及最新成果。疾病篇结合现在临床实际,共计阐释119个病证,补充2个病种(卵巢早衰和乳核),分月经病、带下疾病、妊娠疾病、妊娠合并症、产时病、产后疾病、不孕症、妇科杂病、外阴阴道盆腔疾病、乳房疾病、老年妇科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性传播疾病和计划生育及其并发症等共
本书为一部经过精心选辑的囊括上知秦汉、下迄民国的超大型中医泌尿男科学著作。其中,既广泛辑录传统名著但此前未系统析出泌尿男科学内容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内经》、《金匮》、《巢氏病源》、《千金》、《医心方》、《古今医统》等经典性专卷专编,更首次推出了《济阳纲目》、《外科活人定本·帏战》、《医钞类奏编》、《妙一斋男科》、《素女妙论》等稀见泌尿男科学(含性医学)孤本、善本文献,计50祭篇、200余万言。凡言词古奥、理趣渊微之处,皆有详尽
中医医案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 它不仅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 而且反应了医家的临床经验及思维活动。为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 提高我市中医工作者的诊断治疗水平, 经曲阜市卫计局、曲阜市中医学会研究决定,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医医案收集整理工作, 编著《孔子故里中医医案》一书, 以推动我市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大型科研协作在全国各地展开,在艾滋病发病机理、疗效评价指标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技术方案,对不同人群在不同阶段运用中西医协同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一是促进免疫重建,改善免疫功能;二是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三是减少HAART后不良反应;四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此次编辑出版《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第五辑),目
本书的编撰是对我国传统和现代康复医学所积累经验的整理和总结。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部分,介绍了中医康复的基本理论,包括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及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下篇为分论部分,按系统疾病分类介绍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共计119种疾病的康复治疗。编者在充分介绍自己经验的同时,也适当地介绍了靠前新近成就...
中医,即中国传统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医学门类的一级科学。中医学主要以阴阳五行思想为基础,包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和元气学说。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观念。整体观念即人体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整体,并认为人体与自然也具有统一性,人体依赖于自然而生存。辨证论治也称辨证施治,则是要求充分地认识疾病,从症状、性质、体征到发病时期,然后再针对病症进行治疗。 《临床常见病症中医诊治经验集萃》以实用
本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篇)介绍了心脏功能及作用机制,糖尿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及糖尿病心脏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糖尿病心脏病的病理改变;第二部分(临床篇)主要介绍了糖尿病心脏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内容包括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药治疗及中医外治,汇集了18位名医的诊疗经验,并精选了7位名医的11个医案加以解析;第三部分(展望篇)汇总了多项糖尿病心脏病诊疗方向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治疗该病的最新进展,提出了探索治疗该病的研究方向.
宇宙洪荒,沧海桑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在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治病防病经验,创造了具有独特体系的中医药学,涌现出众多医学家。华夏文化孕育了中医药学与历代医家,中医药学与历代医家的故事也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华夏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她融文化,科技干一体,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
内容简介该书收录了我国重量的名老中医八十家,每家2-4个经验方,共计两百余个经验方,并按照中医学的分类排列分组。与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典籍相比,这些验方更加鲜活,更具实用性。它们不仅是中医药理论的有力佐证,也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载体,是中华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骨与关节创伤》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理念,综合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与方法,阐述了人体运动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本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各论中按人体不同肢体部分分列章节,每章节内容详述骨骼损伤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内容。
本书收载药物近2500种,包括临床常用品种和国内外新上市的新药。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强调以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出发点,淘汰了临床不用的药物,使本书始终扎根临床,为临床服务。正文按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分类编排,共十九章,每章又分为若干节。收录药品按药品名称、药理作用、适应证、用
《素问》和《灵枢》有多篇经文指出“目”是生命之门,阐述了“目”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关联。汉·华佗提及通过观察白睛上众多细小血脉的“形色丝络”可以“验内之何脏腑受病”。《内经》和华佗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望目辨证”诊断学理论基础。 著者自1960年学徒时看到《内经》和汉·华佗望目诊病理论之後,历经五十年系统钻研、临床实践和分析总结,发现不同于“五轮八廓”的诊病理论和方法,挖掘、继承并发展古今望目诊断之长,創建了具有当代中医学特点的“望目辨
《中华历代名医画像》由现代人物水墨画大师蒋兆和先生绘制的历代名医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孙思邈、陶弘景、王叔和、皇甫谧、雷斅、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等11幅画像组成,文稿部分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教授主持编撰。本套画像为完美展现中医药特征和内涵的文化精品,特别适用于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药相关单位文化装饰,亦为个人收藏、馈赠之佳品...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约起源于神农氏,秦汉时期很多医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搜集、总结和整理,于东汉时期编辑成书,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的用药经验,共计收录了365种药物。《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其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中国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极为深远,其首次提出的”君臣佐使”的方剂
本书是一部关于疾病和药物的大型医药专著。全书共收载360多种常见病、疑难病,按照病症类型分20章,每个病种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概述、治疗原则和用药精选三个部分。基本概述主要阐述具体病症的病因、症状和分类等内容。治疗原则主要介绍当代对该病症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用药精选收载中西药品6000余种,全面介绍治疗各种病症的西药和中成药。每种西药内容项目有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制剂等,中成药内容有处方组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全书分为七篇,计48章。第一篇针刀医学基础理论介绍了针刀医学概述、针刀闭合性手术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理论、慢性内脏疾病病因病理学理论、经络理论新探讨、针刀医学关于人体解剖学的新认识——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脊柱区带病因病理学理论及肌筋膜理论新探讨。第二篇针刀临床应用解剖介绍了头颈部针刀应用解剖、胸背部针刀应用解剖、腰腹部针刀应用解剖、上肢部针刀应用解剖及下肢部针刀应用解剖。第三篇针刀医学影像诊断介绍了
本书分为理论、辨证、治法、临证、科研等5篇,理论联系实际,传统与现代融合;充分展示了中医骨内科学的大文化背景及其依附的中医学全景和深厚底蕴,对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非手术疗法均作了系统介绍;较全面总结了近20余年现代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衷中参西,提炼出中医骨内科学的学术思想,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养生融为一体;纸数融合,对导引练功术配有视频二维码。...
本书是许军峰博士在传承博士后期间, 在导师石学敏院士的指导下, 总结导师石学敏院士对当代针灸的贡献, 以及他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个科室的深刻影响, 针灸在该院使用极为普遍, 临床研究硕果累累...
全书共分七部。这七部内容,其间既密切联系、相互为用,又相对独立、各成体系。部,总论,或称理论部分。将收集到的有关痹病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系统化、规范化,是本书的核心,其对全书内容起高度概括和提纲携领的作用。第二部,词语汇释。凡带有“痹”字的词语和属于痹病范围的词语,统归入此类,进行详释。为了保持本书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应用性,也选录了部分与痹病关系密切的中医基础理论词语和相关的其他学科词语,其释义尽可能与痹病内容衔接。为了反映中西医结合
《黑龙江省民间特色诊疗技术选集》汇集黑龙江省民间特色诊疗技术,主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内治法,其中包括治疗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150余种疾病的民间验方,以及50 余种疾病的食疗方、20 余种疾病的药茶方、10 余种常见疾病的药酒方;下篇为外治法,包括贴敷法、特色针法、特色灸法、正骨、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熏洗疗法、皮肤外治法、经鼻给药法、灌肠给药法、肛门给药法、外阴给药法、咽喉给药法、点眼法、口腔给药法、灯火疗
本书总结了当代中医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是用于指导中医肿瘤临床的专业著作。 总论部分从中医、西医两个方面,阐述了肿瘤的发病原因。概括了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详细阐述了中医的肿瘤治疗方法及人体扶正调理治疗方法。概括介绍了肿瘤的预防、康复理论与方法,肿瘤患者的生活、饮食调养等问题。 各论部分对28种常见肿瘤疾病,从中医、西医角度,论述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预防与调护六大方面。中医治疗部分从病证特点、治则治法
中华医学典籍卷帙浩繁,彰显历代医家智慧。历代医家对疾病的认识各有体会,见仁见智,然多散见而未成体系。姜德友、周雪明主编的《中医内科疾病源流考/中医疾病源流考丛书》一书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入手,对历代重要医籍各内科疾病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寻找内科常见病的学术脉络和规律。本书编写参考千余部经典医籍、专书、类书和学术类方书等,涉及中医内科常见疾病六十余种。全书共分八篇,第一篇主要介绍春温、风温、伏暑等温病学常见疾病;第二至第六篇,以脏腑为
《医学三字经》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全书以三言歌诀写成,附以注释。卷一、卷二医学源流及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卷三、卷四记述临床常用诸方,分析其疗效、方剂配伍;此外,并附录脏腑图说及四诊运用。全书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为医学门径书中流传较广的一种。现存初刻本,20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本书选用清嘉庆九年(1804)难雅堂刻本为底本,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宝庆经元书局校刻本为主校本,并参考其他相关书籍
本书为《中医名家传略》的姐妹篇,收录了魏晋南北朝至民国时期45位医家,是一部以编年体形式记述医学人物生平事迹的资料汇编。可供中医药史。中医人物研究领域的学者阅读,亦可供医学史、科技史、历史研究者参考...
《中医湿病证治学》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均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
本论文集详细介绍李国衡教授李国衡学术思想及治伤经验,以及他为继承和发扬魏氏伤科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为广大中医骨伤科同道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广大医师同仁们更深入整理及探讨老一辈中医骨伤科大家的治伤理念和丰富经验,进而推动中医骨伤科整体的发展...
本书分列伤寒温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篇为纲, 以病症为目, 共收载有名方的方剂88489首。每一方剂内容以来源、别名、组成、用法、功用、主治、宜忌、加减、方论、实验、验案分项收入。 静嵛骞倨把劭破...
孙世发编著的《中华医方(内科篇气血津液病)(精)》分列伤寒温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篇为纲,以病症为目,共收载有方名的方剂88489首,清以前的方剂几近收罗殆尽,清以后,特别对现代书刊所载方剂则有所选择。本书以中医病症为目,兼及部分现代西医疾病。每病症首先简介其病因病机、治疗大法等基本内容,继之以原载方剂文献时间、文献卷次篇章、方剂首字笔画为序收列相关方剂。由于文献名称、版本、印行时间过于复杂,对于一书引用文
《中华医方 内科篇经络肢体病(精)》分列伤寒温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篇为纲,以病症为目,共收载有方名的方剂88489首,清以前的方剂几近收罗殆尽,清以后,特别对现代书刊所载方剂则有所选择。 本书以中医病症为目,兼及部分现代西医疾病。 每病症首先简介其病因病机、治疗大法等基本内容,继之以原载方剂文献时间、文献卷次篇章、方剂首字笔画为序收列相关方剂。由于文献名称、版本、印行时间过于复杂,对于一书引用文献
《中华医方 内科篇肝系病肺系病(精)》分列伤寒温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篇为纲,以病症为目,共收载有方名的方剂88489首,清以前的方剂几近收罗殆尽,清以后,特别对现代书刊所载方剂则有所选择。 本书以中医病症为目,兼及部分现代西医疾病。 每病症首先简介其病因病机、治疗大法等基本内容,继之以原载方剂文献时间、文献卷次篇章、方剂首字笔画为序收列相关方剂。由于文献名称、版本、印行时间过于复杂,对于一书引用文
《中华医方 外科篇下及骨伤科篇(精)》分列伤寒温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篇为纲,以病症为目,共收载有方名的方剂88489首,清以前的方剂几近收罗殆尽,清以后,特别对现代书刊所载方剂则有所选择。 本书以中医病症为目,兼及部分现代西医疾病。 每病症首先简介其病因病机、治疗大法等基本内容,继之以原载方剂文献时间、文献卷次篇章、方剂首字笔画为序收列相关方剂。由于文献名称、版本、印行时间过于复杂,对于一书引用文
孙世发编著的《中华医方(内科篇脾系病)(精)》分列伤寒温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篇为纲,以病症为目,共收载有方名的方剂88489首,清以前的方剂几近收罗殆尽,清以后,特别对现代书刊所载方剂则有所选择。本书以中医病症为目,兼及部分现代西医疾病。每病症首先简介其病因病机、治疗大法等基本内容,继之以原载方剂文献时间、文献卷次篇章、方剂首字笔画为序收列相关方剂。由于文献名称、版本、印行时间过于复杂,对于一书引用文献或
本书共分为列伤寒温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篇为纲, 以病症为目, 共收载有方名的方剂88489首。主要内容包括: 小儿感冒、小儿发热、小儿脑热鼻干、小儿咳嗽等...
重庆市涪陵区名老中医、骨科专家李志沧,从事中医正骨工作60年,治疗上百万余例骨折损伤病例,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正骨诊疗技术。《李志沧传统中医正骨术》集四代祖传正骨经验和各家之长,更容自身60年来临床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于一体。用巧妙灵活的正骨手法,合理有效的小夹板固定方法,及辨证论治的内、外用药,利用机体的内在动力和人体拥有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再生能力去处理好在整个骨折治疗和功能恢复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使中西医真正地有机
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医药爱好者...
国医大师这一代人筚路蓝缕又承前启后,较前人少一点"自卫"意识与意气之争,较后人则多一分文化基础和传统积淀,他们对外奋争中医之权益地位,对内则反求诸己在临证、教学上的种种不足,在中医基础与西方科学、人才培养与西化教育、望闻问切与现代诊断、理法方药与西医治疗、"简便验廉"与资本杠杆之间苦苦平衡,在中医"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中求索一生。他们启新时代中医教学、科研、临床、管理及"中西医结合"之端,实为目前中医格局之开创者。本书旨在概览国医大师
“或谓富建御医临证遗方,多平和之品,余意不然。今据清宫旧存医案得知,宫中时方经方兼用。实属可贵。” ——岳美中 “宫中太医的诊断处方,极为珍视。但宫廷森严,难以外,长久以来,这些宝贵经验少为人知晓,更未能整理研究。” ——郑天挺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这是古今医学家都具有同感的” ——任应秋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中医脾胃学说理论和脾胃病诊疗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四篇。上篇总论系统地论述了脾胃病的基础理论;中篇脾胃病证治,论述了中医对脾胃病的证治,突出脾胃病诊疗特点和作者与名医的治疗经验,并汇集现代中医脾胃研究进展;下篇是脾胃理论在其他疾病中的运用;附篇是历代医家有关脾胃论述之荟萃。该书是一部理论、论治丰富、新全精深、内容翔实的脾胃病学专著...
《张珍玉医学文集》为张珍玉名医工作室建设项目成果之一,从生平传略、学术思想、论著辑要、医案精选、医论医话五方面,系统整理了张珍玉先生代表性的学术成就。其中,生平传略部分,让我们领略了先生习医、教学和临床的风采与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论著辑要和医论医话,集录了先生生前的原著,并首次集录了先生生前未公开发表的教学资料,其中,医论医话的内容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不仅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原汁原味地体会到先生治学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更能让后学者领悟到一
中医医案是历代中医学家灵活运用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治病救人的真实记录,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也是我们学习中医理论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最好借鉴。《内科医案(下册)》较全面地介绍了历代医家临床诊治内科疾病的生动案例,内容具系统性、实用性、可读性,可供广大中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科研人员阅读...
《中华医方 内科篇心系病(精)》分列伤寒温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篇为纲,以病症为目,共收载有方名的方剂88489首,清以前的方剂几近收罗殆尽,清以后,特别对现代书刊所载方剂则有所选择。 本书以中医病症为目,兼及部分现代西医疾病。 每病症首先简介其病因病机、治疗大法等基本内容,继之以原载方剂文献时间、文献卷次篇章、方剂首字笔画为序收列相关方剂。由于文献名称、版本、印行时间过于复杂,对于一书引用文献或多
《陈瑞春学术经验集》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与教学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978703043758...
孙世发编著的《中华医方(内科篇肾系病)(精)》分列伤寒温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篇为纲,以病症为目,共收载有方名的方剂88489首,清以前的方剂几近收罗殆尽,清以后,特别对现代书刊所载方剂则有所选择。 本书以中医病症为目,兼及部分现代西医疾病。 每病症首先简介其病因病机、治疗大法等基本内容,继之以原载方剂文献时间、文献卷次篇章、方剂首字笔画为序收列相关方剂。由于文献名称、版本、印行时间过于复杂,对于一书引
《天池伤科医学丛书》主要分为5个分册,分别将刘栢龄医案、学术思想、脊柱病诊治研究、骨伤手法和中医骨伤科学理论研究阐述出来,概括了刘栢龄刘老从医70年来临床研究。刘柏龄深明经旨,融于实践,确立“治肾亦即治骨”学术思想,为国内“肾主骨”立论之大家。刘柏龄擅治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脊柱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独创“骨质增生丸、壮骨伸筋胶囊”等多种新药。刘柏龄应用家传手技结合临床,创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二步十法”,为我国北派代表手法;点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各种风湿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流行病学、病理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内容方面不仅在元章节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还根据临床最新进展把上班简略徐庶的疾病独立成章。本书旨在为初级保健医生、风湿病医生、整形外科医生、助理医生、执业护士、护理及职业治疗师和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专业医生提供关于风湿病的最新资讯。重点内容包括对患者的评估、肌肉骨骼肌系统的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评估,以及目前新的治疗方法等,这些内容对
本书不仅介绍了中医学相关基础知识及中医常用治疗技术,还对临床中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做出了详尽阐述。本书内容严谨,各章节安排合理,具有较好的科普性,可以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医学相关疾病知识。此外,本书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配图较为丰富,可以方便读者在阅读时得到更加立体的知识模型,总起来看,本书是一本兼备理论与实践的实用型中医类医学书...
沈宝藩,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首席专家、内科教授、主任医师。擅长心脑血管、老年病等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沈宝藩教授创立了“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同治”的理论及临床辨证施治的方法,由他研制的应用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平肝脉通片、补气脉通片、化痰脉通片等院内制剂已应用30余年,临床疗效受到广泛认可。沈宝藩还研制了宁心通痹胶囊、心痛宁方、益智治呆方、养心通络汤、醒脑开窍通络汤、降脂方、定痫汤、面瘫宁方等
汪曾祺
泰戈尔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梁实秋
林奕含
老王子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