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素问痿论释难、伤寒论霍乱训解、时疫解惑论、伊尹汤液经、神农古本草经、鲁楼医案、华阳医说、鲁楼残简等...
该系列择清代四大名医之一陈修园业经肯定的著作16种,由闽派著名中医临床家、医史学家重新整理点校。闽派著名中医临床医家、医史学家点校整闽派医家古籍,赋予了此套丛书双重的历史意义。 全套丛书内容比较完备,包括了经典的基础理论,诊断、方剂、药物和各种病症的治疗,利用浅注、歌括等形式,注疏经典,明白晓畅,深入浅出,是初学者案头所必备,是中医普及教育教科书式的典范。 ...
《本草纲目》成书于公元1578年,是由明代名医李时珍所著的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是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的中国的百科全书,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时人王世贞在为该书作序时称李时珍“书考八百余家”,但在许多方面又远远超过了前人的著述,它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纠正了前人对于植物名称、植物气味和主治等方面的错误;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本书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治疗原则和药物的医学巨著。本书所选底本为明嘉靖二十九年武陵顾从德影印宋刻本,为了能更好地体现黄帝内经的独特魅力,编者特意将部分汉字恢复成了具有深刻寓意的古体字,这些珍贵的古体字大多源自古老的甲骨文、钟鼎文或形构独特的小篆,还恢复了某些汉字在本文含义下更为合适的字形结构,活灵活
本书以明·无名氏《新刊黄帝内经灵枢》为底本,以元·古林书堂刊本《新刊黄帝内经灵枢》、明·熊宗立刊本《新刊黄帝内经灵枢》、明·詹林所刊本《京本黄帝内经灵枢》、明·周曰刊本《新刊黄帝内经灵枢》、明万历二十九年吴勉学刊《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黄帝素问灵枢经》、明·吴悌刊本《黄帝素问灵枢经》、明正统道藏本《黄帝素问灵枢集注》、明·赵府居敬堂刊本《黄帝素问灵枢经》、朝鲜刊活字本《新刊黄帝内经灵枢》为对校之本,仿照中华书局点校《二十四史》之例,对
《经验济世良方》,明·陈仕贤编。成书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乃陈氏撰集经验效方,考订医官孙字所集群书及所录良方,参合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会通纂定,而成此书。凡十一卷,以元、亨、利、贞分为四集,统贯诸卷。卷首始列通治诸病门,次述五十二门病证。元集,卷一,通治诸病门、炙痨瘵法门、救危疾门;卷二,虚损门、自汗盗汗门;卷三,诸风门。亨集:卷四至卷七,为伤寒、伤风、暑、湿、热之外感诸门,以及消渴门、诸血门、霍乱门、脾胃门、痰嗽门、淋浊门、
张仲景医著历史上曾分离为多种不同主题的医书,也有多种传抄本。北宋治平年间,校正医书局校理成三部书《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方》,其中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两部书成为中医推荐阅读之书,而《金匮玉函经》则较长时间失传。明代万历年间,赵开美编修《仲景全书》,收入了其中的前两部,为后世研读张仲景著作,留下了珍贵的经典文献。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张仲景著作在宋以后的传承的主要状况展开了研究:第一,深入研究和论述了赵本《伤寒论》、清康
本书为2022年度北京市优秀古籍整理出版扶持项目。中医药古籍稿抄本是中医药古籍的一种版本形式,既保存着诸多已经亡佚的中医文献资料,又蕴含着历代医家的学术理论与临证经验,其内容更广泛灵活、更个性化、更实用,可以纠刻本之误,补刻本之不足,甚至能从中发现未见流传的“秘本”“珍本”,是重要的校勘资料和史学资料,具有刻本不可替代的价值。本书是作者团队历时10年的研究成果,收录全国(不含香港、台湾、澳门地区)馆藏成书于1949年以前未经刊刻与珍稀
本书精黄元御经典著作、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选择精善版本,对其进行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标注注音和释义,以倡导中医学子及临床大夫研读中医经典医籍之风气,为提高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按医家整理经典著作可省去读者在大量的古籍中查找选取的时间,也体现各医家医学特点和学术流派传承规律,更方便读者系统学习和研究。本书适合中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老师,临床医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医经典著作——张仲景《伤寒论》流传于世的历代版本,包括《脉经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唐本伤寒论》《外台本伤寒论》《淳化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宋本伤寒论》《注解伤寒论》《涪陵本伤寒杂病论》《长沙本伤寒杂病论》《桂林本伤寒杂病论》《康本本伤寒论》《康治本伤寒杂病论》等全部文字内容,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全部张仲景《伤寒论》版本,史料性和实用性极高,是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工具书...
《本草纲目》版本颇多,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大致可分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摄元堂本)及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统。 祖本(金陵本、摄元堂本),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金陵胡承龙刻本又称“金陵本”,为该书最早版本,也是经过李氏家族亲自校订过的原始刊本,为后世众多版本之祖本,存世极罕。1590年,南京的藏书家、刻书家胡承龙答应将 《本草纲目》刻版付印。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6岁
本书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00多幅精美的插图,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旨在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
《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共分为两部分。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关于外感病的专著,它总结了汉朝以来治疗外感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表里辨证”、“辨证论治”等治疗原则,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 《金匮要略》则是《伤寒论》的补充和发展,主要讨论了内科疾病的辨证和治疗,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提出了“寒热错杂”、“阳明病”等概念,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以后,徽州文化开始昌盛,研究医学的也逐渐出现。到明、清时代,名医辈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孙一奎是新安医学流派明代的代表医家。孙一奎的主要著作有《赤水玄珠》36卷,《医旨绪余》2卷,《孙文垣医案》5卷,后来合称为《赤水玄珠全集》。本书收录了以上孙一奎主要著作,并加以整理校勘。“赤水玄珠”之名,取之于象罔得珠故事。《赤水玄珠》对后世医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给后学医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本丛书系大型针灸学术资料类编性著作,由石学敏院士、王旭东教授领衔全国中医文献专家共同整理。全书共分9卷(合计32册,共收录针灸古籍文献114种),分别为:经典卷、骨度卷、通论卷、经络卷、腧穴卷、针法卷、灸法卷、临证卷、综合卷,收载针灸类古籍较多的分卷再根据具体的古籍书名进行分册。分册名用原古籍名进行命名,单个分册如收载了多种针灸古籍,该分册名则按正文古籍排列顺序进行命名,各古籍书名之间用空格分开。本丛书对我国古今针灸文献分门别类地予以
本书首次以当前最严谨可靠的古籍整理形式--影印+校点单双页对照形式,采用现存品相较佳的金陵本《本草纲目》彩色影印与点校相结合,以解决以往校点本中存在的标点失宜、书名未标、异体字失考及内容排列失当等问题...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灵枢经校释》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 全书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针法等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本书对《灵枢经》进行全面的校勘、注释、语译,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素问》共24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本书对《素问》进行全面的校勘和简要的注释,以校勘为主,注释为副,选用顾从德翻宋影印本
传播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结合的典范,正是在继承与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提升,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健康理念的基石。中医药传播虽有悠久的历史,但从学术理论的形成来看,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亟待我们进行系统回顾与深入分析。基于此,本卷收集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各类期刊上正式发表的与中医药传播相关的学术论文,结合传播学理论和当前热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梳理以往在中医药传播领域进行的工作
《全标原版本草纲目(全2册)》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的子书之一,属《本草纲目》校点本。该本采用全式标点(即除新式标点诸种符号外,再在书篇名下加波纹的书名线,在人名、地名、朝代及年号名等专用名词下加直线的专名线),并使用《本草纲目》初刻金陵版的同版多底本予以核校,保存原版式的某些特点(如繁体竖排、书目特殊版式等),故在《本草纲目》书名前冠以“全标原版”以明此本特点。此外,该本校勘尤注意存李时珍精简改补之真。校勘疑误,多加注指误,不轻
《续名医类案》是清代名医魏之琇继明江瓘《名医类案》之后的一部中医医案巨著。魏之琇,杭州人。本书成书于1770年。魏氏在《名医类案》的基础上补辑清初以前历代名医治案,其中包括大量的当代各家医案。全书分类清楚、选案广泛,尤以急性传染病治案为多,体现了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也逐渐加深。现存清刻本多种。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排印本,但质量不高,印制不精,主要流传的还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的信述堂重刊本(1885)。 本书为下册...
《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的中医药学著作,成书于乾隆三十年(1765),时距《本草纲目》刊行已近两百年。其书以拾《本草纲目》之遗为目的,共十卷。载药91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有716种。本书对研究《本草纲目》及明代以来药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作为清代 重要的本草著作,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本书现存版本包括: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刻本、清同治十年辛未(1871)钱塘张氏吉心堂刊本、光绪十一年乙酉(18
《简明医彀》为明代的一本综合性医书。著者孙志宏,明代医家。字克容,别号台石。全书8卷,卷1为《要言一十六则》,重点论述养生、察病、辨证、制方法则、药物 制等,为全书之总括。卷2—3论及六淫及七情九气致病和病证。卷4—8则分述虚损、诸痛等内科杂病及五官、儿科、妇科、外科诸病证。每种病证首述《内经》要旨,次论先贤格言,又次为病源、证候、治法及脉理;临床方治部分,分列主方、成方或简效方。 本书现存崇祯三年(1630)刻本。1984年,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药经典。该书收录药物达365种,其中有200多味药至今常用,并创造性地将它们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图典》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精选精绘编集而成的一部书。本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从药物的名称、本经原文、注释、译文、来源和用法、百草医方六方面对每味药物进行细致的文字描述,对每种药物进行了实名考证,标明古今异同,充分体现了文化内涵。书中配有精美中药彩图,细致还原每一味药物的形态特征,以期全面、完
《清末岭南五种卫生典籍校注》是“岭南古籍丛刊”中的一种。是清末成书的岭南地区与“卫生”相关5种典籍的整理本。收录有《卫生要旨》《中外卫生要旨》《学校卫生学》《卫生指南》《卫生至宝图说》,对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近代西方公共卫生思想与中国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状况以及当时岭南地区的生育、环境、学校卫生、卫生制度、生理生化等西医卫生内容的引进和实践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具有鲜明的中西汇通特色。整理上采取标点、注释的方式...
《广嗣编(套装共2册)》为清乾隆15年庚午(1750)务本轩刻本,一函两册。《广嗣编(套装共2册)》集求嗣、产育古今验方二卷,末附杂治及四时调摄,分为妊娠,护胎,保产,寿婴,杂治。该书所选医书有《产宝百问》、《胎产护生》、《保产益书》、《达生篇》、《胎产切要》。是关于胎产延嗣的专书,内容选取精当,且载有有作者独到认识和经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是我国历史上 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由宋代官办药局收集名医秘方编成。《局方》收录中成药处方788首,其中许多成药至今仍在广泛使用。此书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是宋代以来的 方书。全书共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所收方剂均是汉族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 本书的整理本较多,影响 的
倪朱谟,明末时期医药学家。杭州人。通医学,毕生搜集历代本草书籍,详加辨误及考订,天启四年(1624:)撰成《本草汇言》。全书20卷。前19卷载药608味(不计附品),分列于草、木、服器、金石、石、土、谷、果、菜、虫、禽、兽、鳞、介、人15部之下;第20卷为药学理论。《本草汇言》 的价值是记载了明代后期浙江一带上百名医药家的药物论说,同时还摘录了大量的明代医方资料。这些都是不见于其他本草书的新资料。书中采访所得的诸家药论和用药经验,大大
《本草纲目图典》是在明代医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52卷本基础上,精选精绘编集而成的一部书。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介绍了670余种常用药物,严格依照《本草纲目》部、类归属系统,分条逐一文字介绍,并配以精美中药彩图。每种药物,以“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形态、栽培和采集方法,“修治”说明炮制法,“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和功用,“附方”选辑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方剂...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遗憾的是该书早已亡佚,其内容散见于《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太平御览》《吴普本草》《名医别录》《千金方》等医籍中,自明代卢复始据以辑复,清代又有5位药物学家再辑复。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沿用至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版本现状简介:孙星衍《神农本草经》和顾观光《神农本草经》出版简化字横排单行本,森立之《神农本草经》简化字横排单行本,但缺其《考异》2万字,为残缺
四部医典曼唐是人类历完整的以图画形式呈现的医学载体,是藏族绘画艺术与医学完美结合的结晶,其内容丰富、画面宏伟、色彩绚丽、笔工精细、图画形象生动、风格独特,不但在祖国医药学历史中,而且在世界医药学史中亦属罕见。在藏医药3000年历史长河中,共绘画了80幅曼唐,其中包含6000多幅小图画,内容涉及藏医药学的起源、历史源流、藏医药理论、临床治疗、药物方剂、炮制加工、天文历算等,形象地介绍了藏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还涉及藏民族独特服饰、生
《盱客医谭》一书,即是杨希闵客居盱江时,与同志好友研讨医学时所作笔记心得,后经整理而成。初为讲稿,历经三订而成书,博综古今,持论公允,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医论医话著作。《盱客医谭》对于以考订辨正的眼光重新审视前辈先贤提出的论点做出了示范。且此书文笔流畅,内容翔实,仅存稿本,弥足珍贵...
《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起源于神农氏,成书于战国时期或秦汉时期,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全书共分上下册,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对每一味药物的产地、性味、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作了详细的记载,对各种药物如何相互配合应用以及制剂作了概要说明。该书是对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从而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成为中药理论的精髓,中药理论体系由此而发展成为一门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全书52卷, 载药1892种, 方一万余首, 插图一千多幅, 为明代万历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该书还流传海外, 对世界药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化学等的发展,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是受世界瞩目的伟大著作。本书首次以当前最严谨可靠的古籍整理形式--影印+校点单双页对照形式。本卷为木與服器部...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方一万余首,插图一千多幅,为明代万历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该书还流传海外,对世界药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化学等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受世界瞩目的伟大著作。本书首次以当前最严谨可靠的古籍整理形式--影印+校点单双页对照形式。本卷为草部...
《鸡峰普济方》30卷,宋张锐撰,冯诩、贾兼重校定。今存本为清道光八年(1828)汪士钟翻刻之南宋本,缺第二、第三、第六、第八4卷,另有缺页多处。卷一为医论及炮炙法;卷四至卷二十七为本书的主要内容,介绍宋代以前各种病证的临床治疗方剂;卷二十八至卷二十九介绍丹药制法;卷三十为民间常用备急单方。本书主集宋以前医疗经验,揆之于经,参以己见,记载效验良方三千余首。每列一方,详述病状,阐发医理,方简而法备。本书选方实用,论理精良,综括了宋代医家的
《景岳全书》为明-张介宾(号景岳)著。全书64卷。《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杂证谟》29卷,论述内科杂病及眼、耳、鼻、喉、齿等70余种疾病的症因脉治,每病证列经义、论证、论治、述古、辨古、新
本书共四卷,方计3077首,按病证分为八十一门。卷一为风、寒、暑、湿、伤寒外感病以及疟、痢、呕吐、咳喘等部分内科病;卷二、卷三为各种内科病,卷三末为五官科病;卷四首为折伤,后为妇人、小儿病。每种病证下先论后方,其方既选自前代方书,又多经验方及周府良方,颇宜民间实用...
《中医临床病证大典·耳鼻喉科病卷》分为耳病、鼻病、咽喉病、口齿病四个章节,以中医常见耳鼻喉科疾病如耳胀耳闭、耳聋、耳鸣、脓耳、耳疮、鼻疔、鼻痔、鼻槁、鼻渊、喉风、喉痹、喉痈、牙痛、牙宣、口疮、唇风等24个病证为纲,广泛收集历代中医药古籍中的相关论述,选取其精要,分辨病名、辨病因、辨病机、辨病证、论治法、论用方、论用药、医论医案等进行梳理、分类、归纳、评述,阐述历代医家对耳鼻喉科病证的命名与内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药等方
本书包括《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幼科释谜》、《妇科玉尺》、《要药分剂》凡七种,选用清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刻本为底本,精心整理校注而成...
该医学小丛书的责任人为明代正德、嘉靖间老医何柬,书成于嘉靖己酉(1549),含子书7种,其中有3种(《难经本义补遗》《滑氏诊家枢要》《滑氏伯仁卮言》)为元代名医滑寿(伯仁)原撰,何柬选录或补遗。一种为李玉成原撰,何柬校正补遗。此外3种子书为何柬自撰,其中《医书大略统体》为历代医书评述,计评书45部,内不乏后世稀见之书,何氏评述多直言不讳,颇多新见。又《杂录》有何柬接受医学考试之文,为考察明嘉靖间医学教育重要文献。又《试论》收录何氏医学
该书为明代官员郑二阳辑于明末。郑氏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官至大中丞。晚年取诸名家本草精义,手汇成帙,得常用药318味,辑为此书。该书10卷,分金石、木、谷、菜、果、禽、兽、虫、人、草10部。书前总论,每药条下先出产地,或载佳品特征;次罗列诸家所载性味、归经;继而精选前人药论,突出临床运该药之特点,或附加炮制法。若干药物之后加按语阐发己见(计96条)。此书主要辑录前人精义,颇便实用...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梁实秋
林奕含
刘争争
(美)艾玛·克莱因(EmmaCline
汪曾祺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