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本书共分三部分,分别是《伤寒论》总论、《伤寒论》各论和《伤寒论》讲论,部分充分肯定了《伤寒论》的学术价值,阐述了六病与六经的关系、三部的定位等,介绍了三部六病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三部六病角度详细论述了《伤寒论》各病的立纲与归类;第三部分为作者在全国经方论坛的讲座内容,对《伤寒论》三阴三阳的阐释突破了三部六病原有的观念...
《喉科指掌》,6卷,清代张宗良(留仙)撰。初刊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卷1列咽喉大纲,主张咽喉诸疾应以风、寒、火、湿、毒主论;次述喉舌分经,在诊法上相当重视以脉测病。卷2为喉科精选应用诸方,较切于实用。卷3至6为咽喉诸疾,分述不同咽喉病证之治疗。书中附有插图。《喉科秘诀》,喉科著作。二卷。近代喉科专着。题名破头黄真人撰,刊于1922年。上卷介绍了8个喉科验方及针灸法;下卷分述22种喉风证治内容简要,较切实用。现有《三三医书》本。
《伤寒明理论》为我国金朝医学家成无己所著,约成书于1142年,该书从症状学入手研究《伤寒论》,揭示仲景辨治心法,以专篇形式分析了20首仲景医方,遵古而不泥古,提出个人创见,丰富和发展了仲景学说的内容,是我国现存很早的《伤寒论》全注本,自问世以来,一直为医学界所推崇。本次重加整理,新增了点评,反映了专家多年研习该书的学术体会与临证实践,对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提供借鉴。本书适合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参阅...
《寓意草》是有名的中医医案著作,明末清初医家喻昌撰于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全书不分卷,前有医论二篇,强调“先议病,后用药”,并制定了议病格式。其后收录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疑难病案60余则,每案记述患者发病情况、症状体征、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分析病因病机,阐明治法方药,还以设问的方式,讨论其关键和疑难所在。本次重新整理,并增加注释与点评。文前增加了“全书点评”,对《寓意草》的成书背景、内容特点、学术价值、学习要点等给予归纳和总结,
张其成主编的《道藏医方研究/中医思想文化丛书》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共建项目”北京白云观所藏明《道藏》医药养生文献整理与利用研究”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篇两部分,集中于对北京白云观所藏明《道藏》医方文献资源的挖掘与药方剂型、功效、制法、服法的研究,重点从剂型角度对其中的医方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罗列出医方原文内容...
《中医名师讲堂实录丛书:伤寒论讲堂实录(下)》真实地记录了陈明教授为本硕连读七年制班级讲授《伤寒论》课程的全过程,让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找到现场聆听陈明教授讲课的感觉,帮助学生及伤寒论爱好者掌握伤寒论的理、法、方、药...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是一部中医临床著作,明戴原礼著,全书共16十六卷,包括《秘传证治要诀》12十二卷和《证治要诀类方》4四卷。前12十二卷分诸中门、诸伤门、诸气门等12十二门论述了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体征、治则治法治方等,后4四卷对《秘传证治要诀》中的处方按照汤、饮、散等剂型排列,主要记述了各科病证的病症的方药。两书前后呼应,相互关联,实难分割。合刊之后,分门别类,有论有方。全书详细阐述了戴原礼的临床用药经验,其中多参丹
《形色外诊简摩》,诊断学著作,2卷。清代周学海(澂之)撰。刊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卷专论望形,首叙形诊总义,次叙生形(生理性形态)、病形(病理性形态)以及络脉形态等;下卷阐论望色,包括面色、目色、舌色等。书中集历代有关望诊文献,条分缕析,并旁及闻诊、问诊。其“舌质舌苔辨”、“舌苔有根无根辨”两篇医论,阐述尤为精要。现代医家任应秋曾评曰:此两篇“皆望舌中的很根本功夫”。至于伤寒、温病之舌法,虽取陶节庵、叶天士两家之说,然亦结合个
《串雅全书/中医经典文库》包括《串雅内编》四卷、《串雅外编》四卷、《串雅补》五卷,合称《串雅全书》。 《串雅全书/中医经典文库》是一部整理走方医经验的著作,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秘方、验方、单方等,突出了廉、验、便三大特点。《串雅全书》对于研究民间医药知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串雅全书/中医经典文库》此次整理精选佳本,且保持底本原貌,不做任何删改。《串雅全书》可供中医各科各级临床医师参阅...
本书包含《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此三书是金元时期针灸学的代表著作。《子午流注针经》是现存很早的子午流注专著,奠定了子午流注的基础。《针经指南》共收录窦汉卿针灸论著十余篇。内容丰富,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腧穴、针刺方法、得气及针刺宜忌等作了重要阐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集录了大量窦汉卿的针论,对于研究窦氏针法具有重要价值...
《石室秘录》为清代有名医家陈士铎编著。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绍兴人。《石室秘录》是中医古籍中专享一部以治法为主要内容和标目的著作。全书分6卷,依次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集,各集之中以治法为目。其中,礼集中载14种治法,乐集载30种治法,射集中载39种治法,御集中载33种治法,书集中载12种治法和17论,数集中载有7大类疾病(7门)和16种杂病。全书论述总计128法、17论、7门、16杂病,·内容
此书详细介绍了《备急千金要方》中187个对药,包括每组对药的组成、炮制、单味药效、配伍功用、主治病症、常用剂量以及临床经验。此书药对组方简便,疗效确切,为方便读者学习,全书按照江户版《备急千金要方》目录编排...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全书共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所收方剂均是中医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本次整理,以元版宗文书堂郑天泽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
1《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旨在搜集、整理我国近现代有名中医生前遗留的著述、文稿、讲义、医案、医话等。这些文献资料,有的早年曾经出版、发表过,但如今已难觅其踪;有的仅存稿本、抄本,从未正式刊印、出版;有的则是家传私藏,未曾面世、公开过,可以说都很好稀有、珍贵。从内容看,有研习经典医籍的心悟、发微,有学术思想的总结、阐述,有临证经验的记录、提炼,有遣方用药的心得、体会,篇幅都不是很大,但内容丰富多彩,且都带有鲜明的名医个人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
如何把伤寒论的学习和应用,从“难学、难精”的状态跨越到“易学、好用”的境界,很多中医临床医生的迫切需求。 南京中医药大学顾武军教授,师承有名经方大家陈亦人教授的学术思想,提出“《伤寒论》辨证体系是以六病为柜架,由六经辨证、八纲辨证、方证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组成的多层次综合整体”,本书的核心特色是:以“六经八纲方证”三解《伤寒论》。本书还附有伤寒大家刘渡舟、陈亦人(俗称“南陈北刘”)对伤寒重点的对比阐释。 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学生
笔者拜胡希恕先生弟子、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为师。 经过对胡希恕、冯世纶两代经方临床家学术体系的学习,试图独立对《伤寒论》(亦可认为是“张仲景医案”),按照辨证论治的步骤解析,进行“一目了然”式编排,并请师叔段治钧先生进行逐条主审、校订。特色如下: 一、由“理论讲述版”变为张仲景医案之“辨证论治版”。 二、由“知(原)犯何逆”变为“知(现)犯何逆,随(现)证治之”。 根据上述两大原则,我在冯世纶先生、段治钧先
《推拿三字经》原书由徐谦光著于1877年,主要为三字一句之歌诀,以其很好的疗效和独道的见解而深受医患欢迎,并流传至今。该书的另一大贡献是将小儿推拿手法扩充用于成.人,从而丰富了成.人推拿手法。《推拿三字经》手抄本目前仅存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李德修家族和柏林图书馆,徐氏家族并无此书。2019年4月江阴龙砂惜余学舍执行长范莉峰于河北唐山访得目前专享的石印本古籍,后转赠青岛市中医医院王静副主任医师...
中医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道家自然观的渗透和影响。中医学成熟的时期与《道德经》成书的年代相近;中医在成熟过程中,也很自然地接受了道学的思想,成为中医学中不可分割的内容。本书立足于中医理论,对《道德经》原文进行提要和解析,不仅从中医的角度重新解读《道德经》,还从“道”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医,揭示了道教思想从理论构建到临床实践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本书适合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中医药院校师生,中
《四诊抉微》为中医诊断学专著,清-林之翰代表作。林氏博采《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籍理论及先哲精髓,并加详注,撰《四诊抉微》八卷,附《管窥附余》一卷,付梓于雍正元年(1723年)。本次重加整理,新增了点评,反映了专家多年研习该书的学术体会与临证实践,为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提供借鉴。本书适合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参阅...
本书是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规范指南,根据原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由北京医师协会组织全市重症医学科专家、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业务骨干共同编写而成,介绍了重症医学科日常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例清晰、明确,内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指导性及可操作性等特点,既是重症医学科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指导用书,也是北京市重症医学科领域定期考核业务水平的专享指定用书。本书适合广大执业医师、在校师生参考学习...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三卷,系明末清初徽州有名医家汪昂所*。书中摘录《素问》《灵枢》除针灸之外的精要内容分类纂注。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九类,博采王冰、马莳、吴崑、张志聪四家注释,再兼以自注。因其所选经文多为精要,又以类相从,且以临诊之验参注,辞简义明,故对阐发经旨颇有裨益...
尤在泾、曹伯仁、王旭高、张仲华,皆为清代名医。 《柳选四家医案/中医经典文库》选尤氏静香楼医案、曹氏继志堂医案、王氏环溪草堂医案、张氏爱庐医案四家,分门记述而成。书中之医案,以杂病多,其它各科病证次之。柳氏于每案之后加注按语,评述恰当。 《柳选四家医案/中医经典文库》此次以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元1904年)惜余小舍刊,本为底本校注而成,可供中医工作者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参考...
本书所选我国名老中医万友生教授的医论48篇,分为概论、论伤寒、论温病、寒温合论、论杂病和结论六部分。其中对中医药理论的探讨,颇多见解,如论五淫、论热病的寒温统一和内外统一、论伤寒厥阴病、论阴火与甘温除热等,阐幽发微,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万教授为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而成为我国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名老中医。本书的面世,必将成为广大青年中医学子和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良师益...
《医方考》共6卷,收集历代常用方700余首,按病症分为中风、伤寒、、暑湿、瘟疫等44类,每类下集同类方若干首,揆之于经,酌以己见,订之于证,发其微义,对各方阐明其组成、方义、功用及药物配伍。全书选方,论理清楚,在方书中,颇具影响。是一部学习中医方剂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系《中医经典文库》之一,为清代医家何梦瑶所著。全书共7卷,前4卷除卷1开头有部分基础理论内容外,主要阐释内科杂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和治疗方法,卷5论述四诊,很后两卷是方药。该书秉承明代医家王肯堂的学术思想,但较之简约明了,易读易懂,可作为中医专业人士,特别是中医临床工作者案头的重要参考读物...
《本草权度》虽名本草,实则为一部介绍临床各科常见病证的脉因证治的综合著作。全书共分三卷,以病证为纲,分而述之,每一病证下详论脉、因、证、治。全书共收病证73种及杂论、杂治、五脏证、七情证、杂脉、察视等。另附经络图、大小迟疾软强之图、脉体升降之图。医道之备,以脉知病,以病知药,“犹权之轻重,度之知长短”,故以“权度”名之...
本书内容涵盖中医药临床、中医药科普、中医文化、养生保健、人物传记等多个方面,分门别类分为国医情缘、名医名方、跟师学医、临证心悟、外治验方、茶饮食疗、文化科普、杏林故事等八个板块,集中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仪征市中医院的中医药发展成果和中医师承中所总结的名医经验等内容。此书选题独特,既可以作为中医药专业人员学习名中医经验的参考书,也可作为中医药爱好者的枕边参考...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七、八期,即“伤寒篇”(附录《医话拾零》)。《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伤寒论讲义》乃张锡纯对《伤寒论》的专门论述,被誉为:“未读《伤寒论》者,固不可不读;已读《伤寒论》者,尤不可不读之书也。虽止于《伤寒论》,而大要可以类推。”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师生、中医研究人员阅读
本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课题“清代万县名医陈光熙传世《云峰医案》的学术经验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峡地区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研究”的研究成果。《云峰医案》刊印于 1873,为万州地区名医陈明赞跟师颠连道长的医案记录,曾为内部流传的秘本。本书处方用药特色明显,记录了当地群众诊疗情况,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是一部有推广价值的古籍。本书根据内部流传版本进行精心整理,对一些重点词句进行解释,并对其中的学术思想和处方用药经验予以详细分
本书集之医案, 皆属个案。分据脉动态辨证、平脉辨证定虚实、识病机, 精准选方用药、用仲景方, 小方起沉疴、其他医案。内容包括: 肝郁脾虚 (便秘) ; 阴虚木亢, 疏泄太过 (糖尿病) ; 气虚肾亏 (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 等...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是中医临床奠基之作。两千多年来,历代医家应用、研究《伤寒论》的注家汗牛充栋,其中清代名家张志聪及其弟子高士宗纂集的《伤寒论集注》一书首创六经气化说,并以五运六气、标本中气之理全面注解《伤寒论》,是《伤寒论》注家中气化派代表作。 本次笺注,以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为引,力主从临床应用出发,结合当今伤寒名师写就的手札笔记,从“注文浅释”“医理探微”“临证薪传”“案例犀
本书主要内容为诊治儿科诸症的经验总结。全书共分为十二卷内容。对儿科望诊、脉诊、调护、及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科疾病的论治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专论痘疹辨治以及儿科常用药物。本书的整理者对书中的疑难字词进行了现代语言注释, 通俗易懂...
宋本《伤寒论》和《金匮玉函经》均由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校正,均是《伤寒论》的优质版本,但《金匮玉函经》流传不广,到清初才再次面世。现把这两个版本对照排版,便于《伤寒论》研习者对照阅读,通过对比文本之间的区别,加深对《伤寒论》理论的研究和理解,是深入学习《伤寒论》的新工具...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非常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前半部分阐明脏腑、经络、腧穴、诊法等;后半部分论述各病证及针灸法。它是中国晋代以前针灸学成就的总结性文献,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本书共设104个专题,分而述之,每个专题首列名家原文并标明出处,后附作者按语。其中涉及医家俞守约、张隐庵、缪仲淳、孙真人、徐洄溪、寇宗奭、李念莪、冯楚瞻、吴又可、朱丹溪、刘松峰、张景岳、喻嘉言、王海藏、赵以德等,在汇集历代诸家之说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临床实际,附以己义,多有发挥,阐明了处方遣药通义。 本次校勘以《聿修堂医学丛书》本为底本,以《皇汉医学丛书》本为校本...
《古今医鉴/中医经典文库》是明·龚信纂辑,原作八卷,后经王肯堂订补,改为十六卷。 《古今医鉴/中医经典文库》汇集上自《黄帝内经》,下至元明诸家之论,博采众长,分门别类。首列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项总论,其次分论各科诸门,每门列若干证,涉内、外、妇、儿、杂科病证百余种。其中部分内容,以歌诀或韵文概括,便于诵读记忆。 《古今医鉴/中医经典文库》是一部切合实用的综合性医著,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可供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及在校师生参阅.
尤怡于仲景之学钻研甚深。其所著《伤寒贯珠集》,不但对《伤寒论》原文进行了逐条注解,还采用以六经为纲,治法为目,以方类证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做了重新的编排和归类,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突出了伤寒治法特色。本书配有原文诵读音频二维码,便于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学习。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洞天奥旨》又名《外科秘录》,为清代名医陈士铎的外科专著。刊于1694年。本书托名“岐伯天师”所传。全书分十六卷,卷一~四统论疮疡病候,诊法及用药;卷五~十三记述外科、皮肤科及金刃、跌打、虫兽伤等150余种病证的治法;卷十四~十六选录各家外科治疗方剂。首载经络图,次为通论四卷,诸症九卷,又有奇方三卷。虽然所述为外科,但作者依然重视辨证论治,尤其重视辨明经络、阴阳,内容比较丰富,用药颇有独到之处。其对外科疮疡,辩证精当,用法神妙,处方大
《灵枢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与《素问》共同构成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现存81篇,分为12卷,内容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特别对经络腧穴和针刺方法的论述更为详尽,为后世中医学尤其是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简称《宣明论方》,15卷,为金·刘完素于1172年所撰。卷一、卷二为诸证门,将《素问》及《灵枢》22篇中所述的62种病证逐条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处方;卷三至卷十五,分为风、热、伤寒、积聚、水湿、痰饮、燥、妇人、补养、诸痛、痔瘘、疟疾、眼目、小儿等各门,每门均先引《素问》医论,然后再加引申,并制定处方。这对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起到重要作用,也反映了刘完素偏重寒凉、降火益阴的学术思想。此次校勘《黄帝素问宣明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金·刘完素撰。成书于金世宗大定丙午年,即1186年。乃刘氏一生临床用药之宝贵经验。药略后附以流注针法,以通经接气为要,纳药物攻补之理于内,于针灸之术亦有新创。此次校勘《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是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吴勉学校步月楼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为主校本,以宣统己酉年上海千顷堂石印本为《刘河间伤寒三书》为参校本校勘完成...
《增订伪药条辨》,中药学专著。4卷。1901年清?闽县(今福州市)郑奋杨著《伪药条辨》,郑奋扬,字肖岩,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生于中医世家。他在30多年行医中,潜心钻研中医古籍,总结临床经验,著有《伪药条辨》等书。《伪药条辨》主要对110种药物名称、形、色、气味,进行了较详细的辨析,乃鉴定药物真伪之专著。成书十七年后书稿交请浙江绍兴曹炳章进行审阅,曹炳章出身于商贾家庭,通晓中医中药,曹炳章见《伪药条辨》与自己的《规定药品之商榷》
《格致余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医话专著。它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集中反映“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之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 本书共载医论文章四十余篇,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包括脉法、身体调理、优生、治法、医案等内容,也收录了对一些方剂的评述,对探究气血痰郁病机,指导临床施治,帮助身心养护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所以本书不仅是学习和研究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而且对教学、科研、临床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本书共计五卷,前三卷是余氏结合云南本土风情、社会文化、气候条件等对《伤寒杂病论》条文进行深入剖析,并汇集云南诸位医家临床经验增补方论;后两卷为《卒病论》上下卷,是余氏总结自己及诸位同道的临床经验汇编而成,该部著作系仲景之学在滇西多民族地区临床的应用、理论的总结、经典的传承...
本草备要》为清·汪昂撰于1683年,增订于1694年。书名"本草备要",意即所载药物学内容既完备又扼要。该书据汪昂增订原本整理。全书精选常用中药479 味,分列8部(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虫鱼、人)。各药内容简要实用,用大字重点突出药物的功效特点与主治范围,又用小字随文简释该药取效的原理、主治疾病的特点、临床用药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同类药物的作用比较等。书中穿插与该药疗效相关的医案、典故等,读之令人趣味盎然,方便记忆。各药
《医学正传》,共8卷,是综合性医书,由明代虞抟所著。虞抟(1438-1517年),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明代中期著名医学家。 花溪虞氏世代业医,虞抟“承祖父之家学”;其曾祖虞诚斋受业于元代名医朱丹溪门下;丹溪“求师于武林罗太无,而得刘、张、李三家之秘”;刘守真、张子和、李东垣三家“一皆祖述《素》《难》而引申触类之耳”;轩岐著《素问》,越人作《难经》,为万世医家之祖。自下上溯,可见虞抟之学传承脉络清晰,“其授受相承
编者从“中医有用吗”开始,继以如何正确地学习中医,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进一步阐明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施治,如何正确看待西医“病”与中医”证”的关系,并通过大量显示中医药神奇疗效的疑、难、危、重病例的真实记录和诊治分析,对临床常见运用中医药误区的产生原因加以论述,讲述个人的治学观点和临床体会,引导中医学子们正确评价和看待中医光明的前景。作者把深奥的中医理论寓于风趣幽默的语言之中,给读者营造一种轻松的阅读氛围。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业
本书为枣庄市十大名医之一的刘翔主任医师讲解伤寒论的整理稿。以商行轮原文为依据,将刘翔主任医师的认识贯穿始终。他认为,无论是阴气的运动,还是阳气的运动,于阳气来说,就是一个升一个降,我们现在所说的圆运动就是一个阳气运动的模式。阴气运动的模式,用升降就不太适合,我们要细分一下那就是出入,所以说《内经》上讲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而我们理解升降就是阳气的运动,出入就是阴气的运动,这样对六经就一目了然了,正好和《黄帝内经》上太阳为开,阳明为阖,三阴
本书收录了《汤头歌诀》, 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首, 分为补益、发表、攻里、和解等20类, 以七言歌诀形式加以归纳、概括, 是一部流传甚广、非常普及的方剂学著作...
《卫生宝鉴》(1343年)元代罗天益(谦甫)著。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本次整理,选用很好版本,并新增了点评,对原著内容和学术观点旁征博引地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剖析全面注解,反映了专家多年研习该书的学术体会与临证实践。文前“全文点评”对原著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对其主要学术思想及其特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学习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学习理解。本书可作
《素问玄机原病式》,1卷,金·刘完素撰,约成书于1152年左右。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人,因称刘河间。为金代有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寒凉派代表人物。作者精研《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将病机整理归纳为五运主病与六气为病两大类十一条,并对各条病机逐一阐发说明,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本书重点论述了火热致病的理论,反映了刘完素的寒凉派学术思想。该书是中医病机学说的重要著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素问玄机原病式》,约成
《中医四小经典全本全译全注》丛书主要包括《濒湖脉学》《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4个分册,内容主要包括原文、全文翻译、重点注释三部分,方便读者学习参考。本书是对中医经典《汤头歌诀》的全注全译本,体例上分为原文、全文翻译、重点注释三部分内容。本书参考多种善本及诸家注本,译文通俗易懂,注释简明扼要,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经文相互对应,深刻揭示了《汤头歌诀》原文的奥旨。本书对学习和精研《汤头歌诀》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适合中医
林奕含
阎连科
(美)艾玛·克莱因(EmmaCline
汪曾祺
孙郁著
梁实秋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