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陈修园撰的《灵素节要浅注》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全书共12卷18篇。陈氏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有选择地将《灵枢》《素问》的内容按不同性质分为道生、藏象、经络、运气、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脉诊、病机等11类,与滑寿、张介宾所辑互有出人。注则约取张志聪之说,并问附己意,畀以津梁,确有独到之处。本书是学习《黄帝内经》的一部良好参考书...
《伤寒六书纂要辨疑》共四卷,原书扉页作《太医院纂要陶节庵伤寒》六书,明童养学纂辑。童氏认为陶节庵《伤寒六书》辨阴阳有径,表里有症,虚实有脉,临病制方服药有法,井井有条,且辨叔和之谬,正无己之讹,足补仲景书之未备。因此在原书基础上去其繁芜,补其缺略,删繁就简,重为诠次而成《伤寒六书纂要辨疑》...
《济众新编》是综合性医书。8卷。朝鲜·康命吉撰。刊于1799年。《济众新编》系参阅《内经》、《难经》及历代方书二十余种,删繁取要,间附己见,分类编成。卷1-7分述临床各科多种病证,首脉法,次证治。卷8为药性歌,辑录《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所载药性歌括,并新增药物83种...
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最早的古本《黄帝内经》类编注释本。李具双著的《黄帝内经太素撷要》择要总结了《黄帝内经太素》的学术思想,揭示隋唐时期中医理论所达到的高度。在编纂方法上,首先界定《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气”及“阴阳 ”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其后各章内容分三个部分加以介绍:一是《黄帝内经太素》学术思想的现代语言形式的总结。二是相关医经选读,该部分是前面章节理论的来源和依据,并提供扩展阅读。三是按语,该部分是作者对医经及杨注的进一
本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9卷,8l篇。《素问》所论主要体现为中医基本理论、辨治方法与原则;《灵枢》则主要论述针灸与经络等内容...
医话是医生的笔记。早的医话著作当推宋代张杲的《医说》,元明间,俞弁《续医说》等影响较大。清末民初,涌现出大批的医话,如《柳洲医话》《客尘医话》《潜斋医话》《冷庐医话》《存存斋医话稿》及以后的《潜厂医话》《五部医话》等。医话没有一定的体例,医家一般多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个人临证之心得、读书之体会、治病之验案、传闻之经验,以及对医学问题的考证讨论等。作为中医学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话内容丰富,无医不话;言而有据,俱出心裁;医
《帕金森病相关古代文献》全面系统地整理了古医籍中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内容,将历代医家对帕金森病相关的中医认识和治疗手段加以整理,将中医文献中与帕金森病相关的症状颤、震、振、摇、痉、拘、挛、瘛等相关内容予以摘录,然后按病名、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验方、其他疗法、预防调护和预防转归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汇编成书。全书系帕金森病的中医文献集成性作,内容丰富,编写严谨,引用了大量古籍记载,旨在为广大中西医帕金森病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一书是对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的注释和白话解,体例上分为原文、注释、白话解三项内容。本书参考多种善本及诸家注本,注释简明扼要,白话解通俗易懂,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经文相互对应,深刻揭示了《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的奥旨。本书对学习和精研《黄帝内经素问》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日讲四书解义(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编著者(清)康熙十六年圣祖仁皇帝。 《日讲四书解义(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为四库全书之一,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凡七万九千零七十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六千七百五十二函。本册为日讲四书解义分册...
本书分礼集、乐集、射集、御集、书集、数集几个部分,内容包括:《伤寒论》自序、伤寒论后条辨跋、辨《伤寒论》等...
《温病条辨》系清代吴瑭所著,是中医温病学中的一部重要专著,成书以来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并作为学习温病学和临床参考的必读书。书中仿《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切于实用;书中所制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中医临床广泛应用。本次白话解主要是对原文进行逐句语译,对其中比较难解的名词术语,做适当注释,并对每条原文进行病机分析,医理阐述,临床意义的探讨,对有附方的条文进行方义分析,使全书具备理、法、方、药临床应用的系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是清·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南阳先生)著述,华岫云等辑集编次,由宋白杨校注。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全书共辑选叶氏临证验案二千五百六十九例,据病症类分为八十九门,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于学术多有所体悟,于后学启迪甚多。每门之末附有论述该门证治大要的附论一篇,以总括叶氏医术之要,系由叶氏门人分别执笔撰写而成。卷一至卷八列内科病案,凡时症、杂病等;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幼科。
《遵生八笺》(作者高濂)依次分为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却病、燕闲清赏、饮馔服食、灵秘丹药、法外遐举八笺,共19卷,含目录1卷,总20卷。 《遵生八笺》为养生学专著。作者广征博引,采摭宏富,内容涵盖儒、释、道籍,经史杂著,医药著述等丰富的文献。内容包括医药卫生、气功导引、饮食起居、山川逸游、花鸟鱼虫、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文物鉴赏等广博的知识,论述了身心调养、性情陶冶、生活调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气功修炼、艺术欣赏等
黄元御解伤寒包括《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三本黄氏医书。《伤寒悬解》十四卷成书于乾隆十三年、《金匮悬解》二十二卷,成书于乾隆十三年、《伤寒说意》十卷,成书于乾隆十九年。《伤寒悬解》、《伤寒说意》,均是黄氏以气化学说诠释的伤寒的力作。强调里气、阳气在伤寒发病、传经、治疗、预后中的重要性,力驳“传经为热”的理论,纠正了诠释伤寒者的千古之误,体现了其贵阳贱阴的学术观点。 《金匮悬解》则是在黄元御研习金匮多年,且通读
《验方新编》为清·鲍相璈所著,由王宏利校注。鲍相璈,字云韶,清代善化(湖南长沙)人,约生活于道光至咸丰年间。鲍氏广搜各种单方秘方之用之有验者,苦心收录二十余年,分门别类,集为《验方新编》十六卷,后经清·梅启照增辑为二十四卷本。该书收集了民间流行的验方、偏方、便方及各种治疗方法6000余条,所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急救、食疗等科的施治方法,其治疗措施多种多样,凡内服、外敷、热敷、冷敷、针灸、按摩、捏脊、拔罐、刮痧、耳针、
《诸病源候论》共五十卷,为隋·巢元方等著,由宋白杨校注。本书成书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又名《巢氏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总论》,简称《巢氏病源》。《隋书·经籍志》载:《诸病源候论》五十卷,目一卷,吴景贤著。《旧唐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吴景著...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为中医相关人员所必备。《金匮玉函经》是《伤寒杂病论》节略本。本书属中医经典影印丛书。本次为平装小16开单页影印,字体更清晰美观,便于阅读、携带。本次影印《金匮玉函经》,选用的是清康熙重刻何义门手抄宋本作为底本,力图全真还原古本概貌,可作为学习、研读之权威性参考文献...
《医经津渡》四卷,清·范在文撰。刊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医经津渡》阐述了人体经络、藏象、气血、脉象生理病理及四时养生导引等基础入门知识,采用以易道释医之法,兼诸子百家相关理论以诠医中之理,体现了“良医”“良相”相得益彰的经世致用思想。本次整理以南京中医药丈学图书馆馆藏清道光三年癸未(1823)安怀堂刻本为底本...
《本经序疏要》八卷,病证名92项。以病为纲,下列主治该病证的药物,并注明性味、功效,后有该病证名称、病因、病机、治疗等阐释。书后列“解百药及金石等毒”“服药食忌”“凡药不入汤酒”三篇。全书内容切合临床,使读者能够一循证求病,因病得药,从药检宜一。本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刻本为底本...
《肘後备急方》由东晋道教理论家、着名炼丹家、医学家葛洪编撰,是我国中医方剂史上*重要的着作之一,对後世中医药学的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在一定意义上说,《肘後备急方》在中医史上的价值与《伤寒论》平行,《伤寒论》是经方一路的创史之作和代表,《肘後备急方》则是简验方一路的开山之作和代表。 《肘后备急方校注》现存8卷。卷一戴诸急症的急救;卷二载霍乱、伤寒、时气、温病、疫疠等外感病方;卷三、四载疟疾、癫狂、风毒脚弱、大腹水病、痰饮、黄疸
《神农本经校注》是清末时期研究《神农本草经》有特色的一部专著。全书共收录365种《神农本草经》药物,上卷120种,中卷120种,下卷125种。《神农本经校注》综合了明清两代名家辑本及名家校本,勘定《神农本草经》正文,并案语其下。又附41种药物的专题论述,包括形态、与相近药物的鉴别、释名、使用特点等。由于莫氏擅长训诂之学,对药名文字的形、声、义训释结合紧密,同时还吸收了方言与民俗相结合的训诂方法,对本草的文字学及地域性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
《伤寒论评话》共十章,分四十八节,以明代赵开美本《伤寒论》的398条原文为主线,详细分析原文的文理、医理和哲理,并根据作者的研究成果,提出大量不同于现有论文、专著和教科书所载的新观点。每节均以新观点为标题,正文则对所提观点从《伤寒论》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语言环境以及文字学、校勘学、中医药专业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反复论证,力求达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正确。《伤寒论评话》中所提观点多为前贤今达所未明言者,且深得张仲景之意。《伤寒论评话》
《伤寒论集注》由清代徐赤所撰,吴士镇增订。全书共十卷,附外篇四卷,成书于清雍正五年(1727)。卷一至卷五为六经病篇,卷六为脉法篇,卷七为痉湿狐惑喝病篇,卷八为不可汗病、可汗病、可吐不可吐病篇,卷九为可下不可下病篇,卷十为发汗吐下后病篇。《外篇》四卷,卷一为可温、可灸、可刺等病及阴阳交、伤寒两感证、合病并病、结胸证、心下痞等,卷二为血证、狐惑、发黄等杂病,卷三为痰瘸、食积、虚烦、脚气等杂症,卷四为妇人伤寒、妊娠伤寒、小儿伤寒...
《仁斋直指》介绍余始撰《活人总括》《婴儿指要》,俗皆以沽名讥。及《脉书》一行,于是敛肃而相告日:诚不易也。谁肯倾困竭廪,以徇人哉?余日:尔亦知有天乎?天将寓其济人利物之心,故资我以心通意晓之学。既得于天,还以事之,是盖造物初心之所期也。或者隙光自耀,藏诸己而不溥诸人,政恐玉毁椟中,草木俱腐矣。虽然,人有四百四病,或出于前三册之外者,可不原证择方,揭为直指之捷径乎!明白易晓之谓直,发踪以示之谓指。剖前哲未言之蕴,摘诸家已效之方,济以家传
《伤寒论集注》为清代医家熊寿试所编,约成书于清雍正年间(722N1735)。《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8:伤寒论集注》共四卷,分别论述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及合病并病、温病、痉湿喝病、霍乱病、痰病、差后病、阴阳易。每篇前有内容概括和分节论述,每条原文后集各家注释及自注。全书注释近800条,所引医家共约35家,颇有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奉时堂刻本为底本...
本书是1982年国家中医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即11部中医古籍整理之一。本书组织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和学者,历经近10年时间编撰完成。反映了他们较高的中医文献水平,也体现了他们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之精华。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和影响非常大,被中医界视为必读经典之作。全书文献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现代中医文献理论研究成果。本书训诂解难,校勘严谨,探微索奥,注释精当,所述按语,彰显大家功底,是不可多得的传世
《金匮方论衍义》(以下简称《衍义》),全书三卷,元末明初医家赵以德(良仁)著,约撰于1368年,为现存《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的最早全注本。作者赵良仁(1304一1373),又作良本,元末明初医家。 本书各卷起止仍从于《金匮》原书,包括金匮方论序、金匮方论目录及正文25篇...
《妇科玉尺》是一部中医妇科著作,为《沈氏尊生书》所收书籍之一,由沈金鳌撰著。该书成书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共六卷,九篇。卷一论求嗣、月经诸疾,卷二论胎前诸疾,卷三论小产、临产诸证,卷四论产后诸病,卷五论带下、崩漏诸疾,卷六论妇女杂病。本次整理以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无锡师俭堂刻本为底本...
《医林绳墨》原系明代医官方谷为其门人弟子讲解医理的讲稿,后经其子方隅整理而成。作者宗《内经》、仲景学说,参考金元诸家之论,结合临床所得,不拘于成说而每多创见。特别是于每证之后,别列“治法主意”,综合说明本证的病理和治疗,以便于记忆。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十二年初刻本为底本...
《亟斋急应奇方》系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叶风所辑,是一部以应对急症为主,又兼论各科杂病的方书。全书共分为23门,后附备急方。每病之下详论其症而慎于选方,每症只取二一屡验奇效之方,所用药物亦多为家常易得之品,并详述药物的煎煮、炮制、服用等。书中专列急救门,同时也选录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用方法。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六年抄本为底本...
《医方便览》,医论著作。四卷。又卷首一卷。明·殷之屏撰。刊于1582年。本书根据皇甫中《明医指掌》中的医论歌括重加修订补注,共编为100首,将医学理论与各科病症编成歌括,使初学者便于记诵。每首之后分列治疗方剂(无方歌)。此外卷首辑有运气,经络、病机、歌赋和医论。本书为一本学医门径书。现存康熙刻本。 ...
《医方丛话》, 八卷, 清代徐士銮撰, 为医话体著作,初刊于光绪十五年(1889), 后由其曾孙徐世章补刊于庚午年(1930)。徐士銮(1833—1915), 字苑卿, 一字沅青,天津人, 中举出仕, 有政声, 后称病辞官归里, 志于著述。本书从三百余种笔记、医书以及亲历见闻辑录“应验之方,与夫论病、论药、论医之言冶, 以医方验方为主, 兼及药物、医理、医案医话乃至符箓, 病种涉及内外妇儿, 亦有养生饵食等, 内容极为丰富, 汇集保存
《伤寒正宗》八卷,清·史以甲著。该书前三卷运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并于每条经文之中以小字附注的形式施加按语,对原书条文进行了疏解。五卷为证治方论,史氏将伤寒证侯归纳为112种,并补充方剂200余首,汇集前贤方论22家, 充了《伤寒论》方论的不足。该书文字精炼,释义透彻,于《伤寒论》精蕴多有揭示,是一本难得的伤寒学著作,适合中医工作者临床参考。该书约成书于公元1678年(清康熙17年),刻印出版则迟至公元1685年(康熙2
《平法寓言》,清代与樵山客撰。全书共十卷。卷一、卷二为慎学篇,概括脏腑经络大要。卷三、卷四为启悟篇,解析脉经。卷五、卷六为正名篇.在《伤寒论》六经病框架下论热病。卷七为育类篇.细数妇科经、孕、产及杂病。卷八为遏移篇,谈小儿络脉辨证及惊风、痘、痧等病的病因诊治。卷九、卷十为砭惑篇,批驳温厉、肠辭、喉痹、痃疟为疫病之说,同时探讨了冑痈、振埃、痈疽疔毒、金疮箭毒等病的理法方药。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三年一1887刻本为底本...
《摄生总论》十二卷,医方著作,清康熙年间王梅在明代张时彻编辑《摄生众妙方》十一卷的基础上增补卷之一而成。张时彻,嘉靖二年癸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摄生总论》卷一为秘授脉诀、药性总赋、伤寒捷论;卷二至卷十二为补养门、诸风门、伤寒感冒门、暑门、湿门、热门、诸血门、疟门、疫瘴门、霍乱门、痢疾门、脾胃门等四十七门。张时彻自幼多病,故每见愈病之方,辄录而藏之,乃成此书。此为经验传信类著作,颇有实用价值...
《读素问钞》选录《素问》中的重要内容,: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和汇萃12类,予以简要注释。续注部分又作了若干补充...
《叶氏女科证治》,妇科著作。又名《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四卷。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并无多少妇科生理病理的论述...
《弄丸心法》八卷,清乾隆间四川名医杨凤庭(瑞虞)著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卷一、卷二讨论脉诀,卷三卷四论述医理、药性,卷五至卷七载录内科杂证,卷八介绍妇、儿科诸病证治。其医学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辨证论治,随机应变,认为遣方用药当如以手弄丸圆转自如,不可泥古,并以此意命名其书。本次整理以宣统三年(1911)刻本为底本...
《高氏医案》与《谦益斋外科医案》为清代高秉钧著。《高氏医案》按面部、中部、流痰流注部、诸风部、两腿部、内科部分为6部,每部所附医案例数不等,共收220例医案,计344方。 《谦益斋外科医案》按人体部位及病种分20部,97个病种,分门别类汇辑。案末附疡科日用丸散膏丹论略,阐述若干外用药的药理、效能。本次整理,《高氏医案谦益斋外科医案》综合上述两书,其中,《高氏医案》以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为底本,《谦益斋外科医案》以民国十九年(193
《神灸经纶》,清代吴亦鼎辑,成书于清咸丰元年(1851)全书四卷。卷一论灸法基本知识;卷二论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循行、主病以及腧穴定位、取法、灸法,并附经穴图;卷三卷四为疾病证治,又细分为伤寒、中风、厥逆、首部、中身、手足、二阴、妇人、小儿和外科等。本次整理以裘氏家藏本为底本...
清·凌奂(1822—1893),撰《饲鹤亭集方》,收录方剂453首,分为补益虚损、脾胃泄泻、痰饮咳嗽、饮食气滞、伤寒诸风、诸火暑湿、眼科、女科、幼科、外科、胶酒等11个门类。本书是凌奂第四子凌绶曾随诊饲鹤亭时,按照《眉寿堂丸散膏丹集》的原有分类,增入方药辑成。汇辑了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幼科、眼科,以及补益类有效方药。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九年(1893)出版的《吴兴凌氏二种》为底本...
本书包括《类经纂要》《难经摘抄》《寿芝医案》三部分内容。其中《类经纂要》为医经著作,是张介宾《类经》一书的摘要批注,并经作者引申发挥。《难经摘抄》为《难经》部分原文的摘抄和少量注释。《寿芝医案》辑录了王廷俊在成都的验案16例,仿喻嘉言《寓意草》体例,“先议病,后议药”,于病机、病理阐发尤详。本次校注以清同治六年(1868)浙省翰墨斋初刊本为底本...
《外科活人定本》,明·龚居中著。全书分为四卷,几乎囊括了所有中医外科的病证。该书卷一首叙调治心法,阐发经义,概述疮疡病因、病机、治则和辨证等,次述秘传口诀,十善、十恶证候,用药性、搽药性、敷药法及外科常用药方,继按图形分述脑发、痄腮毒、发背、骑马痈、对口发、搭手、鬓发、肩发等三十种病证。卷二按图形分述赤面疔、蝼蛄三事、赤面疯、上眼丹、下眼丹等五十种病证。卷三论述瘿瘤、疮癣、流注、大麻风、杨梅疮诸病及头面、耳、鼻、口舌、牙、喉诸疮症图形
《幼科医学指南》又名《幼科指南》,著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初刊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作者周震,字慎斋,沙城(今河北省张北)人,生卒年不详,为明末清初医家,除《幼科医学指南》一书外,尚著《秘传女科》。 全书贯阴阳于一理,合色脉于完全,详述心、肝、脾、肺、肾所主小儿疾病之辨证施治,并将医案附于后。 本次校注以吴潘两氏刻本为底本,以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溧阳保赤堂玉树堂藏板、清嘉庆十九年(1814)刻本溧阳保赤
陈廷瑞所著《汇生集要》除按照现行古籍整理方法予以标点、校对、注释外,为突出所选古籍学术特色和价值,由点校整理者在深入研究原著的基础上,对每一种古籍撰写导读,包括全书概述、作者简介、学术内容与特色、临床及使用价值等,对于读者阅读掌握全书,大有裨益...
《思济堂方书》,清代医家贾邦秀著。本书乃贾氏“五十年专心医理,博览群书,敷轩岐之至理,集圣哲之大成”。是书凡五卷,言简而理约,道明而贯通,选方精要实用。所辑诸方多为历代临床所常用,大多属于药味精炼、药性平和、疗效可靠者。本次整理以珍泰斋贾宅藏版刻本为底本...
《金匮要略直解》系明末清初医家程林所撰。该书为《金匮要略》较早且较好的注本,后世注家多所引用。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自“脏腑经络先后第一”至“血痹虚劳第六”6篇,中卷自“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第七”至“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第十六”10篇,下卷自“呕吐哕下利第十七”至“果实菜谷禁忌第二十五”9篇,书前有李锦、曹溶、程应旄三家之序及林亿“金匮要略方论序”等。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为底本...
《本草汇笺》,清代顾元交撰,成书于清康熙五年(1666)。 正文凡十卷,前附“天元芥说”,概述五运六气,包括五运说、六气说、一气中有五运一运中有六气说、主气说、客气说、四间气说、天地皆左旋说等文15篇。正文共载药397种,附药图264幅(多为药材图)。正文后附“总略”,为作者概述诸家本草理论及用药观点,包括论本草为历代医学之本、论药性气味生成原本、论药性同味而用殊、论药性偏胜之弊等文15篇。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年(1666)龙耕堂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暑论》为清末民初医家徐鹤所著。全书共七卷,论病证辨治177法,129方,阐述了“以署为温热之纲”的主要思想,主张以伤暑统温、热、暑、火等病证,是论述外感温热病证辨证论治的专书。本次整理以民国十一年(1922)稿本为底本...
《本草辑要》为清·林玉友编著。全书六卷,首论药性总义,按《本草纲目》分为32部,收载药物选择临床常用药物619种。每种药物,对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禁忌等,均作了较为详细介绍。该书资料多引自《本草纲目》《本草备要》等著作,采集诸家本草之精要并有所阐发。文字内容简洁,切合临床实用,适于中医药研究、临床医师及中医药爱好者参阅...
《陆氏三世医验》,又称《习医钤法》,为明代嘉靖年间医家陆岳、陆桂、陆士龙祖孙三代临证经验汇编而成。成书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刊行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全书分五卷,载医案168则,以内科杂病、外感、妇科为主。此次整理以清道光戊戌年(1838年)刻本为底本...
梁实秋
老王子
林奕含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孙郁著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