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很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肘后备急方》为晋代名医葛洪所著,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很高的一部方书,也是现存 早的急症诊治专著,以廉验效宏而被誉为岭南中医奇书。现存《肘后备急方》全书八卷,共73篇,采取因病检方的编写体例,涉及的疾病上百种,一至四卷内科病为多,五至六卷为外科病,七卷为虫兽、中毒等,八卷为百病备急丸散及牲畜病...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中药学开山和扛鼎之作。我们本着学习、借鉴、介绍、传播的想法,编写了这本《彩色图解神农本草经》,以图解、图鉴的方式重新解读经典著作。本书依据清代顾观光的辑本加以编译,精练的白话译文和方便实用的速查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书中精选原著中的300余种中药材,对药材的性状做了简单描述,并配有精美的植物手绘图,对植物的根、茎、叶、花、子等部位做了详细的解读说明,使植物各部位的药性一目了然...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为《中医白话解读本丛书》之一。《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是中医学最古老的理论著作之一,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由于该书经历年代久远,辗转抄刻,鲁鱼亥豕,加上文义古奥,给学习带来了重重困难。主要内容是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
蔡永敏编著的《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是一套中医古籍珍本影印和现代批注导读相结合的创新型古籍整理工程,该丛书保持了中医古籍的原貌,真实地反映出珍本古籍的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珍本古籍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影印后在每本书的每卷后进行集中校勘、注释,每书前有导读来介绍作者生平、学术背景、该书临床价值和史料等,凝聚名家经验和学术思想,萃取精华,突出“法”、“术”,以达“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效。《伤寒金匮卷》收录了《伤寒论》和《金匮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白云阁藏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其中之一。张仲景编著的《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平脉法,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热等论述较为详尽,这是本书与其他版本相比的最大特点。《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
本书是李可批注版,内有李可读此书的心得体会,以批注的形式展现出来。全书是左季云根据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所列的113方(原缺一方)将其按照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五苓散类等分为12章,并将有关加减各方附入各大类下。每一处方下详列本方的适应证、禁忌证、药物作用、汤药服法、预后等,并详述有关近似处方的鉴别方法。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在校师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1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是伤寒论的诸多传世版本之一,系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先生的家传秘本,“相传共有十三稿……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后张氏将该书传于桂林左修之(盛德)。左于同治三年,在岭南遇到其师张学正(即张绍祖),张自称为仲景的四十六世孙,传授左盛德仲景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光绪二十年(1894年)左盛德将此书传于同邑罗哲初并为该书作序,且冠以“桂林古本”名。该书论述详尽,内容丰富,文辞畅达,说理真实,用之有效。既可补
《养性延命录》,梁陶弘景撰,二卷。上卷叙教诫、食诫、杂诫、祈禳等项,下卷述服气疗病、导引按摩、房中术及养性延命的理论与方法。书中引用古籍三十余种,对道教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做了较系统的论述,特别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即通过人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可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本书系南北朝道教养生学的重要著作。此次整理,以《道藏》本为底本,以《云笈七签》本为校本,并参考了前人校勘成果。本书主体由本经、校勘、注释三部分构成,并附录《太清道林摄生论》、《
《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著。孙思邈(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通百家之说,曾得到隋唐两代皇帝征召,皆不就。缘自幼多病,留心医药,勤于临证与著述,终成一代大医,并被后世尊为“药王”。孙思邈所著数十种,多已散佚,今传《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为其代表性医学著作。《千金翼方》系孙思邈为补充《备急千金要方》而作,因称“翼方”。全书三十卷,较之《备急千金要方》,尤详于本草、妇科、儿科、伤寒、养生及针灸等,并有“禁经”两
本书共八卷,所论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各脏器急慢性疾患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眼科等病证...
本书参照现代《中药学》规划教材的编写体例,将《药性歌括四百味》原书药物按主要功效分列为21章介绍。每章首先简要概括介绍该章药物的概念、药性特点、功用以及主治证等内容。每味药忠实保留其原著歌诀内容,注释解析力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再分项介绍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和现代研究等知识内容。添加的“按语”中,扼要介绍药物的来源、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特点、主治病证和配伍规律等,使读者在把握重点内容的同时,又对一般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本书
为了适应当前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工作的需要,帮助规培学员学习记忆相关知识点,《中医必*经典和必背方剂》编写时参考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医经典必*》等,选取《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的重点条文120条。每一条条文包括原文、按语、语译三部分。同时,该书以简洁性、实用性为导向,选取了临床上常用的160首
本书是一部校勘训诂考据之作,引用资料除医书外,大量引用经传子史及多种字书...
《治法汇》全书八卷。明·张三锡(字叔承,号嗣泉、嗣全),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念西居士)校,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系《医学六要》之一。《医学六要》收藏张氏所著六种,即《经络考》、《四诊法》、《病机部》二卷、《治法汇》八卷、《本草选》六卷、《运气略》。本书按总要、气、血、脾胃、虚损、发热等分门别类,列有内科杂病、妇、五宫等各科八十余种病症。首载治疗总则、药物性味、用药宜忌,补、泻、汗、下等各种治法,再以六卷、八十余门、五
本书为明代熊宗立辑。全书按病症分类,共24卷。卷1~2为治风、寒、暑、湿方;卷3~16从伤寒、痰饮、脾胃、补虚、痨瘵、五痹、五疸、脚气、消渴、水肿、积聚、癫痫、阴癀、失血等分门附证治效方;卷l2~18为治眼、耳、鼻、口舌、齿、咽喉方;卷l9为治痈疽、疮疖、瘰疬膏药方;卷20为急救、折伤、蛊毒解毒方;卷21~24为治妇人、小儿方。收录方剂2200余种...
《本草汇》,药物学著作,共18卷,清.郭佩兰(章宜)撰,刊于康熙五年(1666年),主要参考《本草纲目》,兼取《本草经》 《本草经疏》 《本草通玄》之旨。全书总论部分篇幅宏大,涵盖广泛,为诸本草著作所不及。各论之中分为用药总纲及各药条目,纲举而目张,所论务求实际,绝少牵强附会之处,就各家本草所言药性,必追求其原理,有不合情理之处,坦言其虑,备注以查,其求实务真之处可见矣。前8卷为医药理论,后8卷为各论,分草、果、菜、谷、木、虫、鳞、
本书共四卷,卷一、卷二仿效《三字经》的体裁以三言韵语概述医学源流、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则;卷三、卷四详论该书中所列各种病症的方药,并在书末简明扼要地论述了阴阳、脏腑、四诊等中医基础知识。该书是清代著名医家陈念祖毕生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言简意赅,朗
《脉经》为晋代王叔和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 沈炎南编著的《脉经语译》共十卷。前九卷分为口79篇,第十卷不分篇,为手检图12部。本书论脉,其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举几脉形脉法部位,三关病候治宜,三部九候脉证,脏腑脉候主病,百病生死脉诀,四时损至脉证,平病怪脉辨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伤寒悬解)》由蔡永敏、徐江雁编,《伤寒金匮卷》收录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及其注释、发挥类著作三十五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理法方药皆备的临床实用医著,由东汉张仲景所撰。由于张氏生活在兵火战乱的东汉末期,其著作可能在成书后随即散佚,后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整理与编次,将其著作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部分。《黄帝内经》奠
本书是丹波元简(1755-1810)讲授《素问》时参阅金洼七郎《素问考》加以增删之作,学生闻其口述而笔录之,故称《素问记闻》...
2012年是全国著名老中医、学者哈荔田、何世英和郭霭春先生诞辰100周年,本纪念文集主要包括三位先生简介、业医简史、主要贡献、学术思想以及家人、弟子和中医药界知名专家、学者对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整理总结等内容...
《灵枢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古典医籍,大致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一般认为它是《黄帝内经素问》的姊妹篇,原书分为九卷,后世卷数多有更改。张志聪集注的《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是继明代马莳之后出现的又一部注释佳作,此本系清代康熙初年钱塘张志聪等集体创作,故谓之“集注”。张志聪治学严谨,且精于医理,他于侣山堂书斋,召集其同道与生徒“讲论其中,参考经论,辨其是非”,在吸收马注的基础上,“集同学诸公,举《灵枢》诠释之”,写成《黄帝内经灵枢集
“郭霭春中医经典白话解系列”丛书包含《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难经集注白话解》、《伤寒论校注白话解》、《金匮要略校注白话解》5种。 《金匮要略校注白话解》一书是对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校注和白话解,体例上分为原文、衍义、校注、白话解四项内容。本书参考多种善本及诸家注本,校文严谨详实,注文旁征博引,白话解通俗易懂,互为补充印证,深刻揭示了《金匮要略》原文的奥旨。本书对学习和精研《金匮要略》具有较好的辅助
吴熙伯、吴少清出身于中医世家。吴熙伯是东苏省中医学会理事,南京市名老中医。吴少清是江苏省劳动模范,198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弟史俩为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誉满大江南北,深得乡里百姓的爱戴。《吴熙伯弟兄临床治验集锦》收录的大部分是临床常用疾病的验案,也有部分疑难危重疾病的验案。本书内容广泛,涉及五脏六腑病变、经络气血病及变男性不育、妇科等多种疾病,案中反映出弟兄俩丰富的临床经验,体
本书所校补的字词,是指按照今传《素问》文本中的文字或《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等影响较大的几部《素问》校注本的校注,以及中日《内经》训诂校勘派诸家所作《素问》的校勘注释,仍难正确通读《素问》经文者。前人校勘或考释字词的结论正确且已经为今人所普遍接受者,不在本书校补之列。 本书所说的《黄帝内经素问》,是指唐代王冰注、宋代高保衡、林亿等校正、孙兆重改误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包括《素问》的经文、王冰的注释及《新校正》的文字。所用《黄帝内经
本书是对《金匮玉函经》校勘和研究的专著。一《金匮玉函经》就是《伤寒论》,为张仲景所撰之同体而别名,是最早而又未失原貌的古传本。两书同为宋时校正的标准本,因藏于馆阁651年,很少流传,不被人们所知,因此,对该书荒于研究。 作者对其首次了以校注和系列研究,认为具有如下特点:①可以全面的了解《伤寒学》的发展,流传以及不同时期各版本的特点;②保持了仲景撰著时“前方后证”的原旨;③从所有原文中能看出仲景是以“回顾性病案记录式”体裁撰著;④
《图解伤寒论》版本权威,图文并茂,内容充实完备。这是中国*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再良、杨文喆校注的《伤寒经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由清代名医程知编注,为《伤寒论》原文的注释读本。作者打破了《伤寒论》原文顺序,按六经病证的内容,将原文归类为太阳辨证、太阳汗后、太阳误攻、阳明攻下、阳明表散、少阳证洽、太阴证治、少阴温散、少阴清解、厥阴证治等篇章.一同时也保留了伤寒例、辨脉法、平脉法及「可不可」的内容,并补入了《金匮》部分内容。本次整理以康熙三十八年(1699)澹远堂刻本为底本...
《得心集医案》,六卷,清代谢星焕著,成书并刊行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全书载案250余则,卷一列伤寒3门,卷二列虚寒4门,卷三列便闭7门,卷四列冲逆4门,卷五列产后1门,卷六列痉厥2门,凡21门。各门先列医案,后附所用方药,各方在方名下叙功用主治、组成、制法、服法等,间叙答问、述治,每门后或附《一得集》治验数则。《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案医话医论35:得心集医案》论理详明,析病精确,善用经方成方,擅治疑难危重之症,颇具喻嘉言《寓意
由陶憺庵著的《伤寒源流/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系清代医家陶慵瘫所辑.为注释《伤寒论》的汇集性著作。原书分为源、流两集,源集叙述六经标本、传变、并合、在经、越经与汗吐下后诸证之原:流集条分各证、经络归属、表里浅深、施治主方之要。书中附伤寒源流药方240首,除《伤寒论》原113方外,另集后世名方,注于诸证主治之下,并作方解,专置一篇于后,便于检览。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为底本...
陈达夫(1905—1979),四川省西昌人,著名中医眼科学家。出身中医世家,精通中医内、妇、儿、眼等科,尤以眼科独步。他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其学术思想在中医眼科界独树一帜,颇具影响。陈达夫著的《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作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除了重点介绍陈老六经辨证、八廓学说以及内眼结构与六经对应学说等在中医眼科学术上的创新理论和独特见解外,还真实记录、总结了陈老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所附陈老的遗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集中代
《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一书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解秸萍教授所主编。解秸萍教授于1984年师从于师怀堂先生学习新九针,深得师老的教诲和亲自指导,并经常侍诊于师老,协助整理其临床验案。解秸萍教授在临床上每遇毫针难以解决的病例,应用新九针治疗则常常能效如桴鼓,深感应当把新九针疗法侍承下去,加之在教学中发现有大量的新九针治病的临床报道需要整理归纳,于是欣然承担起主编本书的责任。本书从古九针的理论及应用到新九针的各种针具的形状、操作
苗彦霞、赵宏岩校注的《本草汇纂》清·屠道和著。该书三卷,收载药物56。种,分平补、温补、补火、滋水、温肾、温涩、寒涩、收敛、镇虚、散寒、驱风、散湿、散热、吐散、温散、平散、渗湿、泻湿、泻水、降痰、泻热、泻火、下气、平泻、温血、凉血、下血、杀虫、发毒、解毒、毒物31类,简介了药物的性昧、归经、主治功效、用药宜忌、配伍禁忌,以及品种优劣,附录为日食菜物及脏腑主治药品。本次整理以清同治二年(1863)育德堂刻本为底本...
本书对《黄帝内经太素》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点校, 将原繁体竖排经典原文改为简体横排, 并加现代标点, 对经典原文中冷僻字词释义...
《医学阶梯》为医论类著作,清代医家张叡著。共四卷,作者根据《内经》《伤寒论翼》《本草纲目》诸书,参以《周易》有关学说,删繁就简,去疑存信,汇集成书,就中医学入门基础问题展开论述,共列百余条细目。其中包括论表里阴阳、五官九窍、五脏六腑、五志五液、病机证治、五行、本草、针灸、经络、脉论、五运六气、伤寒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医理与儒理殊途同归”的思想。全书阐论通俗,图文并茂,堪称初学者之门径。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甲
《活动心书》元代医家曾世荣编撰,成书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儿科14:活幼心书》共3卷,卷上[决证诗赋],收录歌诀75首,以七言诗赋形式描述儿科病证的诊治要点;卷中[明本论]43篇及拾遗8则,收录儿科病证40余种,内容涉及临床表现特点、发病规律、治疗方法、选方要识等;卷下[信效方],选录儿科验方230首,分为汤散、丸膏、丹饮、金饼四门八类,及拾遗方,部分方剂为曾氏独创。本次整理以清宣统二年(1910)武昌医
《伤寒活人指掌圈》为元代医家吴恕所著,以论述外感热病为主,成书于惠宗至元三年(1337)。主要内容为伤寒赋、伤寒脉法、五运六气图、伤寒病证证洽、药方等。《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30:伤寒活人指掌图》撷取《伤寒论》要旨,兼采诸家有关伤寒学验之精华,论述阐发仲景之学。以骈文、绘图形式论述伤寒病传变证洽及五运六气学说,以表格形式阐述伤寒20种脉象及发热等80种病证证治。并评述药物炮制,考证元制与汉制药物衡量之异。收集仲景方及后世医家验
《伤寒尚论辨似》为清初医家高学山辨析喻昌《尚论篇》而编著成书。全书依据伤寒六经分篇,设太阳经总说及上中下篇,阳明经总说及上中下篇;少阳经总说及合病、并病、坏病、痰病;太阴经总说;少阴经总说及少阴病前篇,少阴病后篇;厥阴经总说及厥阴全篇说;过经不解及瘥后劳复阴阳易病等。除对《尚论篇》有关内容辨析外,还就《伤寒论》的六经分篇、传经、直中、并病、合病、方药、诊法等进行论述。本次整理以1956年3月新医书局本为底本...
《小儿推拿广意》,又名《推拿广意》《幼科推拿广意》,清代熊皮雄辑撰,陈世凯重订。约成书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是现存较佳的一部清代儿科推拿专书。《小儿推拿广意/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三卷。卷上总论推拿之理、儿科疾病诊断方法、推拿手法,并附图80幅。卷中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以推拿疗法为详;此外,还列举了“少儿坏症一十五候”和“小儿面色恶症死候”。卷下为附方,选录小儿病药方一百八十余首。本次整理以清逆光十二年(1832)博古
《倚云轩医案医话医论》,清代手抄孤本,医案医话类著作。《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倚云轩医案医话医论》医案部分以病症类别为纲,以经验方剂为目,统案、统论。包括外感寒热、疟疾、痢疾、霍乱吐泻、咳嗽、中风瘅、三消、痰饮、肝气、虚劳、肿胀、噎膈反胃、淋浊、便血、黄疸、惊悸、杂症、妇人。医话部分详细分述各类病例,涵盖了病史、诊疗经过及作者治疗经验。医论部分包括外感伤寒、温病、瘟疫等病的病源、病机论述,并附有治法方药及分析。《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
《万讲伤寒论》是著名伤寒学家万友生先生《伤寒论》的讲稿,分为八篇讲解,即绪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和差后劳复病。除了力图做到系统详明地阐述《伤寒论》经文外,在很多有争论的学术问题上,广泛地搜集了前贤的不同见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独特看法...
《伤寒指掌》,四卷,清代吴贞着。卷一列类伤寒辨、察舌辨症法、察舌辨症歌、察目法及太阳、阳明、少阳本病述古及新法。卷二述三阴总辨及太阴、少阴、厥阴本病述古及新法,救逆述古,救逆新法,瘥后诸病述古等。卷三述衄血、痞、下利、癍疹等伤寒变证。卷四述风温、温热、瘟疫、暑症等伤寒类证。吴氏将伤寒温热病从其疑似之处予以分析、比较、辨识、施治。分篇叙述伤寒曰述古,其理论本于《准绳》《金鉴》诸书;温热日新法,诊治遵从薛生白、叶天士学说。全书纲目清晰,文
《医略》四卷, 清代钱一桂撰, 其书从《灵》、《素》、叔和仲景以及后世名家著作中撷其精华。其内容包括: 人迎寸口、命门、三焦、孕脉、反关、太素脉、标本、君相二火、反佐等...
《活人心法》四卷,清·刘以仁,王文选辑成。卷一为望、闻、问、切之诊法,卷二为伤寒舌鉴及药性炮制等歌诀,卷三为伤寒诸方,卷四为补益、救急、遂生、怀少、普济、外科、杂症诸方。全书博采众家,尤重舌诊。所载验舌图149幅,集清以前舌诊之大成,且每张舌图均详论病因病机,并附以治方,集舌证治于一体,为中医临证入门之作。此次整理以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王同仁刻本为底本,以清咸丰九年己未(1859)三义公刻本为校本...
诵六经之学,寻找文化之源;读史家之笔,明鉴得失兴替;习诸子之言,聆听百家争鸣;吟诗词曲赋,奏响心灵之歌。在中国典籍的四部分类中,医家虽属子部,却与其他三部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之一,本书为我们阐释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文化内涵,同时揭示中医学与四部之学、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不仅为医学生,也为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国学之路的大门...
《质问本草》是作者采集琉球诸岛所产的各种草木植物,并写生配图,同时广泛质询于福建、北京等地的儒生、药工、药农等,反复鉴定而后成书。全书体例统一,以图配药,并详述所质询诸家之说,述其形态、功用、别名等,是一部较好的药学作。对于研究清代地方本草学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光辉灿烂的中原文明造就了一大批著名医家,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战国至明末,史传中有籍可考的全国5000多位名医中,仅河南就有912人。*著名的当属东汉时期南阳人张仲景,开辨证论治之先河,被后世尊为医圣。河南古代医家通过大量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对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区域性的医家研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之相比,在中国医学史
《青囊药性赋》由明代罗必炜参订。全书分为三卷,为歌括类入门医著,主要包括常用药物性味功用、归经引经、升降浮沉及经络、脉象、诊法等歌诀。本次整理以明闽建书林黄灿宇刻本为底本...
《玉机辨症》系清代医家柯琴、改斋氏纂,全书分上、下两部分。本次整理选择明代医家刘纯《玉机微义》五十卷中的内科杂症和妇科杂病的内容,分为滞下、疟、中风、伤风、疠风、风痫、破伤风、内伤、痰饮、头眩、吐酸一吞酸附一、痞满、咳逆、痉、泄泻、损伤、寒、暑、湿、燥、火、热一发热附一、痹、厥、头痛、心痛、腰痛、腹痛、淋、小便不禁、小便不通、脚气、疝、经闭、经水不调、血崩、带下、胎产诸证等38种疾病,分别阐述其病因、病机、脉、洽法、洽则、证型、方药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疫病论、邪结中道治例、瓜蒂散、二黄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五苓散、大陷胸丸、小陷胸汤、三物白散、三黄石膏汤、三黄汤等...
两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以及钱乙、王好古、滑寿等划时代的著名医家。读这些医家的医案,对于中医临床,具有极为重要的帮助...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泰戈尔
老王子
林奕含
阎连科
孙郁著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