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金匮要略方论》是《用耳朵学中医系列丛书(靠前辑)》的一个分册。由丛书编委会精选确定文本后,再由有名的朗诵家白云出岫先生朗读,以书配盘的形式出版,小64开的袖珍版本,让读者能边听边看,边听边读,边听边背。让磁性的声音、优美的文笔、深邃的经义结合在一起,从多个角度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原汁原味的中医经典...
明清丛书,笔记性著作。六卷。清周学海编于1891年。本书系作者汇集读书、临证之笔记而成。卷一证治总论;卷二形气、脉法类;卷三-四证治类,列各种病证证治;卷五方药类,审辨药物性味效用;卷六评释类,为作者研读古医书的心得体会,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清《周氏医学丛书》本等。...
《兰室秘藏》,3卷,金·李东垣撰。全书内容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是李东垣著作中非常优秀的一部。书成于1249年至李东垣病逝(1251年)前的2年之间。书名取《黄帝内经·素问》“藏诸灵兰之室”之意,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价值。书成以后,未及刊行即病逝。25年后,即至元十三年丙子(1276年),由其弟子罗天益交付刊行。书中涉及临床各科,以内科疾病所占篇幅非常大。对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酒客病、消渴、头痛、呕吐、衄血吐血、
本书以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大作《备急千金要方》为蓝本改编而成, 分为妇女儿童疾病、伤寒病、肝胆疾病、心肺疾病、肠胃疾病、七窍病、诸风及风毒脚气等几部分, 分别对各科疾病的医治方法以及孙思邈所倡导的养生原则等进行了介绍...
《脾胃论》是李东垣在完成《内外伤辨惑论》以后,恐世俗不悟而作,是补土学派的代表著作。《脾胃论》共3卷,金·李东垣撰。书成于1249年。卷上七论,为《脾胃论》的基本部分。每论均首列《内经》原文,而后说明本人观点。卷末复以“仲景引内经所说脾胃”重申之。卷中十二论,主要阐述了在“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后,对各种病证的证治原则及方法。卷下十五论,或对卷上、卷中的重点部分进一步发挥,或对其论述不足部分进行补充.后附“脾胃将理法”、“摄养”、“远
《傅青主女科》由明末清初医家傅山所著,是妇产科方面的中医经典著作。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等内容,下卷包括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内容,一共介绍了77种妇产科病症及相关方药...
本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2004年)组织编写,由有名专家王庆其、郝万山、张再良、刘景源执笔,从《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温病条辨》经典医著中选取最为重要的原文,为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提供一步切于实用的简易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在医药界流传颇广,影响很大,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阐释性读物。该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内容简要,押韵和谐,便于记诵,不失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但因成书久远,有些文字比较深奥,错讹之处亦属难免。鉴于此,编者以原著为依托,在无损原著的前提下,结合编者日常所遇病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配伍方法等,轻松达到传播与教授中医文化及中草药
《幼科推拿秘书》,清代医家骆如龙著,后世将此书改为《幼科推拿全书》(1784年刊行),五卷。书》,书》,骆如龙著于1691年, 1784年刊行。卷一列保婴赋等歌赋,卷二述推拿穴位,卷三论各种推拿手法,卷四为多种病症的推拿治法,幼科药方附于卷末。推拿手法历代皆有不同发展,明代被列为专科,学术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清时期推拿治法向其他学科渗透发展,疗效更为突出,其专科已较成熟。同时,本书配有原文诵读音频二维码,便于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学习。本书
《内经知要》为明-李中梓辑注。作者一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内经知要》是其影响较大的著作全书2卷。上卷有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5篇;下卷有经络、治则、病能3篇。书中将《内经》重要原文节录归类,结合基础、临床理论加注阐析。所选内容少而精,可概括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又分类清楚,注释简要,为研究《内经》各家所推崇。 同时,本书配有原文诵读音频二维码,便于读者随时随地阅读
《内外伤辨惑论》,李杲撰,三卷,1232年成书,1247年刊订。全书围绕饮食劳倦所伤而致脾胃病的诊察及治疗用药等理论作了较全面而系统的阐述。突出了脾胃盛衰在内伤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中的重要地位,并由此在内伤诸疾的治疗中加以充分体现,如特制补中益气汤等方,重用黄芪,配以升麻诸品,以补土生金,升清降浊。本书配有原文诵读音频二维码,便于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学习。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汤头歌诀》是清代有名医家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全书共一卷。最早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同时,本书配有原文诵读音频二维码,便于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学习。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望诊遵经》,诊断学专著。二卷。清代汪宏撰于1875年。作者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其他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资料予以归纳整理而成此书。内容丰富,持论悉遵经义。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结合周身部位、四时、五方、气质等因素,阐明气色与病症的关系;下卷列述体表各部位的望诊提纲,论述汗、血、便、溺、痰、月经等的变化情况在某些疾病的辨证论治中的特殊意义。全书既有前人论述,又有个人经验,
《针灸甲乙经》,亦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系魏晋时期的学者、作家、医学家皇甫谧编集,成书于魏甘露(256-259)年间。 《针灸甲乙经/中医经典掌中宝》十二卷,共一百二十八篇,论及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首部系统性针灸学著作,影响深远。 《针灸甲乙经/中医经典掌中宝》以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统正脉》影印本为底本,汲取近年校勘出版成果,
清王子接所著的《绛雪园古方选注》,又名《十三科选注》、《古方选注》,清·王子接著,刊于雍正十年(1732)。书中主述仲景方法、诸科方论及病源,对各方方义、药性、配伍等予以注释。主要内容有伤寒方、伤寒科、内科、女科、外科、幼科、痘疹科、眼科、咽喉科、折伤科、金簇科、祝由科(删)、符科(删)。后附《绛雪园得宜本草》,简称《得宜本草》,收录药物354种,仿《神农本草经》分为上中下三品,扼要叙述药物性味、归经、主治功用及相关药物配伍,通俗易懂
《兰台轨范》八卷。清·徐大椿著。徐大椿 (公元1693~1771年),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清代有名医学家。徐氏鉴于自宋以还,诸家议论杂乱无统,诸家方药浮泛不经,故“本《内经》以探其源,次《难经》及《金匮》、《伤寒论》以求其治,其有未备者则取六朝、唐人之方以广其法,自宋以后诸家及诸单方异诀,择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附焉”而作是书。全书以论述内科证治为主,除卷一通治门列载九十七首诸病通治方外,其余各卷均据病证分门类编,阐述内科
《洞天奥旨》又名《外科秘录》,全书共16卷,清·陈士铎著。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代约为公元1627—1707年。陈士铎是有反清思想的人,以道者自居,好游历,遍访名人,并与傅青主有密切交往,因此,在他的书中常用隐语表示与诸多人物的关系,如“吕道人岩”、 “汉长沙守张机”等,读者勿以为怪...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近30年的心血结晶。它不仅是一部药学巨典,也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书中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史学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000多幅精美的插图。 本书吸取了巨典的精髓,以白话的形式加以展现,共遴选单药500余种,每种药材列出名称作为纲,纲之下以“释名”为目,纲举目张,以
《医賸》是丹波元简的笔记心得编纂而成,共上、中、下三卷,后附考正六论。全书记其平素心得,针对中医中极少见的其一问题,列为专题,深入考究,辨析解惑,其间又多以发挥以补缺,理清了许多医学中不清晰的问题。全书简要切用,极有价值,深受中日两国学界好评。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10年(1884)杨守敬据日本聿修堂刻本重印本, 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皇汉医学丛书》版重印本...
《金匮要略述义》是丹波元坚于1842年所撰,《金匮要略》注释之作,全三卷,又名《金匮玉函要略述义》简称《金匮述义》《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作者鉴于其父丹波元简所撰《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在采辑各家学说及阐述精义方面犹有缺漏,或有一定的局限性,遂将《金匮要略》原文,逐段进行注释。补充了赵以德、周杨俊、朱光被等诸家学说,结合个人的心得体会予以发挥...
《金匮要略大字教版》为《伤寒论大字教材版》的姊妹篇,也是了解仲景经方学术思想的必备书目。那么,《金匮要略》与《伤寒论》有何不同,这是笔者想要和诸位读者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金匮要略》虽亦脱胎于《伤寒杂病论》,但是《金匮要略大字教版》与《伤寒论》相较,似乎更能完整体现张仲景用方的思路,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东汉时期的经方风貌。原因何在?据编者分析,理由有二。 首先,学界公认,《金匮要略》中探讨的多是杂病的证治规律,而《伤寒论》探讨的仍以外
《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闽派著名临床医家、医史学家、我国首批 500 名老中医专家校注 ◎校注既遵从医古文规范精妙到位,又贴合临床,从临床角度多有挥,更切实用性与启发性...
本书以《标幽赋》原文为据, 逐句作释, 每句下集列各家注文, 详加评析, 希望能够阐明赋文奥旨, 为初学者提供参考。元代窦默的《标幽赋》是针灸歌赋的名篇, 历代注解者不乏其人, 但见仁见智, 各家所注颇有不同, 释义亦多有与赋文原意相违之处...
本书以图解的方式对古本《本草纲目》进行了全新的编写,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全书共分16卷, 共收入动物、植物、矿物各类药物1300多种, 3000多条实用附方, 细选1024幅珍贵金陵古图, 512幅栩栩如生的手绘彩图, 并且采用颜色和字母双重索引, 查找方便快捷...
《神农本草经读》为药学著作,简称《本草经读》,共四卷。本书辑录《本经》药物100余种,分上、中、下三品。并附录《本经》以外的药品46种。在释《本经》之药效时,每先以药的性味、有毒无毒等然后联系到药性的归经,由归经言及应用,并加以辨析,以期使每药注解,必透发出所以然之妙,求与《内经》、《难经》、仲景等书字字吻合。正是因为修园析归经、辨应用悉遵经旨,以《伤寒》、《金匮》之法,并参考《内经》之旨,以明正药之性能功效,故被誉为“洵神农之功臣也
《濒湖脉学 奇经八脉考》为明·李时珍所著。全书不分卷,后附宋代崔嘉彦所著“四言举要”及诸家考证《脉诀》之言。全书共记述了27种脉象,是在《脉经》24脉基础上增加了“长”“短”“牢”3种脉象。以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的歌诀形式为表现方式,便于诵习,是学习脉学的推荐阅读之书。《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在《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现存版本中精选出其中的最善者作为底本,聘请了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功底、熟谙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的专家、学者精勘细校,优选限
《脾胃论》,撰于公元1249年,三卷,是李东垣创导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卷上为基本部分,引用大量《内经》原文以阐述其脾胃论的主要观点和治疗方药。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论治。卷下详述脾胃病与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多种治疗方法,列方60余首,并附方义及服用法。所创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等至今为临床所习用。同时,本书配有原文诵读音频二维码,便于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学习。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
《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霍乱
《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部中医儿科学专著,是北宋钱乙的弟子闫孝忠收集他的临证经验编成的,成书于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专论小儿脉、因、证、治,收列儿科常见病证治80余条,中卷收载典型病案23则,下卷列载方剂124首。卷末附《阎氏小儿方论》及《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二书。钱氏继承《颅囟经》之成就,博采诸家之说,并结合己之经验撰成本书,全书论治始终遵循“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这一生理、病理特点,遣
《医林改错》,2卷,清代王清任撰,刊行于1830年。上卷内容有二,其一是论述脏腑解剖,提出了王氏所绘的解剖图谱和一些生理学方面的新观点,意在改正古人在某些解剖和生理认识上的错误。其二是论述了王氏三首活血化瘀方剂在临床运用上的经验。下卷主要论述了半身不遂、瘫痿、瘟毒证、抽风、月经及胎产病、痹证、癫狂等病症的瘀血病机及辨证治疗,意在改正古人对这些病症认识和治疗上的错误。全书共收载王氏自制或改制古方而成的32首活血化瘀方剂及其在临床运用的经
《四诊抉微》为中医诊断学专著,为清代林之翰代表作。林氏博采《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籍理论及先哲精髓,并加详注,撰《四诊抉微》八卷,附《管窥附余》一卷。书中1~3卷,主论望、闻、问诊。详细论述了颜面、口、鼻、耳、目、齿、舌等部位的各种形色变化,以声音审查疾病的阴阳清浊新久、寒热虚实的方法,通过诊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来了解疾病变化,并详析张景岳"十问",论三诊详确精要。4~7卷,主论二十九道脉,体、象、主病并参以先哲
《脉经》为晋?王叔和撰,成书于公元210-259年之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脉学专著。王叔和,名熙,“性度沉靖,尤好著述,博通经方,精意诊处,洞识修养之道(宋?林亿等进呈劄子语)”,他利用做太医令时搜求的各种脉学文献,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脉学方面的论述,旁征博引,采摭群论,然后根据自己的临床体验,按照“百病根源,各以类相从”的方法,若网在纲,依类编排,精心梳理,终于完成了《脉经》这部伟大著作。全书共十卷,九十八篇
《串雅内外编》,中国民间走方医(亦称串医、铃医)医疗经验汇编。赵学敏纂辑,吴庚生补注。作者记录中国走方医柏云口授医技,广摭民间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删其眩异繁缛,参以秘笈所藏,归之雅正,勒为成书"。编为《串雅内编》4卷、《外编》4卷。《串雅内编》介绍了"顶、串、截"三大法,以及某些单方。《串雅外编》则分"禁方"(符咒之类)、"选元"(各种急症抢救法)、"药外"(非药物疗法)、"制品"、"医外"等类。清末名医吴
《饮膳正要》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该书记载药膳方和食疗方很好丰富,特别注重阐述各种饮撰的性味与滋补作用,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它从健康人的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正常人膳食标准立论,制定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书中还具体阐发了饮食卫生,营养疗法,乃至食物中毒的防治等。附录版画二十余幅,文图并茂,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疗专书,也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食谱,对于研究我国的医药和蒙古民族的医药科技史具有重要的意...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是清朝徐大椿编撰的药学著作,共一卷。该书刊于1736年,选辑《神农本草经》中主要药物100种,结合临床加以简要的注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里历代《本经》注疏中偏重阐发古本草药性机理与用药规律的临床指导著作。《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从临床药用实效出发,推原古本草学用药物偏性纠正人体阴阳气血之偏,使其返平的用药思路,本着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阐注《本经》药物四气五味、主治功效,并融会《内经》《伤寒》《金匮》之精义于
《外经微言》清·陈士铎著。全书九卷,卷各九篇,共八十一篇。第一卷论述养生、天癸、月经、子嗣、寿天等;第二卷论述经络终始、标本顺逆;第三、四、五卷论述五行生克、脏腑气化;第六、七卷论述五运六气、四时八风;第八卷论述伤寒、温疫;第九卷论述阴阳寒热等。重点对养生和五行理论以及临证应用进行阐发,从安心、守神、保精等方面论述了养生之道。肺金篇、肝木篇、肾水篇、心火篇、脾土篇、胃土篇等十三篇专门论述五脏六腑的生克关系和宜忌常变的原理以及脏腑病变的
《女科百问》,书名。二卷。宋·齐仲甫撰。刊于1220年。本书以问答体裁,对妇产科的主要疾病治疗作了扼要的记述。语言洗练、说理清晰,有较强针对性。上卷50问,包括女科的天癸,经候及血分、经、带诸病证治;下卷50问,主要是妊娠胎产诸病的证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全书以问为目,以答为论,论后附方,见解精辟,是一部综合性妇科书籍,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本书配有原文诵读音频二维码,便于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学习。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
《十四经发挥》,经脉专著,3卷。元代滑寿(伯仁)撰于至正元年(1341年)。作者以《灵枢·本输》《素问·骨空论》及《金兰循经》等十四经内容详予训释编成此书。卷上为“手足阴阳流注篇”,总论经脉循行规律;卷中“十四经脉气所发篇”,论十二经脉和督脉、任脉之脏腑机能,经脉循行径路,所属经穴部位及经脉主病等。上、中卷正文内容基本同《金兰循经》;卷下“奇经八脉篇”,乃作者参考《素问》《难经》《甲乙经》及《圣济总录》等书,对奇经八脉之循行、主病及所
《局方发挥》由元朝名医朱震亨所撰,成书于1347年。全书一卷,针对《局方》用药偏于辛香燥热而不加辨证,加之当时医学界拘泥于《局方》而不知变通等流弊,预设三十一条问题,分为七个部分,对其进行解答并分析利害。该书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的重要标志之一,亦是体现丹溪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本次整理, 点评专家以溯源为切入点。一是追溯丹溪引经据典之源,以便读者理解丹溪的学术思想。二是追溯丹溪遣方用药之源,以便读者学习丹溪的临床经验。三是追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进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
历代眼科著作,大多将眼科病症概括为七十二症,或八十一症,或一百零八症,如《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审视瑶函》等。而《原机启微》则独树一帜,从病因病机着手,将传统的眼科杂症概括为十八证,包括“淫热反克之病”“风热不制之病”“阴弱不能配阳之病”等,实际上是将相关的病因病机归纳为眼科的10余种新的病证体系,所论述的病因病机内容极其深透,不仅成为眼科病证的辨证纲领,同样对临床各科的辨治也具有提纲性的作用。本次增加全书点评以及文中点评,体
本书共二十四卷,分八十一篇。包括有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新编长沙方歌括》是以《长沙方歌括》为参考,将伤寒论113方有关的条文,各方汇集在一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语作为《新编长沙方歌括》诗歌的组成部分,能保持原来韵脚的予以保留。不能保留的,或觉拗口的则重新选择合适的韵脚,汇聚成新的诗歌。使诗歌尽量接近原文。其中大部分是抢先发售尝试与《伤寒论》原文关键词结合,创作的新诗歌。既保持了原《长沙方歌括》中药味组成以及计量几何,又更多加入了原文关键词。重要方剂如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理中丸等的加减
《卫生编》一采古人之精华,汇诸家之奇秘,择其无不验者,萃而成帙一,内容以各类方剂和临床治法为主。卷一为补益方,卷二为秘丸方及内科杂症、眼科、喉科、血症、心痛、咳嗽、疟疾、痢疾、瘰疬、痔漏的治方治法,卷三为急救、外科的治方治法。全书养治悉俱,医理通达,辨治得当,用药易取,制法详明...
《寒瘟条辨摘要》分上下两卷,上卷开篇首列瘟病根源证治与伤寒不同辨,随后分别详列瘟病与伤寒六经证治不同辨、四掼不可正治辨、瘟病与伤寒不同诊脉、大头瘟六证、瘟病诸下证及有关杂病及妇、儿科瘟病。下卷则备载洽瘟病诸方,以升降散为诸方之首,皆配以歌诀。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十六年辛未新繁沈氏刻本为底本...
《医寄伏阴论》中列述时行伏阴总说、伏阴霍乱辨、原病、变症、死候、禁令、瘥后及《伤寒》阴病比类、《金匮》阴病比类、《伤寒》霍乱比类等,便于伏阴病与疑似症的鉴别诊断与辨证治疗,又作『舌鉴』一篇,绘有舌图,以便参验。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四年(1888)著者自刻本为底本...
泰戈尔
林奕含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阎连科
老王子
孙郁著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