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医宗宝镜》为清代的一部综合性医书,旧题作“龙虎山张真人秘本”,不著撰者姓名。《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认为其系清·邓复旦(生平不详)所编,今从其说。全书分为四卷,其中卷一述药性,卷二列医方,卷三论诸证,卷四为脉学。书中各部分内容大都出自于历代中医名著精华,其内容虽属转引汇萃,鲜有己见,然其编排自成一体,采摘广博精要,仍不失为一部医学入门及普及佳作...
《素仙简要》,综合性医书,4卷,清代奎瑛撰,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卷一、卷二论述药物的性味、功效、配伍及用法等,药物按平、温、寒、热性进行分类记述。卷三、卷四主要介绍有关望、闻、问、切四诊的要领,而尤重脉诊。此次整理以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明道堂刻本为底本,以1914年上海石竹山房石印本为校本...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评注古籍文献300种, 分为《医经卷》、《伤寒金匮卷》、《温病卷》、《诊断卷》等15个分卷。本册为儿科卷, 幼幼集成...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为中医相关人员所必备。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是流行*广的版本。本次为平装小16开单页影印,字体更清晰美观,便于阅读、携带。本次影印《注解伤寒论》,选用的是明代赵开美复刻宋本《伤寒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作为底本,力图全真还原古本概貌(附必要的勘误),可作为学习、研读之权威性参考文献...
本书记录了作者40年来医、教、研的经验。在药对与验方章里,对51组药物相互配伍提高了疗效进行阐述;对三组不同性质、相辅作用、性质功能类似药物,如何增强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等...
《神农本草经》这部经典著作,作为中医研究生的教科书,各地区和各单位的教授内容和水准各不统一。本教材之编写,着力于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古籍阅读能力及科研能力。因此,全书即忠实于《神农本草经》原貌,又尽量将历代研究所见以及现代研究成果,与之融合...
本书为北宋以前中医学的集大成著作,由王怀隐等历时14年编写完成,宋太宗亲自作序。《太平圣惠方》不仅对中国医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传至国外。在中祥符九年(1016年)与天僖五年(1021年),宋真宗赵恒两次将《太平圣惠方》赠给高丽,促进朝鲜医药的发展。《太平圣惠方》后来传至日本,对日本医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日本梶原性性全1303年所编的医学名著《顿医抄》50卷就是以《太平圣惠方》等中国医书为宗编撰的...
本书共分七种, 即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迷和要药分剂。于医理、诊法、内、儿、妇各科临床证治均有论述...
唐祖宣从事中医药事业50余载,在四肢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病方面积累一些经验,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研制成国家级新药。因此我们对其50余年医案、医话、医论进行了收集整理、编辑成书。对中医药继承和发展开拓了思路,对中医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丹溪心法附余》据程充1481年校订本(明成化十七年刊)本整理。全书共5卷,分别论述内、外、妇、儿诸科疾病,每卷首冠丹溪原论,次为戴元礼辩证,次列方剂、附录。书后附有宋谦《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戴良《丹溪翁传》。全书比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朱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以及气、血、痰、郁诸病治疗见解和丰富经验,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症和朱氏学说的重要著作,对现代中医临床有指导作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全身骨图考正》共收录21幅骨骼图,填补了古代中医骨骼图谱的空白。附方收集了古代医籍如《世医得效方》《医学正传》《太平圣惠方》等书中大量伤科单、验方,还记述了外伤脉候和预后的关系。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手抄本为底本...
《重订诊家直诀》分上、下两卷,诊断学著作。晚清医家周学海著。成书于1898年至1906年之间,初刊1910。卷上为指法总义、二十四象会通、八法总义、位数形势、徼甚兼独;卷下分独取寸口本义、三关脉体通考、气血形势直解、左右表里直解、说神、辨止,以及初诊久按不同、单诊总按不同、脉有两侧、脉有头本、脉有动摇、脉有俯仰、脉有内曲外曲、脉有无数细丝、脉有变易无定、脉有起伏中逡变易、外诊撮要等。全书内容皆与临床诊断有关,言筒意赅,由浅入深。本次整
《心太平轩医案》成书于清咸丰元年(1851)之前,应为道光中后期。载案235例,涉及内、外、妇、儿、五官、肛肠和皮肤等科:多为一案一诊,一案再诊、三诊、四诊亦不鲜见;出方约350首,既有经方,亦有时方,更有自拟方...
《医方约说》为综合性临证方书,由明代鲍叔鼎撰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分上下两卷,共78篇。卷上包括中风、头痛等35种内科病证,卷下包括心痛、疮疡、妇人证、小儿证、目病等43种常见病证,涉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全书以病证分篇,每篇多立一主方,后列常用附方,所选方药多效验便廉。《医方约说》融会仲景、东垣、河间、丹溪四子之说,而以丹溪为宗,对了解丹溪流派观点有一定帮助...
《黄帝内经素问》一书是中医学主要理论的基础之一。全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阐述了脏象、经络、病机、诊法、治则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 为了便于读者对《黄帝内经素问》原著的阅读和掌握,本书对原文进行了校勘、注释、语译,并对每篇增加题解、本篇要点等内容,对于原文中重要理论和主要论点则增补按语,提示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书使文简义深的《黄帝内经素问》原文通俗易懂、浅显明了,易为读者掌握和运
本书共分为八卷,卷一、卷二为太阳篇,卷三和卷四为阳明篇,卷五为少阳篇,卷六为太阴篇,卷七为少阴篇,卷八为厥阴篇...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进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
《医理发明》为清代医家黄元吉编辑。本书又名《医理不求人》,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年)。本书以清春林堂刻本为底本。全书共8卷,卷1、卷2为脉证、医理,以及多种内科杂病的病因病机、症候表现、治则治法;卷3、卷4记有内外妇儿医案180余则,每案记述患者的发病情况、症状体征、病情变化、治疗过程等,分析病因病机,阐明治法方药;卷5为眼科、外科的理法方药及医案;卷6药性论,收载有药物200余味,每味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及禁忌证均有相关论述
该书为明末医家江梅授,邓景仪述,为临证综合性医书,撰成于明崇祯六年(1633)。江梅乃福建泰宁儒医,精究医学20余年,自诩无经不会,无理不解,乃着此书(又名《医经臆语》)。其中卷1~2为医理,涉及脉理、病原、方药等,卷3~8为六淫(亦包括“内六淫”)诸病证治。各病症先论病机及治法,继而详列随证调治药物,以备临证参用。书中较少引据前人书,多本作者临证经验立论。该书不见于中国古代书志著录,国内亦不存。唯日本藏该书明末刻本多部,版本与学术价
《医门法律》为清初名医喻昌所著,全书共分六卷,卷一阐述四诊、《内经》及仲景学说法律,卷二至卷六分中寒六、中风门、热湿暑三气门、伤燥门、疟证门、痢疾门、痰饮门、咳嗽门、关格门、消渴门、虚劳门、水肿门、黄瘅门及痈肺痿门论述,每门之下先论病因病机及证治,再出法律,最后附方。法是讨论辨证施治的原则和灵活性,律是指出医疗差错的原因和医生所负的罪责...
梅国强,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五十余载,擅长运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辨治各科疾病,学验俱丰。本书由梅教授亲笔撰写,汇集其50余载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本书是明代大医李中梓 (字士材, 号念莪) 毕生研究《内经》之精髓。李中梓学贯古今, 其基本思想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脾胃为元气之本的认识相一致, 治病脾肾并重, 决不墨守成规,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对各种疑难杂症很有研究, 时人称之为神医。其著作有《药性解》《医宗必读》《伤寒括要》《本草通玄》《病机沙篆》《诊家正眼》《删补颐生微论》《李中梓医案》等, 但以《内经知要》为最, 可谓其心法。本书为软精装影印本, 乃还三书院诸位当代高手
一、 先贤评注本书者多人,如王孟英、叶子雨、郑雪堂、朱武曹、汪瑟庵、征以园、何廉臣、曹炳章等,妙理精义甚多,发人智慧,不敢偏废,故并列之。 一、 本书不离运气,故辑五行六气一章于前,以备检阅参考。 一、 本书虽系清时人著,其中文词有难解者,故加入词解一项。一 、 本书列有方剂一百九十八方,其原有方论者照列,其无论者,即加方解。 一、 条文之后,又有提要,释义、按语、浅显易明。以便参阅。 一、 杂说之
以研究SabineWilms翻译的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英译本《VeneratingtheRoot》等著作及其译者为主要内容,以中医典籍文献的特点、古典文献研究方法为原则,对中医典籍的文本翻译进行研究与评价,包括译者的译内和译外评价,从而总结中医典籍翻译原则,进而指导翻译实践。书中包函的实践部分为食疗名物词译释实践,既能突显创新性(国内目前并无类似图书出版),也有相对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主要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主要是对英译本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流传至今版本很多,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即是其中之一。1939年中医学家黄竹斋先生于浙江宁波访书期间,从桂林医家罗哲初得张仲景46世孙张绍祖家藏《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手抄本,是书16卷,内容与通行本有差异,多出1/3内容。本书六气主客、伤暑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篇,是与通行本不同之处,亦是本书特色。 此次整理,以1
一、策划思路“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二、体例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作者邀请东北地区名老中医讲述成才故事、深入解析名老中医道术形成过程,大师在身边,与名老中医贴近,展现不同大医风采。本书记录了30位名中医的访谈录,分为名医简介、名医寄语和名医访谈三部分。名医简介是对名老中医的基本介绍,名医寄语是精炼总结了名老中医对青年学子提出面。名老中医的治学方法、独到创新的学术观点、丰富鲜活有效的诊疗经验、对中医传承发展的精辟见解,对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棲隐楼医话》(1917)为清代医家俞彬蔚所辑。俞彬蔚,字舲芗,别号镘畊,江苏无锡县人,清末医家,亦精于书法,留有楹联数幅。本书共八卷,俞氏以医话、医论的形式,记载了基础理论、临床治疗、用药、养生、医案等内容,同时兼参当时的西医学说,各取所长,兼抒心得,各有详略,内容丰富,对当今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次校勘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图书馆所藏民国稿本为底本。经此次研究考证,该本应为作者民国稿本...
《黄帝八十一难经》,即《难经》,共计三卷,作者及成书年代皆不祥,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中医十大经典:黄帝八十一难经》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并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一难讲脉学,二十二至二十九难讲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讲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讲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讲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讲针法。《中医十大经典:黄帝八十一难经》内容简要,辨析精微
该书分上下二卷,共14论,载方304首。卷上叙述了疮科总论、五发痈疽论、疔疮论及瘰疬论,卷下论述有肠痈痔瘘论、乳痈论、肺痈论、诸疳疮论、附骨疽论、诸疮论、疥癣论、瘿瘤论、臁疮论、便毒论等。全书所论各病,均首论病之因、辨证要点,次列各证方药,各详制方之理及用法。每门的开篇论述对该门内容有着总括的意义,提出作者对本病的基本观点,是研究的主体和重点,也是研究各门的切入点...
汉代张仲景著述的《伤寒论》,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典籍,是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但因文字上含义的深奥,注家学说的不同,阅读有一定的困难。本书用现代语译释了全部《伤寒论》,对读者可有一定的帮助。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共六篇,根据伤寒六经病证治内容,用综合方式加以系统的阐述。每篇有概说、主要脉证、辨证、治疗、方组论述、预后、兼变证治、合病、并病、小结等,既作了全面性的分析介绍,又揭示出便于重点掌握的规律。下编十卷,依据明代赵开美本
《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是依据门纯德先生的生前录音整理而成,全书以漫谈的形式记录了他的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书中以先生口述的大量翔实的案例阐述和印证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并阐释了其独到的学术思想及精妙的方药运用经验。本书是门纯德先生晚年对自己多年临证经验的回顾与总结,全书体现了先生“智圆法活”、“方精药简”的临证特点,也展现了先生“精勤实践,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 所附《名方广用》一书,曾于1990年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
李培生教授是中医伤寒学界的一代宗师,泰山北斗。所著的这本《伤寒论讲稿》基本保留了明·赵开关复刻宋版《伤寒论》的原貌;全书以六经为纲,本证、兼变证、类似证为目的编写体例,明白地勾画出了六经辨证论治的体系,极便于初学;书中每条原文下又分词解、提要、释义、治法、方药、方义、参考资料诸项,使全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书中首次指出《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明确了该书作为中医临床治疗学基础的地位...
全书共分为三卷,卷一载有三皇圣纪,养生、饮酒避忌,妊娠、乳母食忌及山珍海馐所做的羹、粉、汤、面、粥、饼等聚珍异馔等。卷二记载了诸般汤煎等。卷三是可供食疗的天然食品...
《黄帝内经》中的方剂,仅13首,而且基本上是一些小方、偏方。这对于应对形形色色的疾病,是远远不够的。其实,《黄帝内经》中方剂固然不多,但其中追溯病源、分析病理、列举治法之处,比比皆是。中医是靠思想治病的,《黄帝内经》给后人提供的,正是这种思想。正如庄子曰:“吾所好者,道也。” 骆龙吉撰述的《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就是其中杰出的著作。该书选取《内经》中的病证,附其原文,逐—解释,配上方剂,并详解方义。通过医理分析和方药的呈现,
本书包括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曹仁伯《继志堂医案》二卷、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三卷、张仲华《爱庐医案》二十四则,系柳氏精选四位清代江南名医部分医案的合编,并加以评按而成。病种范围较广,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其中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原系抄本,附刻于《医学读书记》后,柳氏又从后人抄藏本中的尤氏医案“选精粹者”,充实成本书,分为三十二门,并加按语。本书点校以清光绪30年甲辰惜余小舍刻本为底本,以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此书摘录《本草纲目》中本经药233味,(另有附品56种),作“崇原”之论,自序云“诠释《本经》阐明药性,端本五运六气之理,解释详备,”有探讨药性理论之意,药分上中下三品,从药物性味、生成、阴阳五行属性、形色等入手,结合主治疾病之机理,阐明功效,崇本求原思想,对徐大椿、陈修园等影响颇大...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著。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全书收罗广博,书中前后引述医著近百种,涉及古今医林掌故、名医佚事等多方面内容,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本书由“第六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的石志乔老先生著成,由作者讲《伤寒论》的讲稿以“经典、金句、精讲”为题,以疾病为纲、病机方证为目整理而成,以串讲形式,对条文逐句、逐词、逐字讲解,不在任何地方留有疑点和盲点,讲稿深入浅出,丝丝入扣,顺理成章,有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听过之后,觉得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学生们特别希望集讲成书,并说一旦公开出版,定会被后学者们喜爱。本书优选的亮点在于以临床实用为原则进行选讲,使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喻氏研究《伤寒论》心得体会,对中医辨证论之法则的发凡起例、治疗痘诊的证治经验,以及其所厘定的病案规范与精湛的临床验案。本书集古籍整理现代研究与一体,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医籍,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学生和自学中医者参阅...
《内外伤辨惑论》又名《内外伤辨》,3卷,金·李东垣撰。刊于1247年。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辨寒热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文,俗称“内外伤十三辨”。卷中和卷下是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内外伤辨惑论》突出了“补土派”的学术思想;阐发了内伤之证,有类外感,通过详细辨证,就可不致混淆;对于饮食劳倦,虚人感冒,提出主用补中益气汤,取补土生金,升清降浊,得阴阳生化之法,该书是补土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
《中医经典诵读(大字注音版)》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精选了适合中医启蒙的经典篇章,长期诵读可加深对中医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有益于身心健康。《中医经典诵读(大字注音版)》甄选了历代名家精粹,包括医史篇、基础篇、诊法篇、中药篇、方剂篇、医经篇,主要选取歌诀形式,易于朗诵...
郭霭春(1912-2001),天津人,我国有名医史文献学家、中医学家、史学家、诗人,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郭霭春中医经典白话解系列”丛书包含《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难经集注白话解》、《伤寒论校注白话解》、《金匮要略校注白话解》5种。本套丛书于郭霭春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出版。《金匮要略校注白话解》一书是对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校注和白话解,体例上分为原文、衍义、校注、白话解四项内容。本书校文严
二十四节气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很好传统文化的代表,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经方是中医学的精华,源于生活,简约严谨,价廉效好,生命力极强,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逐渐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名经方学者黄煌教授及其团队将二十四节气与经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每个节气配上常用经方和精美的四季风光照片,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年历形式呈现,内容轻松活泼,形式新颖别致,
以六要素解张仲景《伤寒论》,如实观照,阐明《伤寒论》与汉代经方、医经的传承关系,推进古典中医理论与现代语言接轨,着力临床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将中医临床标准化,简明易学,提高疗效。主要内容包括【一、知寒热】【二、识表里】【三、辨虚实】【四、断病证】【五、观实例】。通过【1】17条必背《伤寒论》条文,掌握伤寒框架;【2】6个核心概念,让读者学透《伤寒论》,并重新理解身体;【3】5张《伤寒论》思维导图,内化为不错思维工具...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中医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药学的理论发展和临床实践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1)本丛书选辑经典中的主要内容给予准确的英译,靠前次为靠前外学习中医者提供四部经典的英语系列教材(或普及读物);(2)两位主编均是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的资历教授、博导,一位至今仍在加拿大从事中医药(包括四部经典)的英语教学,并已撰写写经过多个英语班教学实践的讲稿;(
《脉学注释汇参证治》由清代医家汪文绮所著,约成书于清乾隆九年(1744)。分上、下卷,该书是对《濒湖脉学》进行注释的脉学著作,书中论述27种脉,为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等。以脉统证,脉证相参,共述病证76种。并据脉施治,因方施药,融脉、证、治、方于一体。本书现仅存一种刻本,即清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杨德先近文堂刻本启吉野史藏版。此次整理即以该刻本作
本书为刘渡舟先生1985年在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全国伤寒师资班时的《伤寒论》讲解实录,内容包括《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辨痉湿暍脉证》四篇。其内容翔实,语言朴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三医书》,又名《秘本医学丛书》《九九医学丛书》,此书的编纂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保存了大量的中医孤本秘籍。本书搜求海内外孤本、珍本、抄本,如《医经秘旨》《温热逢源》《医学妙谛》《伤科方书》《重楼玉钥续编》《行军方便便方》等;另外,旁及日本,收有《医余》、《药征》等,保存了大量濒临散佚的医学珍籍。其次,注重实用,简验方便。裘先生所选多为家传秘本,疗效独特,简练实用。再次,普及推广中医学术。当时正值废止中医案起之时,中医学
清儒《内经》校记五种,包括张文虎《舒艺室续笔内经素问》(19则)、俞樾《读书余录内经素问》(48则)、胡澍《黄帝内经素问校义》(39则)、孙诒让《札迻素问王冰注》(13则)、于鬯《香草续校书内经素问》(103则),均是清末有名儒家学者对《内经》进行校诂的经典之作。这些学者在对《内经》探赜索隐、辨正讹误的过程中,广征博引,论证过程逐层推进,逻辑严密,条理井然,故常能突破前代校注者多囿于医经的局限,取得令人信服的结论,其中灼见、创见颇多,
泰戈尔
孙郁著
阎连科
林奕含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老王子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