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东皋草堂医案》,清初医家王式钰著,不分卷,载案46门,另有独立或附于医案的医论10篇。涉及寒、中风、署、霍乱、湿、燥、火等病证。作者王式钰出身儒门而从事于医,尊崇经典,善用古方,其医案叙述简练、特色鲜明,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刻本为底本...
《山田正珍医书二种》介绍了,山田正珍(1749—1787),姓菅,氏山田,名正珍,字玄同,又字宗俊,号图南、杏花园主,人称图南菅公。著作有《伤寒论集成》《金匮要略集成》《伤寒考》《新论》《败鼓录》《桑韩笔语》等多种。《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43:山田正珍医书二种》收录山田正珍医书二种《伤寒考》《桑韩笔语》。 《伤寒考》撰于1779年,为《伤寒论》考释之作,记载著者研究《伤寒论》心得四十五则,内容大体可分为文献考订、临证应用
《金匮方歌括》署名陈修园*,实乃陈氏在编*《金匮要略浅注》之后,命其次子陈元犀援《长沙方歌括》例而作,可谓是《长沙方歌括》的姊妹篇。将张仲景《金匮要略》诸方组成、功能主治、药物剂量及煎服方法等主要内容,用歌诀形式编写出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颇为实用。 ...
中医四大名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八十一篇,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之名而作。《黄帝内经》的内容以黄帝、岐伯等人的对话、问答来阐述病机病理。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引导我们顺应自然,提倡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民国名中医临证教学讲义选粹丛书》 民国时期(19111949)的中医教育历尽艰辛,独具特色。在西学东渐、中西医汇通之巨大挑战下,培养的中医英才,成为中医教育及中医临床的中流砥柱,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这与当时的中医教材息息相关。以史为鉴,收集整理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教材,给当今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和教材编写以新的启迪,给临床中医师提高诊疗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成为历史的选择和中医科研工作者的历史担当。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程莘农教授评
《濒湖脉学译注》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采撷历代各家脉论之精华,并加以取舍归纳、提要钩玄而编成。该书扼要地介绍了27种不同脉象形态、所主病证以及相类脉象的鉴别,以歌诀的形式流传。 翻译和注释的译文用浅近的现代汉语,并注意押韵,以利于朗读和背诵。书中难懂的古汉语词汇和医学名词术语,均作了详细的解释...
本书从《伤寒论》精选了172条,采用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突破并讲清了诸如“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的原则、理法方药的基础理论与运用规律。 ...
《脉经》为晋代王叔和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 沈炎南编著的《脉经语译》共十卷。前九卷分为口79篇,第十卷不分篇,为手检图12部。本书论脉,其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举几脉形脉法部位,三关病候治宜,三部九候脉证,脏腑脉候主病,百病生死脉诀,四时损至脉证,平病怪脉辨
本书作者在总体描述、分析和介绍布依族摩经的基础上,对《温经》进行翻译注释...
《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一书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解秸萍教授所主编。解秸萍教授于1984年师从于师怀堂先生学习新九针,深得师老的教诲和亲自指导,并经常侍诊于师老,协助整理其临床验案。解秸萍教授在临床上每遇毫针难以解决的病例,应用新九针治疗则常常能效如桴鼓,深感应当把新九针疗法侍承下去,加之在教学中发现有大量的新九针治病的临床报道需要整理归纳,于是欣然承担起主编本书的责任。本书从古九针的理论及应用到新九针的各种针具的形状、操作
张福田著的《脉理宗经》成书于同治七年(1868),由清代医家张福田所著,是一部以注解经典的方式集论脉学精要的专书。本书作者积数十年所学和经验撰成此书,以经典为主体,选列各家之论,酌附己见,以弘扬脉理。全书共四卷,首卷列《黄帝内经》脉要和诊候、《伤寒杂病论》脉法八十六条句解:二卷论《黄帝内经》寸口脉脏腑定位,经络、奇经八脉及六淫脉法,各家脉论及脉象比类:三卷为三十脉条理分疏:四卷为七绝脉、李士材两足脉说、脉法金针、妇女脉法、古今脉法总论
由陶憺庵著的《伤寒源流/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系清代医家陶慵瘫所辑.为注释《伤寒论》的汇集性著作。原书分为源、流两集,源集叙述六经标本、传变、并合、在经、越经与汗吐下后诸证之原:流集条分各证、经络归属、表里浅深、施治主方之要。书中附伤寒源流药方240首,除《伤寒论》原113方外,另集后世名方,注于诸证主治之下,并作方解,专置一篇于后,便于检览。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为底本...
《长沙药解》四卷,载药一百六十一种,方二百四十二首,为黄元御总结《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药运用的心得之作。其写法每先论该药药性药理,然后细述其经方中运用及方解。论述详细,疏证精当,是学习伤寒方药的必读之作。供中医研究人员、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
《伤寒尚论辨似》为清初医家高学山辨析喻昌《尚论篇》而编著成书。全书依据伤寒六经分篇,设太阳经总说及上中下篇,阳明经总说及上中下篇;少阳经总说及合病、并病、坏病、痰病;太阴经总说;少阴经总说及少阴病前篇,少阴病后篇;厥阴经总说及厥阴全篇说;过经不解及瘥后劳复阴阳易病等。除对《尚论篇》有关内容辨析外,还就《伤寒论》的六经分篇、传经、直中、并病、合病、方药、诊法等进行论述。本次整理以1956年3月新医书局本为底本...
《小儿推拿广意》,又名《推拿广意》《幼科推拿广意》,清代熊皮雄辑撰,陈世凯重订。约成书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是现存较佳的一部清代儿科推拿专书。《小儿推拿广意/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三卷。卷上总论推拿之理、儿科疾病诊断方法、推拿手法,并附图80幅。卷中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以推拿疗法为详;此外,还列举了“少儿坏症一十五候”和“小儿面色恶症死候”。卷下为附方,选录小儿病药方一百八十余首。本次整理以清逆光十二年(1832)博古
《医学阶梯》为医论类著作,清代医家张叡著。共四卷,作者根据《内经》《伤寒论翼》《本草纲目》诸书,参以《周易》有关学说,删繁就简,去疑存信,汇集成书,就中医学入门基础问题展开论述,共列百余条细目。其中包括论表里阴阳、五官九窍、五脏六腑、五志五液、病机证治、五行、本草、针灸、经络、脉论、五运六气、伤寒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医理与儒理殊途同归”的思想。全书阐论通俗,图文并茂,堪称初学者之门径。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甲
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本套丛书是中医文化经典文化丛书,是对中医经典古籍的再次校对和整理,涉及范围有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剂学、中药学、女科、脉诊辨
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主线,介绍了外感热病和六经病分别对应的疾病的初期、极盛期、亚盛期、轻浅期、衰竭期和终末期。以“大字”、“注音”的方式选编了《伤寒论》的原文,配有准确的译文和详尽的解读,并引入了中医药知识的小贴士和《伤寒论》常用中药图,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用现代的方式将《伤寒论》所阐述的外感疾病的辨证纲领、治疗方法及中医临床各科辨证、治疗的一般规律,展现在中学生面前。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将趣味性、知
本书是1982年国家中医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即11部中医古籍整理之一。本书组织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和学者,历经近10年时间编撰完成。反映了他们较高的中医文献水平,也体现了他们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之精华。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和影响非常大,被中医界视为必读经典之作。全书文献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现代中医文献理论研究成果。本书训诂解难,校勘严谨,探微索奥,注释精当,所述按语,彰显大家功底,是不可多得的传世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著,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人,约生活于公元150~219年。汉书无传,唐《名医录》有“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柳少逸编写的《伤寒方证便览》从《伤寒论》原文入手,对各经证治下的方证进行归纳分析,以证统方,以方类证,方证结合,提纲挈领。...
赵怀舟和王小芸主编的《八十一难经吕杨注辑校与研究》的出版,是对《难经》早期风貌的一次全面整理和研究,具有珍贵的文献学价值,这对于《难经》深入发掘、考辨、评析、研讨,比较分析《难经》与相关医学古籍之间的联系,剖析研究古人在学术观点上的异同,探求其学术渊源关系,整理《难经》相关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及后人所做的发展,充分展示《难经》理论的学术价值和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草纲目》是中华医药史上的巨典,集千年来国人对药物、食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和医养方法之大成。 中国家庭必备药学百科全书。 传承国医经典绝学,再现本草药学精华...
《卫生要诀》,养生类著作,为清代医家范在文所著。全书共四卷,卷一载药物相恶、服药忌食、孕妇忌服之药、饮食相忌,并概论五脏、五官、五味、五色、五谷、五果、五菜。卷一后半部分共卷二、卷三论述了内、妇、儿、五官科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卷三之末还从本草诸书中选取常用药物辑成“药性赋”。卷四论述了治病要诀、治疗验案及医论...
《金匮要略》,东汉伟大医家张仲景所撰,是我国现存中医学重要文献之一。它综合《内经》《难经》医学理论,博采众方,参以己见,全面论述了中医学“杂病”脉证并治,是一部完整的理法方药悉具的始祖“方书”,它集中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精髓,故千百年来一直被奉为中医学经典必读之本。 《国医大师李今庸医学丛书:李今庸金匮要略释义》原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李今庸教授1963年主编的全国中医学院第二版统编教材《金匮要略讲义》。 该讲义对《金匮要略》原文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为宋代国家医学考试试题问答记录,由宋代太医局成安大夫、特差判何大任辑成。现所见者系《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全书共九卷,载试题89道,分为6类:一是《墨义》9题,内容为基础医学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二是“脉义”8题,内容为脉学知识;三是“大义”37题,内容为病因病机与藏象学知识;四是“论方”8题,内容为方剂学知识,涉及方剂40首:五是“假令”18题,以测试考生对假设临床病案及其变证的分析及应用理法方药的能力:
《内经博议》四卷,清初医 家罗美著。《内经博议》是罗美 现存传世的四部医书之一。全书 将《内经》相关内容按阴阳、脏 腑、气血、经络、运气、疾病等 分列不同专题加以详述,既对 《内经》的理论进行了诠释,又 蕴含罗氏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次 整理以南京图书馆所藏清代孙从 添点批抄本为底本...
《本草发挥》为元末明初医家徐彦纯辑。徐氏集 朱丹溪、成无己、王海藏等诸家之言,订说补缺,汇 粹成编,全书共分四卷,收录药物274种。卷一为金 石部、草部,金石部收录23种药物,草部收录33种药 物:卷二为草部,收录87种药物:卷兰为木部、人部 、兽部、禽部、虫召一部、果部、米谷部、菜部,收 录131种药物:卷四主要辑录药性理论与组方用药原 则的相关内容。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吴琯刻本为底本...
《医林绳墨》原系明代医官方谷为其门人弟子讲解医理的讲稿,后经其子方隅整理而成。作者宗《内经》、仲景学说,参考金元诸家之论,结合临床所得,不拘于成说而每多创见。特别是于每证之后,别列“治法主意”,综合说明本证的病理和治疗,以便于记忆。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十二年初刻本为底本...
《亟斋急应奇方》系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叶风所辑,是一部以应对急症为主,又兼论各科杂病的方书。全书共分为23门,后附备急方。每病之下详论其症而慎于选方,每症只取二一屡验奇效之方,所用药物亦多为家常易得之品,并详述药物的煎煮、炮制、服用等。书中专列急救门,同时也选录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用方法。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六年抄本为底本...
《祝茹穹先生医印》三卷。附《祝茹穹先生医验》一卷,清代祝登元撰。弟子赵嶷编,现存最早为清顺治十三年(1656)祝氏旷旷居刻本。本书卷一、卷二载医论18篇,主要论述脉理;卷三载医论7篇,内容以伤寒论治为主;《祝茹穹穹生医验》一卷,载医案63则,由不同作者追记而成。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清顺治十三年旷旷居刻本为底本...
《思济堂方书》,清代医家贾邦秀著。本书乃贾氏“五十年专心医理,博览群书,敷轩岐之至理,集圣哲之大成”。是书凡五卷,言简而理约,道明而贯通,选方精要实用。所辑诸方多为历代临床所常用,大多属于药味精炼、药性平和、疗效可靠者。本次整理以珍泰斋贾宅藏版刻本为底本...
《伤寒全生集》为明代陶华所著。本书共四卷,173篇,正文四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及六经标本、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正伤寒、温热病、类伤寒、阴阳相似、合病、并病、风温、痉症、疫疠天行等;第二部分为各种症状及证候的辨证论治,并列方药及加减变化。书中收部分针灸治法。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十三年(1640)娄东蔡懋德刻本为底本...
《医方便览》,医论著作。四卷。又卷首一卷。明·殷之屏撰。刊于1582年。本书根据皇甫中《明医指掌》中的医论歌括重加修订补注,共编为100首,将医学理论与各科病症编成歌括,使初学者便于记诵。每首之后分列治疗方剂(无方歌)。此外卷首辑有运气,经络、病机、歌赋和医论。本书为一本学医门径书。现存康熙刻本。 ...
《广嗣全诀》系明代陈文治辑,全书共十二卷,卷一阐述种子,卷二、卷三论及保胎及保产。卷四叙述产后护理及诸疾的辨洽,卷五至卷十论述儿科杂病,卷十一至卷十二叙述痘疹。全书共№00余篇,并附诸多验方、验法。本次整理以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所藏明万历十九年(1∞oll刻本为底本...
《临证医案笔记》,清代吴篪著,成书于清道光 十六年 (1836),刊行于道光十七年 (1837)。全书六卷,分三十 七门。各门先列医案,后附所用 方药,各方在方名下叙功用主 治、组成、制法、服法等。全书 载案九百余则,叙方四百余首, 问附历代医家有关论述。书后附 有种痘法、人参真伪辨。本次整 理以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 所藏清道光十七年刻本(树滋堂 藏板)为底本...
《本草汇笺》,清代顾元交撰,成书于清康熙五年(1666)。 正文凡十卷,前附“天元芥说”,概述五运六气,包括五运说、六气说、一气中有五运一运中有六气说、主气说、客气说、四间气说、天地皆左旋说等文15篇。正文共载药397种,附药图264幅(多为药材图)。正文后附“总略”,为作者概述诸家本草理论及用药观点,包括论本草为历代医学之本、论药性气味生成原本、论药性同味而用殊、论药性偏胜之弊等文15篇。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年(1666)龙耕堂
陈廷儒的《诊余举隅录》全书二卷,54篇,载医案118则,除2则外皆为陈廷儒经治,涉及内伤、外感及妇科、儿科等数十种病证的诊治。《诊余举隅录》虽属医案类,却能取经治之案论说医理,阐说医理时有引用前人之说,随文而发,少有铺陈,并能融会中西医学阐述病机,在医案类著作中独有特色。《诊余举隅录》现存清光绪二十四年铅印本、1933年苏州国医书社铅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3种刊本,另有抄本1种。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四年铅印本为底本,以《珍本医书集成
《药品化义》,明末贾所学原著,清代李延昰补订。共十四卷,实际载药152种,附药15种。卷首部分为李延星增补的内容,卷一至卷十三为贾所学撰著。卷一为“药母订例”“辨药八法”,阐述了重要的“药母”理论。卷二至卷十三依次为气药、血药、肝药、心药、脾药、肺药、肾药、痰药、火药、燥药、风药、湿药、寒药,对每味药从体、色、气、味、形、性、能、力八个方面进行发挥。本次整理以康熙十九年(1680)木刻本为底本...
清·凌奂(1822—1893),撰《饲鹤亭集方》,收录方剂453首,分为补益虚损、脾胃泄泻、痰饮咳嗽、饮食气滞、伤寒诸风、诸火暑湿、眼科、女科、幼科、外科、胶酒等11个门类。本书是凌奂第四子凌绶曾随诊饲鹤亭时,按照《眉寿堂丸散膏丹集》的原有分类,增入方药辑成。汇辑了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幼科、眼科,以及补益类有效方药。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九年(1893)出版的《吴兴凌氏二种》为底本...
明弘治十三年(1500)据陕西藩省复刻本《明目方》重梓的《明目神验方》为我国现存刊刻最早的中医眼科专著,作者无名氏及编撰时间不详。书中汇集历代方书关于眼病论治的理法方药资料,内存不少现已亡佚的眼病诊治文献和珍贵药方。全书不分卷,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眼病证治及治眼方药三部分,突出以五脏为中心的思想,辨治体系较为完整,对后世眼科名著的编撰及眼病诊治影响重大。本次整理以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年影印的日藏弘治本《明目神验方》为底本...
《伤寒六书纂要辨疑》明代童养学辑,初刻于明崇祯五年(1632),全书共四卷。童氏认为陶节庵《伤寒六书》辨阴阳有经,表里有症,虚实有脉,临病制方服药有法,井井有条。 且辨叔和之谬,正无己之讹,足补仲景书之未备,惜其立论不免屡见叠书。实因陶氏六书成非一时,故有重复及先后倒置之处。因此,在原书基础上去其繁芜,补其阙略,删繁就简,重为诠次而成本书。本次整理以明崇祯五年壬申金陵刻本为底本...
《罗氏会约医镜》系清代罗国纲所著,成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全书共二十卷,是一部综合性医书。其成书以来,经考证有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大成堂刻本、翰林第藏板本,经过对照比较,两者实为一版。大成堂刻本现存于浙江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翰林第藏板现存于湖南省图书馆,现存完整。本次校勘以清乾隆五十四年大成堂刻本为底本。《内经》内容参考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代顾从德翻刻宋本《黄帝内经素问》、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赵府居敬堂刊本《
《医级》成书于1777年,是一本综合性医书。十二卷。清·董西园纂。摘录历代医著,辨证立方,作为学医入门之阶墀。卷首题《必自集》,总论医理及诊治之法,除综合前人论述外,作者也有阐发:卷一-二伤寒;卷三-五杂病;卷六女科;卷七-九类方;卷十脉诀。卷末题《无问录》,内容总论阴阳、脏腑、四诊八纲、治则等医理和治法。现存清刻本。 ...
《伤寒分经》十卷,清·吴仪洛编著。此书系《吴氏医学述》之第五种,是以冬春夏秋四时之序主病大纲来详解《伤寒论》、系统阐发伤寒外感热病之著述。吴氏推崇喻嘉言《尚论篇》,因将《尚论篇》予以重订和补注,并将喻氏《医门法律》中“中寒门”及“秋燥论”内容补入,仿袭喻氏《尚论篇》之编述体例,分经论注而成。该书共十卷二十篇。凡太阳经三篇,阳明经三篇,少阳经一篇,太阴经一篇,少阴经二篇,厥阴经一篇,春温三篇,夏热一篇,脉法二篇,诸方一篇,补卒病论一篇,
《伤寒微旨论》是北宋医家韩祗和撰著的外感热病专著。原书已散佚,今本由清代《四库全书》整理者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从《永乐大典》辑复而成。分上下二卷,从《伤寒源篇》至《劳复证篇》计十五篇。载方39首。本次又增加了从《永乐大典》中新辑得的二篇内容,共十七篇。本书对伤寒病机、外感热病分类、伤寒传经学说、汗下温治法、外感热病因时治疗、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均有论述与创新。是中医学术史上第一本阐发《伤寒论》的医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次以
《嵩厓尊生书》,清·景日昣撰于康熙丙子年(1696)为综合性医书。全书十五卷。卷一气机部,阐述五运六气。卷二诊视部,以歌诀的形式分析脉法。卷三药性部,按草、木、果、壳、蔬、血肉、金石7类,介绍276味药物的性味功能。卷四论治部,从五脏苦欲、时令用药、七方十剂、补泻、升降、药性等方面阐述用药方法。卷五病机部,列中风、中暑、中湿及咳嗽、痰饮、血症等内伤杂病九十余种,以歌诀的形式阐述其病机、脉象、治法。卷六~卷十三按人体上、中、下部和周身部
《医宗宝镜》为清代的一部综合性医书,旧题作“龙虎山张真人秘本”,不著撰者姓名。《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认为其系清·邓复旦(生平不详)所编,今从其说。全书分为四卷,其中卷一述药性,卷二列医方,卷三论诸证,卷四为脉学。书中各部分内容大都出自于历代中医名著精华,其内容虽属转引汇萃,鲜有己见,然其编排自成一体,采摘广博精要,仍不失为一部医学入门及普及佳作...
《药镜》的主要内容,前撰“凡例”,阐述药物的归经、炮制、选辨、反畏等内容。次附“总目”,列各卷所收药物名称与后附各赋。正文内容分为四卷,系依药物之药性的温、热、平、寒四类而列,每味药名之下述其主治功效、配伍应用等,共三百四十四味。其后附载《拾遗赋》,收药一百四十种;《疏原赋》,述经络、用药法,以补所未备;《滋生赋》,录水类药品二十五种,《补遗》载三十六种食物之性用,列入第四卷寒性药之后...
《平法寓言》,清代与樵山客撰。全书共十卷。卷一、卷二为慎学篇,概括脏腑经络大要。卷三、卷四为启悟篇,解析脉经。卷五、卷六为正名篇.在《伤寒论》六经病框架下论热病。卷七为育类篇.细数妇科经、孕、产及杂病。卷八为遏移篇,谈小儿络脉辨证及惊风、痘、痧等病的病因诊治。卷九、卷十为砭惑篇,批驳温厉、肠辭、喉痹、痃疟为疫病之说,同时探讨了冑痈、振埃、痈疽疔毒、金疮箭毒等病的理法方药。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三年一1887刻本为底本...
《摄生总论》十二卷,医方著作,清康熙年间王梅在明代张时彻编辑《摄生众妙方》十一卷的基础上增补卷之一而成。张时彻,嘉靖二年癸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摄生总论》卷一为秘授脉诀、药性总赋、伤寒捷论;卷二至卷十二为补养门、诸风门、伤寒感冒门、暑门、湿门、热门、诸血门、疟门、疫瘴门、霍乱门、痢疾门、脾胃门等四十七门。张时彻自幼多病,故每见愈病之方,辄录而藏之,乃成此书。此为经验传信类著作,颇有实用价值...
老王子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刘争争
汪曾祺
泰戈尔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