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本书是对甘肃陇东地区蒲河流域**发掘出土田园子石窟和调查新发现的薛李石窟、柳州城石窟及申家山石窟等几处石窟寺遗存的考古报告。基于传统石窟寺考古方法,运用数字化模型重建的技术来记录石窟寺,综合展现石窟寺建筑和佛教艺术的内容,并通过对相关石窟寺遗存及出土佛造像的对比研究,从宏观上探讨蒲河流域石窟及造像佛教艺术的交流和传播及丝绸之路东段北线上古道支线交通等问题...
本辑刊发考古简报4篇,公布了重庆云阳塘坊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北随州王家台东周至宋代遗址、四川蒲江盐井沟唐宋盐业遗存和山西涑水流域仰韶至商时期植物考古遗存的新资料。收录研究论文8篇,分别对二里头遗址与南关遗址、河套地区东周装饰品的特点及其文化渊源、长江中下游出土“人”字形截面铜剑的功能与流传、云贵高原和中南半岛镂空牌形首剑的类型和工艺、荥经高山庙汉代木椁墓出土漆器铭文所见的漆器生产流通、后蜀宋王赵廷隐和明代监察御史李君墓志铭反映的历史信息
本书基于考古材料进行观察与分析,同时结合文献材料和其他方法加以比较研究,提出并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对“高原丝绸之路”这个命题展开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书中各章节内容均以近年来青藏高原的考古新发现为基础,广泛结合汉藏文献以及历史学、民族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研究进行论述探讨,论证了“高原丝绸之路”的概念、主干线以及交通路网等内容,构建了史前至唐代高原丝绸之路的基本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也具有
契丹辽帝国以西拉木伦河(潢河)和老哈河(土河)流域为中心,一度占据北抵克鲁伦河流域和外兴安岭一线,东临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附近,南达河北高碑店白沟一线的广大地区。契丹族虽然是一个业已消亡的民族,但是其所建立的契丹辽帝国,开启了中国北方民族王朝主宰中国历史舞台的新阶段,拓展了中国北部边疆,为后来金朝入主中原地区,元朝和清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辽朝从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开始,到天祚帝耶律延禧
自2013年始,牧心斋先后与中国嘉德合作举办春拍专场“一案四时春(2013)”“清禄集(2015)”“味余(2018)”“报春(2020)”,十年弹指一挥间,时下已是2023年,又恰逢中国嘉德成立三十周年之庆,遂再次受邀举办专场,并以此书付梓而志之,名之曰“拾得”。“拾”者,十也,以志与中国嘉德合作十周年;“得”者,有所心得也。另,芸芸藏品,历经数百载,偶为今人所得,岂非我辈因缘际会而于世间“拾得”者?唐初名僧“拾得”有自述行迹之句:
《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基本体例,主要参照《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并根据麦积山石窟自身情况进行了调整。 洞窟数量之前长期沿用中央勘察团编号的194个窟龛,20世纪90年代后根据考古调查陆续增补了部分洞窟,现窟龛总数量为221个。 《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总体结构所列项目主要有洞窟(龛)号、时代、位置、形制、造像、壁画、题记等七个部分...
本著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丛书中的一种,作者将物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古代文献的特殊形态石刻文献的研究中,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等视角,立足于文化史的宏观鸟瞰,对古代石刻文献和它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展示了古代石刻文献的丰赡和魅力,丰富、完善了古代文献的广阔内涵,揭示了石刻文化和石刻文献独特的文化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主要章节包括:从物质文化角度看中国古代石刻;宋前及宋代刻工和刻石文化
2014年6~7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陵县博物馆对南陵县2座宋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2座宋墓位于南陵县弋江镇铁拐村西北部,两墓葬相距约1米,均为竖穴土坑灌浆三合土双棺墓,地表未见封土。 Mi保存较好,内外双棺、外棺内柩基本完整。柩上盖有荒帷及旌铭,出土随葬器物较为丰富,各类器物制作精美,类型多样。金属类有金银器、锡器、铜器、铁器,器型有金簪、锡匙、锡箸、锡钵、锡盏、铜镜、铜钱、铁剪刀等。陶瓷类有酱釉梅瓶、银扣敛口钵、青白
水洞沟遗址从发现到如今已经历整整100年,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也走过了100年的征程,但对于旧石器考古研究的认识和理解,目前仍较多地局限在专业学者内部。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旧石器考古和早期人类历史,可能是目前我们旧石器考古学者需要做的一项工作。本书以水洞沟遗址的研究为核心,结合世界各地其他地区的研究案例,着重介绍旧石器考古的一些研究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使读者了解旧石器考古,了解探索早期人类历史的方法和过程。本书适合历史、文物、考古研究者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的一万多件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震惊世界。以编钟、尊盘、九鼎八簋、《二十八宿图》衣箱、十六节龙凤纹玉佩为代表的精美文物,不仅较全面印证了中国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其体现的音乐、科技、艺术成就也是人类“轴心时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因此曾侯乙墓被公认为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本书收录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二百余件,通过彩色照片辅以清晰线图,使读者较为直观、全面地了解曾
《登额曲细石器遗存》是对登额曲流域石器点地表采集石制品和参雄尕朔遗址发掘材料研究的阶段性报告,全面报道了该流域石器点分布状况、石制品类型与石器技术,以及参雄尕朔遗址的发掘、地层和年代、遗址石料类型等。在分析研究石制品组合、技术特征与参雄尕朔遗址遗存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参雄尕朔遗址性质;在“操作链”思想的指导下,对所有石制品进行了技术一类型学分析,还原了细石叶生产的过程;结合周边资源分布状况、遗址原料获取与利用等信息,探讨了古人类的
本书以明蜀王府遗址水池(C4)和水道(G4)出土的68978件动物遗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动物遗存出土背景、种属分布、死亡年龄、病理现象、数量统计、测量数据、保存部位、表面痕迹和相关历史文献等的综合分析,认为这些遗存有可能是在蜀王府遭受大规模毁坏和废弃阶段(张献忠政权占据王府时期),短时间内倾倒生活垃圾形成的。处于上层的动物遗存多具灰、白、黑等程度较深的烧痕,这一现象很可能与张献忠政权撤离前焚烧蜀王府的历史事件有关...
本书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4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具体内容包括: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的演变与成因;红山文化聚落的空间分析;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筒状臂饰初步研究;切木尔切克文化的类型、时代与界定;墓葬所见东周燕国社会的阶层构成等...
《北方民族考古》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的集刊,迄今已出版 13 辑。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 25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境外重要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和重要成果...
2012年10月正式启动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涉及单位众多,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工程浩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荆楚地区规模**、收藏最丰富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历时数年努力,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普查任务。为了与社会共享普查成果,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在此基础上,我馆倾力编著《湖北省博物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与发现》。本书分为以下几部分:
本书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239通371幅高阳碑刻拓片为底本进行的整理与研究。这批藏品均为民国时期拓本,包括文化教育类碑刻、公益事业类碑刻、墓碑等,涵盖高阳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家族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相比一般传世文献资料更为原始,为研究明、清、民国时期高阳历史乃至中国北方社会的风土人情、文化教育、社会风尚等提供了第一手珍贵数据...
1993年,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对郭店一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大批楚简,是研究古文字学与先秦文献学、学术史、思想史无比珍贵的资料,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为纪念郭店楚简这一重要文献发掘出土三十周年,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荆门市博物馆合作,精选46篇历年来已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关于郭店楚简研究文章,涉及简文内容、古文字、思想特点等的考察与辨析,多为名家名作,反映学界对这批珍贵出土文献的认知和研究进展...
浙江自然博物院和深圳博物馆联合推出的“向海之旅--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展览,以100余件(套)珍贵的古生物和现代海洋爬行动物标本,展示了古脊椎动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过程。展品包括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各个类群的精美化石、与中生代海洋爬行动物一起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化石以及现生的海龟、海蛇、海鳄标本,很多展品系 展出。其中,近7米长的关岭鱼龙化石,带胚胎的黔鱼龙、混鱼龙、贵州龙化石,以及康氏雕甲龟龙、东方豆齿龙、双列齿凹棘龙
本书稿包含12篇文章,以部分洛阳出土的具有域外工艺色彩的文物为基础,是一本讨论洛阳历史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专题研究作品。书稿分别讨论了洛阳北魏永宁寺雕塑艺术,及墓葬中所出土的印章、石刻、镇墓明器、陶俑、酒具等文物中所包含的西域元素,以此管窥当时中原与西域的物质、技术、交通、文化等交流。这种具有国际背景意义的历史资料,加之洛阳地区出土的诸胡石刻文献中所见中外亲族的人文叙事,更揭示出当年内地常驻居民与东来胡人民族血缘融合的客观存在。
本书按照卜用甲骨的材质胛骨、腹甲和背甲对殷墟村南、村北两系各组类的王卜辞以及各组类非王卜辞甲骨上的钻凿布局与占卜形式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建立了殷墟甲骨钻凿布局的演进序列,厘析了殷墟甲骨占卜形式的发展轨迹。解读了一些特色卜辞布局。分析了同一组类内部甲骨材质对于占卜内容与占卜形式的影响。探讨了甲骨分期、甲骨组类、甲骨材质、占卜内容、钻凿布局等对于占卜形式的影响。...
本书细致梳理了广东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史迹,将丝路史迹分类港航遗存、外销品生产基地、文化交流遗存、海神信仰建筑、海防设施和其它共六大类。广东省境内的海上丝绸之路对接通道大体上分为五条,自东向东分别是韩江-梅江通道、东江通道、北江通道、西江通道、南江-鉴江通道。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管理的模式。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尚未形成整体品牌和旅游线路,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足,利用效益不高,需要制定全省性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总体规划,整合各地海上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本书运用考古材料,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既各具特色又相生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内在气韵和精神品格。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把握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舞钢大杜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遗迹与遗物,其中遗迹单位101个,包括灰坑71个、瓮棺18个、窑址5座、房基5座、沟2条,以及丰富的陶、石、骨器等遗物。遗存年代相对集中,文化性质比较单纯,属于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从早、晚两段遗存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了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舞钢大杜庄遗址较为单纯的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的聚落,为该类型单个聚落的考古研究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材料,对于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及早期文明探源提供
1.《长安印典大秦封泥》是一部展示作为秦代官印遗存的秦封泥,以及蕴含于其中的秦代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类图书。全书不仅介绍了秦封泥的起源、应用、出土、存藏、价值、研究及其文字特点、艺术风格等内容,还以秦封泥文字内容所反映的历史史实为切入点,结合大量典籍文献与出土文物,展示了秦朝的职官、地理、车马、法律、盐税、医疗、纺织、音乐、传驿、宫殿苑囿、军事制度等秦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全书选取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藏秦封泥约130枚,以及相关出土文物
本书为2017~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二)——后屯墓地战国墓葬考古发掘报告,是后屯墓地考古发掘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考古发掘揭露面积4500平方米,发掘了战国时期墓葬231座,为了解和研究通州地 区考古学文化内涵,特别是探究汉代路县故城形成之前的区域文化面貌提 供了新的资料...
实验室考古与文物保护,相较传统的田野考古发掘而言,具有其独有的优势——把文物保护工作前置于考古第一现场,把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融为一体,为考古发掘和遗迹文物资料的整理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技术支持,做到环境可控、时间可控、节奏可控,实现全方位发掘与即时研究。本书是国家级考古实验室示范单位——山东大学考古教学实验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集结,系统公布实验室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成果,以期为文物保护、科技考古、遗迹遗物展陈展示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最新的学科资
北疆博物院(法文名:Musee HongHo PaiHo 黄河白河博物馆),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博物学家桑志华(Paul émile Licent,1876-1952)于1914年来华创建,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馆”。北疆博物院藏品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以及历史民俗文物20余万件,奠定了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基础。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所跨越百年时光依然伫立至今的博物馆
明楚王墓为明八代九位楚藩亲王墓葬群,贯穿明代始终,是现存时间跨度最长、格局最清晰、占地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亲藩墓群。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明楚王墓遗址公园内。为加强对明楚王墓及明代藩王制度、相关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所特举办“明楚王墓与明代藩王文化”学术研讨会,鼓励专家学者撰文探讨、阐释相关遗址。本文集收录诸位大家、学者30余篇论文,包含明藩相关研究、明楚王墓考古相
里耶秦简,2002年6-7月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对于里耶秦代简牍发现的意义,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佚。它的重要性在于将极大地改变和充实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里耶秦简对于秦史的重要性不亚于甲骨文对于商史研究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史研究的
本书介绍了《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实施十周年以来北京地区以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考古为主的地下文物保护成果。其中第一部分回顾了该法规的出台背景、经过及影响,第二至五部分介绍了十年来北京市考 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牵头开展的基本建设考古、科技考古 和文物保护、公众考古和主要研究成果情况...
本书是国内礼制考古的第一本教材,在内容上分为“礼制文明概观”“都城礼制”“丧葬礼制”“器以藏礼”四部分,囊括礼制考古学最重要的内容。其中,“礼制文明概观”主要从宏观视角论述中国古代礼制文明的发展演变;“都城礼制”主要以先秦秦汉时期的都城及礼制建筑为个案,探讨不同时空都城与建筑所体现的礼制文化;“丧葬礼制”既有从个案出发探讨墓葬、陵园丧葬制度者,也有从考古材料出发探讨三礼文献相关内容者;“器以藏礼”多从先秦秦汉时期礼乐器的角度出发,探讨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技考古工作者和文保学者以及相关考古学者的论文集。本书从科技考古的不同领域和角度,对我国近些年来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多种科技考古方向的研究分析,这些研究方向包括植物考古、木材分析、人骨考古、食性分析、动物考古、冶金考古、陶瓷考古、玉石器考古等。同时,有学者对人骨考古的古病理学研究和实验室考古的方法技术展开归纳,并进行理论研究的讨论。还有学者对近年来在人骨考古、环境考古、石器微痕分析、玉器研究等的新进展、新成
郑州地处我国中心地区,是东西南北各区域相互交流的枢纽,对研究中国史前时期,乃至历史时期各个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郑州地区考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绝不仅限于郑州本身,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都具有关键意义。所以近年来,我们与兄弟单位合作,启动了数十个关联国内其他区域的考古科研课题,像国际视野下郑州地区龙山一商代文明要素综合研究夏文化综合研究项目商代墓葬地理环境三维建模研究中原腹心地区龙山至二里岗时期碳十四
本书收录了2011年至今公开发表的有关三门峡地区的考古文献,包括考古发掘报告、简报、简讯和其他报道材料等。在编写体例上分为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唐宋元明清考古等五部分。本书的出版为学术界和读者研究三门峡历史文化,尤其是为研究中国仰韶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考古资料...
本书收录了2011年至今公开发表的关于仰韶文化研究的代表性论文近百篇,分为仰韶村遗址与仰韶文化研究,庙底沟遗址与庙底沟文化研究,西坡遗址研究,底董、笃忠等遗址研究,考古学史和考古学家等五卷...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5卷(全二册)》共收录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田野考古发掘简报51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化宝库。考古发掘表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代文物古迹。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5卷(全二册)》作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第九部科学发掘成果的正式报告集,相信对于三峡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河南佛教造像遗存十分丰富,璀璨斑斓,异彩纷呈。该书以时间为序,将河南省境内石窟寺和河南现存单体石刻造像作为研究对象,从雕刻内容、艺术风格、地方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其审美价值和历史作用,向读者展示石窟寺与单体造像作为艺术载体所释放的辉煌艺术成就。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史和艺术史提供了具体真实的形象资料,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荆楚文物》是荆州博物馆编的系列学术文集。文集融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主要收录关于荆楚地区(即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区域)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等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本书为此丛书的第7辑,收录了10篇考古学研究方面论文、3篇古文字学研究方面论文、3篇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方面论文、6篇考古发掘简报、1篇调查简报和1篇荆州大遗址保护方面论文。研究论文涉及荆楚地区楚文化研究、考古学研究、古文字研究、文物保护以及荆楚地区古建筑等方面的内容。
2021年10月~2021年12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现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房山安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战国墓葬22座,西汉墓葬61座,东汉墓葬35座,唐代墓葬1座,辽金墓葬12座,明代墓葬31座(含明堂1座),清代墓葬29座。其中东汉砖室墓、唐及辽金时期部分墓葬破坏较严重,保存较差,出土随葬品的等级规格也比较低。墓地出土了陶、瓷、玉、玛瑙、铜等不同质地文物400余件套。这些发现增添了北京西南部房山地区的物质文化信息,完善了北京地
本书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微生物学问题,以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结合编者开展的以石窟寺、壁画彩塑及馆藏文物为重点研究内容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文化遗产保存保护中的微生物类群、分布特征、作用机制、防治方法与技术,旨在不断推动文化遗产微生物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温海清《画境中州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考》是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专研著作。聚焦于金贞祐初年(1210年代)至至元初年(1260年代)华北地方行政建置发生激烈改易的现象,对该区域内所涉各层级(中书腹里、路、府、州、县)之建置与区划的历史变迁状况进行细致的考释和分析,力图将关键的演变环节如实地复原出来,以期呈现元代地方行政建置之特质,并究明其在唐宋明清间的起承转合之地位。尤其留意外来因素在金元之际华北地方行政变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由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共同合作的项目。米家崖遗址是黄河中游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遗址年代从早到晚基本上可划分为两大段时期,一是为半坡文化晚期遗存,二是为客省庄文化遗存。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米家崖遗址及其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玉器及少量的玉器、牙器等,除了陶器之外,骨器的制作技术极为发达,磨制精细,出土数量多。石器制作较为粗糙。玉器有少量发现并多数残损。对研究西安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提
余家河墓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朝阳村,属重庆三峡库区文物保护项目。该墓地于2002年至2006年进行发掘,完成发掘面积近万平方米,发掘战国、汉、六朝、明清时期墓葬145座,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玉器、骨器、石器等器物400余件(组)。墓地墓葬分布集中,布局具有一定规律,时间延续较长,为建立三峡地区战国至六朝时期乃至明清时期墓葬发展序列提供了珍贵资料。对于该地区先秦至明清时期的埋葬制度与葬俗及相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南方民族考古》是已故有名考古学家、原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童恩正教授创办并长期担任主编的一份以研究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民族学、考古学为主要目标的大型学术丛刊,是四川大学考古学科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自1987年创刊以来,目前已经出版25辑。《南方民族考古》(第二十七辑)共刊发考古发掘简报4篇、研究文章10篇。考古发掘简报有《荆门市响岭岗墓地2018年度发掘简报》《四川资中睢家坝千佛岩摩崖造像调查简报》《重庆奉节县白帝城樊家台遗址H1发掘报
本书共两编,分别为追思段晴教授和传承遗风开布新知。主要内容包括:海棠先著北枝花——我所知道的段晴老师和她的冷门绝学;“道是无晴却有晴——段晴教授追思会”纪要;段晴教授论著编年目录;尉迟乙僧及其画迹的文本与图像资料梳辨;唐初洛阳地区优填王倚坐像的来源问题等...
本集共收录考古发掘报告、简报、学术论文等文章22篇,内容涉及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的文物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以及辽宁省内其他文物考古学者的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尤其是沈阳地域性考古学文化和沈阳地方史研究者,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研究者参阅...
2019年考古工作者对丁家畈遗址的槐树墩、月亮墩、东墩等三个墩台进行了发掘,发现遗迹现象155处,涵盖了灰坑、房址(主要为柱洞)、墓葬、灰沟等多个类型,遗迹的时代以西周时期为主,发现的遗物虽然不多,但较具地方文化特征。遗址所在地处江淮,既受到周边强势文化的影响,也保留了地方的特色,更留有文献记载的影子。这次发掘对研究江淮地区西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淮海文博》是徐州博物馆主办的学术性系列丛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文物法规与相关政策,及时反映淮海经济区文博工作的新发现新成果,加强与业界同仁交流,促进文博行业的繁荣。《淮海文博》内容涵盖了文物研究、博物馆学研究、考古学研究、文化遗产研究、历史学研究及区域文化研究等方面,尤其以汉代文物、考古、历史研究为主,许多选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探索性,对推动淮海经济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本书系统介绍了吉林省白城市城四家子辽金城址的田野考古成果,报道了2013—2016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四家子城址开展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四年间的田野工作包括对城址及其周边相关遗迹的调查与测绘;对城内北部一处建筑址的发掘;对北城门及多处城墙的发掘和解剖;对城内陶窑遗址的发掘;对城内主干道路系统的钻探和试掘;对城外墓葬的抢救性发掘。通过一系列考古工作,出土了大量辽金时期的砖瓦、陶瓷器等遗物,为东北地区辽金时期州城遗址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
梁实秋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美)艾玛·克莱因(EmmaCline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刘争争
泰戈尔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