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本书以考古发现和传世的与射礼、投壶相关的器物、铭文、纹饰及书画作品等为研究对象,结合地方史志和古籍文献资料,对射礼和投壶的起源、发展及意义进行研究。这是一部从通史角度对弓箭礼仪文化进行研究的综合性著作。本书探讨了商周至明清时期射礼在种类、仪节、意义等方面的演变,以及不同时期射礼的特点;揭示了以弓箭礼仪文化为代表的传统礼仪制度不断被继承和调整,从而 加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和民众娱乐需求的历程。本书能够推动礼制史、弓箭文化史的深入研究...
本书为本社2013年出版的《中国青铜器辞典》之十周年纪念修订版。《中国青铜器辞典》由我国著名青铜器专家、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陈佩芬倾六十年心血精心结撰而成,共收录词条2800余条,图片近3000幅,分为"青铜器论述""青铜器分类""青铜器器名""青铜器纹饰""青铜器铭文及释文""重要青铜器""青铜器铸造技术""出土青铜器主要遗址、墓葬和窖藏""金石学家""青铜器书目十个大类,涵盖了青铜器研究的方方面面,全面展现
本书以聂崇义《新定三礼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其他宋代礼图,结合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学等学科既有研究成果,对礼图中著录的部分礼器图进行考释。同时对目前定名系统中存疑的若干器物做出讨论,对爵觚觯斝及尊彝等器物的定名、形制提出了新的见解。并从以图释礼的角度,评价了聂氏《三礼图》的研究价值及其意义;论述了礼图文献对三礼文献和礼学思想研究的意义等问题,证明了宋代礼图对礼学、器物学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本书对苏州大市范围内尚在办学原地的碑刻逐一拓印、标点释文,对不在原地而尚存碑、拓者,存目备考。所有释文者,均配以图片。共涉及学校100多家,碑刻300多方。全书按照校园所在区域排列。同一行政区的,按照校园现存建筑历史长短排列。这些碑刻主要分为记事碑、示禁碑、明界碑、胪名碑、纪念碑、艺文碑等,撰文、书丹者多为名家。这是苏州第一次对校园碑刻进行集中整理,收录的碑刻,具有较高的书法、文物、历史等价值...
因明(hetuvidyā)是唐代玄奘法師沿用《瑜伽師地論》的命名法,對于他當時以陳那(Dignāga)爲代表的印度佛教邏輯學、辯論術與知識論學說的一個總稱。漢傳因明保存了印度佛教邏輯學與知識論在公元6到7世紀這一階段的發展形態。漢傳因明文獻是我們研究印度中古邏輯史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料。1980年代,復旦大學鄭偉宏教授得到老一輩因明學者石村先生將他所珍藏的一套因明資料慨然相贈,才得以順利從事本領域的研究。這套書彌足珍貴且來歷不凡,種類之
本书是关于荆楚大遗址保护、考古(文化)遗址公园建设理念、技术创新与实践探索等的研究,涉及荆楚大遗址考古、规划、法治及建设、运营、传播、展示等理论与实践,并附录有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政府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及文化遗址公园评定细则等文件。以系统总结近年来湖北省大遗址保护工作经验,全面展示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成果,推动新时代大遗址保护与考古(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实现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周易》为群经之首,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易学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周秦诸子易学、两汉象数易学、魏晋玄学易学、宋代理学易学、明代心学易学、清代朴学易学及近代科学易学等,都各有千秋。不同的易学家和易学派别从各个角度对《周易》和易学进行诠释和弘扬,形成了异彩纷呈、博大精深的易学文化。顺应新时代发展,《中华易学》力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
本书勾勒了郑州商城及王畿区域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传统的演变图景,树立了区域聚落考古研究的考古学文化编年框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郑州商城的形成过程及城市化进程,进而将郑州商城放在王畿区域的视野内讨论聚落变迁和社会重组问题。本书提出,郑州商城从肇建之前到失去王都地位的过程中,王畿区域聚落变迁及其反映的社会重组对都邑的发展演变有明显的响应...
广义的抄本包括稿本和抄本,前者指著作者著作的底本,是书籍的原始状态,最能准确表达著者思想;后者系稿本或刻印本的复写本。在中国古籍中,抄本是一种特殊的版本类型,也是著述保存和流传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我国图书主要靠抄本流传;印刷术发明之后,依然有不少图书靠抄本得以存世。 较之刻本,抄本有自己的特点。首先,作为作者手稿的抄本,呈现的是书籍的原始面貌,是祖本,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其次,有些书籍虽有刻本传世,
“缪斯文库·考古系列”之一种。中国考古学是在中国古代金石学发展了近千年的基础上,于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近代实证史学的创立和西方考古学思想的传入,经社会变革的催化而萌芽并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本书系《当代中国考古学》第二版,第一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此次系修订,加入了近期新的考古学成果。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考古学的方法论与发展史,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
《简帛有声——出土简帛的文献学研究》收录作者多年从事出土简帛研究的文章,属于简帛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成果。作者对于侯马盟书、张家山汉简、马王堆帛书、五一广场东汉简、悬泉汉简等出土文献都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致力于清华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在这方面撰写了数十篇的学术论文,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本书从文献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出土简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文王称王”“武王受命”“周公居东”等,可读性强,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文史爱好者和相
毡帐,作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分标志,公元4世纪时由北方草原地区传入中原,并于唐时在黄河流域广泛流传于社会各阶层。本书力求在全面收集4—10世纪墓葬、石窟寺等考古材料及国内外文博机构收藏品中与毡帐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材料的基础上,对毡帐的地域分布与时代特征进行探讨,通过对毡帐的分类研究从而划分出毡帐的谱系:圆形毡帐和方形毡帐两大系统,并对其发展源流试做讨论。此外,对载帐架骆驼俑发展演变的分析,对理解毡帐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发展也具有
本书拣选了从建国至今萧山区域内出土和采集的两汉时期文物,通过质地器类加以编排,主要分为陶瓷、青铜、玉石三大类,器型约30种。其中出土的汉代青釉瓷盖瓿、青釉瓷壶、褐釉五管瓶、大泉五十蠡铸铜母范、吴莫如龟钮铜印、龙虎纹铜镜等都是两汉时期的文物精品,不仅有很高的鉴赏价值,更为萧山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
本书书从藏书地点、来源地点、诞生时间、品相状况、内容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现存满文文献史料的内容及保存状况,收录了全国五十余家单位和其他八个国家十六家单位收藏的满文图书两千余种、石刻拓片八百余种、档案近200件,是对现存满文文献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的调研及归纳总结。书中详细介绍了每部满文文献的书名(包括汉文、满文、满文拉丁字母转写)、卷册数、著者和译者、版本(包括出版者和出版年代)、文种、开本、装帧形式等信息...
为增进国内考古界与世界考古学界的信息交流,推动中国世界考古相关学科的建设,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合作编辑出版《世界考古研究动态》,刊载世界考古,包括文化遗产、科技考古、文字考古、艺术史等相关研究的论文和综述,另辟书评、专题讨论、经典论文翻译、文摘、通讯等专栏...
本书从佛经文献、图像分布、构图内容、佛经内涵和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对汉传佛教背景下的龟兹石窟各类说法图,敦煌、云冈石窟中的重要佛教因缘故事,以及于阗地区背光化佛图像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本报告是重庆三峡库区丰都麻柳嘴遗址的考古发掘专题报告。2002年和2004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丰都县文物管理所进行了发掘工作,共发现四个时期的遗存,其中商周和宋元未发现遗迹现象。通过对该遗址唐代和明清两个不同历史时期遗存的发掘与研究,共出土遗物100余件。分布面积大、遗物较丰富的麻柳嘴遗址明清时期遗存的发现,是峡江地区晚期考古较为重要的收获,它的发掘与研究为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本文对海岱地区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春秋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做了长时段梳理。从这种长程的梳理中可以发现海岱地区的发展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岳石文化二期之前即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四期之前,海岱地区基本保持独立自主的发展状态。而之后海岱地区的文明化进程被逐步改变到中原为主的文明化进程的轨道。海岱地区最早成为华夏的一部分。本书的研究首先是揭示海岱地区独特社会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文化分布的格局并分析呈现这种格局的背景和原因;其次研究东夷族群的形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本书运用考古材料,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既各具特色又相生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内在气韵和精神品格。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把握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温海清《画境中州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考》是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专研著作。聚焦于金贞祐初年(1210年代)至至元初年(1260年代)华北地方行政建置发生激烈改易的现象,对该区域内所涉各层级(中书腹里、路、府、州、县)之建置与区划的历史变迁状况进行细致的考释和分析,力图将关键的演变环节如实地复原出来,以期呈现元代地方行政建置之特质,并究明其在唐宋明清间的起承转合之地位。尤其留意外来因素在金元之际华北地方行政变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
大遗址保护规划是系统统筹大遗址保护的综合性管理手段和政策纲领。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对象是大遗址系统及其保护、利用、管理与发展等使用方式;基本理路是以物为基础、以人为中心,以保证大遗址安全为底线,以重塑大遗址空间保护格局、优化大遗址使用方式、推动大遗址保值增值为使命任务,通过科学合理的遗址资源配置和空间优化,实现大遗址与人、自然环境等的共融共生,大遗址保护利益与区域发展利益的和谐统一。本书内容包括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基础理论、专项规划内容与方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舞钢大杜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遗迹与遗物,其中遗迹单位101个,包括灰坑71个、瓮棺18个、窑址5座、房基5座、沟2条,以及丰富的陶、石、骨器等遗物。遗存年代相对集中,文化性质比较单纯,属于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从早、晚两段遗存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了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舞钢大杜庄遗址较为单纯的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的聚落,为该类型单个聚落的考古研究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材料,对于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及早期文明探源提供
本书集中收集迄今为止最主要的关于汉唐漕渠遗址的考古资料和学者研究成果。通过整理,将之前多年来不同作者零散发表在各种期刊、杂志的考古简报、简讯、研究成果等各种资料进行了集中梳理,在进行科学编排后,提供给历史系、考古学学者使用...
本集共收录考古发掘报告、简报、学术论文等文章22篇,内容涉及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的文物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以及辽宁省内其他文物考古学者的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尤其是沈阳地域性考古学文化和沈阳地方史研究者,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研究者参阅...
2019年考古工作者对丁家畈遗址的槐树墩、月亮墩、东墩等三个墩台进行了发掘,发现遗迹现象155处,涵盖了灰坑、房址(主要为柱洞)、墓葬、灰沟等多个类型,遗迹的时代以西周时期为主,发现的遗物虽然不多,但较具地方文化特征。遗址所在地处江淮,既受到周边强势文化的影响,也保留了地方的特色,更留有文献记载的影子。这次发掘对研究江淮地区西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介绍了通化市自安山城2004年、2007~2009年、2013年三个发掘阶段所获得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对自安山城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比对、研究,提出对山城的年代、地位、性质、功能等方面的新认识,并运用植物考古、金相学等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获得的植物遗存和铁器进行分析检测,开展多学科研究。研究表明自安山城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5世纪,废弃年代约为7世纪初;是一座驻守交通要冲、军事防御性突出的城址。自安山城的发掘为高句丽城址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
我国石窟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拥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内涵,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类型之一。我国已公布的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寺类共288处,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遗址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遭受着雨、雪、地下水、日照、风、易溶盐等因素的影响,发育了大量病害,其中表面风化是直接影响遗址表面外观且间接影响遗址寿命的病害,大量石窟的保存状态每况愈下,亟待保护。本书基于甘肃省科技重
苍南县博物馆是一家县级综合类博物馆,主要承担全县可移动文物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研究及野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研究等职能。现在馆藏文物185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29件,下辖 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县级文物文保点183处。苍南县博物馆新馆2015年1月26日对外开放,新馆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地上四层为陈列厅、库房和办公区等,地下一层为停车场。陈列面积4017平方米,内设三个展厅
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简牍于2006年11月出土,共有2000多枚。简牍出土时置于竹笥内,大部分较为完整,并保持着原始的位置关系,字迹清晰,入葬年代约在文景之交。睡虎地汉简是近年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其资料价值和学术意义,可与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相比肩,将对秦汉史,特别是西汉早期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睡虎地西汉简牍》以多卷本形式,收录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的以简牍为主的全部资料。首卷《质日》著录从文帝
本书内容包括:非遗视野下民俗的保护研究;面向城市未来的博物馆建设——以南京博物院非遗系列展示为例;深化地域文化软实力建设培育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基于江苏南通非遗传承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民俗博物馆的在地性研究——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文化再生产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现代活用——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例等...
本书所选玺印数量众多,均为国家博物馆珍藏精品。本书收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玺印篆刻精品333件,从战国至近现代。按时代先后排列,同时代者,官玺在前、私玺在后。每件玺印,详细介绍形状、文字、铸刻工艺、线条、布局、风格等,所涉职官制度、舆地沿革、氏族姓氏源流、人物等均作详细考释。前有前言,备述国博藏玺印的情况,后附研究论文两篇。图版按形状、印面、钤本、印背、边款等顺序编排。本书总体编排合理,内容详实,考释细致,图文并茂,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欣赏
《溧阳青龙头墓地》由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溧阳市博物馆编...
文献中记载的东周西戎应是一个复杂的族群,它主要由两支不同的人群所构成,一支为西北地区土著族群,一支为北方草原地带南下人群,这两群人所使用的文化构成了东周西戎文化的主体,并决定了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面貌的多样性。由欧亚草原文化、中原文化和土著文化共同构成的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在500年中,东周西戎人群,在北方的牧业文明与南方的农业文明的交融中,保持着源源不断的活力,并在众多民族中脱颖而出,格外璀璨、耀眼...
《北方民族考古》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的集刊,迄今已出版十五辑。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22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一些重要境外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和重要成果。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一些重要境外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
瓦窑坡墓地位于隰县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黄土塬上。2005年,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旅游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了17座墓葬,其中11座出土青铜器,包括一批春秋时期的高等级铜器墓葬,墓葬年代自春秋中期延续至战国早期。这批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吕梁山南麓地区春秋时期高等级铜器墓葬的空白,不仅对于认识东周时期晋文化向北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土的青铜器对于认识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生产流通也有积极的意义。该报告全面介绍了隰县瓦窑坡东周墓
本书稿包含12篇文章,以部分洛阳出土的具有域外工艺色彩的文物为基础,是一本讨论洛阳历史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专题研究作品。书稿分别讨论了洛阳北魏永宁寺雕塑艺术,及墓葬中所出土的印章、石刻、镇墓明器、陶俑、酒具等文物中所包含的西域元素,以此管窥当时中原与西域的物质、技术、交通、文化等交流。这种具有国际背景意义的历史资料,加之洛阳地区出土的诸胡石刻文献中所见中外亲族的人文叙事,更揭示出当年内地常驻居民与东来胡人民族血缘融合的客观存在。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由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共同合作的项目。米家崖遗址是黄河中游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遗址年代从早到晚基本上可划分为两大段时期,一是为半坡文化晚期遗存,二是为客省庄文化遗存。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米家崖遗址及其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玉器及少量的玉器、牙器等,除了陶器之外,骨器的制作技术极为发达,磨制精细,出土数量多。石器制作较为粗糙。玉器有少量发现并多数残损。对研究西安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提
《第六卷·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是全面介绍敦煌历史文化的文化读物,本书详细介绍了敦煌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别被眷顾的地方,既是中国西交能的纽站,又是中国文化的蓄水池,活跃着众多民族,闪烁着灿烂的异城,文明的光彩,492个洞窟,2000多身彩塑,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构成了宏伟瑰丽的莫高窟,而藏洞中的古代遗书更是研究我国,中亚和世界历史难得的文献。本书是作者为普及敦煌学研究成果,宣传敦煌历史文化知识所作。是敦煌学研究的入门读物...
本书以考古遗产和遗址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围绕考古遗产的管理研究、考古遗产的理论研究、考古遗产保护的政策研究,以及保护、利用、管理、运营、展示、活化等综合性广泛性的研究领域,收录相关工作人员学术研究成果20篇,分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科技保护”“活化利用”四个专题,其中包括大遗址保护、遗址博物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方面首次公开的研究成果,对于遗址保护、遗址博物馆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方向...
大园子墓地位于云南省师宗县漾月街道新村社区,是滇东高原上一处规模较大的青铜文化遗存。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具体实施内容之一,对大园子墓地的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清理西南夷墓葬400余座,出土铜器、玉石器、陶器等各类随葬品600余件(组)。此项发掘及其成果,填补了西南夷考古的一个重要地域空白,对完善和研究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青铜文化的谱系,探索当时滇东高原及滇、黔、桂三省
1.《长安印典大秦封泥》是一部展示作为秦代官印遗存的秦封泥,以及蕴含于其中的秦代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类图书。全书不仅介绍了秦封泥的起源、应用、出土、存藏、价值、研究及其文字特点、艺术风格等内容,还以秦封泥文字内容所反映的历史史实为切入点,结合大量典籍文献与出土文物,展示了秦朝的职官、地理、车马、法律、盐税、医疗、纺织、音乐、传驿、宫殿苑囿、军事制度等秦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全书选取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藏秦封泥约130枚,以及相关出土文物
本书是北京新机场南航基地机务维修设施项目的考古发掘报告。东庄营墓地是2017年9~11月为配合北京新机场南航基地机务维修设施项目而进行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600平方米,清理明、清时期墓葬228座,出土了陶、瓷、银、铜、骨器等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时代特点鲜明,为北京地区明清时期墓葬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了解永定河流域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整理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2020年至2021年间在朝阳区东坝乡、三间房乡、金盏乡、崔各庄乡开展的7处发掘项目。共发掘古代墓葬108座(包括汉代墓葬2座、魏晋墓葬1座、北朝墓葬1座、元代墓葬1座、明清墓葬103座)、古代道路遗迹6条、坑1座。出土器物包括陶瓷器、铜器、银器、金器、料器、铜钱等。朝阳区位于北京东部,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本报告的出版为了解该区域汉代至明清各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人群结构、文化面貌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北疆博物院(法文名:Musee HongHo PaiHo 黄河白河博物馆),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博物学家桑志华(Paul émile Licent,1876-1952)于1914年来华创建,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馆”。北疆博物院藏品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以及历史民俗文物20余万件,奠定了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基础。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所跨越百年时光依然伫立至今的博物馆
实验室考古与文物保护,相较传统的田野考古发掘而言,具有其独有的优势——把文物保护工作前置于考古第一现场,把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融为一体,为考古发掘和遗迹文物资料的整理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技术支持,做到环境可控、时间可控、节奏可控,实现全方位发掘与即时研究。本书是国家级考古实验室示范单位——山东大学考古教学实验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集结,系统公布实验室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成果,以期为文物保护、科技考古、遗迹遗物展陈展示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最新的学科资
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于1972年,50年的发展历程蕴涵了几代学者长期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在庆祝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周年之际,本书编辑组收录了50余篇来自任教老师和校友的采访稿件和回忆文章,回顾了刘敦愿、蔡凤书、李肇年先生等前辈创建专业的点滴过往,回忆了几代学人走上考古之路的校园生活与田野经历,并寄语于后生。温故而知新,本书旨在回顾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成长过程,总结和传承山大考古精神,为考古专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支撑...
为集中展示南京博物院几代学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研究与服务相结合的学术理念,南京博物院特别编纂了《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系统整理先辈和当代学人的学术论著,介绍他们的治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使之作为系统的历史文献资料保存且传承下去,成为后学汲取学术营养并获得灵感的重要源泉。同时,真诚希望青年学人能传承学术薪火,坚持良好的学术风气,促进相关工作的不断开展,探索一条新时期可持续的学术途径。所以,《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不仅是优秀的学术资源,更是一
《苏州草鞋山遗址出土文物》收录器物为2008年之前草鞋山遗址出土文物。 所收录器物仅限于目前可调取、拍摄之较完整文物,无法修复者暂不收入。 出土文物按相对年代为序排列。 同一时代文物按玉器、石器、陶器、原始瓷器及其他类为序排列。 相同材质文物首先按照器类,然后按照先墓葬后地层单位排列,再将相同遗迹单位文物按照编号顺序排列。 为保证资料的可追溯性,除出土标本号外,部分馆藏号酌情保留,馆藏编号器物置于各时段同类器最后。WCT2
本书收入21篇论文(包括序),就当前广受各界关注的考古学重要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多元一体篇”,主题包括:史前文明的起源及其多元一体格局、史前文化的精神世界、山东及其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发展、江浙良渚文化的文明成就、商代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三星堆与金沙考古发现所见商周地域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西汉海昏侯墓反映的西汉社会经济等;第二部分为“史料传承篇”,集中探讨考古发现的文字材料的学术价值,主题包括:120年来甲骨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的一万多件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震惊世界。以编钟、尊盘、九鼎八簋、《二十八宿图》衣箱、十六节龙凤纹玉佩为代表的精美文物,不仅较全面印证了中国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其体现的音乐、科技、艺术成就也是人类“轴心时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因此曾侯乙墓被公认为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本书收录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二百余件,通过彩色照片辅以清晰线图,使读者较为直观、全面地了解曾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二十二卷为庆祝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四十周年专号。《敦煌吐鲁番研究》每年出版一卷,以刊登研究敦煌吐鲁番及相关地区出土文献的论文为主,内容包括历史、地理、艺术、考古、语言、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传统学术问题,兼及学术动态和书评。本刊第二十二卷刊有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者关于敦煌、吐鲁番学的研究论文17篇,书评7篇,新书目1篇,反映了敦煌学、吐鲁番学的近期新研究动态。本书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
阎连科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孙郁著
老王子
(美)艾玛·克莱因(EmmaCline
林奕含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