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本书收集了相关遗址的发掘简报,专家撰写的有关河姆渡文化的文章,也收集了历年有关河姆渡文化的学术研讨会的纪要和部分遗址的讨论会纪要。在此,集结成册出版,以飨关心河姆渡文化研究的学人,促进河姆渡文化的研究。本书共收集考古发掘、调查简报、研究性文章、文集序言、会议纪要50篇,另有2篇仅存目...
凌家滩遗址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优选、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遗址核心保护面积220万平方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1987年以来先后14次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约628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龟、玉版、玉人、玉勺等100余件文物被故宫博物院珍藏。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为研究五千年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展示与传播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窗口。由中国茶叶博物馆编著的这部书籍,以馆藏文物和研究成果为依托,从“草木菁华”“茶史寻踪”“技艺礼俗”“茶传五洲”四个篇章对中华茶文化进行全面解读,准确严谨,图文并茂,对普及茶知识、推广茶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本书会成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华茶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会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本书是对1972年发掘的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出土资料的系统整理。该墓是帝陵级别的东晋墓,由蒋赞初先生主持发掘,并于1973年4月在《文物》上刊发整理简报,公布了出土的主要器物等70余件(组)。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挖掘条件和设备,大多数当时公布的照片和资料已不能满足科研需要,基于此,本书编者团队在简报的基础上,对收藏于南京大学博物馆的北园东晋墓出土器物进行了整理、拍照、线图绘制,并重新绘制墓葬平剖面图、出土器物分布图,按陶器、青瓷器、金
本书是对河南溱洧流域进行区域聚落考古调查报告集。地处嵩山南麓的河南新密新砦遗址所在的“溱洧流域”,早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已经有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居住于此。后经仰韶文化,到了龙山文化末期和新砦二期终于出现了可能与夏王都有关的都城。开展对溱洧流域史前遗址的田野调查,可以更好的分析出现这一城址的背景,新砦期聚落群与二里头文化早期聚落群的分布格局有何区别等问题,也可以更好地阐明新砦城址出现的契机、过程和原因以及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作用...
2018年11月14日,宝鸡高新区旭光村出土了1件西周青铜器,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及时赶到现场,不经意间发现了深藏在闹市区地下的一处古代墓地。考古发掘工作从2018年11月开始,2020年3月结束,期间得到了陕西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 《宝鸡旭光墓地》是集体研究的成果,故宫博物院、西北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的学者也参与了报告的初步研究
《常州文博论丛》由常州博物馆编,论丛立足常州,兼及周邻地域,面向国内外。坚持学术性,兼顾资料性、知识性,关注学术热点议题。旨在加强业界同仁的交流与争鸣,促进常州文博事业的发展,提升常州文博科研的水平,推动文博行业的繁荣。稿件涵盖文物研究、博物馆研究、考古学研究、书画研究、文化遗产研究、地方史志研究、文化名人研究、自然博物研究等内容。 《常州文博论丛 2023年(总第9辑)》设有考古与文物、史海钩沉、文博论坛、文化遗产和乡梓俊彦五个栏目
《宿州文博》由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管,宿州市博物馆办,拟请在专业领域有显著地学术研究成果、做出突出贡献、有较高影响力的专家进行撰稿,是一本集文物、历史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文集,是面向文博、考古工作者和相关专业同仁的学术性读物。 《宿州文博(第二辑)》分为“考古发现”“学术研究”“文物赏析”“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几个部分,包括泗县画像石探微、萧窑的考古探索、宿州市符离镇几处古墓葬发
汉代是从王国的血缘政治发展为帝国的地缘政治时代,地缘政治带来的是社会整体的文化趋同和考古学文化的趋同。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考古学文化的区域性探索始终是重要课题。汉文化分布的广袤空间范围和文化内涵的复杂程度远超过之前的任何一种考古学文化,因此汉文化形成过程的区域性考察也就成为汉代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汉墓研究则是此种考察工作的基石和有效途径。《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研究》以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分区汉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这
本著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丛书中的一种,作者将物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古代文献的特殊形态石刻文献的研究中,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等视角,立足于文化史的宏观鸟瞰,对古代石刻文献和它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展示了古代石刻文献的丰赡和魅力,丰富、完善了古代文献的广阔内涵,揭示了石刻文化和石刻文献独特的文化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主要章节包括:从物质文化角度看中国古代石刻;宋前及宋代刻工和刻石文化
2014年6~7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陵县博物馆对南陵县2座宋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2座宋墓位于南陵县弋江镇铁拐村西北部,两墓葬相距约1米,均为竖穴土坑灌浆三合土双棺墓,地表未见封土。 Mi保存较好,内外双棺、外棺内柩基本完整。柩上盖有荒帷及旌铭,出土随葬器物较为丰富,各类器物制作精美,类型多样。金属类有金银器、锡器、铜器、铁器,器型有金簪、锡匙、锡箸、锡钵、锡盏、铜镜、铜钱、铁剪刀等。陶瓷类有酱釉梅瓶、银扣敛口钵、青白
中国末茶用器,在各时期重要考古材料中屡有发现,与相关文献资料一起,形成对抹茶文化研究的主要证据。本书拟在梳理抹茶用器考古材料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主要器形组成及审美外在,展现末茶的文化特征,对末茶用器所包含的艺术影响和人文精神进行研究。作为美术史论观察研究的一部分,茶文化从来都是一个重点。末茶用器,更具有文人情怀和艺术精神,关于末茶抹茶器考古的研究,对于美术考古及文化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适合大学生及美术考古研究者、文化创新工作者、传统文化
本辞书收录了先秦至1999年的图书书目信息,依据中图法进行分类,涵盖艺术、哲学、文学等22个大类,同类下以出版时间为顺序进行排列,清晰展现中国历代图书发展的脉络。特别将古籍纳入中图分类法的体系,将其重新分类。本分册是艺术理论,艺术美学...
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年度考古报告集。收录考古调查、发掘简报及鉴定分析报告23篇,新石器时期遗存有茂县沙乌都遗址;商周时期遗存包括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街道白塔社区及万圣社区遗址、温江区前进村遗址、温江区燃灯寺遗址;汉晋时期遗存包括彭州市濛阳镇天星埝土坑墓、高新区古井坎崖墓群、高新区蛮洞山墓地;唐宋时期遗存包括成都市高新区王家山Ⅰ号点墓地、新川创新科技园屈家山墓地、城市音乐厅配套幼儿园项目墓地、青羊区君平街遗址、高新区“康和西五
《石窟寺研究》是我国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及石窟保护科技领域的第一本全国性专业出版物,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合办。2010年至2020年,每年发行一辑,共出版十辑;自2021年起,改为每年发行两辑。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出版研究石窟寺领域的**学术成果为己任,为全国石窟单位、相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全面沟通与交流搭建良好平台,以期推动石窟寺学术研究工作,促进全
本书共分五部分,内容包括:舆辇珍馐烟火人间、瑞兽珍禽妙手丹青、羽化升仙汉梦天人、八方客来地上天宫、只身入境云游汉墓...
邳州煎药庙西晋墓地,共发现墓葬9座,皆前后室带有斜坡墓道。墓葬中共出土金、银、铜、铁、玉、漆、瓷、玻璃、蛋壳、海螺、蚌、骨、陶、竹、石、碳晶、石灰等质地器物1007余件(组)随葬品。其中有三座墓共出土画像石10块,为汉画像石的再利用。墓葬规模大,等级高,应是一处西晋时期下邳国贵族家族墓地。本报告全面报告的上述发现及研究...
《登额曲细石器遗存》是对登额曲流域石器点地表采集石制品和参雄尕朔遗址发掘材料研究的阶段性报告,全面报道了该流域石器点分布状况、石制品类型与石器技术,以及参雄尕朔遗址的发掘、地层和年代、遗址石料类型等。在分析研究石制品组合、技术特征与参雄尕朔遗址遗存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参雄尕朔遗址性质;在“操作链”思想的指导下,对所有石制品进行了技术一类型学分析,还原了细石叶生产的过程;结合周边资源分布状况、遗址原料获取与利用等信息,探讨了古人类的
锡涅利尼科沃1号山城遗址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部十月区,处于拉兹多利纳亚河西岸低矮的山顶之上。2015~2016年,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对该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主要对城址中部和东部进行了发掘,发现大量房址和灰坑,以及蓄水井遗迹,并通过解剖了解了城墙的结构和始建、沿用和情况。此外,该遗址内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遗存...
本书运用并借鉴了生物学的分类方法,参考地质学、年代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旧石器时期打制石制品进行类型学的探讨,将类型学方法应用于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整理的全过程,在遵循全面性、逻辑性、科学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打制石制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旧石器时代考古石制品观察体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北地区不断有商周青铜器的发现和出土。这些青铜器兼具北方或中原的特征,是研究商周青铜器发展和区域特征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历来为学界高度重视。本书以陕北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元素成分、金相组织、铅同位素比值、微量元素组成以及制作工艺等几方面的检测分析,探讨了陕北地区商代晚期至战国晚期青铜冶金技术的特点及铸铜原料来源等相关问题。另外,本书还对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及冶铸遗物进行了
本书为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广元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元窑陶瓷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古陶瓷学会2023年年会暨广元窑高峰论坛”的成果展示,围绕“广元窑与川渝窑业”主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并就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广元窑及川渝地区其他窑业的发展、烧造特色,以及南北方窑业比较等方面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广元窑及川渝地区瓷窑、瓷器研究,第二部分为南北方瓷业技术交流研究,包括窑业技术和分布区域的分析研究...
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宁乡冲天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该遗址后期破坏严重,但出土遗物十分丰富,以宋元时期瓷器为主,多达2000多件,可复原300多件。瓷器分为青釉、青白釉、酱釉。其中青瓷质量上乘,种类有碗、盘、盏、碟等,纹饰有莲瓣纹、菊花纹、勾连草纹等,多为龙泉窑产品。青白瓷数量占大宗,有碗、盘、碟、盏、灯盏、杯、炉、砚滴等,纹饰有莲瓣纹、菊花纹、草纹、勾连草纹、弦纹、回形纹等。酱釉瓷有碗、盏、盆、钵、擂钵、罐、灯盏、
本书为丛书的16集,收录9篇考古发掘(调查)报告(简报)和16篇研究论文。报告内容涵盖大荆湖周边遗址、屈家岭遗址东周墓葬、洪家坟山西汉墓地、春陵侯城遗址、大海塘三国墓葬、洋塘山六朝墓、郴州隋唐墓葬、横窑山北宋窑址、唐家坳窑址等考古新资料。研究论文涉及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陶器格局探讨、西周楚钟研究、瓷器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浏阳故城地望变迁研究、西汉武陵郡及属县考证研究、里耶秦简研究以及考古科技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北方民族考古》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的集刊,迄今已出版 13 辑。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 25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境外重要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和重要成果...
本书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239通371幅高阳碑刻拓片为底本进行的整理与研究。这批藏品均为民国时期拓本,包括文化教育类碑刻、公益事业类碑刻、墓碑等,涵盖高阳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家族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相比一般传世文献资料更为原始,为研究明、清、民国时期高阳历史乃至中国北方社会的风土人情、文化教育、社会风尚等提供了第一手珍贵数据...
本书是潘世雄先生广西民族史与民族考古研究工作50年重要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由于学界对于铜鼓的纹饰含义、铜鼓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用法、铜鼓的铸造和族属等诸多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因而目前所得出之结论,不免有片面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本书就铜鼓的分类、分期、形制、年代、纹饰意义、历史作用、铸造技术、铸造地点和族属等问题分十二章进行论述,彰显了作者在广西铜鼓研究与民族考古方面的学术造诣,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其对广西铜鼓发展史与民族
本书是西安市东南郊黄渠头汉代墓地的发掘报告。本书系统、全面地收录了关于黄渠头汉代墓地的调查、发掘成果,为研究汉代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述,交代了黄渠头汉代墓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发掘及整理情况;第二章Ⅰ区墓葬,则系统梳理了Ⅰ区墓地内各墓的形制、出土器物等情况;第三章Ⅱ区墓葬,详细记录了该区墓地内各墓的形制、出土器物等情况;第四章初步研究,则从宏观上梳理了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类型、分期与年代、墓地的形成与
本报告是汝州张公巷窑遗址2000年~2012年考古发掘的初步成果。其间先后四次发掘,共揭露面积283.3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建筑遗址11座、池2个、灶10个、灰沟4条、水井5眼和灰坑127个等遗迹,其中与张公巷窑烧造有直接关系的建筑基址(作坊)2座,陶洗池1个,灰沟1条,灰坑7个和较完整的地层堆积2处。出土张公巷窑烧制的瓷器、素烧器和各类窑具数十万件(片)。同时,还出土一大批与窑址烧造无关的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等不同时期陶瓷
本书是对甘肃陇东地区蒲河流域**发掘出土田园子石窟和调查新发现的薛李石窟、柳州城石窟及申家山石窟等几处石窟寺遗存的考古报告。基于传统石窟寺考古方法,运用数字化模型重建的技术来记录石窟寺,综合展现石窟寺建筑和佛教艺术的内容,并通过对相关石窟寺遗存及出土佛造像的对比研究,从宏观上探讨蒲河流域石窟及造像佛教艺术的交流和传播及丝绸之路东段北线上古道支线交通等问题...
本书是水下考古领域先驱之一乔治F巴斯教授多年水下考古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介绍了从水下环境、工具、打捞到整体发掘等水下考古工作时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以及方法,是对水下考古工作者开始现场发掘前的系统基础教育手册,受到全世界水下考古学界的高度评价,是 实用并简洁易懂的操作指导手册...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为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民生工程。为配合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湖北省文物局与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紧密配合,依法﹑依规组织开展与实施工程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本书是湖北省文物局为配合这一工程进行的文物保护工作总结,详细记录了考古发掘工作的准备及经过并对发掘的30余处遗址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发掘成果进行了评估。为读者了解鄂北地区各个时期遗址的基本情况和文化面貌提供了基本的材料.
本丛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虎虎生威》,将史前至明清时期的馆藏虎文物齐聚一堂,讲述虎在文物中的不同演绎。第二部分为《虎模虎样》,展示了于20世纪50年代侯马铸铜遗址大量青铜铸铜遗址,陶范是该遗址最重要的出土物,以种类丰富和纹饰精美著称于世。第三部分为《在希望的田野上——孟养玉年画作品》,展示山西知名艺术家孟养玉先生创作的年画,其画作结构洗练,色彩绚丽,生动刻画了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该丛书让公众在浓浓的年味中,品读虎文物承载的历史内涵,
本书是作者在79岁高龄时撰写的其一生中最后一部著作。原文是用英文写作的。该书堪称对殷墟10年考古史的全面总结,更是作者对中国甲骨文考古史的全面回顾。作者在书中回顾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形成,详细介绍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对殷墟的挖掘和研究,并据此阐述了自己对中国上古史和古史传说的一些深层思考...
20世纪初以来,秦汉时期简帛及其他出土文献资料持续大量涌现,源源不断地为秦汉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刺激形成新课题。本书旨在促使秦汉史研究扭转碎片化的趋势,为未来的研究设立更高的起点和提供更广阔视野,同时也将方便不同领域的学者了解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的主要课题、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全书分为文字发展、文书行政、律令法系、徭役制度、军事制度、政区地理、时间秩序等九章,分别由九位出土文献与秦汉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学者撰写。梳理该
北京大学图书馆在任主任期间成为收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镇,革命文献也是本馆的重要特藏之一。本书拟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亢慕义斋”藏书、早期《共产党宣言》译本和抄本、影响青年的三本著作、捐赠图书馆的期刊、任图书馆主任期间图书馆购买的进步书刊、选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国统区流传的伪装本革命文献、“孑民图书室”收藏的进步图书等珍贵革命文献,从文献来源、版本价值、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揭示...
胡适往来书信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状况的珍贵史料。本次整理出版的胡适未刊来往书信主要包括两部分:夹在胡适藏书中的书信;胡适任北大校长期间捐赠给北大图书馆的英文书信集。 第一部分大致有160余封,其中中文书信110余封,英文约50封,涉及蔡元培、、吴虞、刘半农、陶孟和、刘文典、高梦旦、王季同、马衡、朱经农、胡先骕、顾颉刚、顾孟馀、王世杰、张君劢、沈从文、林语堂、陈荣捷、胡厚宣、魏建功、罗常培、朱士嘉、袁同礼、王静如、黎锦熙、章廷谦、
本书为苇沟-北寿城遗址2011~2014年考古工作报告,包括2011年老君沟墓地发掘、2012~2013年苇沟墓地发掘,以及2013~2014年苇沟-北寿城遗址区域性系统调查、勘探与试掘的全部资料。本书在全面公布材料的基础上,对墓葬及其他遗迹的年代与分期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研究晋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构成与演进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书以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和原创展中捐赠类文物为研究方向,梳理百年间为山西博物院捐赠过文物的捐赠者、家属子女、藏品征集者以及相关文物和事件等,挖掘文物捐赠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补充和丰富文物的史料信息与科普内涵,倡导更多社会人士参与中华文物保护传承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智慧能量。本书共计20篇,内容均为向山西博物院捐赠文物及书画的故事,皆由文物捐赠人本人或者至亲讲述,本书为《走近考古人》的姐妹篇,因此也配有音频,得意让读者亲
本书采取历史文献、口述历史与真实再现三种呈现方式相结合,对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丰富的一生和对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创作和音乐教育创新、改革、钻研做出的巨大贡献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展现了黄自对艺术精益求精,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作具有与时代脉搏相通的进步曲目、音乐教育工作过程中的轶事,从全球化视角的高度描述了黄自先生多姿多彩的艺术构思、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表现力等种种趣闻传奇...
从10万件陶瓷馆藏中精选80件,时间跨度超过5000年,空间范围涵盖近20个国家,器物是时光、思想与情感的快照,是观察人类历史的完美棱镜。 从朴素粗糙的陶碗,到宗教仪式中的奢华瓷器,从文艺复兴时期粗野新奇的器物,到以非洲传统工艺为灵感、线条简洁流畅的当代器皿,书中的80件陶瓷器各个精美绝伦、妙趣横生,展示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所藏陶瓷的纯粹之美。陶瓷是历史的诉说者,它们时刻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的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商业贸易、风俗习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2辑。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9篇,书评2篇...
本书共收录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田野考古发掘简报51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化宝库。考古发掘表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代文物古迹。本书作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第八部科学发掘成果的正式报告集,相信对于三峡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甲骨文要作为史料来运用的先决条件,便是要确定其时代。否则,十多万片甲骨依然是一堆断烂朝报,缺少科学价值。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是按五期旧说编纂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按照两系新说重新编纂一部大型甲骨著录书是头等要务。黄天树主编的《甲骨文摹本大系》(简称《大系》)是部以摹本的形式按照新的理论和方法综合整理研究甲骨文资料的集大成之作,把原本庞杂无序的有字甲骨整理成井井有条的科学史料。2012年至2022年,黄天树教授率领
本书是对晚清罗振玉所编《殷虚书契续编》六卷所做的考释,属于填补空白性质,为古文字学界研究甲骨文作参考,同时也丰富了甲骨学史的研究。本书所做的考释工作,首先是对甲骨文单字作考释,原则上初次出现时做分析解释,其后则直接用通行字体隶定,或作简要的解释;遇有冷僻字或笔画残缺的字,则截取原拓片字形,再做字形分析探讨。其次对甲骨文单字在卜辞中的用法和意义作分析研究。考释过程中,同时参考学术界(包括本人)已有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尽量使近期新研究成果在
本书共分为中国考古学研究综述、考古文物新发现、学术会议、考古教学、逝世考古学家、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六个部分。详细介绍了2021年全国考古界的主要工作成果。学科年鉴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的前提是具有影响力。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界了解学科年鉴,接受学科年鉴,使用学科年鉴,使学科年鉴真正成为学术研究的好帮手...
本书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文物文献研究”系列图书的近期新成果。全书共收录14篇文章,如由《新儿女英雄传》手稿延伸的创作背后的故事;对路遥写给主编秦兆阳的两通未刊书信的深刻解读;对茅盾藏书及图书眉批本的背景研究;挖掘朱自清等名人书信档案的文化内涵……作者从不同角度和资料细节出发,向读者展示文学大家的交往轶事,探寻文学作品的创作真相,挖掘书信档案的人物关系等,有利于读者了解我国文学发展道路上的典型人物、作品等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
本书以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平陆县出土的一组商代青铜器为主要研究对象,按方鼎、圆鼎、罍、爵四个器类划分章节,分别分析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技术特征,并将它们与其他地区出土相关联的商代青铜器进行综合比较,探讨一系列相关问题。研究认为,平陆前庄出土青铜组器均为早商时期遗物,其中成器年代最早者或为前庄爵,在二里岗上下层之交,前庄方鼎稍后,在二里岗上层,前庄鼎二、前庄罍稍晚于此,前庄鼎一则或可晚至早中商之交...
装饰品是中国北方地区夏商周遗存中数量*多、流行*广且*为重要的器类,对其种类、形制、流行时间及区域、组合、功能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讨论中国北方地区商周时期不同族群的习俗、宗教信仰及其与欧亚草原、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北方地区夏商周时期装饰品研究》充分利用类型学方法,对夏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的金属饰品、骨角蚌饰品、玉石玛瑙饰品进行详细的形制划分。在此基础上,结合装饰品出土位置,讨论了各种装饰品的功能。从装
黄檗是一座山,是从福建到江西,从福建到京都的禅宗祖庭名山。希运禅师为唐代大宗师,于福建黄檗山出家,在江西新黄檗山传法,在唐宋时期形成“天下两黄檗”的历史格局。明清时期,隐元禅师应化西东,中兴古黄檗,东渡创建京都新黄檗,促成“东西两黄檗”的法脉传承。黄檗文化扎根于千年的闽赣浙沃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做出积极贡献。本书系黄檗文库·走进黄檗系列之一,定位为黄檗文化的普及推广读物。全书分为“黄檗文化之根”和“
本书为《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的第六册,收录包山楚墓出土的全部有字竹简280枚及签牌30枚。包山楚简1986年出土于湖北荆门一座战国楚墓中,共448枚,其中有字简280枚。竹简内容包括文书、卜筮祭祷记录和遣册,这批竹简资料对研究楚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物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了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编著的《包山楚简》一书,公布了全部材料。本书由释文和图版两部分组成,大致沿用原整理者的竹简编号和分类、排序。释文部分汇集、吸纳学者的观
广珐琅的成功创烧,不仅引发了广东非常富有盛名的广彩的产生及在西方的广为流行,而且对宫廷画珐琅的成功烧制及景德镇釉上彩瓷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深刻改变了清代陶瓷的总体风貌,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影响深远,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本展览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与深圳博物馆联合申报的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展览聚焦广珐琅产生的历史背景、技术源流、装饰题材、宫廷互动和外销市场等方面,重点呈现广珐琅的早期面貌及中西
老王子
(美)艾玛·克莱因(EmmaCline
林奕含
泰戈尔
梁实秋
汪曾祺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