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服饰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之一,不仅具有基本的物质属性,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文化意义。东周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本书在全面占有、系统分析考古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出土文献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东周秦汉时期服饰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勾勒出“汉服”的起源与形成过程,并就服饰考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思考。本书是一部关
本集共收录考古发掘报告、简报、学术论文等文章22篇,内容涉及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的文物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以及辽宁省内其他文物考古学者的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尤其是沈阳地域性考古学文化和沈阳地方史研究者,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研究者参阅...
1.《长安印典大秦封泥》是一部展示作为秦代官印遗存的秦封泥,以及蕴含于其中的秦代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类图书。全书不仅介绍了秦封泥的起源、应用、出土、存藏、价值、研究及其文字特点、艺术风格等内容,还以秦封泥文字内容所反映的历史史实为切入点,结合大量典籍文献与出土文物,展示了秦朝的职官、地理、车马、法律、盐税、医疗、纺织、音乐、传驿、宫殿苑囿、军事制度等秦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全书选取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藏秦封泥约130枚,以及相关出土文物
本书是罗二虎先生关于美术考古方面研究的论文集。论文主要集中在汉代美术方面,涉及画像石墓、画像砖墓、画像崖墓、画像石棺、画像石阙、钱树、早期佛像等。对于画像墓的墓葬年代、类型、发展演变、墓葬制度、墓主身份,图像的内容、分类、主题、艺术风格、雕刻技法、丧葬观念与升仙信仰等都进行了探讨。此外,还涉及世界旧石器时代美术考古新发现、古代龙形象的演变、宋代装饰石室墓方面的问题。 本书适合考古学、美术学、历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相关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简要追溯了从古代晚期到20世纪的艺术史,着眼于完全不同的环境和问题,包括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随时代变迁的。所选的动物是一些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在当前的自然保护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醴陵钟鼓塘元代窑址》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编...
《南北朝菩萨造像的象征意义及其本土化研究》由刘明虎...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2023》由国家文物局主...
长得像“奥特曼”的青铜人像、拥有千里眼顺风耳的青铜面具、刻满“密语”的黄金权杖、出土即顶流的网红猪、有鸟有龙的超级大神树、超现实主义的神坛……三星堆是近几年文博领域最受人关注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最热门的网红博物馆之一,尤其是从2020年开始的新一轮挖掘,不断冲上热搜。本书用诙谐易懂的文字将三星堆的考古历程串讲开来,从偶然发现到深度发掘,三星堆遗址隐藏了太多的故事和谜团。作者用问题引导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从器物入手,穿梭回那个辉
本书是一本有独特人文视角的泛考古随笔,作者以理性而细腻的笔调,书写四年间走访多地各级博物馆、文保单位过程中的理解与思考。全书共36篇,每篇配以丰富的文物图片,分重器与文玩小城一浮梦小技艺大美丽天地玄黄等系列,其中以散布乡野、得到关注和保护较少的文物为重点,记录的实体有国家重点博物馆、文保单位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泸州报恩塔等,也有地市级博物馆、文保单位如宋代泸县石刻博物馆、七星岗金刚塔等,走访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更
本书是杨文宗研究馆员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三十余年的成果。《壁彩文踪一杨文宗论文集》收录了杨文宗四十余篇文物保护的相关论文,分为“古代壁画保护与修复技术”“古代壁画科学分析研究”“考古发掘与陶器、金属、石质文物修复”“文物修复保护理念及国际交流合作”四个部分,对文物修复过程中的文物修复案例、新方法运用、修复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阐释,介绍杨文宗的文物修复工作以及学术研究成果,为陕西地区文物修复,特别是壁画修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体现出一位深
《艺术、神话与祭祀》是张光直先生诸多学术著作中的一本,也是作者自己最为喜爱的一本。该书以他1981至1982年在哈佛大学为非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课程的讲稿为基础,选编而成。该书写作目的:其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性质和构成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本书将以此开辟出一个新的基础研究视角;其二,如果能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古代文明的研究,至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必将受益匪浅。 张光直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通过对神话传
悬泉汉简出土于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发掘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评为一九九一年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出土汉简三万五千余枚,有字简二万三千枚,经过整理编号者一万八千余枚。该遗址地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我国汉晋时期的邮驿机构。悬泉简中最早的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
《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第二卷)主要内容为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内棺出土纺织品的文物资料整理研究。包括对其纹饰图案特点、制作工艺、保存形态等等的全面描述。本书主要内容为马王堆一号汉墓内棺出土纺织品文物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马王堆一号汉墓内棺出土了包裹女尸的衾袍,计二十二层,包括了绢、纱、罗、绮、锦和绣以及细白麻布,代表了汉初桑蚕织造和麻纺织品工艺的最高水平。本卷将内棺中第一至十五层(从外至里)的丝织品文物,以分区、分类的形式进行了详尽介绍,通
本报告整理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2020年至2021年间在朝阳区东坝乡、三间房乡、金盏乡、崔各庄乡开展的7处发掘项目。共发掘古代墓葬108座(包括汉代墓葬2座、魏晋墓葬1座、北朝墓葬1座、元代墓葬1座、明清墓葬103座)、古代道路遗迹6条、坑1座。出土器物包括陶瓷器、铜器、银器、金器、料器、铜钱等。朝阳区位于北京东部,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本报告的出版为了解该区域汉代至明清各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人群结构、文化面貌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淮海文博》是徐州博物馆主办的学术性系列丛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文物法规与相关政策,及时反映淮海经济区文博工作的新发现新成果,加强与业界同仁交流,促进文博行业的繁荣。《淮海文博》内容涵盖了文物研究、博物馆学研究、考古学研究、文化遗产研究、历史学研究及区域文化研究等方面,尤其以汉代文物、考古、历史研究为主,许多选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探索性,对推动淮海经济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本书介绍了通化市自安山城2004年、2007~2009年、2013年三个发掘阶段所获得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对自安山城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比对、研究,提出对山城的年代、地位、性质、功能等方面的新认识,并运用植物考古、金相学等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获得的植物遗存和铁器进行分析检测,开展多学科研究。研究表明自安山城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5世纪,废弃年代约为7世纪初;是一座驻守交通要冲、军事防御性突出的城址。自安山城的发掘为高句丽城址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
我国石窟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拥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内涵,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类型之一。我国已公布的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寺类共288处,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遗址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遭受着雨、雪、地下水、日照、风、易溶盐等因素的影响,发育了大量病害,其中表面风化是直接影响遗址表面外观且间接影响遗址寿命的病害,大量石窟的保存状态每况愈下,亟待保护。本书基于甘肃省科技重
《非遗传承研究》集刊自2016年创办,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冯骥才任集刊名誉主编。主要收录法律法规、理论研究、调查与报告、非遗项目、传承人风采、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史料与掌故、轶闻口述等与非遗相关的学术论文。目前,《非遗传承研究》已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非遗保护传承理论探索与实践交流的前沿阵地,非遗保护理念在都市传播的重要载体...
本书是作者2000年至2006年的田野调查以及其后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其研究前提是将龟兹地区的石窟寺院遗址视为一个整体。龟兹地区的洞窟通常毗邻而建,并形成组合。组合是构成遗址的基本单元。通过细致甄别,本书发现克孜尔石窟遗址内存在两类主要的洞窟组合。组合的识别进一步深化了对龟兹石窟遗址的认识,即遗址由包含同类洞窟或洞窟组合的若干区段构成,这些区段根据寺院需求承担着各自不同但又互为补充的功能。本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作者一直在探索并将在今后继续
本书系统介绍了吉林省白城市城四家子辽金城址的田野考古成果,报道了2013—2016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四家子城址开展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四年间的田野工作包括对城址及其周边相关遗迹的调查与测绘;对城内北部一处建筑址的发掘;对北城门及多处城墙的发掘和解剖;对城内陶窑遗址的发掘;对城内主干道路系统的钻探和试掘;对城外墓葬的抢救性发掘。通过一系列考古工作,出土了大量辽金时期的砖瓦、陶瓷器等遗物,为东北地区辽金时期州城遗址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
本书重点介绍"秦风汉韵盛世长安"展览的154件精品文物,通过对文物本身的时代、质地、尺寸、出土单位、形制特征、其他相关信息、著录等的客观陈述,给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文物信息及其所反映的秦汉长安的社会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本书为石峁遗址研究资料汇编,收录调查简报和发掘简报22篇,追忆与访谈和纪要与纪事15篇,考古学文化研究相关论文11篇,聚落与社会研究相关论文19篇,族属与体质人类学研究相关论文18篇,文化交流研究相关论文8篇,环境与生业研究相关论文12篇,建筑研究相关论文13篇,玉石器研究相关论文38篇,石雕研究相关论文6篇,音乐文物研究论文7篇,科技考古研究论文11篇以及争鸣与讨论相关论文6篇,共186篇...
本书是国内礼制考古的第一本教材,在内容上分为“礼制文明概观”“都城礼制”“丧葬礼制”“器以藏礼”四部分,囊括礼制考古学最重要的内容。其中,“礼制文明概观”主要从宏观视角论述中国古代礼制文明的发展演变;“都城礼制”主要以先秦秦汉时期的都城及礼制建筑为个案,探讨不同时空都城与建筑所体现的礼制文化;“丧葬礼制”既有从个案出发探讨墓葬、陵园丧葬制度者,也有从考古材料出发探讨三礼文献相关内容者;“器以藏礼”多从先秦秦汉时期礼乐器的角度出发,探讨
本书全面整理并公布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齐故城考古队在2019—2020年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夯土建筑群遗址发掘中出土的钱范及相关遗存资料。通过整理,对较好标本采取三维拍摄拓本制作进行信息全面采集,并全方位公布资料,结合实验考古和科技分析,综合分析了钱范制作和冶铸工艺。在对新出土资料整合研究基础上,科学合理编排后,提供给考古学、历史学、钱币学等学者使用...
《边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5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技考古工作者和文保学者以及相关考古学者的论文集。本书从科技考古的不同领域和角度,对我国近些年来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多种科技考古方向的研究分析,这些研究方向包括植物考古、木材分析、人骨考古、食性分析、动物考古、冶金考古、陶瓷考古、玉石器考古等。同时,有学者对人骨考古的古病理学研究和实验室考古的方法技术展开归纳,并进行理论研究的讨论。还有学者对近年来在人骨考古、环境考古、石器微痕分析、玉器研究等的新进展、新成
本书分篇章详细介绍了2022年全国考古界的主要工作成果。第一篇考古学研究综述以时间顺序介绍了2022年度各个朝代考古遗迹的发掘及研究情况,全部是原创文章,在业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二篇分省介绍了该年度考古发掘情况,包括全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第三篇介绍了该年度考古学界的学术会议情况。第四篇是该年度考古学专业教学情况。第五篇介绍了当年逝世的考古学家的生平。第六篇介绍了该年度出版的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全书结构完整,体例清晰,内容详实...
本书是“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一本博物馆”中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分册,全面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如“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图会前贤——明清文人画家作品展”等展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普及相关考古小知识。通过本书,读者既能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整体面貌以及博物馆珍藏的众多文物,也能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知晓漫长历史
本图录以2012年以来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主,汇集全国43家文博、考古机构的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以“走向文明”“协和万邦”“海宇攸同”“殊方共享”四个部分,生动讲述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较为完整呈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
《藏在文物里的两宋史》以揭秘传世文物的角度书写两宋史,是一套人文通识读物,涵盖艺术、文学、历史、社会风俗等多个领域。从两宋文物着眼,欣赏器物之美,不仅是一场精彩绝伦的美学盛宴,也是一次寻找历史谜题的纸间旅行。以古人衣食住行的常用之物为纽带,联结起当下与过去、艺术与生活,让读者体味宋朝的风雅清韵和世俗繁华...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丛书”已出“瓷器卷”“玺印卷”“青铜器卷”“书画卷”,反响颇佳。“杂项卷”系该丛书之第五种。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除收藏瓷器、青铜器、甲骨、钱币较多之外,入藏的瓦当、漆器、珐琅器、玉器以及唐三彩等陶瓷器亦颇具特色。为此,该馆首次将馆藏杂项精品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经高清图像采集,编纂出版《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丛书.杂项卷》。本书精选馆藏文物精品131件(套),年代涵盖商周至民国,以文物质地
《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由雷静...
湿润半湿润地区石窟遗址物理环境的研究,对该地区遗址的微气候调节控制和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针对麦积山石窟物理环境的相关问题,主要开展了麦积山石窟建筑空间复原、洞窟微气候现状、洞窟热湿环境分析模型、自然通风特性、光环境及声环境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石窟类遗址的保护理念、物理环境模拟方法及预测机制、基于预防性保护的物理环境调控体系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推进了湿润半湿润地区石窟类遗址物理环境的保护工作...
本书是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汉唐釉陶展览图录。铅釉技术是我国陶瓷目前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对汉魏至隋唐及后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书中选取了馆藏的百余件釉陶器,以时间为轴,展示了从汉魏至隋唐铅釉技术的发展脉络,也是中国陶瓷史的发展脉络。全书图文并茂,文物图片由专业文物摄影师拍摄,展示了釉陶的各个角度,同时搭配文物信息,包括尺寸、年代、现藏地点等。是研究汉唐釉陶的一手资料
在上世纪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战乱频仍,政局不稳。国家深陷危难中,国宝亦无法自保。大量文物盗掘、盗卖活动猖獗,很多国宝漂流异乡,丧失了原始出土和保存的信息,不仅对学术研究造成了巨大困扰,也是国家财富的损失。它们如今静静躺在国外知名博物馆中,接待着来自全世界游客敬仰的目光和赞美的语言,但同时也是文明遭受浩劫的重要证据。 本书以不同年代、不同角度、不同形式诠释了一个共同主题——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博大精深。对流失文物,从追溯
中古中国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是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组织召开的学术研讨会,本书完整收录了与会的来自中国权威研究机构的艺术史与考古学者以及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本书分为考古新发现视觉文化物质文化理论与方法思想与观念礼仪、制度与文化交流六个章节,涉及艺术史、历史学、考古学、科技史等层面的学术讨论...
本书分为报告篇和论文篇。主要内容包括:广西百色发现的旧石器;广西百色地区新发现的旧石器;广西新州打制石器地点的调查;广西百色市百谷屯发现的旧石器;百色田东百渡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等...
为配合云冈“八五”保护维修降低窟前地面工程,1992至1993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组成云冈联合考古队先后两次对云冈石窟第9窟至第20窟、 窟至第4窟窟前地面以及第3窟窟内前、后室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与发掘。共揭露遗址面积4000余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2000余件。本报告以1992、1993年考古发掘为主,根据洞窟所处位置和窟前建筑修建的不同,分别设立章节,分概述、 、2窟前、第3窟窟内与窟前、第5、6窟前
在钱币界,古人称钱为泉,时下,仍把钱币称为泉币。研究钱币的学问叫钱币学,亦可称之为泉学。 《一生钱缘》是我的一本回忆录。我生于钱币世家,一生学习钱币、研究钱币、宣传钱币,为钱币学的建设努力工作。 虽是回忆录,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半个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时代背景下中国钱币事业的发展与钱币学研究的进步。 因是回忆录,为避免平铺直叙,所以有意穿插采取故事相关链接等叙述方式,行文点面结合,文字详略错落,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稍作展开,有的
金中都是北京建都之始。《金中都(2019~2020)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是2019~2020年对金中都外城西、南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的呈现,对*次正式揭露的城墙、马面、护城河、城内街道路等外城城墙体系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初步探讨了金中都外城的营建方式、建造工艺、防御工事和形制格□等特征,论及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等城市□迁的历程。通过科技考古分析以及与北宋东京城、辽上京、金上京、元大都等城址的比较研究,
《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是*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普及图书,是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四川省年度重点出版项目、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项目,由四川民族出版社策划、中国民族博物馆编纂而成。 本书基于中国民族博物馆长期开展的重要学术工程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实物表征体系研究,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等历史文化资源,遴选一百件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建构出物的谱系的
《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志》收录北魏至明代墓志167方,以中古隋唐墓志为主。地域上主要集中于关中和陕北地区,内容上大致可分两组:一为士人墓志,如唐李百药、高崇文等之墓志,可补史传之阙、考察隋唐士族之变迁等,具备多方面的解读意义和研究价值;一为西域少数民族及入华异族人墓志、塔铭,如唐吐谷浑公主墓志、回纥贵族墓志,以及甚为罕见的粟特人双语塔铭,均可藉以考订“异族之史、殊方之文”,由此展开中西交通、西域学、唐代丝绸之路等多视角的研究。墓
编这本小书的契机是在2016年8月,四川省委宣传部和文化厅决定承接中国第二届考古大会。是年7月下旬,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三星堆祭祀坑发现30周年暨三星堆与世界上古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在广汉召开,省委宣传部甘霖部长听说来了一大批中外学者,很想见见专家们,听听大家对三星堆和四川考古研究的建议,嘱咐我联系了10多位中外专家。在会议期间的一个晚上,甘部长在武侯祠博物馆会议室里接见了大家并和专家做了长时间座谈。在那次座谈
本书在疏通出土简牍典籍文字与文本基础上,从出土简牍典籍所见战国秦汉史事的角度,整合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与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梳理简牍典籍所述文献稀缺的战国早期史事,辨析秦汉时人对战国早、中期史事的整齐化处理,探讨简牍典籍抄本所见秦、汉时期学术图景,以及西汉诸王、列侯制度等相关史事,分析简牍游戏规则、民间信仰等多种记录所体现的秦汉时期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面貌,从而进一步揭示简牍典籍在战国秦汉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
本书收录了西域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在六十载新疆考古与研究中创作的十五篇考古手记,记录和叙述了他从开创伊犁河流域考古开始,到发现孔雀河青铜时代墓葬、主持并参与楼兰、尼雅、克里雅、丹丹乌里克、小河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过程中的所见、所思与所感,也呈现了他一生投身考古事业不断求索的时间脉络。 全书二十六万余字,插图照片一百五十多张,全部与王炳华先生曾经踏查、发掘过的考古现场紧密相关,再现了新中国第一代新疆考古人历经的艰辛与奉献精神,也通过详实的
因明(hetuvidyā)是唐代玄奘法師沿用《瑜伽師地論》的命名法,對于他當時以陳那(Dignāga)爲代表的印度佛教邏輯學、辯論術與知識論學說的一個總稱。漢傳因明保存了印度佛教邏輯學與知識論在公元6到7世紀這一階段的發展形態。漢傳因明文獻是我們研究印度中古邏輯史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料。1980年代,復旦大學鄭偉宏教授得到老一輩因明學者石村先生將他所珍藏的一套因明資料慨然相贈,才得以順利從事本領域的研究。這套書彌足珍貴且來歷不凡,種類之
《文人茶》根据文物和文献资料,考释出了茶的古字是苶(《文人茶》封面铭文苶青瓷),而不是荼,并以文字六书原理释读了其本义,从而揭示最初的茶不是特指茶叶,而是中国古代次第发展的一种饮食形式。茶既是饮,也是食,是古代圣贤对草木为饮为食的文化。《文人茶》所引用的文献、文物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其真正的含义则是首次揭示并释读,并以传统文化解构了旧的拼图,重新建构了符合饮食文化发展之路的新的茶文化拼图。所谓茶文化是指其中的人文意义,并不是哪里产
长干里是南京的一个有名地理单元,位于六朝古都建康城南郊。南京建城史的开端就是位于长干里的越城。越城滨江控淮,是越灭吴后建立的对抗楚国的重要军事据点。长干里在南京主城地区建置中属于最早的区域之一,到了六朝建都时期,长干里人烟阜盛,成为了都城的南部门户。2017年底,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长干里越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陆续开展。遗址中六朝堆积以东晋和南朝时期的文化层最丰厚,主要遗迹有东晋越城环、南朝长干御道以及东晋砖瓦窑、东晋南朝水井和灰坑、南朝
以两位作者从事西藏田野考古近三十年来所获相关资料,以及所主持或参与的多项涉藏课题研究之成果为基础,围绕西藏吐蕃王朝建立之前的若干重要历史节点,提出西藏史前期考古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问题,概述西藏旧石器时代至公元7世纪考古发现及考古研究之要点...
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1年考古报告集。收录考古调查、发掘简报及鉴定分析报告26篇,先秦时期简报包括温江鱼凫村遗址2021年度调查与试掘简报、2021年彭州市晏家店子遗址发掘简报、新都区新都街道龙虎村遗址东区发掘简报、2021年郫都区石亭村商周遗址发掘简报等,历史时期简报包括四川茂县下南庄墓地清理简报、彭州市竹瓦街遗址汤家院子地点J1清理简报、青白江区桂通村古窑址、古墓葬发掘简报、成都市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卢家山晋、宋、明、清墓
梁实秋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老王子
宋瑞祥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泰戈尔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