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翟斌庆著的《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历史形态演变及保护与更新》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采用历史信息转译的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汉长安城的城市形态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上篇共包括三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城市形态学理论和历史信息转译方法,同时介绍了汉长安城的基本信息和历史形态演变的分期情况。第二章从五个历史阶段,分析了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形态构成要素演变过程。第三章将汉长安城遗址区各种类型的形态构成要素进行叠加分析,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即
本书从新城建设的起始与缘起着手,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考量, 在全面梳理西欧四代新城发展的过程中, 辅以具体的新城规划案例, 较为生动具体地展现了新城发展的历史, 完成了新城谱系的构建, 在此过程中, 也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与探索, 对新城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具有形而上意义的建议...
彼得·霍尔影响广泛的《明日之城》仍然是针对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历史,针对其所缘起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机遇的绝世阐述。这部经典文献由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最受尊敬的人物所撰写,为读者呈现了发生于20世纪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史。《明日之城(1880年以来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第4版)》涵盖了过去十年间所发表的众多新成果,借鉴了来自全球范围的案例。霍尔在讨论中涉及的城市内容广泛,并将他自己多彩的经验融入这部权威性的城市发展史之中...
同步辅导,参考书等,是一种辅佐教材的参考性书籍,往往由知识讲解和练习题组成。其使用者包括学生、教师及教研员等...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欧洲中世纪建筑,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美洲印第安人建筑等。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对第三版进行了修订,文字更准确,更精炼;并更换和增加了一些效果更好的插图。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可供高等学校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
中国的石窟寺摩崖造像价值突出、数量众多而分布广泛。石窟所在地域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各有不同,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开凿的工艺也有所区别,再加上长期以来所经历的自然、人文历程的不同,目前我国石窟形成了共性与特性兼有的复杂病害、劣化特点。面对上述情况,以关注石窟环境为特点的研究、保护实践日益受到重视。由此出发,本书针对常见的石窟与环境整体的监测与模拟,提出了进行定性空间划分的方式及其结果,并对划分的每一区块的特点、假设与近似,进行了
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场所,建筑史知识是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设计等领域的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学习建筑史方面的知识,是人们了解城市建设、地方文化、建筑发展的基本途径。《中国建筑的历史流变与现代发展》首先对中国建筑进行概述,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属性与构成要素、中国建筑史研究分期与研究方法、中国建筑的特征与创作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研究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现代各个时期的建筑...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是靠前本系统阐述、总结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的著作。按照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为序共分为十章,在概要介绍各个时代西方社会总体发展背景与社会主体思潮的基础上,系统而简要地阐明了西方城市规划二千五百多年来所形成、演替的基本思想与主流精神,从而梳理出基本的规划思想史脉络,并对城市规划思想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对西方城市发展各时期的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规划理论以及重大规划实践等进行了全
本书借鉴地标-基质模型, 搭建锚固-层积模型, 并以英国城市卡迪夫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三个阶段细分锚固-层积效应。书中还对我国与英国的城市遗产及其周边环境制度展开综合评述与比较研究, 并建议加强对周边环境管理制度的建设, 以保障城市历史景观在持续性的锚固-层积效应中保持良性变迁...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荟萃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辑为第壹拾柒辑,收录论文11篇,分为佛教建筑研究、古代建筑制度研究、古代城市研究、建筑文化研究以及英文论稿专栏,共5个栏目。 其中佛教建筑研究收录有3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为《史料中几座元代寺院建筑配置与建筑尺度研究》、《史料中几座元代寺院建筑配置与建筑尺度研究》与《禅刹山门内外建筑类型演变》;古代建筑制度研究成果包含3篇,分别为《甘肃西夏石窟中的
《中国建设年鉴2018》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纂的大型工具性年刊,2018卷力求全面记述2017年我国房地产业、住房保障、城乡规划、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建筑节能与科技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要工作,突出新思路、新举措、新特点。内容丰富,资料来源准确可靠,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指导性、文献性。可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领导提供参考,为地区和行业建设发展规划和思路提供借鉴,为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中国建设情况提供信息。主要板块包括:特载
建筑是凝固的文明,而艺术巨匠的灵感和创造力,是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壮丽记忆。置身于旷世建筑,其震慑力无法言喻,但建筑手稿能在设计者和感知者中间搭建一座桥梁,传递设计神髓。它与众文化交相辉映,是天才神思和伟大时代的美学结晶。《伟大建筑手稿》是横跨5000年文明发展史的设计美学巨著,一部凝聚人类优选灵感的集大成之作。本书收藏276张罕见的经典建筑手稿,剖视了260多位艺术巨匠的设计个性。次把建筑按文化渊源进行关联编排,每一对开页都将不同时代、
在韩国,现代意义上的建筑文化财保护已有百年历史。《韩国建筑文化财保护制度与理论演进研究》以韩国木结构建筑文化财为主要对象,在保护制度、工程案例及保护理论方面,梳理从近代到现在韩国建筑文化财保护的历程,并研究其发展变化和特点,很后总结其发展分期。由于文化财保护具有公共事业性质,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的保护制度是文化财保护研究的基础。本书将保护制度分为保护法律、保护机构、文化财调查选定和保护对象指定的四个层次,通过对它们不同时期发展演变的梳理和
《中国建筑设计年鉴2018》以记录中国建筑行业内很好设计单位的典型作品为原则,对很近一年涌现出的很好很好的建筑设计项目、新的设计理念,甚至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给出了很好直观、全面的诠释,它见证了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反应了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结构,记录了主流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甚至是设计价值...
本书内容包括鼓浪屿发展与保护历程;遗产价值与保护体系;鼓浪屿发作定位与管理策略;历史风貌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社区生活保护与遗产活化利用;遗产地整体环境保护;遗产地旅游协调发展;遗产监测与风险管理;遗产地精细化管理等...
本书作者团队通过梳理历史、拍摄图片、3D建模, 图文并茂地向广大读者介绍南京大学校园内百年建筑流变, 包括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校园内各个历史建筑, 从历史到现实, 以建筑为载体再现南大百余年校史沿革, 对于铭记校史、保存校园文化记忆具有重要记忆...
201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启动了《世界遗产展望》,首次对所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当时为228个)的保护前景进行了全面评估。IUCN每三年一次对遗产地进行标准化的保护前景评估,因此2017年意味着可以对评估结果进行首次对比。 IUCN《世界遗产展望》系统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主动性。它有助于确定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其所保护的关键价值的发展方向,我们如何预测其未来的需求,以及如何优化其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它也致力于表扬和宣传成功案例,支
本书从历史意义、文化内涵、树种特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并进行实地踏查,全面收集了北京、河北和天津三地的重要古树名木,涵盖了各科属、各区域。共收集北京古树25科37属44种107株,以国槐、桧柏、侧柏、油松等树种较多,并有青檀、黄连木、柘树、流苏、杜梨等在北京不常见树种的古树。收集河北古树11科25属51种,著名古树大多集中于偏远山区的寺庙、村庄,记录了燕赵大地的沧海桑田和世代演变。河北古树包罗万象、丰富奇特,如千年板栗王、古流苏。收集天津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创立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参与建设了一大批广州重点项目,部分已经成为各级别的历史保护单位,如白云山庄旅舍、白天鹅宾馆,北园酒家等。并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历史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改造开发勘察设计,总计一百三十余项,其中获国家部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26项,市级奖项12项,本书为对过往所做项目的整理和整合。本书中所收录的大部分为广州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和很好的规划项目,对这类建筑工程和很好规划
“西方建筑史丛书”包含罗马式 建筑、哥特式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19世纪建筑、现代建筑到当代建筑等7个部分,系统介绍了西方各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旨在为非专业读者提供一种解读建筑语言和建筑方式的工具。7 册书分别对每一个主题有一个大致的介绍,并按时间顺序组织专题章节,每一章节不仅对建筑结构、形式特点、建筑类型学、技巧和材料、知名建筑、重要城市做了简明介绍,还对城市规划和流动性建筑类型等问题做了具体述。精美插图涵盖范围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从2015年开始,每年编制一本反映上一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报告。本书即为中国建设教育发展年度报告的2017年度版。主要章节为:第1章2016年建设类专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第2章2016年建设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状况分析;第3章案例分析;第4章中国建设教育年度热点问题研讨;第5章中国建设教育相关政策、文件汇编与发展大事记...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华夏先民,初是穴居和巢居的。到了7000年前,河姆渡人懂得了用木构件。到半坡文化时,房屋结构已经有了现代建筑的影子。半坡文化之后,秦朝阿房宫的修建已初显中国建筑雏形。中国建筑有以下特点:一、“合院式”的建筑布局,反映了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思想观念;二、通过整体来展现优势,北京故宫9000多间房屋的规模即是代表;三、中国是木建筑的王国。木结构不易保存,因此留下来的经典木建筑很少。因为“法先王之法”的传统,中国建筑终形成
本书分为作品、城市与人物三个篇章。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城市的建筑形式在不断发展, 其中有规划变迁, 但更多的是因与环境共生的现当代建筑形式的丰富, 特别是不少城市中迭起的“新城”建筑所决定的。在科技与文化、在历史与人文诸方面确给城市现状与未来新考验。因此本书选取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典型建筑作品一百个、城市四座、人物二十余个进行了走访和品评...
桥梁是交通基础设施中很重要的人工结构物之一,桥梁的建设发展反映一个国家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桥梁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近代世界桥梁弱国一跃成为世界桥梁大国,并正在迈入世界桥梁强国行列。 本书以时间为轴线,选取了全国各地98座桥梁(或桥梁群)和7座走出国门的代表性桥梁,体现了我国桥梁建 设在设计理论、桥用材料、建造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本书旨在让广大民众了解中国桥梁建设发展的艰辛 历程,感受中
本书首先从理念依据、推进步骤、成效反馈等角度出发, 对既有开发实践中存在的症结进行剖析, 对关键问题进行凝练, 论证解决问题所需采用的参数化技术手段的可行性。其次, 采用形态学的研究方法, 将传统村落的空间肌理分为街巷、场域、构筑3类, 通过图形分解、参数量化等手段对其特征进行细分, 根据筛选和提炼出的参数指标建立参数模型。然后将参数模型嵌套入中原地区具体的村落开发情境, 根据演化规律模拟结果生成空间肌理的重构方案, 并以准适度、可操
畅销40年,《建筑初步》(原著第3版)经典再现!爱德华艾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深的建筑工作原理简单化,《建筑初步》还能这样学! ※经典! 从1979年第1版的问世,到如今修订的第3版,爱德华艾伦的《建筑初步》始终是国外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必备教材。 ※实用! 从建筑的源头讲起,探讨建筑的功能、建筑工作的基本原理等建筑入门知识,是一本简明的建筑科普书。 ※可读性强! 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和300余幅手绘图阐释了建筑的基本功能,并
本书以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的宫殿建筑 —— 故宫太和殿为例, 研究了明清官式木构古建的力学性能和加固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故宫太和殿构造特征研究、故宫太和殿抗震性能研究、故宫太和殿榫卯节点力学性能与加固方法研究、故宫太和殿斗拱竖向加载静力试验、故宫太和殿柱根加固方法研究、故宫太和殿大修期前的力学问题分析等内容。该书通过采取理论、试验、数值模拟多手段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太和殿的结构特征、抗震机理、安全现状、典型残损问题、传统及现代
本书共四章, 另加附录、图录两节, 共计13万余字, 图片130余幅, 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章: 通过对《清宫热河档案》、《钦定热河志》及《承德府志》等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重现普庙肇建的历史过程及历代维修, 同时并对寺庙的肇建原因以及建筑原状进行考证, 力求对普庙工程做到全面深入的全案研究。第二章: 根据现场实地勘查、测绘, 对普庙的选址及布局做出全面的分析。本章主要从寺庙的选址、布局、花木配置、叠石理水、造园意境等方面对普庙建筑
本书收录了郑州地区一批优秀乡土建筑的基本资料, 包括住宅、街道、院落、村寨、牌坊、桥等, 选取的这批建筑价值很高, 具有代表性。选取图片质量高, 从整体到细节方面全面呈现当地历史文化等内涵...
为更加广泛地发掘和整合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资源,更好地配合海淀区推进北京市三个文化带建设,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简称“中心”)与北京联合大学三山五园研究院(简称“研究院”)于2016 年计划继续推进《民国三山五园故事》项目。该项目是作为双方2015 年合作项目《民国时期三山五园档案文献整理和研究》(赵连稳研究员主持)的延伸项目,试图在通俗化和公众史学领域为整合、宣传三山五园历史文化资源做出有益尝试。编委会将收集到的民国三山五园故事
本书首先介绍了我国古建筑彩绘的历史与发展情况, 概述了建筑彩绘保护研究的现状 ; 其次通过对江苏无地仗建筑彩绘的调查分析, 设计了针对性的模拟实验 ; 再次是模拟实验的实施过程与结果, 以及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并以此比对褪变色的实际情况进行验证 ; 最后选取案例, 针对无地仗建筑彩绘的褪变色病害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
本书为“建筑沉思录书系”四卷中的第二本,另外三本是《建筑读思录》、《建筑学思录》、《建筑品思录》。本书以历年发表于《重庆建筑》的文章为基础,分为建筑哲思篇、环境艺术篇、学钱学森篇和其他篇,补入少量未曾发表的文字,如《读“钱学森年谱”偶记》共6篇等...
本书在阐述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内涵及基本框架的基础上, 从补偿主体、受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与渠道等理论方面, 剖析了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结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 湘西州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实践, 选择典型传统村镇对其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具体行动进行个案分析, 并提炼出典型模式。基于理论分析及湘西实证, 提出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优化途径...
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70%的明以前大木构建筑,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更是高居全国之冠,晋南地区唐、五代、宋、金、元等早期古建筑不胜枚举,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更是数量极为庞大,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由连达著的《寻访山西古庙(晋东南晋南篇)》按地域划分,以绘画和游记的形式将晋东南、晋南的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展现给读者,同时也记录了众多古民居的现状,希望唤起更多读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关注、热爱和保护...
本书着眼于四川盆地汉魏晋南北朝崖墓的建筑特征, 选择相关命题生行了研究。通过观察崖墓空间的三维特征, 探讨了四川盆地崖墓的演变模式及地域差异, 分析了崖墓与其他墓葬形态的关系。通过将崖墓与汉代民居遗迹和建筑画像进行比较, 探讨了四川盆地汉代崖墓与民居建筑的关系。通过总结汉代崖墓中所反映的木构建筑做法, 探讨了汉代建筑做法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 对个别崖墓中所反映的汉代民居庭院和单体建筑进行了复原...
抛开建筑家们的成果是无法谈论现代社会的。他们是如何与时代角逐,又是如何影响社会的? 本书的序幕由丹下健三开始,其后从焦土的风景出发,介绍了经历了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的一代建筑家,在萧条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沉着地蓄养力量的一代建筑家,在泡沫经济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代建筑家,在阪神大地震与泡沫经济破灭后开始脱颖而出的一代建筑家,以及在二十一世纪登上建筑舞台的新一代建筑家。 本书共计收录多位极具代表性的日本建筑家,其中8位是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本书是城市规划建筑艺术设计方向作品集、图册集, 是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组织六所高校 (广州大学、厦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学生以广东省某客家城镇规划设计为参赛内容的参赛作品集...
本书分为5部分, 分别为园林建筑史研究、园林建筑艺术与工艺研究、园林建筑保护与修缮研究、园林建筑遗址复原研究、新科技应用研究。从颐和园内部分建筑的建设与变迁, 建筑工艺及其艺术特色, 部分建筑与景观的修缮历程、工艺以及保护措施和展示开发, 利用历史档案与资料对园林建筑进行复原的方法与设计, 以及现代新科技在古建筑修缮和复建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入手, 不同领域的学者撰写论文进行研究讨论...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2018-2019学年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体系、内容。包括结合了教改论文的10门年度改进课程,建筑理论、城市理论、历史理论、建筑技术课程简介等内容,详尽地反映了该系教学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年鉴记录了该系在建筑学专业教育领域的思考与探索,延续其以不错建筑院校为目标,重视教学、不断革新的传统,旨在与靠前外建筑院系师生、同行交流,在靠前建筑学专业教育领域独具创新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适
本书是大型学术丛书 —— 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大系中的第6分册。全书内容涉及城市交通与规划、城市文化与保护、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都市区域空间与格局、中外城市规划与演变、城市空间形态等方面。本书不仅对城乡规划管理与研究设计人员汲取古今中外城乡规划发展的历史经验, 而且对城乡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和单位保护城乡文化特色和城市再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以建筑遗产保护理念形成、建筑遗产测绘技术方法、建筑遗产保护勘察报告、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的编制方法等为研究重点,突破保护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瓶颈,结合大量案例分析,总结数理建筑遗产勘察设计方案编制及保护技术措施遴选的科学方...
本书从考古学、建筑学的视角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营造法式、美学特征, 对古代建筑的特征结构、修缮修复、文化保护、理论研究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利于研究入门具有引领作用, 这是一部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通识教程...
本书是以山东省泰安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岱庙博物院中的石质文物为研究对象,对岱庙内的100多块石碑、石刻、经幢等重要石质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病害勘察,环境监测、结构安全监测等预防性保护技术的应用研究,并对运用于古建筑群的石质文物的保护体系进行了梳理与探索。同时,对这些石质文物的保存现状及存在的各种残损病害,进行了详细的数字化信息采集。本书在石质文物的无损检测与预防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介绍了我国主要类型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技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系统阐述了建筑遗产科学保护的规范流程。全书内容包括以下八个章节:(1)绪论;(2)建筑遗产的检测评估技术及案例;(3)木结构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4)砌体结构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5)混凝土结构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6)地下砖构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7)土遗址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8)砖石古塔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9)砖石古桥的
本书通过对木、砖、石以及土结构建筑(包括壁画)等的常见损坏类型及保护技术的系统介绍,旨在为不同类型古建筑常见损坏类型的科学识别以及对应保护技术的科学抉择提供理论指导,为后续“历史建筑修缮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全书兼具理论性、资料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本书可作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教材使用,亦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历史建筑保护的科技工作者、研究生参考...
本书以曲阜为案例,以基层名城保护管理者的视角,客观地反映曲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的重大事件与发展历程,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40年来,名城保护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当然,也不乏深刻的教训。所有这些尝试和努力,都是极其可贵的财富,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吸收、发展和推广。这次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道路的探索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创立四十周年论文集》就是这样一部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受邀的各界专家,就40年间名城
本系列图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建筑领域资深人士策划、打造,致力于呈现日本知名学者、建筑师、设计师的思想理念、职业历程、人生趣事。希望这些文字如和风细雨般沁入心灵,富于启迪、并化作生命的力量,成为前行的动力。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学生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日本各地的建筑少年也相继聚集,建立了属于他们的“梁山泊”。在这些“梁山泊”中,涌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现代建筑师。 本书是笔者在“梁山泊”遇到这些建筑师并持续
本书由上下两部组成,第一部为研究篇,据作者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兴趣领域分为:建筑史研究、建筑保护与修缮研究、岭南地域建筑研究、建筑教育与防灾研究4个专题。研究内容也不限于岭南,亦关注中国建筑历史的一般性讨论。第二部为设计篇,据建筑门类分为:传统建筑设计、文物建筑修缮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现代建筑设计和规划建筑设计5个专题。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020年近40年间作者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和设计领域的代表作。其按照编年史的顺序编排,反映了
嘉兴市天主教堂,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紫阳街55号,是一座具有意大利哥特式风格的西洋建筑。本书稿围绕嘉兴市天主教堂修缮项目,从该教堂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出发,对本次修缮过程做了全面回顾,并对其中的特色工艺、重点部位的修复技术、新技术的运用等均做了详细的阐述,本书的出版对同类型或相似的项目可以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
本书是关于西南近代建筑史的研究。西南近代建筑的发展可分为萌芽期、转变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衰退期,外来建筑风格在融合本土建筑材料样式后,形成带有典型地域特征的近代建筑类型,无论是18世纪的本土化天主教堂,19世纪下半叶的中西合璧教堂,还是开埠时的外廊式和洋房式公馆,20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民国后期的装饰艺术派和现代主义建筑,都具有典型的本土化特征。通过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建筑风格的起源、传播路径,分析其演变过程和原因。本书的读者范围为建
《中国建筑史》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成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分成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八大时期,涉及阶基、勾栏、柱础、斗拱、雕饰、门窗、陵墓、石窟、寺观、宫殿、住宅、都市,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建筑类型。作者不仅细致考察了散落中国各地的现存古建筑,还结合史料,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与特征、建筑思想、技术要点,以及建筑风格特征的演变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清晰地展现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林奕含
汪曾祺
梁实秋
阎连科
(美)艾玛·克莱因(EmmaCline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