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法治,关涉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与命运。 在本书中,梁治平先生以一种长时段的历史的眼光,试图回答以下一系列重要问题: 作为一个曾经被认为具有资产阶级属性的概念,“法治” 为什么会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成为重要政治议题? “法治”议题的提出和强化,在当时和今天是为了应对什么挑战,解决什么问题?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的法治运动经历了哪些阶段?它在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应该怎么认识和评估这场持续不断而且不断升温的运动? 被
本书以清代前期(1840年以前)发生于广州一带的各类华洋案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还原清前期涉外司法活动的历史场景,从动态的、微观的角度考察清代涉外司法的体制及其内在精神,剖析中西双方在司法、外交领域的矛盾冲突及其历史、文化根源,进而对中国古代法律的“现代化”做出了评价...
清末十年修律,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法律的改革。针对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中央各部要员、地方封疆大吏均上奏了签注意见。本书在解读签注内容和意见的基础上.就大清刑律草案在立法基本原则、刑法基本理论、立法语言与技术等三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历史缺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以沈家本为代表的草案编纂者忽视对传统法律积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导致草案出现了“食洋不化”的现象。而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协调融合问题,是中
职务犯罪(Crim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又被称为“职务上的犯罪”或“违反公务义务罪”。中国古代很早就重视对官吏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惩治。虽然中国古代的法典没有使用职务犯罪的概念,但是其中却大量的条款属于职务犯罪范畴。以严厉的刑罚惩治官吏职务犯罪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一个主要特征。《唐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法典,《唐律》是中国古代立法发展史上的一个总结性的成就,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华法系最有代表
本书以近代中西法学教育制度为背景,区分了有博士论文和无博士论文的法学博士、一年制和三年制的法学博士、法学专业和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法学博士、法学博士与公法科哲学博士等曲折复杂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近代留洋法学博士的谜团,澄清了有关近代留洋法学博士身份的种种误解...
《中国法律史学的新发展》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也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该教材系统论述了中国近五千年的法律发展历史,全面阐述了法律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吸收国内外法律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注重阔学生的法律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该教材从整体上反映了目前中国法律史学研究与教材编写的最新水平...
《中国共产党民族法制建设史研究》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考察和历史经验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民族法制建设史的专著。中国共产党民族法制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法律观,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制建设道路的历史。本书除绪论外,分上、中、下三篇,共十章。上篇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法律渊源,中篇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
本书收录了作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至二零零六年九月公开发表的法制史学论文共四十七篇。其中50年代2篇,60年代2篇,70年代1篇,80年代12篇,90年代12篇,新世纪之始18篇。这个轨迹从一个侧面具体而微地反映了新中国法律史学发展的历程。这写论文涉及到古代刑法、民法、行政法、、政治制度、官制、近代宪法等诸多领域。 在半个多世纪里,无论学术指导思想还是社会状态,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在我的论著中亦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为了显示我的学
中国法制历史的内涵极为宽广,富有超越时空的民主性因素。研究中国法制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认识法制在漫长发展中如何不断的完善自己,以及它在社会的进步当中所处的位置和价值;就是要从固有的法制历史中总结出理性思维的成果,为当前的法制建设提供准确的历史借鉴。 本书分为形成期、确立期、定型期、发展期、转型期这五个时期,对中国法制进行了介绍...
为了深入探究西方文明的渊源与演进,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全新视角,展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对西学的重新审视与诠释,构建全新的西学思想文献平台,我们组织出版了这套《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本译丛精选西方学术思想流变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传世名作,由多位专家学者选目,一批学养深厚、中西贯通、年富力强的专业人士精心译介,内容涵盖了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
本书包括了高歌前行:新中国法学教育的第一个、曲折前行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师生与政治运动、特殊年代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沉寂后的新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重建、铅墨春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
中国法律思想史以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思想与法律意识为研究对象,它与中国法制史共同构成了中国法律史学的主于。同时,它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还居于核心地位,影响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色与走向。 早在20世纪上半叶,著名法律史学家瞿同祖先生在其所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中就提出了要注意考察法律制度背后的思想观念的研究方法,认为研究法律制度而不注意探索其背后的思想观念属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易流于片面。因此,法律思想只有与法律制度互相结
《清代中央政府治藏法律制度演变研究》稿共分七章展开论述。作者从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不容分裂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的立场,研究清代中央政府在治理西藏方面法律制度的演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法律制度包括清代中央政府在治藏中建立起来的行政、宗教、财经、军事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并且动态地揭示出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法律制度治藏,以及究竟应以什么样的法律制度治藏,最后该法律制度在治藏中的更迭改进及优劣得失。作者重在对清代中
本书是一部研究西方法律思想的基础理论著作。 全书通过探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爱比克泰德等众多思想大师的法哲学思考。阐释了西方法律思想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折射出西方人艰难探索法治真谛、寻找法治之路的求真求善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发展过程。 法律的生命根源于生活与实践的需要,本书特别注意考察法学与哲学的关系、学术思想与个人社会阅历以及文化背景的联系。从而更为立体、真实地展现了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 本书线索
《湖湘文库》编辑出版以“整理、传承、研究、创新”为基本方针,分甲、乙两编,其内容涵盖古今,编纂工作繁难复杂,兹将有关事宜略述如次: 一、甲编为湖湘文献,系前人著述。主要为湘籍人士著作和湖南地区的出土文献,同时酌收历代寓湘人物在湘作品,以及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部分报刊。 二、乙编为湖湘研究,系今人撰编。包括研究、介绍湖湘人物、历史、风物的学术著作和资料汇编等。 三、乙编中的通史、专题史,下限断至1949年。
千百年来,罗马法的火炬始终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上闪耀,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则是这个火炬的重要传递者。法学卷以罗马法及其精髓——自然法为主线。对罗马法的发展沿革做了梳理,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低地国家(荷兰)著名法学家的成果做了论述。从而阐释文艺复兴时期法学领域的成就即是:既传承罗马法传统的风骨,又在早期近代公民社会、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形成的特殊背景下对罗马法中自然法精神的独到“复兴”。这在法学史领域自然是独
本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11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是一部全面梳理和反省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历程的力作。《中国法律思想通史(上下)》分上下两卷,共160余万字。具有鲜明特点: 结构明晰,史料丰富;既有对学界已有学术观点的借鉴,亦有不囿于成见的新观点,史论结合,多有新意。 特别注重阐述传统中国法律思想的内在价值,其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改革思潮、战国至秦的“法治”思潮、汉至隋唐的传统律学法律思想的总结,颇具学术价
编校说明 一、为避免内容重复,下列几篇文章未予收入: 《无字天书的中国固有宪法》一文,其主要内容已体现在收入本书的《从中国文化本位上论中国法制及其形成发展并予以重新评价》一文的第二节(丙)《宪之部分》。 《我国过去无民法法典之内在原因》一文,其主要内容也体现在《从中国文化本位上论中国法制及其形成发展并予以重新评价》一文的第四节(甲)《因义务本位而无民法法典之存在》之部分。 《中国婚姻制度之起源及其演变》一文(发表于《东
《中国法制史》对中国法律的起源 、发展和变化和历史进行了阐述,时间跨度从夏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本书充分考虑法学专业本科教材的特点与要求,力求结构严谨合理,内容详备简明。全书的主体由绪论和13章组成,13章的结构安排以朝代的先后为基础,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历史与法制发展的特点,以及法律的性质与内容,进行必要的归并或拆分。每一章的正文部分即各节由法律思想、立法概况和以部门法为纲目的法律内容组成;正文之前有重难点提示及对该时期历史背景和法
本书对明清法律制度进行了重点研究和阐释, 这也是此前学者关注比较少的问题, 诸如《大明律》的编纂、明代宫廷法规、明清收养孤老及越诉律例、正法与就地正法、罪犯发遣新疆、涉藏民刑案件处理, 以及各种与法律相关的制度, 分析其与国家、政权、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产生、发展、变革中的历史经验教训。本书对明清具体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与政治法律制度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 力图从微小变化和具体事例中探求历史真实, 能够为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本书分别从近代法治道路探索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目标、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完备的法治规范体系、法治中国建设需要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治中国建设需要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七个方面, 系统阐述了我国的法治建设的道路...
本书内容包括:法律形式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文本中的法律形式、中国古代法中的例、中国古代法的令...
本书为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报》和《法学》杂志的合集,按时间顺序,收录从1981年到2004年民商法多篇作品...
本书从30年前的杂志里寻找当年的文章,梳理国际法学科的发展轨迹...
本册文集主要包括近十年来刊发于《法学》月刊上的刑法文章。所选文章有一半左右是针对国内外的热点刑法问题展开的专题研究,如针对死刑问题、危险驾驶入刑问题、天价过路费案、刑法修正去向问题等展开的专题笔谈,这些文章既针砭时弊,又充满怀疑精神,这无疑突出反映了《法学》月刊时刻关注司法实践中的重大前沿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办刊宗旨...
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有,在哪里?有多少?本书带着这个些问题,构思中国法治的方法与路径。首先,铺陈出现代法治的要素,诸如平等理念、市场意识,人格尊严、公道正义,然后从传统法治思想史中,梳理诸子百家、正统、黄老,黄宗羲、梁启超、孙中山等有关法治的思想,解析中国法治思想的脉络,以及与传统法治现代法治的差异。阐明法治中国与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致性趋势。坚持从传统中吸收,也力主在新时代发展传统法治,从而进一步健全中国法治。综上,本书观点中允,符合
本书作者以唐宋王朝的对外政策与中外关系的发展为背景,将外国人来华分为官方和民间两个途径,系统考察唐宋政府针对不同类型的外国来华人员的不同活动如朝贡、经商、入仕等...
本书内容丰富,其时间跨度长达百余年,运用的材料相当广泛。作者研究内蒙古法制多年;此书堪称内蒙古近现代法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为其他边疆地方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本书从“什么是法律史”这一问题出发,先概要阐述法律史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然后结合本书主题《法史新裁》,分别从四个研究方向进行研究: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二、二、中国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三、西方法律文化,四、比较法律文化...
本书根据CCTV-12《法律讲堂》文史版“反贪往事”专题的主讲内容改写,主要讲述了了清代历史上的一些惊动朝野的监察(反贪)大案,作者(主讲人)为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焦利,书稿内容包括目前已经播出的三个大案《名妓贿赂案》、《和珅反贪》、《铁面御史斗巡抚》中的十四集内容,以及即将录制,九月份开讲的《赈灾谜案》(暂用名)。清朝“反贪往事”里面选取的都是受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喜闻乐见的题材以及引人深思的思考的评论,是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廉政文化的
《中小学教师法制史(1949-2009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的中小学教师法制建设分为发轫探索期、停滞破坏期、转折改革期和规范发展期,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评析了各个时期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制定、适用、遵守以及法律监督和教育法学研究,总结了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仍存的薄弱环节和蕴含的启示价值,揭示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变革与基础教育领域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依法保障教师权益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郑显文编著的《出土文献与唐代法律史研究》内容介绍:一个理性的社会必然要有一套理性的法律体系。纵观几千年来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唐代法律在当时世界上无疑是最先进、最理性的法律。如果我们把唐代法律维护官僚贵族法律特权和等级身份制的内容全部剔除,蓦然发现唐代的法律竟是如此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其许多法律内容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普适性,有深入学习和借鉴的必要...
《中国近代民事司法变革研究--以奉天省为例》由张勤所著,本书依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珍贵司法档案,以奉天省为例探讨二十世纪前三十年民事司法领域所发生的变革。对这些变革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法院组织、民事程序、法律职业、实体法、基层调解等领域。 奉天是清末“新政”期间少数首先推行近代司法改革的省份之一,民国初期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统治下,司法改革继续被推行开来。这种军阀政治中所包容的司法改革以及所体现的法律现代性,是各种力量和势力不断碰撞、博
本卷涉及新中国刑法以及刑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1979年《刑法》的制定,刑法法制考试健全,法治理念得到推崇,法学研究开始走上正途。可以说从20世纪80年代初直至21世纪初,我国刑法学研究伴随着社会转型开始全面发展并且逐步深入。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本卷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之一...
本书为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报》和《法学》杂志的合集,按时间顺序,收录从1981年到2011年多篇宪法、行政法作品...
1981年11月,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复刊了。它的复刊,源自1978年年底的那场解放思想运动。 编辑本丛书,基本目的在于纪念华东政法大学成立60周年,以及《法学》创刊56周年,编者希望通过本丛书,将《法学》(1956年出版的3期称《华东政法学报》上刊登的有影响的文章保存下来,以真实地记录《法学》,更广范围地说也包括了中国法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了解新中国50多年法学发展的真实面貌,以为中国法学今天的发展繁荣提供历史借鉴。正是基
本卷为《法学的历史》第1卷,收录的是1956年《法学》创刊至1957年第6期的所有文章...
《清朝旗民法律关系研究》以清朝旗民法律的演变为主线。清朝旗民法律关系,既是满汉之间的民族关系,又是不同阶级之间的政治关系,两对关系错综交织、纷纭变化,与政局紧密相关。旗人与民人在职官、司法诉讼、经济地位及习俗等多个方面的法律差异及变化,既反映出清朝法律民族特色与政治特色交融的特点,又凸显了旗人作为清朝统治支柱的作用渐趋衰微,出现了旗人日趋平民化及满汉民族融合化的趋势...
本书从地方检察机关实践的视角,对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1979年以来公诉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细致的回顾,作者对公诉制度历史变迁的原因、规律、特点和意义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对于研究公诉制度史和检察制度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 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历程与相关的内容, 包括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作者, 发展阶段, 研究机构, 学术争鸣等一些关键内容。全书分上下两编, 十一章, 约40万字。上编 (第一章至第四章) 以时间为序, 集中反映了这70年中, 纵向的中国法制研究产生、发展情况。下编 (第五章至第十一章) 则是中国法制史研究中专题研究部分。其中的内容由7个专题构成, 包括楚简法律文献研究、中国唐律研究等, 时间跨度是
本书以1644年清军入关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清代赋税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从清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赋税制度改革入手,对清代的赋税法律体系、赋税管理机构、赋税征收原则和方法、赋税减免制度、赋税监督及奖惩制度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立法、执法和监督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清代赋税法律制度的利与弊做出了客观的评价,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较为全面的清代赋税法律制度之画卷...
★ 16开精装,法律出版社出版★ 《法学》创刊于1956年,刊载了大量有影响的富有法治精神的文章。迫于国内形势的发展《法学》于1959年3月停刊,又于1981年复刊★ 丛书对1981年复刊以来的各期,精选出比较重要的文章,而对1956~1958年所出的18期(1956年《华东政法学报》共3期,1957年《法学》全年共6期,1958年《法学》出版至9月共9期)上所刊载的文章,全文收入★ 本丛书不仅展现了中国法学所走过的曲折历程,更为当今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重述中国法律思想史、再识先秦法家、法家学术的三个历史性贡献 —— 兼论商鞅变法的法文化意义、刑鼎、宗族法令与成文法公布 —— 以两周铭文为基础的研究、中国古代专职法官源起新探、律令形成史 —— 先秦法律形式之变迁、重审董仲舒“春秋决狱”成说、晋《泰始令》的法典化成就、令、格、式何以称刑书 —— 《新唐书》“唐之刑书有四”解读、《宋会要·刑法》体例探析、“典例法律体系”形成之前夜等...
本书共分为九编, 其主要内容包括: 清季之立宪运动 ; 民国初期之立法 ; 第一届国会之成立与解散 ; 共和重光与国会复活 ; 昙花一现之省宪法运动 ; 临时执政时期之立法 ; 国民政府之立法事业等...
汪曾祺
老王子
林奕含
梁实秋
泰戈尔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