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学文集
¥33.6(7折)定价:¥48.0《莱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学文集》为段德智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莱布尼茨文集》的翻译与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本书所收录的11篇论著,多数未曾译出。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中国读者对莱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学思想以及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生成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
-
莱布尼茨文集 第9卷 宗教哲学与自然神学文集
¥218.7(8.1折)定价:¥270.0本书为编译者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莱布尼茨文集》的翻译与研究”的一项重要阶段性成果,列为《莱布尼茨文集》第9卷。莱布尼茨的宗教哲学—自然神学不仅是其实践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且还是其实践哲学的顶层学科,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一门关涉乃至统摄其整个哲学概念系统的大全学科。本书收录了莱布尼茨1668—1714年间所写的62篇有关论文和书信,是《莱布尼茨文集》中篇幅较大、内容较宏富的一卷,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莱布尼茨宗教哲学—
-
莱布尼茨逻辑学与语言哲学文集
¥59.5(7折)定价:¥85.0莱布尼茨不仅是西方伟大的近代哲学家之一,也是西方伟大的逻辑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之一。他不仅改革和发展了西方古典形式逻辑,而且还开创了数理逻辑,在西方逻辑目前产生了深广影响。不仅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伟大的逻辑学家之一,也被罗素等现代逻辑学家认可为现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本文集收录了莱布尼茨1666—1715年间著述的28篇阐述其逻辑学和语言哲学的短文和书信。其内容主要包含下述三个方面: 一、莱布尼茨对西方古典形式逻辑的捍卫、继承和发展。
-
人类理智新论(上下册)
¥45.5(7折)定价:¥65.0十七世纪,西欧哲学界在认识论上爆发一场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大争论,先是唯物主义经验论者弗·培根奠定了认识起源于经验的原则;继而笛卡尔创导唯理论,宣扬天赋观念说,遭到霍布斯、伽森狄等的反驳;到十七世纪末,洛克以其《人类理智论》详尽地批驳了天赋观念说,并系统地论证了经验论的原则;紧接着,莱布尼茨又站在唯心主义唯理论和维护天赋观念说的立场,从“单子论”和“前定和谐”的观点出发,写成《人类理智新论(套装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以对话
-
哲学家的告白:论恶的问题:1671-1678:1671-1678
¥34.8(6折)定价:¥58.0作为“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莱布尼茨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无可替代,他不仅涉猎广泛,而且在各个领域都造诣极高。 《莱布尼茨著作书信集》聚焦莱布尼茨广义上的哲学思想,其内容不仅包括他的形而上学、认识论,还包括他的神学、物理学,乃至他的数学。我们希望通过该系列丛书的翻译出版来唤起学霁对那个人以及那个时代的研究兴趣...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6辑神正论/汉译名著本16
¥50.4(7折)定价:¥72.0《神正论》是莱布尼茨在世时发表的专享一部大部头著作。本书名为谈神,实为谈人和人的自由。作者在“序言”中曾指出:“有两个有名的迷宫,常常使我们的理性误入歧途:其一关涉到自由与必然的大问题,这一迷宫首先出现在恶的产生和起源的问题中;其二在于连续性和看来是其要素的不可分的点的争论,这个问题牵涉到对于无限性的思考。靠前个问题几乎困惑着整个人类,第二个问题则只是让哲学家们费心。”如果说莱布尼茨的其他著作主要阐述的是“单子论”或“连续性”与“不可
-
人类理智新论(全两册)
¥68.6(7折)定价:¥98.0本书是莱布尼茨的一部主要著作,作者站在唯心主义唯理论的立场,对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一书中所发挥和论证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进行了反驳...
-
莱布尼茨文集(第2卷):后期形而上学文集
¥115.6(6.8折)定价:¥170.0《后期形而上学文集》收录的是莱布尼茨1702-1716年集中阐述其形而上学思想的论著(含通信),计16篇。这些论著或是将其前期形而上学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范畴,或是将其前期的形而上学思想进一步系统化。本文集的内容虽然极其丰富,但就其主体内容而言,不妨将其区分为下述四个方面:(1)对前定和谐系统的进一步阐释;(2)对实体学说的进一步发展;(3)单子主义:形而上学思想的进一步体系化;(4)空间理论的形而上学意蕴...
-
莱布尼茨著作书信集 连续体的迷宫——论连续体问题 1672–1686
¥82.8(6折)定价:¥138.0该卷第一次把莱布尼兹在1672到1686年期间撰写的重要文本搜集到了一起。这些作品,大部分之前都没有被翻译成中文,代表了莱布尼兹对连续体的组成问题的持续努力,而该问题的解决对其思想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卷第一部分是对莱布尼兹巴黎时期作品的摘录,在这部分,他把该问题处理成了无限分割的物质是否蕴含着“完美的点”,物质和空间能否被视为真正的整体,运动是否真的连续,物体与实体的本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莱布尼兹1676年关于连续性与运动的对话。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