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工业出版社(6)
- 国防工业出版社(6)
- 科学出版社(4)
- 科学出版社(4)
- 中国宇航出版社(1)
- 中国宇航出版社(1)
- 国防工业出版社(6)
- 国防工业出版社(6)
- 科学出版社(4)
- 科学出版社(4)
- 中国宇航出版社(1)
- 中国宇航出版社(1)
-
飞行器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
¥101.1(7.9折)定价:¥128.0《飞行器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系统阐述了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UMDO)理论及其在飞行器总体设计中的应用。在UMDO理论方面,介绍了UMDO研究背景与进展、UMDO基础知识、不确定性建模方法、灵敏度分析方法、近似方法、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不确定性优化方法、确定性MDO优化过程和UMDO优化过程;在UMDO应用方面,介绍了两个多学科设计优化标准测试算例和三个飞行器总体设计实例,包括基于UMDO的小卫星总体设计、在轨服务系统总
-
国防工业出版社太空安全防御技术
¥56.9(7.2折)定价:¥79.0本书糅合了量子信息所需的线性代数、量子力学与量子光学的内容,系统地讲述了量子信息的概念及量子论的发展史、线性代数知识中数学符号所蕴含的物理意义、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定理和运动议程、量子光学的基础知识和量子纠缠的制备与测量等内容。重点介绍了量子信息的代数基础,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与运动议程、相干态、纠缠等量子态的制备与测量。随着世界各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航天器的正常运行与有效运用对军事和商业利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对来自太空的威胁
-
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第2版)
¥114.0(6折)定价:¥190.0本书以提高飞行器总体设计水平、增强飞行器可靠性和稳健性为背景,对飞行器的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共计12章。1~8章为UMDO理论部分,第1章介绍UMDO的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第2章介绍UMDO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第3至第7章对其理论体系中的关键技术分别进行深入阐述,包括不确定性建模、灵敏度分析、近似方法、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优化、UMDO优化过程。9~12章为UMDO应用部分,分别介绍
-
飞行器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
¥118.5(7.9折)定价:¥150.0本书以提高飞行器总体设计水平、增强飞行器可靠性和稳健性为背景,对飞行器的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共计十二章。第一部分(第一至八章)为UMDO理论部分:第一章介绍UMDO的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第二章介绍UMDO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第三至第七章对其理论体系中的关键技术分别进行深入阐述,包括:不确定性建模、灵敏度分析、近似方法、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优化、UMDO优化过程。第二部分(第九至十二章
-
“发现”号——太空飞行舰队的佼佼者
¥99.8(6.4折)定价:¥156.0本书回顾了发现号40年来在地球轨道上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使其成为常规的、实用的、经济的和安全的飞行器。发现号经常在各种各样的任务中飞行,可能会降低载人航天的成本并扩大其用途。1984年8月30日,“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后,由六人组成的“发现号”首次执行任务,部署了三颗通信卫星,并进行了科学实验...
-
空间非合作目标安全接近控制技术
¥126.0(7折)定价:¥180.0陈小前白玉铸赵勇陈致钧著北京内容简介空间非合作目标安全接近控制是航天器在轨服务任务的基础技术。本书考虑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翻滚运动、复杂外形、不确定条件等影响因素,研究了目标外形表征、近距离相对运动建模、可达域构建与碰撞风险评估等问题,提出了多种复杂条件下的非合作目标安全接近控制方法,并结合地面实验系统和在轨飞行实验对相关方法进行了验证。本书系统阐述了作者团队持续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开展复杂条件下的在轨服务任务提供理论支撑...
-
航天飞机
¥190.7(6.4折)定价:¥298.0美国航天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往返于地面和宇宙空间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本书介绍了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美国第三架航天飞机:发现号、美国第四架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美国第五架航天飞机:奋进号的发展历程...
-
太空探索的里程碑
¥106.2(6.4折)定价:¥166.0这是一部通过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拥有标志性的物体探索太空的精美插图历史。在《太空里程碑》中,迈克尔·纽菲尔德和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几位精心挑选的策展人展示了一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展示了一些拥有突破性的人工制品,它们在人类进入宇宙的第一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卫星在轨加注技术
¥204.4(7.3折)定价:¥280.0《卫星在轨加注技术(精)》聚焦卫星在轨加注技术(精),按任务流程将其总结为“安全接近—可靠对接—稳定传输—准确测量”等过程,并以此为主线,分别提炼出近距离接近与避撞、空间软对接、流体传输与管理、剩余量与流量高精度测量、任务规划等工程问题和相应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密封面分形理论、微重力流体特性、多物理场耦合等科学问题,系统阐述作者团队持续十余年理论攻关与工程实践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