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书是人类的猫薄荷|每满99减50
>
关于“王志民著”检索到   共8种现货商品
  •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因素及中国的对策

    王志民等著  /  2009-04-01  /  世界知识出版社
    ¥21.6(7.2折)定价:¥30.0

    区域经济合作虽强劲发展势头,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以不断扩大的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一批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非洲大陆也于2002年成立了以经济融合为目标的非洲联盟,其目的是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东亚各国需要有一种以东亚主体意识、共生意识为基础的东亚认同感,并在东亚认同感的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机制,进而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东

  • 栖霞牟氏家风

    ¥12.3(5.6折)定价:¥22.0

    栖霞牟氏家族是胶东半岛乃至整个山东省历史悠久、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从明朝中后期至清代末年,牟氏家族共出进士10人、举人29人,七品以上官职者97人,其中京官3人,州官32人,县官62人。家族著名人物是现代新儒学的代表牟宗三。牟氏家族十分重视家训的作用,历代皆立家训,子孙恪守家训,是其家族兴旺的重要原因。牟氏家族重视家塾教育和田产经营。其家风表现在勤俭、仁孝宽厚、忠贞节义等方面。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了解栖霞牟氏家风的一

  • 嘉祥曾氏家风

    ¥10.6(3.8折)定价:¥28.0

    本书从“'圣教第一名贤'宗圣曾子家族”、“志学笃行传圣道”、“耕读孝友”、“忠义清廉”、“代有才人”、“曾氏家训孝为本”六个方面集中展示了曾氏家风,它以人物为中心、以史实为依据,生动而又准确地传达出了曾氏家风的精义——孝,并以“孝”为核心理念勾勒了曾氏家风的整体文化与历史传承。本书本书语言洗练、通俗易懂,形式灵活、图文并茂,是同类书籍中学术与可读性都不错的著作...

  • 诸诚王氏家风

    ¥11.2(5.6折)定价:¥20.0

    诸城曾是中国《易》学中心,诸城王氏从西汉王同传田何之《易》到现代作家王统照读《易》,历史悠久。明清诸城王氏科举,多专攻《周易》。王氏古琴家、医学家皆通《易》,王氏世德堂号本为“世易堂”,《易》学变通、时中精神,对诸城王氏影响深远。越是在社会剧烈变动时期,家族越是人才辈出,其家风和学养的传承可谓影响深远。诸城王氏后裔人才众多,他们在同时期活跃在齐鲁大地上,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为推动社会发展而各显辉煌,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也为后人留下了

  • 琅玡王氏家风

    ¥8.4(3.8折)定价:¥22.0

    王羲之,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南)。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 年),卒于东晋穆帝升平五年(361 年),享年五十九岁,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大王”。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其家史可以追溯到周代。王羲之十七世祖王元为避秦乱由咸阳迁至琅邪。西汉时期,居于皋虞的王吉徙至临沂都乡南仁里,并由此定居下来,至汉末王祥、王览时琅邪王氏家族正式形成。琅邪王氏家族崛起于汉末曹魏时期,至东晋初年达到鼎盛,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

  • 安丘曹氏家风

    ¥14.0(7折)定价:¥20.0

    安丘曹氏家族自明代中期以科举起家,兴盛于明清两代,家族成员世代为宦,文学成就突出,曹贞吉《珂雪词》入《四库全书》,曹申吉有“曹氏之贾谊”的称呼,知遇顺治、康熙两朝,其诗歌在清初诗坛具有一定地位。曹氏家风是尊儒重教、孝悌与节义传家、忠贞与济世兴邦。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曹氏的母教文化,注重对家族中女性的传统妇德教育,母教的内容有助夫教子、寡母教子、姻亲相互扶持,母教实施的方式是道德教化、身正垂范等。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了解曹氏家风的一本

  • 诸城刘氏家风

    ¥14.6(5.6折)定价:¥26.0

    本书讲诸城刘氏家风,诸城刘氏一门共出了42个举人(含11个进士),152个监生(含18个贡生),59个庠生,计264个科名。其次是仕宦望族:刘氏自五世至十四世,有7人官至二品以上,3人官至一品。刘统勋、刘墉父子先后入相,且为贤相。再次为文化世家:刘统勋为有清一代水利、刑名名臣,刘墉书法为清代帖学之冠,刘奎为清代一流瘟疫学家,刘喜海为钱币学的奠基人、一流的金石学家、大藏书家。家风是:清廉爱民的为官之道,慎终追远的处世之道,孝悌为本的睦族

  • 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王志民学术讲演录

    王志民著  /  2015-12-01  /  人民出版社
    ¥41.3(7折)定价:¥59.0

    本书汇集了近年来作者发表的研究齐鲁文化的部分论文,主要围绕着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其对中华文明形成的作用,在民族文化构建中的地位,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为进一步厘清齐鲁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性贡献,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思想包容与精神内涵,作者还就齐与鲁文化各自的发展历程、表现特征及其交互影响等问题作了具体性分析,作为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必要的延伸性研究,作者并就中华文明的历

五星书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中图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