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26周年店庆|每满88减40,到手低至1元
>
关于“梁根林”检索到   共7种现货商品
分类:
出版社:
确定 取消
  • 天下·博观 刑事制裁的界限

    ¥58.5(7.8折)定价:¥75.0

    《刑事制裁的界限》一书由20世纪美国有名法学家赫伯特·L.帕克于1968年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对20世纪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特别是正当程序革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经典之作,帕克亦因此成为20世纪美国学术引用率优选的法学家之一。《刑事制裁的界限》认为,刑事制裁是权力在社会内部受控制地行使的范例。它提出了一系列难以为律师所解决的重大法律问题、难以为哲学家所解决的重大哲学问题以及难以为行为科学家所解决的行为科学问题。基于对刑事制裁合理性的反思,作者

  • 中国刑法评注(全三卷)

    ¥642.4(7.3折)定价:¥880.0

    本书由冯军教授、梁根林教授、黎宏教授主编,陈兴良教授、张明楷教授等六十余位中国刑法学者共同撰写。本书对我国《刑法》共452条逐条进行了解释和评论,目的是通过解释刑法规定的含义,评析各种刑法学说和判例,展现刑法立法、司法、理论的大致样貌,体现作者的刑法理念和见解。 本书六百多万字,是一部融合刑事法理与司法判例的刑法评注著作,是法官、检察官、律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法学研究者、法科学生需要的工具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中型刑法评注书的空白

  • 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

    梁根林  /  2022-11-01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46.5(7.4折)定价:¥198.0

    本书为中国刑法学界祝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有名刑法学家储槐植先生九秩华诞学术文集。本书共收集中国刑法学界著名学者撰写的原创刑法学专业论文六十余篇。本书内容主要围绕储槐植先生的“刑事一体化”思想或其他刑法专业问题展开,共分为四编:第一编刑事一体化与刑法方法论,第二编刑事一体化与刑法运作观念,第三编刑事一体化与刑法解释论,第四编刑事一体化与控制犯罪控制。 与传统意义上的祝寿文集不同,发源于德日的学术祝寿文集,要求论文作者提供的均是反映相关

  • 犯罪参与:模式、形态与挑战—— 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五)

    ¥41.3(7折)定价:¥59.0

    《犯罪参与:模式、形态与挑战—— 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五)》是中德刑法学者联合会(CDSV)于2019年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中德刑法学术研讨会上中德双方同行的主旨报告、单元报告与单元评议的合集。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犯罪参与:模式、形态与挑战“,来自中德等国的刑法学者分别就“犯罪参与模式”“间接正犯”“中立帮助行 为”“帮助自杀/安乐死”“参与理论面临的新挑战——数字化与互联网”等展开了讨论。 文集的出版,有利于拓展中国刑法学

  • 刑事政策与刑法变迁-第三卷

    梁根林主编  /  2016-10-01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3.8(6.1折)定价:¥39.0

    《当代刑法思潮论坛(第三卷):刑事政策与刑法变迁》是将当代刑法思潮论坛有关刑事政策与刑法变迁的系列讲座内容结集成册,共收集整理了11次讲座内容。当代刑法思潮论坛由北京大学杨春洗法学教育与研究基金资助,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五校联袂主办的学术性论坛,每月举办一次。当代刑法思潮论坛一直强调学术争鸣,让不同学者站在各自的学术立场之下,展现个人的学术风格,并努力寻求

  • 刑法体系与客观归责-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二)

    ¥33.1(7.2折)定价:¥46.0

    《刑法体系与客观归责: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二)》由中德刑法学者联合会主办、北京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德刑法学术论坛中德双方刑法同行主题报告、评论的文集。本书收录了来自中德两国的刑法学者在刑法理论体系即犯罪论体系的会议主题之下,围绕"刑法体系""客观归责"与"缺陷产品的过失责任"三个单元展开研讨和交流的所有文章。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既有利于中国刑法体系的转型和刑法学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德国学者了解中国刑事司法现状和立法特色,而本书收录的

  • 刑法教义与价值判断-当代刑法思潮论坛-第二卷

    梁根林主编  /  2016-10-01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9.3(6.1折)定价:¥48.0

    《当代刑法思潮论坛(第二卷)》由已延续多年的北大、清华等五校法学院刑法学科共同主办的当代刑法思潮论坛的录音整理而成的三卷书的第二卷。本书汇集了十一期论坛的内容,会上发言的均为我国刑法学界的著名教授。 本书以"刑法教义与价值判断"为主题,围绕刑法教义学的立场方法、与刑事政策的关系以及刑法理论中的实质化思潮、刑事刑法观与实质刑法观、价值判断与刑法知识转型、类型思维与刑法方法等问题展开;以主讲者演说、评论者评论、演讲者与评论者、参与者的互动

编辑推荐

中图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