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 科学出版社(1)
- 科学出版社(1)
- 北京大学出版社(1)
- 北京大学出版社(1)
- 北京大学出版社(1)
- 北京大学出版社(1)
- 科学出版社(1)
- 科学出版社(1)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中医文献学(新2版)/张如青
¥42.3(6.5折)定价:¥65.0本教材与以往同类教材相比,有很大创新。以往的中医文献学教材主要介绍古医籍的整理方法;本教材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中医专业的本科生,他们毕业以后一般不会专门从事古医籍的整理工作,所以有关古医籍整理方面的知识,在本教材中不作过于深入、详细的介绍,而以较在篇幅阐述各类中医文献源流,尤其是临床各科文献,并择要介绍重要医著的内容、特点和学术成就,使学生对中医各类文献源流及各科基本文献了如指掌,以便他们在利用古今中医文献方面能左右逢源而得心应手。这对提
-
近代国医名家珍藏传薪讲稿:生理病理类
¥46.8(7.2折)定价:¥65.0“昌明医学,保存国粹”, 传薪讲稿是具有近现代特色的中医教育文献,融入了名家各自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特色,可作为当代中医高等学校教育统编教材的辅读教本,又可作为珍贵的近代中医教育文献资料加以珍藏...
-
山田正珍医书二种-伤寒金匮-43
¥13.0(6.5折)定价:¥20.0《山田正珍医书二种》介绍了,山田正珍(1749—1787),姓菅,氏山田,名正珍,字玄同,又字宗俊,号图南、杏花园主,人称图南菅公。著作有《伤寒论集成》《金匮要略集成》《伤寒考》《新论》《败鼓录》《桑韩笔语》等多种。《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43:山田正珍医书二种》收录山田正珍医书二种《伤寒考》《桑韩笔语》。 《伤寒考》撰于1779年,为《伤寒论》考释之作,记载著者研究《伤寒论》心得四十五则,内容大体可分为文献考订、临证应用
-
北行日记-医案医话医论-21
¥26.3(7.5折)定价:¥35.0《北行日记》,清代薛宝田撰。《纪恩录》,清代马文植撰。光绪六年(1880)慈禧太后抱恙,征召各省名医赴京诊脉,两位作者为应诏北上进京的南方名医,两书以日记形式记录了诊治慈禧的主要经过及往返旅途风光、京中与宫中所见所闻。薛宝田雅好文史,故《北行日记》中多有其北行期间与同僚、友人论诗、论经、论史及赋咏等内容,并富有赠序、赠诗。马文植医名更盛,故《纪恩录》中另有马氏奉旨或应邀诊治京中皇亲国戚及高官家属的诸多案例...
-
复杂网络.演化博弈与产业集群低碳创新研究
¥124.6(6.7折)定价:¥186.0本文主要运用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理论、计算机仿真等理论方法来分析产业集群的低碳演化。针对异质性主体行为及其对产业集群能源效率的影响、异质性主体行为与产业集群低碳演化博弈模型其及仿真、产业集群供应链低碳创新博弈、产业集群复杂网络结构与集群低碳演化及其情景仿真、产业集群低碳演化情景及其仿真、产业集群低碳创新财政补贴及监管很优边界、产业集群地毯创新激励机制设计与仿真分析等科学问题展开了了系统研究和深入的分析...
-
汉阳叶氏丛刻医集二种-综合-08
¥18.2(6.5折)定价:¥28.0《汉阳叶氏丛刻医集二种》包括《观身集》与《颐身集》,系清代著名学者叶志诜编选。《观身集》主要收录了明清时期关于人体生理的医学文献四种,包括陈会的《全体百穴歌》、沈金鳌的《脉象统类》、沈绂的《十二经脉络》、沈彤的《释骨》。《颐身集》收录古代导引养生文献五种,包括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冷谦的《修龄要旨》、汪昂的《勿药兀诠》、汪*的《寿人经》、方开的《延年九转法》...
-
中医药工具书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实用指南
¥54.7(7.2折)定价:¥76.0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药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如查检各类字、词;查检中医药专用词语;查检中医经典词句出处及词义;查检中医人物及医学史事;查检中医药古籍书目;利用中医药书目、索引、年鉴、工具书指南;利用中医药学的图录等。本书还介绍了中医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如查检中医药古籍、中药、方剂、中医药期刊论文等。本书还收录了汉至清历代纪元暨帝讳简表,方便中医古籍版本鉴定与中医文献研究...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北京大学青年学子的思考
¥60.4(7.1折)定价:¥85.0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和应对气候、疾病、贸易、发展、恐怖主义等众多全球性议题中的角色日益重要。随着其重要性的抬升,国际组织也成为学界和政策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关于国际组织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从青年学子的视角去亲身观察、体验和思考国际组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可谓凤毛麟角。本书的主旨即在于探讨不同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所发挥的角色及其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挑战。 本书第一部分是对国际组织理论的思考,分别从官僚领导的角度检视了国际组织自主性的变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