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
私人财富保护、传承与工具
-
>
再审洞穴奇案
-
>
法医追凶:破译犯罪现场的156个冷知识
-
>
法医追凶:侦破罪案的214个冷知识
精解传闻证据规则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650198
- 条形码:9787521650198 ; 978-7-5216-5019-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精解传闻证据规则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针对传闻证据规则的解说及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传闻证据规则相关概念的涵义及辨析、传闻例外的体系及其他相关问题。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一、传闻证据规则相关概念的涵义及辨析 现行日本刑事诉讼法中没有传闻证据一词。传闻证据是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20条第1款规定的作为原则禁止的证据的相关学说及实务上的概念。在讲解陈述、陈述证据、传闻证据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讲解再确认对传闻概念的理解,阐述传闻证据规则的功能和作用。 二、传闻例外的体系 首先,在确认传闻例外与非传闻的区别及传闻禁止的概括性例外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传闻例外的基本条件及法律条文的构成(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21条-第327条)。其次,结合案例对传闻例外进行了逐项的分析讲解。具体来说,包括“被告人以外的人”的代替陈述书面材料的传闻例外、被告人的代替陈述书面材料的传闻例外、业务上固定格式的文书的传闻例外、非代替陈述书面材料的传闻陈述的传闻例外、根据当事人的同意采用传闻证据的可能性及根据双方当事人就陈述内容的合意采用代替陈述书面材料的可能性。*后,论述了判例对传闻例外作出的类推或者扩张性解释。 三、其他相关问题 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是有共同被告人的案件在并案审理和分案审理时对于传闻证据规则的运用;二是不符合传闻例外的审判外陈述作为审判陈述证明力的辅助证据的使用。 此外,本书对作为理解传闻证据规则前提的言词证据与非言词证据的区别也进行了详细说明。还涉及到关联性、自白规则、补强规则、排除规则等传闻证据规则以外的刑事证据法的问题。
精解传闻证据规则精解传闻证据规则 前言
中文版序言
传闻证据规则是日本刑事裁判应当依据的证据法中十分复杂且非常重要的一组规则。据我所知,中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采用传闻证据规则。即使如此,中国法学界也周知,传闻证据规则是一项限制在法庭外获得的陈述成为证据的规则,历来在英美证据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改革的一环,日本于1948年制定的刑事诉讼法从美国法中引入了该规则。但是,在承继该规则的过程中加入了日本特色,与美国法的传闻证据规则不尽相同。原本,在美国法中,传闻证据规则是民事和刑事裁判共同适用的证据规则,而日本只在刑事诉讼法中采用传闻证据规则。
精解传闻证据规则 目录
引 言 研习传闻证据规则的意义 // 001
**章 传闻证据的含义 // 003
一、解读法条 // 003
二、陈述的含义 // 004
三、陈述证据的概念 // 007
四、证明内容与待证事实 // 009
五、明确待证事实 // 012
六、小结 // 019
第二章 禁止传闻证据规则的含义 // 020
一、概念的重申 // 020
二、传闻证据的三个形态 // 023
三、机械的记录与传闻证据规则 // 027
四、审判陈述与审判外陈述的区别 // 030
五、禁止传闻证据规则与证人询问权的关系 // 034
六、禁止传闻证据规则与直接言词原则的关系 // 036
七、小结 // 037
第三章 传闻与非传闻的区别 // 039
一、非陈述的信息 // 039
二、非陈述证据的陈述 // 043
三、现在心理状态的陈述 // 053
四、共谋过程中的发言、笔记的运用 // 056
五、非传闻的三个阶段 // 059
第四章 传闻例外的体系 // 063
一、在思考传闻例外之前 // 063
二、传闻例外的体系 // 065
三、《刑诉法》第321条第1款的传闻例外 // 068
四、《刑诉法》第321条第2款的传闻例外 // 080
第五章 作为传闻例外的检面笔录 // 083
一、《刑诉法》第321条第1款第2项书面材料的传闻例外 // 083
二、《刑诉法》第321条第1款第2项前段的要件 // 086
三、《刑诉法》第321条第1款第2项后段的要件 // 091
四、《刑诉法》第321条第1款第2项书面材料的地位 // 101
第六章 勘验笔录的传闻例外 // 103
一、解读法条 // 103
二、《刑诉法》第321条第3款的适用对象 // 104
三、真实制作证言 // 110
四、鉴定书的传闻例外 // 114
五、小结 // 117
第七章 实地确认笔录与见证人的指认说明 // 118
一、实地确认的目的与见证人的说明 // 118
二、指认说明记录的使用 // 120
三、再现实地确认笔录的使用 // 126
四、同意的效力 // 138
五、小结 // 139
第八章 陈述录像记录的传闻例外 // 140
一、录音录像陈述的传闻例外 // 140
二、《刑诉法》第321条之2的传闻例外 // 140
三、《刑诉法》第321条之3的传闻例外 // 141
第九章 被告人的审判外陈述 // 148
一、解读法条 // 148
二、不利事实的承认 // 150
三、采用自白笔录的程序 // 159
四、图像记录的使用 // 161
五、小结 // 166
第十章 业务上的书面材料·传闻陈述·再传闻 // 167
一、业务上的书面材料 // 167
二、传闻陈述 // 174
三、再传闻证据的处理 // 183
四、小结 // 188
第十一章 依据当事人意思的传闻例外 // 190
一、依据同意的传闻例外 // 190
二、同意的要件 // 191
三、同意的效果 // 198
四、合意书面材料 // 204
第十二章 共同被告人与传闻证据规则 // 207
一、合并审理与证据关系的个别性 // 207
二、共同被告人的审判陈述 // 210
三、辩论的分离与证人询问 // 213
四、共同被告人的审判外陈述 // 216
第十三章 争辩陈述证明力的证据 // 224
一、作为辅助证据的审判外陈述 // 224
二、平成18年判例 // 225
三、自我矛盾陈述以外的使用可能性 // 233
四、证明力存在争议的对象 // 241
五、辅助事实的证明方法 // 242
六、小结 // 245
司法考试真题与例题的对应关系 // 246
判例汇总 // 248
主要参照法条汇总 // 254
译后记 // 261
精解传闻证据规则 相关资料
引 言
研习传闻证据规则的意义
对于学习刑事诉讼法的人来说,最大的难题是对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解。一方面,传闻证据规则的概念本身就很难理解。又由于体系书中作者的解释不尽相同,会使读者感到困惑。证据是法官或者裁判员认定事实的信息来源。某条信息能否成为传闻证据,会因该信息的使用目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没有实际的审判经验,会难以想象在认定事实的过程中应当如何使用该信息。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有复杂的传闻例外规则。
另一方面,自从引入裁判员审判制度以来,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得到了强调,司法实务也在朝着尊重传闻证据规则的方向发展。对希望活跃在刑事法庭上的人来说,能够自信地运用传闻证据规则进行辩论是必要条件。司法考试中也常有关于传闻证据规则的题目。不论法科大学院的校内考试,还是司法考试,如果不能自信地运用传闻证据规则进行答题,就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此,传闻证据规则是值得花费时间掌握的专题。
本书是针对传闻证据规则的解说。因此不会对证据法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关于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区别,关联性的概念,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区别,主要事实、间接事实、辅助事实的区别,实质证据与辅助证据的区别,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区别,实务中证据采用的程序等内容,请参考体系书及参考书。与之相对,言词证据与非言词证据的区别是理解传闻证据规则的前提,因此本书会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例题中还会有涉及有关关联性、自白规则、补强规则、排除规则等传闻证据规则以外的刑事证据法的问题,以引起注意。
第一章
传闻证据的含义
一、解读法条
现行《刑诉法》中没有传闻证据一词。传闻证据是《刑诉法》第320条第1款所指的原则上禁止的证据的相关学说及实务上的概念。从现行法的制定过程来看,显然该条文是基于美国法的传闻证据规则。因此,使用传闻证据一词有其理由。
《刑诉法》第320条第1款规定:
引 言
研习传闻证据规则的意义
对于学习刑事诉讼法的人来说,最大的难题是对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解。一方面,传闻证据规则的概念本身就很难理解。又由于体系书中作者的解释不尽相同,会使读者感到困惑。证据是法官或者裁判员认定事实的信息来源。某条信息能否成为传闻证据,会因该信息的使用目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没有实际的审判经验,会难以想象在认定事实的过程中应当如何使用该信息。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有复杂的传闻例外规则。
另一方面,自从引入裁判员审判制度以来,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得到了强调,司法实务也在朝着尊重传闻证据规则的方向发展。对希望活跃在刑事法庭上的人来说,能够自信地运用传闻证据规则进行辩论是必要条件。司法考试中也常有关于传闻证据规则的题目。不论法科大学院的校内考试,还是司法考试,如果不能自信地运用传闻证据规则进行答题,就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此,传闻证据规则是值得花费时间掌握的专题。
本书是针对传闻证据规则的解说。因此不会对证据法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关于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区别,关联性的概念,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区别,主要事实、间接事实、辅助事实的区别,实质证据与辅助证据的区别,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区别,实务中证据采用的程序等内容,请参考体系书及参考书。与之相对,言词证据与非言词证据的区别是理解传闻证据规则的前提,因此本书会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例题中还会有涉及有关关联性、自白规则、补强规则、排除规则等传闻证据规则以外的刑事证据法的问题,以引起注意。
第一章
传闻证据的含义
一、解读法条
现行《刑诉法》中没有传闻证据一词。传闻证据是《刑诉法》第320条第1款所指的原则上禁止的证据的相关学说及实务上的概念。从现行法的制定过程来看,显然该条文是基于美国法的传闻证据规则。因此,使用传闻证据一词有其理由。
《刑诉法》第320条第1款规定:
除第321条至第328条规定的情形外,不得将书面材料代替审判期日的陈述作为证据,也不得将审判期日以外的、以他人陈述为内容的陈述作为证据。
原则上该法条禁止的是:①以书面材料代替审判期日的陈述作为证据;②以审判期日以外的、他人陈述为内容的陈述代替审判期日的陈述作为证据。前者①是在法庭上提交先前在法庭外制作好的书面陈述材料的情形。后者②是W2在法庭上陈述从W1处听来的话的情形。为方便起见,将①称为陈述代用文书,将②称为传闻陈述。①和②都是将在审判期日外生成的陈述作为证据的情况。以下将审判期日的陈述称为审判陈述,除此之外的陈述称为审判外陈述。这样的话,作为禁止对象的传闻证据可以表述为代替审判陈述作为证据的审判外陈述。
因此,为了明确传闻证据的含义,首先需要明确何谓“陈述”。在此基础上,再明确何谓“代替审判陈述作为证据”,如此一来便可以定义传闻证据。
二、陈述的含义
(一)构成陈述的言语
陈述,是指人在传达某一事实是否存在的信息时,所进行的言语表达。例如,V冲进派出所,向警察诉说:“刚刚在车站前,我的手提包被抢走了。”这是为了传达自己遭受抢夺的被害事实而进行的表达,是典型的陈述。与之相对,一个人的言语中若没有涉及某事实是否存在,就不是陈述。例如,接待V的警察问:“记得犯人长什么样子吗?”这句话是通过提问这一言语行为方式,敦促对方进一步进行陈述,其言语本身并没有涉及某事实是否存在,所以不是陈述。陈述人想要传递信息的对象既可以是他自己,如日记;也可以是不特定的人,如网络上的投稿。
陈述不限于直言命题的形式。例如,“这家店前停着的红色轿车是你的吗?”该提问暗示着店前停着红色轿车这一事实,因而也属于陈述。
【例题1】某月某日的早晨,A与B相遇。A对B说:“早上好!”B回答说:“早上好!我今早因睡懒觉没吃上早饭。”以上对话是陈述吗?
【答】A的言论属于打招呼的行为,不是陈述。B的言论向A传达了一定的事实,因而属于陈述。
【例题2】A在JR东京站八重洲口的指定座席售票处,说道:“我要一张到新大阪的最快的希望号列车指定座席的车票”,并购买了车票。A的言论是陈述吗?
【答】A的言论是申请购买车票的行为,而不是传达某事实是否存在的表达,因此不是陈述。然而,也有学者将这样的言论理解为诉说内心希望或者计划的陈述。但是,对于作为倾听方的车站售票人员来说,A的内心在想什么并不重要,因此没有必要将这样的言论看作对某事实存在与否的传达。
精解传闻证据规则 作者简介
后藤昭,1973年结束日本司法研修,1983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曾任律师、日本千叶大学教授、日本一桥大学教授、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现任日本一桥大学名誉教授、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名誉教授。主要专著有『刑事控訴立法史の研究』(成文堂、1987年)、『捜査法の論理』(岩波書店、2001年)、『新版 わたしたちと裁判』(岩波書店、2006年),合作编著『実務体系 現代の刑事弁護1~3』(第一法規、2013~2014年),合著『刑事司法改革の現段階』(日本評論社、2021年),主编『裁判員時代の刑事証拠法』(日本評論社、2021年)。
肖萍,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日本一桥大学法学硕士、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和中日比较法学。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6.9¥49.8 - >
朝闻道
朝闻道
¥14.8¥23.8 - >
山海经
山海经
¥18.7¥68.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合同审查思维体系与实务技能(第2版)
¥62.7¥98 -
纪检监察干部必备核心技能
¥66.4¥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理解与适用
¥52.1¥69 -
新公司法讲义(2023年12月新修订公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司法修改专家小
¥74.3¥118 -
医疗纠纷审理思路及裁判标准
¥50¥68 -
地方立法理论与实务
¥60.8¥68
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
¥67.0¥88.028.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本通【第十版】
¥57.2¥76.0国学典藏金刚经
¥19.6¥32.0人生的第9种修炼
¥15.8¥27.0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高级研究生中国专题研究报告 第五辑
¥14.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