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种文化之争 战后英国的科学、文学与文化政治
-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易经
-
>
辛亥革命史丛刊:第12辑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禅
-
>
日本墨绘
中国酒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506162
- 条形码:9787519506162 ; 978-7-5195-0616-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酒文化 内容简介
《中国酒文化》是一本深入探讨中国酒文化的经典之作。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深深植根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本书从多个角度全面介绍了中国酒文化的丰富内涵,涵盖了酒的起源、品类、传说典故以及其与中国诗词、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紧密联系。
中国酒文化中国酒文化 前言
**章悠悠酒史/ 00 /**节酿酒的起源/ 00 /
一、酿酒起源的传说/ 00 /
二、考古与酿酒起源/ 00 /
三、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 00 /
第二节中国酿酒史/ 00 /
一、黄酒的酿造/ 00 /
二、蒸馏酒的酿造/ 00 /
三、啤酒(醴)的酿造/ 0 /
四、葡萄酒的酿造/ 0 /
中国酒文化 相关资料
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销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伤、“红酥手,黄縢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曹操的“煮酒论英雄”、李白的“举杯邀明月”、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的“把酒问青天”、李清照的“浓睡不消残酒”……历史与文化同样给了酒全新的诠释,可见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可以说,酒文化自出现至今,已丰富发展了数千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酒文化有着不同的表现。
商周时期,纣王在酒池肉林中沉溺,玩昏了头,把江山也丢了,验证了大禹“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之预言。
周代吸取纣王的教训,颁布《酒诰》,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禁酒,不仅规定王公诸侯不许非礼饮酒,还不准百姓群饮。在这一时期,酒的主要用途是祭祀,于是“酒祭文化”出现了。
东汉献帝建安初年,北方初定,群雄未灭。当时曹操当政,励精图治,练兵屯田,下令禁酒。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孔融。他写了著名的《与曹操论禁酒书》,探讨禁酒的是非,列举酒的好处,说明治国不能无酒,特别指出打下大汉江山靠的就是酒,并列举了“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锺酒”“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等论据。
秦汉年间出现了“酒政文化”,出现了专司酒务的酒吏。同时,酒与政治的冲突鲜明化。这一时期统治者站在政治的高度屡次禁酒,却是屡禁不止。
00中国酒文化前言00三国时期,酒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消费品。魏文帝曹丕尤其喜欢喝葡萄酒,还把对葡萄及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发展,使得魏晋南北朝时的葡萄酒文化日渐兴起。
东晋时期,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乘着酒兴写下了书文双绝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可以说是酒文化中熠熠生辉的一页。
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销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伤、“红酥手,黄縢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曹操的“煮酒论英雄”、李白的“举杯邀明月”、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的“把酒问青天”、李清照的“浓睡不消残酒”……历史与文化同样给了酒全新的诠释,可见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可以说,酒文化自出现至今,已丰富发展了数千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酒文化有着不同的表现。
商周时期,纣王在酒池肉林中沉溺,玩昏了头,把江山也丢了,验证了大禹“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之预言。
周代吸取纣王的教训,颁布《酒诰》,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禁酒,不仅规定王公诸侯不许非礼饮酒,还不准百姓群饮。在这一时期,酒的主要用途是祭祀,于是“酒祭文化”出现了。
东汉献帝建安初年,北方初定,群雄未灭。当时曹操当政,励精图治,练兵屯田,下令禁酒。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孔融。他写了著名的《与曹操论禁酒书》,探讨禁酒的是非,列举酒的好处,说明治国不能无酒,特别指出打下大汉江山靠的就是酒,并列举了“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锺酒”“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等论据。
秦汉年间出现了“酒政文化”,出现了专司酒务的酒吏。同时,酒与政治的冲突鲜明化。这一时期统治者站在政治的高度屡次禁酒,却是屡禁不止。
00中国酒文化前言00三国时期,酒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消费品。魏文帝曹丕尤其喜欢喝葡萄酒,还把对葡萄及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发展,使得魏晋南北朝时的葡萄酒文化日渐兴起。
东晋时期,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乘着酒兴写下了书文双绝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可以说是酒文化中熠熠生辉的一页。
经过了短暂的过渡,即进入了“贞观之治”以及一百多年的盛唐时期。在唐代,酒与文艺紧密联系,这种现象使唐代成为中国酒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这一时期,酒与诗、酒与词、酒与音乐、酒与书法、酒与美术等,相融相兴,诸如“李白斗酒诗百篇”,许多与酒相关的名句都出自这一时期。“饮中八仙”之一的贺知章晚年从长安回到故乡,寓居“鉴湖一曲”,饮酒作诗自娱。
到了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中国人的居住地大分散,地域文化逐渐形成。与此相应的“酒域文化”也随之产生,不同地域的不同酒俗、酒礼等,丰富多彩。葡萄酒常被元代统治者用于宴请、赏赐王公大臣,还用于赏赐外国和外族使节。
在清代,葡萄酒不仅是王公贵族的饮品,在一般社交场合以及酒馆里也是常见饮品。
纵观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文化的总范畴里,一直存在着一个蕴涵丰富、完整而系统的酒文化体系。诸如:在酿酒方面,有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酿酒技术和工艺;在社会历史方面,有历代政府为酒的酿造和销售所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在地域风情方面,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有着多姿多彩的酒礼、酒俗;在诗词歌赋方面,多少墨客骚人所写的关于酒的诗文词曲数不胜数,至今广为流传;在考古方面,出土了各类形形色色的酿酒工具和饮酒器皿;还有花样百出的酒令、诗意浓郁的酒名等等,构成了一个博大宏伟的中国酒文化宝库。而且,酒文化之所以成为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还在于其紧紧抓住了文眼:一个“喜”字和一个“醉”字。“喜”字派生出吉祥欢庆氛围,酒会酒令交杯酒、满月开业祝寿酒、谢师寄名壮行酒……真可谓无酒不成宴、无酒庆不烈;“醉”字更是酒的精华,汉高祖斩白蛇、 “灌夫骂座”、“贵妃醉酒”、“沉醉不知归路”、“酒不醉,不能画”、武松十八碗酒醉上景阳冈,武术中有醉拳,词牌中有“醉花阴”“酒泉子”。酒还有雅俗共享之魅力:从绿林好汉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到红楼丽人的猜迷酒令,一杯泯恩怨,醉生梦死。而酒区别于其他饮品的一个因素,却是它的政治性。古有越王勾践“箪醪劳师”,战国时期“鲁酒薄而邯郸围”,楚霸王项羽的鸿门宴,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还附生出蒙汗酒、毒酒。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提过:酒既可制造吉利,又可制造凶光。正可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见证了人间的恩恩怨怨、千年绝唱。酒的历史和酒文化将伴随着人类历史不断演绎、不断丰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中国酒文化,了解中国文化,我们特地编撰了这套经典文化系列丛书以飨读者。本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中华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制作方法、传说、典故及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集趣味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于一体。饱览此书,犹如畅游浩瀚的中华美酒长河,不亦乐乎!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6.7¥19.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20.2¥35.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4.8¥23.8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6.4¥48.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9.1¥42.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6.1¥39.8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9.9¥29.8
毕加索的一生
¥13.2¥35.0用3种颜色画海景
¥23.0¥40.0地中海的王子-亚森.罗平探案全集少儿版-16
¥7.1¥19.0青海佛教史
¥52.0¥88.0语法密码-巧借图表学语法-语法精华版
¥13.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