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鉴(全四册)(精装)
-
>
明通鉴(全三册)(精装)
-
>
跨太平洋的华人改良与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签名钤印特装本)
-
>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一战为何爆发及战后如何重建
-
>
(精装)奥托·冯·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建立
-
>
华文全球史:中国文脉
科技体制改革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对科技体制不断改革,有力促进了科技经济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我国科技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改革不适应时代要求的科技体制,建设新的科技体制,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成为我国在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科技体制改革 目录
**部分
历程篇
总 论 科技体制改革历史、成就与展望
**章 开放视野下科技体制改革探索(1978—1985年)
**节 改革前科技体制形成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 科技体制在恢复重建中试点改革
第三节 试点探索把握科技体制改革方向
第二章 商品经济下科技体制改革(1985—1992年)
**节 科技体制需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第二节 科技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第三节 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第三章 市场经济下的科技体制改革(1992—1998年)
**节 市场经济制度下科技体制改革
第二节 把科技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第三节 科技活动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第四章 国家创新体系视角科技体制改革(1998—2006年)
**节 从单项改革到创新体系建设
第二节 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第五章 面向创新型国家科技体制改革(2006—2012年)
**节 全球化时代更加需要自主创新
第二节 改革为创新点燃强力引擎
第三节 向着创新型国家不断迈进
第六章 面向创新发展的科技体制改革(2012—2022年)
**节 发展方式转变呼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二节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第三节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主要参考资料
科技体制改革 相关资料
第二节 科技体制在恢复重建中试点改革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和“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等重要论断,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国力的可能出发,调整对科技资源的配置逐渐受到重视。1982年10月,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党中央提出了“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为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指明了方向。
一、尊重依靠广大知识分子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充分肯定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强调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细心爱护和积极调动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坚持按劳分配,对有贡献的科学、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坚持“百家争鸣”,允许争论,不同学派之间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加强学术交流。1977年8月12日,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要交流经验,制定规划,表扬先进,特别要表扬有发明创造的科技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把科技战线上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向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军。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阐述了新时期我国科技事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包括建设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贯彻执行百家争鸣的方针,制定科技规划,坚持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独创相结合等。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做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判断。他的讲话打破了长期禁锢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桎梏,为知识分子解开了“金箍咒”,彻底改变了知识分子的命运。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大会通过《1978—1985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表彰了862个先进集体、1192名先进科技工作者和7657项优秀科研成果。在大会闭幕式上,郭沫若做了题为《科学的春天》的书面发言,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热烈地拥抱科学的春天”的倡议。在这次全国科学大会的精神指引下,广大科技人员工作热情高涨,加速了科学技术事业恢复重建的步伐,拉开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等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序幕。
第二节 科技体制在恢复重建中试点改革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和“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等重要论断,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国力的可能出发,调整对科技资源的配置逐渐受到重视。1982年10月,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党中央提出了“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为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指明了方向。
一、尊重依靠广大知识分子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充分肯定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强调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细心爱护和积极调动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坚持按劳分配,对有贡献的科学、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坚持“百家争鸣”,允许争论,不同学派之间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加强学术交流。1977年8月12日,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要交流经验,制定规划,表扬先进,特别要表扬有发明创造的科技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把科技战线上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向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军。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阐述了新时期我国科技事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包括建设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贯彻执行百家争鸣的方针,制定科技规划,坚持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独创相结合等。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做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判断。他的讲话打破了长期禁锢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桎梏,为知识分子解开了“金箍咒”,彻底改变了知识分子的命运。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大会通过《1978—1985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表彰了862个先进集体、1192名先进科技工作者和7657项优秀科研成果。在大会闭幕式上,郭沫若做了题为《科学的春天》的书面发言,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热烈地拥抱科学的春天”的倡议。在这次全国科学大会的精神指引下,广大科技人员工作热情高涨,加速了科学技术事业恢复重建的步伐,拉开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等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序幕。
1978年4月22日至5月16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出席开幕式并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八年规划”)提出的四大奋斗目标是:部分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接近或达到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专业科学研究人员达到80万人;拥有一批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基地;建成全国科学技术研究体系。为了准确掌握全国自然科学技术队伍基本情况,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组织实施“八年规划”,1978年6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民政部、国家统计局决定开展全国自然科学技术人员基本情况普查,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78年6月底,全国共有科技人员595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157万人,农林技术人员29万人,医药卫生技术人员128万人,科技研究人员31万人,教育人员89万人,其他161万人。调查结果与规划目标相比可以发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关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强调要“做好工作,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要求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做到有职有权有责;调整用非所学,做到人尽其才;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把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劲大、群众关系好的知识分子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上来;要在政治上关心知识分子,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
二、恢复重建科技管理体系
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关于全国科协当前工作和机构编制的请示报告》,中国科协书记处和机关正式恢复工作,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及地方科协也相继得到恢复。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审议通过《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在8年内要建成门类齐全、相互配套、布局合理、协调发展、专群结合、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全国科学技术研究体系;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各部门集中力量,恢复、加强和新建一批重点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恢复、建立和加强研究所(室);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建立和充实若干科学研究机构;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普遍发展科研小组、科技攻关大队。我国在恢复高考制度和研究生制度后,还全部恢复并增加了一批高等学校的科研机构,并取得了一批新的科研成果。截至1985年底,全国独立的科研机构数量已经达到4690个,基本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产业部门、地方和高校科研机构,国防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机构六大系统组成的科研体系,民营科研机构也快速发展。
1979年1月15日,中央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学部恢复活动,1980年增补学部委员283名,分属25个部门。1981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指出,中国科学院是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咨询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1982年5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分工的通知》,明确科技发展计划及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国家计委为主,会同科委、经委编制,由经委、科委分别组织实施。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由国家经委为主编制,由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纳入国民经济计划。198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的通知》,决定成立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包括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教 育 部和劳动人事部等部委在内的负责人参加。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从宏观和战略方面统筹和协调全国科技工作,包括统一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统一领导科学技术长期规划工作和重点企业技术改造规划,研究重大技术政策,决定重大技术引进和消化项目,协调各部门科技工作。
科技体制改革 作者简介
穆荣平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兼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 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 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知识产权学院执 行院长。长期从事科技政策、技术预见、创新发展政策与产业竞争力研究,完成多项国家规划和政策文件起草工作,主持国家有关部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科学院等重要项目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眭纪刚
穆荣平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兼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 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 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知识产权学院执 行院长。长期从事科技政策、技术预见、创新发展政策与产业竞争力研究,完成多项国家规划和政策文件起草工作,主持国家有关部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科学院等重要项目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眭纪刚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创新发展政策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创新发展理论与政策、科技政策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和“十五五”规划战略研究、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等研究工作;在《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以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瞭望》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译著3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6.7¥19.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4.5¥39.8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4.1¥32.0
-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30.2¥68 -
刑罚
¥27.7¥59 -
大家小书-历代笔记概述
¥15.1¥24 -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苏辙资料汇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33.1¥58 -
史记
¥146¥298 -
三国志选
¥15.3¥26
西南联大英文课-英汉双语版-有声珍藏版
¥49.0¥98.0船舶辅机
¥23.3¥62.0动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16.4¥48.0名校特训 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 活页卷 七年级下
¥14.4¥32.8人间食粮
¥22.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