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品读家乡.围炉夜话

包邮 品读家乡.围炉夜话

作者:暂无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2-01
开本: 32开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6.1(6.2折) 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品读家乡.围炉夜话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673270
  • 条形码:9787516673270 ; 978-7-5166-7327-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品读家乡.围炉夜话 本书特色

乡愁是什么?对于城市而言,爱上一个城市,往往是因为一个人或一份梦想——爱情与事业。但乡愁却不是爱情与事业,更不是简单的城乡之分。那是对故乡儿时伙伴的牵挂,是对街区里老胡同儿的留恋,更是对乡土中国卷入城市文明冲突的洪流之中的断裂感——置身于现代化的霓虹,心却奔驰于往昔的天空。


品读家乡.围炉夜话 内容简介

现代社会的快速流动使“在他乡”成为生存常态,人们习惯于离乡背井,奔赴一个又一个崭新又陌生的生存空间,情感世界中那些熟悉的地理与心理,顺理成章地被纳入“地球村”的范畴。对个体的人而言,其出生、成长的“地方”作为蕴含丰富意义的有序世界,不仅意味着具体的实践空间,更有重要的情感价值。本书是一本抒写乡愁的散文集,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散文,从游子怀乡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往昔岁月的无限眷恋。书中的散文,语言流畅,富有诗意,通过对故土风情的描述,以及童年时光温暖故事的讲述,将那份牵动人心的乡愁在读者面前展开。

品读家乡.围炉夜话 目录

围炉夜话 浦 东 1

穿村而过 唐大山 6

童年的雪 李 成 10

我说的回家,指的是那个从小长大的家 衡玉坤 16

人到中年,只能在回忆中“走亲戚” 徐九宁 22

故乡遥隔如童年 郭宗忠 26

岁朝心愿 陈全忠 33

父亲的财富 薛文献 38

母亲的世界 陈修平 45

我的农民朋友 吕 斌 52

那一刻,他终于理解了父亲 鲁 瓜 58

土地是慷慨的 麦 父 63

蒂是苦的 孙京雨 67山阴道上 俞 俭 74

爬满地头的藤 唐 仔 82

嘴馋 孙爱东 88

那一年,我们吃过的芋头叶 周海亮 97

蒜瓣里的故乡 清 欢 102

寄上香肠和念想 潇湘君子 107

隐眠在心底的家乡土特产 徐竞草 111

一段烟火滋味 张君燕 115

爷爷的鱼干 周牧辰 119

养一盆阳光 田雪梅 123

婆婆的白云,妈妈的酸菜 刘继荣 128

秋浦河边卖包子的老人 牧 牧 136

白雪的*后时光 老 木 140

说家乡话不累 孙道荣 147

许多夜里,我们灭灯聊天 袁恒雷 151

乡音里的密码 詹文格 156

“东北嗑”里的计量单位 赵越超 163

展开全部

品读家乡.围炉夜话 相关资料

围炉夜话
浦 东
冬天里的声音和颜色,都是有温度的。
如果独自走在冷风中的温度在零下,那么知己小酌的碰杯声则有 20℃ ;如果夜市的人声鼎沸高于体温,那么一群好友相聚谈笑的温度,一定和沸腾的火锅一样,足够火热了。
一个暮色苍茫的冬天,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温暖如春。这个画面同样来自颜色和声音的勾勒。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会浮起酒渣,微绿的颜色细如蚁,则称为“绿蚁”。红泥炉里的火烧得正旺,有木炭燃尽裂开的声音;火苗温柔地舔着壶底,衬着夜的静,也衬着心的安稳。看看外面,快要落雪了呀,老朋友,要不要过来喝上一杯?这么直白、真诚的邀约,谁能拒绝?
——这是晚年隐居洛阳的白居易,邀请朋友刘十九冬夜围炉小酌的一幕。
或许是特意准备了新酿来招待朋友,也或许是风雪之夜忽然想起朋友间彻夜长谈的尽兴和愉悦……至于白居易为何邀约刘十九,我们不得而知。然而这些都不重要。其实真正打动我们的,是那种家常的氛围和暖意融融的人情味。朴素的“火炉”,“新醅”的家常小酿,勾起了我对“围炉夜话”的记忆。那是在我还以柴火取暖的少年时代,从立冬开始,夜里家中就生起了炭炉子。一家人围炉而坐——父亲温着酒,母亲纳着鞋底,让年少的我感觉天地不过眼前一隅。
有时候,院子里的小黑狗“汪汪”叫起来,提示我们有客人到了。我跑去开门,寒风扑来,
但很快又被屋内的炉火驱退。桌子上多了几个盘子,盛着盐水花生、绿豆糕等一些小吃。来
客并无要事,不过打发时间,聊些陈年旧事,讲几个乡村里的鬼怪故事。我忍不住好奇地听着,微小的火苗在炉壁上明暗闪烁,围坐的家人却给这暗夜罩了层厚实的安全感。
记得初三那年,跟我同村一个同学的父母,竟因病相继离世,一向快言快语的他变得沉默
寡言。那年寒假近新年时,他说下个学期要辍学出去打工了。父亲对我说,你晚上喊他过来吃夜宵吧!于是,夜深时那个同学便带着一身寒气来了我家。暗夜中的炉火映着他的脸,全是消沉的颜色。

围炉夜话

浦 东

冬天里的声音和颜色,都是有温度的。

如果独自走在冷风中的温度在零下,那么知己小酌的碰杯声则有 20℃ ;如果夜市的人声鼎沸高于体温,那么一群好友相聚谈笑的温度,一定和沸腾的火锅一样,足够火热了。

一个暮色苍茫的冬天,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温暖如春。这个画面同样来自颜色和声音的勾勒。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会浮起酒渣,微绿的颜色细如蚁,则称为“绿蚁”。红泥炉里的火烧得正旺,有木炭燃尽裂开的声音;火苗温柔地舔着壶底,衬着夜的静,也衬着心的安稳。看看外面,快要落雪了呀,老朋友,要不要过来喝上一杯?这么直白、真诚的邀约,谁能拒绝?

——这是晚年隐居洛阳的白居易,邀请朋友刘十九冬夜围炉小酌的一幕。

或许是特意准备了新酿来招待朋友,也或许是风雪之夜忽然想起朋友间彻夜长谈的尽兴和愉悦……至于白居易为何邀约刘十九,我们不得而知。然而这些都不重要。其实真正打动我们的,是那种家常的氛围和暖意融融的人情味。朴素的“火炉”,“新醅”的家常小酿,勾起了我对“围炉夜话”的记忆。那是在我还以柴火取暖的少年时代,从立冬开始,夜里家中就生起了炭炉子。一家人围炉而坐——父亲温着酒,母亲纳着鞋底,让年少的我感觉天地不过眼前一隅。

有时候,院子里的小黑狗“汪汪”叫起来,提示我们有客人到了。我跑去开门,寒风扑来,

但很快又被屋内的炉火驱退。桌子上多了几个盘子,盛着盐水花生、绿豆糕等一些小吃。来

客并无要事,不过打发时间,聊些陈年旧事,讲几个乡村里的鬼怪故事。我忍不住好奇地听着,微小的火苗在炉壁上明暗闪烁,围坐的家人却给这暗夜罩了层厚实的安全感。

记得初三那年,跟我同村一个同学的父母,竟因病相继离世,一向快言快语的他变得沉默

寡言。那年寒假近新年时,他说下个学期要辍学出去打工了。父亲对我说,你晚上喊他过来吃夜宵吧!于是,夜深时那个同学便带着一身寒气来了我家。暗夜中的炉火映着他的脸,全是消沉的颜色。

父亲将一口暖锅放在炉子上,食物在沸水里咕嘟着翻滚,起起落落。掀开锅盖的一刹那, 食物的香气混着白汽蒸腾的湿热扑面而来,从舌尖到心尖都是欢喜。我邀请同学赶紧动筷子, 本来瑟缩一团的他,心头一展,话匣子也打开了。我们聊起小时候的趣事,父亲也参与进来, 讲他曾经中断的求学时光,遗憾现在已经弥补不上。父亲告诉我的同学,其实当年咬咬牙,一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怪那时太年轻,短视了。

品读家乡.围炉夜话 作者简介

《半月谈》创刊于1980年5月,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基层读者的党刊,被誉为“中华第一刊”。《品读》是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一本人文类综合性刊物。它从人文视角出发,风格灵动渊博,内容舒朗开阔,始终表达着对世界及生活正确的、深情厚重的感觉和看法,被誉为"人文精神的家园"。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