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追光——我与《光明日报》四十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228540
- 条形码:9787521228540 ; 978-7-5212-2854-0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艺坛追光——我与《光明日报》四十年 本书特色
旨在讲真话,述真情,求真理!
通俗自然的批评语言、审慎严谨的批评态度、温暖宽厚的整体风格
通过本书,可以掌握中国文艺界近四十余年的历史发展脉络
艺坛追光——我与《光明日报》四十年 内容简介
《艺坛追光——我与〈光明日报〉四十年》,是作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到当下,四十多年对文艺界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方面的评论结集,是对自己培根铸魂精神历程的复现。力求记录新时期、新时代文艺发展的轨迹,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艺发展的面貌。名为“艺坛追光”,是想表达作者在文艺评论的范围内能够捕捉到更多优秀作品,并使之传播得更广更远,以此照亮更多的人民大众,让文艺更切实地为人民服务。此外,还有追逐跟随《光明日报》之意,本书是作者在此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合集,是一种值得纪念的荣耀,也希望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光明日报》一直以来肯定的感谢。其内容涉及的体裁多样化,从小说、电视剧本、电影、话剧、戏剧的评论到对颁奖活动、文化思潮的感悟再到对前辈、恩师的感谢、怀念等,通过对作品的细读与再解读,客观中肯地评论,希望对文艺发展能够有所助益,也从中看到文艺界辛勤耕耘、代代相传的文人风骨。
艺坛追光——我与《光明日报》四十年 目录
目 录
目录
上 辑
好处说好 坏处说坏 003
故事好编 零件难找 007
漫谈作家与文学批评 011
奋进青年的奋进之作——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 015
“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评马识途的讽刺小说新作 020
评中篇小说《桔香,桔香》 024
文化意识的强化——评北影《良家妇女》 027
民族题材影视艺术的新开拓 030
清新明捷 别具一格——喜看青影新片《珍珍的发屋》 033
“他人是自己的天堂”——评电影《死神与少女》 036
“东南风”与“主旋律”——第八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随感 039
一次成功的改编——评电视连续剧《黄河东流去》 044
“飞天奖”电视单本剧一等奖为何空缺 047
愿天下“鲁冰花”竞相吐艳——看电视剧《鲁冰花》有感 049
“文若春华 思若涌泉”——读电视系列剧文学剧本《仅次于上帝的人》札记 051
正确导向的一次成功的艺术实践——庆祝建党70周年全国优秀电视剧展播观后有感 058
选材严 开掘深——电视剧《半边楼》二题 061
改革大潮中普通女工的“心史”——评电视剧《看不懂啦,女人们》 065
电视剧怎样走向市场 068
这样的颁奖晚会值得提倡——参加第十三届“飞天奖”颁奖活动感言 072
“老歌”与“老戏”的启示 074
为何游戏人间? 076
从倪萍的一番自白说起 078
《三回娘家》与《三星高照》 080
弘扬主旋律 荧屏更生辉——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电视剧漫评 082
反腐力作——写在电视连续剧《苍天在上》开播的时候 088
第十六届“飞天奖”评委认为:电视剧——宁肯少些也要好些 091
第十八届“飞天奖”评选札记 093
努力实现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和谐统一 097
也谈潘小扬的创作道路 099
下 辑
《咱老百姓》启示录 105
繁荣电视文艺与发展先进文化 108
幽默进取 笑对人生——评短篇电视剧《轻松一点》 113
《延安颂》的标志性意义 116
2003年中国电视剧创作回眸 121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125
传承与变异——电视艺术美学研究管窥 127
《记忆的证明》究竟证明了什么 131
文化权益与和谐发展 135
民族题材影视创作的一次突破 137
京剧艺术的普及之路 139
“堂会”办到百姓家 141
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圣地”——评30集电视连续剧《西圣地》 144
国防意识与文化自觉 148
为现实题材优秀电视剧鸣锣开道 151
思想文化才是主持人的灵魂 154
电视连续剧《彭雪枫》观后感言 157
健康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科学的文艺评论 160
美是体育与文化艺术共同追求的至境 163
“龙脉”之断与国脉之续 166
《祈望》:通过真与善而达到美 168
绿色家园的歌行——评电视连续剧《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2》 170
文艺力量振奋人心 173
一部生动的解放战争形象史 175
为世博注入审美精神 177
生命绝唱 醒世佳作 179
《兵峰》:树立精神高峰 182
调控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在戏曲晋京展演会上的发言 185
异中有同 同中有异——观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有感 187
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随想 189
从哲学思维根除“过度娱乐化” 192
新农村的和谐画卷——看电视剧《青山绿水红日子》 194
生命不息 思维不止——痛悼恩师朱寨先生 197
马老及其新作给我们的启示 202
形丑而质美的赵青山啊——评《丑角爸爸》 204
世俗情态中的精神坚守——评电视连续剧《青瓷》 206
文艺要化人养心 209
用优秀剧目营造文化鉴赏氛围 210
思维的创新让整个剧立起来 212
引领风尚的军旅剧 214
元帅的传奇人生——33集电视连续剧《刘伯承元帅》观后 216
“天人合一,美美与共”——北京国际电影节感言 218
科技与艺术的成功结缘 224
我看“赵氏孤儿”的诸多改编 226
电影《正骨》:正人正心 229
“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评长篇神话电视剧《妈祖》 231
“四个讲清楚”与“河北现象” 234
骨肉天亲 原乡情长——评31集电视连续剧《原乡》 236
师友远去 山高水长——追思钟惦棐与吴天明的电影情缘 239
展示平民中国梦的一个样本 243
文学与视听思维融合的成功范例 245
文艺要为核心价值观建设凝魂聚气 246
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250
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尝试 252
“美美与共”的成功范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公演50周年断想 25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57
继承中发展 发展中继承——“福建戏曲文化现象”刍议 263
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266
中华美学是一座亟待开采的富矿 268
创建当代的中华美学精神是我们的使命 269
观《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三思 270
《伞头和他的女人》:化人养心之作 273
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谱写中华民族抗战史诗 276
《穿越硝烟的歌声》:用音乐去战斗 280
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的理论指南 283
关于文艺与哲学关系的断想 285
治理电视文化生态的一剂良方 290
不忘初心方能勇攀“高峰” 292
《小镇》之“大” 295
开创从高原勇攀高峰的文艺新局面——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 297
理想之美 信仰之美 精神之美——赞电影《血战湘江》 303
为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点赞 306
谭门艺术的启示——京剧电影《定军山》观后 309
知识绘成风景 民心铸就伟业——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感言 312
习近平文艺思想:时代的召唤 人民的需要 316
为优秀作品鼓与呼 320
对中华戏曲的自信与自觉——人文新淮剧《半纸春光》启示录 321
《红海行动》: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 324
民族歌剧《英·雄》三题 327
《画的画》:小之大 330
用心用情用功讴歌生态文明建设——赞话剧《塞罕长歌》 333
逐梦40年:在文艺中触摸时代脉搏 337
《闪亮的名字》:英雄是民族*闪亮的坐标 341
多样交流 互鉴发展 344
为时代画像 为时代立传 为时代明德 346
《麦香》:新农村建设的生动画卷 349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形象教材——评电视连续剧《可爱的中国》 352
革命历史题材的新突破 356
吸取“活水” 以文化人 357
《攀登者》:向着电影艺术的高峰攀登 359
提供正能量,攀登文艺新高峰 362
文艺创作需要长征精神 364
《寻找英雄》:礼赞楷模 培根铸魂 366
《我为你牺牲》:为武警战士树碑立传 369
中国前行需要文学力量的推动 372
培根铸魂 守正创新 374
通过对人生的回顾培根铸魂 376
顶天立地 融会贯通 实现新的创造 379
人心 诗意 爱情——观诗韵越剧《凤凰台》 385
人民需要为时代明德的好作品——评电视剧《*美逆行者》 389
真正大写的“京剧人” 392
致敬伟大的科学家精神——评话剧《今夜星辰》 395
尊重艺术规律 壮大主流声音 398
汲传统之神,以童心再现英雄——评儿童京剧《少年英雄王二小》 400
为人民立传 为历史画像 为时代明德 403
《中流击水》:艺术表达与历史逻辑和谐统一 408
《济公之降龙降世》:把老故事讲出新情趣 411
用理想观照创作 开辟电视短剧新生路 415
《对你的爱很美》:构建和谐家庭的积极探索 418
为共和国辉煌历史画像 421
《故事里的中国》:鲜活历史物证 丰富讲述维度 422
《我们的岁月》:向热血青春致敬 425
《太湖之恋》: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 428
根深叶茂 守正创新——读汪守德的《梦见——周振天创作艺术论》 431
《人生第二次》:体现中国人骨子里的韧性 434
电视节目《好好学习》:以电视艺术赋能“大思政课” 437
电视剧《大博弈》:中国重工业的光荣与梦想 440
人性之善 心灵之美 勇气之坚——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影视作品纵横谈 443
纪录片《大泰山》:壮美泰山的影像画卷 446
现实主义创作需“掘一口深井” 448
《美丽河北》慢直播:“云赏”祖国大美风光 451
以史为鉴 警世之声——观黄梅戏《舞衣裳》 453
《骄杨之恋》《楷模村》《生命的绿洲》晋京演出:陕西戏曲“三部曲”
唱响新时代 456
《我中国少年》:以音乐美育培根铸魂 459
电视剧《丁宝桢》:以人带史,史中觅诗 461
一代伟人的青春铸梦——赞电视剧《鲲鹏击浪》 463
“书里事、梦里事,无非亲身事 笔中人、园中人,尽皆心上人”——观越剧《织造府》四题 467
后记 艺坛追光 培根铸魂 472
展开全部
艺坛追光——我与《光明日报》四十年 作者简介
仲呈祥
1946年生于沪、长于蜀,新时期求学求职于北京,曾从师朱寨学过中国当代文学史、从师钟惦棐学过电影美学,任过中国文联第八届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首届主席、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总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组召集人等职。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研究员。
著有《当代文学散论》《“飞天”与“金鸡”的魅力》《自厚天美》《仲呈祥演讲录》《审美之旅》《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文苑问道——我与三十年》《艺苑问道》等20余种,力倡“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像、贵在自觉、重在引领、胜在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