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去蔽寻道

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去蔽寻道

作者:许建平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暂无
开本: 16开 页数: 51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9.9(8.1折) 定价  ¥1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去蔽寻道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33460
  • 条形码:9787100233460 ; 978-7-100-23346-0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去蔽寻道 本书特色

去除文学现象之蔽,寻求现象背后的精神之道《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去蔽寻道》凝聚了许建平教授几十年学术生涯的精华,深入探索中国文化之根,探讨中国如何在当今建立一个新的思想文化体系,能够解决人类现今文化危机,推动人类文化进步。一方面,本书开展细致深入的个案研究,寻根究底,又由点及面,由个案了解全局。另一方面,本书在整体上思考中国文化的转型问题,主张建立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构建属于中国学派的理论框架。本书致力于扫去历史的尘埃,寻求文学现象背后的精神密码,展望未来的文化道路,是以“去蔽寻道”也。

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去蔽寻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探索中国文学史的记录。它一方面记录下作者学术视角的几次转换,由社会视角转向人性、心灵视角,倡导心态文学史学,主张建立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由行为叙述转向意欲分析,将哲学引入叙事学,构建叙事哲学——意图叙事学理论框架;继而转向经济文化视角,将货币哲学引人文学史中,提出中国文学史的性质和发展经历了农耕文学、农商文学、工商文学的三类型、三阶段说。另一方面在《金瓶梅》、李贽、王世贞的个案研究中,立足文献考证,主张还原、去蔽、寻道,还原研究对象的原生态,去除现象之蔽,寻求现象背后的精神之道。本书认为《金瓶梅》体现了农耕文化价值观向工商业文化价值观转换早期的痕迹;李贽思想在与耿定向的十年论战中,完成了由传统理性向非传统理性的现代性转换;王世贞是明代嘉万时期文坛的集合型、枢纽式人物,古典美学的集成者,道法论向情法论、博学考据学向经世致用学风转换的枢纽式人物;等等。此成果可视为中国文学史研究在历史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去蔽寻道 目录

前言:我的学术历程 **章 经典小说的去蔽还原 **节 《金瓶梅》作者考 一、手抄本源自王世贞家 二、明清文人笔记意指王世贞 三、假宋写明,所写明人多是王世贞的熟人 四、《玉娇李》《金瓶梅》同出一人手,《玉》作者为王世贞 五、“指斥”的“时事”与王世贞“父难”同 六、王世贞其人与《金瓶梅》其文 七、王世贞晚年生活与《金瓶梅》成书年代 第二节 《金瓶梅》成书年代考 一、“书童”得宠反映了“小唱”盛行的万历时风 二、“三里沟新河”“永济新河”万历十年完成于凌云翼之手 三、何太监的衣冠服饰为万历初年宦官所着朝服 四、地方巡抚宴席“水陆毕陈”兴于万历初年 五、小调《数落山坡羊》,风行于万历时期 六、书中戏班子所唱的海盐腔,兴盛于万历初 七、所记永福寺废而复兴事发生于万历七八年间 八、书中通用货币为白银、徭役为银丁始于万历九年后 第三节 《金瓶梅》艺术结构的开拓性 一、《金瓶梅》的艺术结构 二、叙事意象的空灵美 第四节 《金瓶梅》的文化价值 一、止淫、警世价值—人生宝典 二、揭露官场腐败病源—反腐良医 三、经商模式与智慧—古代商经 四、食货文化转向货币文化—划时代里程碑 五、古代市井生活的百科全书—近世显学 第二章 叙事哲学—意图叙事论 **节 意图叙事说的理论设想 一、叙述的生成及其本质 二、意图叙事理论的提出 三、核心内涵:意象、意图、意味 四、意图叙事与行为叙事之关系 五、意图叙事与人物分析理论之关系 六、意图叙事与主题叙事之关系 第二节 意图与叙事的陌生化 一、叙事意图元 二、意图的矛盾逻辑与陌生化生成 三、压缩与延宕的陌生化叙事 第三节 意图与嵌入叙事 一、何谓嵌入序列 二、嵌入序列的生成 三、“改善”“改恶”功能 四、改变功能之源:“帮助者”“反对者” 五、嵌入式的间断、接续功能 第四节 小说叙述的意味形式 一、艺术与叙事的意味形式 二、小说叙事意味形式的层次 三、意味形式的生成类型 第五节 意象叙事的民族风格 一、意象的内涵结构与叙事功能 二、意象的叙事与抒情 三、民族风格之一:天人合一万物通变的叙述视域 四、体验性与心性关怀的叙述品格 五、场景化写意性的叙述意味 六、形断意连、对称循环的叙述形态 七、朦胧与神秘性的叙述气韵 第三章 王世贞与明清诗学 **节 《四部稿》成书前著述考 一、研究之缘起 二、可确定成书年代者二十六种 三、可推测成书年代者四种 四、结论 第二节 《四部稿》的*早版本与编纂过程 一、万历四年孤本在韩国的发现 二、八易其稿的编纂过程 第三节 王世贞文学史地位的重估 一、王世贞总论(博、实、真、变) 二、文论的集合性与新变 三、创作的博雅、豪壮与自然 四、文体开拓与风气转换 第四章 李贽与近代思想启蒙 **节 李贽的双重文化人格 一、李贽文化人格的底色与流变 二、狂怪人格主导始于万历十四年 三、此前“与世无争”人格的表现 四、万历二十四年后文化人格之变 五、历史评价误读、偏见的形成原因 第二节 《童心说》的义理结构 一、童心概念的五层内涵 二、心灵的直觉:非理性 三、非理性主义文学观的发轫及其意义 第三节 李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论 一、排斥“闻见道理”的“*初一念” 二、“创制体格”无高下先后说 三、“造化无工”的非技巧论 四、“技即道”的内容形式无分界说 第四节 人学美学思想发展的一次异变 一、中国古代人学美学思想的理性质态 二、理性自身孕育着非理性的因子 三、耿、李论战与非理性思想的产生 四、非理性人生观:以自我为命,非以家族为命 五、非理性价值观:凡圣如一,非圣非权威 六、非理性人性论:人性私利说,非公义说 七、非理性伦理观:情欲本体论,非道德本体论 八、非理性美学观:狂狷真率之美,非中和之美 第五章 文学史理论、方法的再思考 **节 文学发展动力分析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人类欲求与个体发展的动力 三、文学发展的动力及其特殊性 四、道德情欲冲突:文学形态生成的内张力 五、力与美、真与善、俗与雅相融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古代文学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一、新路向的逻辑起点:文本 二、文本的分析就是语言形式的分析 三、寻找意象隐含的“不在场”意义 四、从意象表层结构发现深层结构 五、由深层结构把握情感表达 六、由情感表达发现心理结构 七、由心理结构寻找人性发展的历史情状 八、由历史情状的拓展发现文本的真实意义 第三节 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 一、文学语言:单一性、复义性、超越性 二、复现性意义、衍生意义、经验图式 三、创作意图、文本意义、读者感受 四、确定、非确定性意义及其关系 第四节 建立心态文学史学 一、建立心态文学史学的依据 二、心态文学史学的理论框架 三、心态文学史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 一、文学史变革的四个特征及其格局转变 二、中国学派建立的四个条件 第六章 货币哲学与文学史新范式 **节 文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 一、人的本质:情欲的道义人 二、文学的本质:情欲的道义化、形式化 三、美感的本质:快感—意欲的满足 四、物欲—文学生成的深层结构 五、文学研究的新理论视角与分析方法 第二节 货币文化视域下农耕文学的转型 一、货币观念文化与文学性质的分类 二、农耕货币观念下的农耕文学 三、商业货币观念与商业文学质态 四、农耕文学向商业文学的转型 第三节 货币化场景—酒宴—的叙事功能 一、小说中酒宴故事场景的两重性 二、酒宴的五大叙事功能 三、叙事的基本结构单元:意图元 四、酒宴叙事功能与心理叙事结构单元同源 第四节 中国文学性质与发展阶段新论 一、文学史的观念、视角、方法需反思、变革 二、是什么规范文学发展的性质和形态 三、两种生产方式与两种性质的文学 四、中国文学史的三种性质与三类分期 五、三类文学的演进状态与不同阶段 六、划分标准的依据 七、文学史研究的经济学派 第七章 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向 **节 论中国精神 一、“中国精神”的概念界定 二、中国文化的独特品性 三、中国精神的主体内涵 四、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五、“以生命为本”的新内涵与世界意义 六、中国精神的创新性走向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融通与创新发展 一、中国农耕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工业文化的本质性内涵 三、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与生长点 许建平著作一览
展开全部

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去蔽寻道 作者简介

许建平,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古代典籍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古代文化国际研究院”中方院长,世界汉学会中国学术副会长,中国金瓶梅研究学会(筹)副会长。近四十年来,致力于明代文学、小说和文学理论研究。倡导建立心态文学史学、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将货币哲学纳入文学史研究,提出中国文学史发展经历农耕文学、农商文学、工商文学三类型、三阶段说,质疑传统文学史观;将哲学移入叙事学,创建叙事哲学—意图叙事学的理论框架;全面论证《金瓶梅》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以及文化艺术的划时代意义;重新考述李贽思想演变历程、内在逻辑和非传统理性的启蒙价值;在世界范围内收集整理王世贞著述,辨别真伪、版本源流,主编《王世贞全集》,重新评价王世贞在明清文学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完成现代转型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献》《学术月刊》《文史哲》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近二百篇。出版《李贽思想演变史》《意图叙事论》《金学考论》等著作二十五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项为优秀)、一般项目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多项。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多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