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作者:刘东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404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48.4(5.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4288356
  • 条形码:9787214288356 ; 978-7-214-28835-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发人深省的书。它对越来越多研究中国政治文化层面的著作有着极好补充,其中引人入胜的细节,让人如临其境。 ——冉枚烁(Mary Backus Rankin),《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第163卷,2000年。 近年来,关于“政治符号”和“仪式”的研究日渐增多,法、英、俄等国的学者都出版了与之相关的历史学和人类学著作,但学界较少有人就此议题关注到中国,尤其是民国时期的中国。而沈艾娣的《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一书正好填补了空白,有助于我们理解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文化。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科教授 洪长泰 沈艾娣追溯了民国时期执政者与各种团体努力创造现代中国公民形象的过程。该书文笔流畅、插图有趣,其间更有大量信息和充分论证,非常适合本科生阅读,亦是任何认真研究现代中国的学人的必读之作。 ——美国康涅狄仁格大学历史系教授 沙培德(Peter Zarrow) 本书阐述中国人身份这一新概念是如何从20世纪早期的变革中演变而来的。具体而言,主要着眼于1911—1929这个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时间段,国葬、革命烈士祭奠等“典礼”,服饰、礼仪和历法改革等“仪式”对中国国民身份认同的作用,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探讨中国的政治文化随着封建帝制的终结而发生的改变。

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内容简介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带来近代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20世纪初的变革如何影响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本书关注政治与普通人思想和感情的交集方式,重新审视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转变。仪式不仅是一种社会融合的方式,也是一种权力倾斜的方式,仪式在建构国民身份和塑造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书中从广义的“政治仪式”入手,讨论剪辫、易服、葬礼、历法改革、礼貌问题等仪式的改变,阐释时代变革中中国国民身份和认同感随之发生的变化,以及政治文化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

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目录

引言
种族和民族主义
仪式与典礼
文化史
中华民国前的民族主义
革命 **章 使革命超越政治:辛亥革命与民众
精英革命 ?
中华民国的符号
颠覆民族性
民众参与
剪辫子
接续明朝 第二章 共和国民
民国风潮
共和国民
性别与国民身份
民族主义与民族转型 第三章 共和国与国家共同体
国庆节
国家符号
国家之上的政治
国家符号的使用
国家共同体 第四章 英雄、反派和历史创造
临终时刻
筹办葬礼
民众
英雄与反派
创造历史
历史动员 第五章 国民革命
国民与国民党
继承辛亥
掌控国民象征符号
民众转变为国民

第六章 孙中山葬礼和国民限制
国家
政党
民众
领袖
国之雏形 结语
词汇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利兹大学、哈佛大学,现为英国学术院院士、英国牛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何鸿燊中国史研究员等。研究方向为华北乡村、地方宗教与社会、清末以降的社会文化等。主要著作有《翻译的危险:清朝与大英帝国两位翻译家的非凡人生》(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The Extraordinary Lives of Two Translators between Qing China and the British Empire)、《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 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 1857-1942)、《传教士的诅咒:一个华北村庄的全球史》(The Missionary’s Curse and Other Tales from a Chinese Catholic Village)、《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Political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1911-1929)等。
译者简介:著者简介: 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利兹大学、哈佛大学,现为英国学术院院士、英国牛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何鸿燊中国史研究员等。研究方向为华北乡村、地方宗教与社会、清末以降的社会文化等。主要著作有《翻译的危险:清朝与大英帝国两位翻译家的非凡人生》(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The Extraordinary Lives of Two Translators between Qing China and the British Empire)、《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 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 1857-1942)、《传教士的诅咒:一个华北村庄的全球史》(The Missionary’s Curse and Other Tales from a Chinese Catholic Village)、《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Political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1911-1929)等。 译者简介: 吕晶,历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抗日战争史等方面研究,主持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课题9项,出版专著、合著及资料汇编20余部,在《光明日报》《江海学刊》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jyu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奖励6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